人民日报标题

用严格的制度选干部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7-14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用严格的制度选干部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时政广角   干部干好干坏,究竟谁说了算?怎样才能消除一些地方选拔任用干部中存在的“只唯上,不唯下'...

用严格的制度选干部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时政广角

  干部干好干坏,究竟谁说了算?怎样才能消除一些地方选拔任用干部中存在的“只唯上,不唯下”的现象?包头市的经验是——
用严格的制度选干部
本报记者 张强
  2002年,对于内蒙古包头市的全体党政干部来说,有两件事情让他们难以忘怀,甚至有些刻骨铭心。一件是在当年4月份,市委对全市市直机关副县级领导干部进行“优胜劣汰”、竞争上岗,35名考评排名靠后的副县级领导干部被免职;另一件是去年底市委在调整旗县区党政主要领导时,率先在全自治区实行“票决制”,在市委全委会上进行投票表决。人们说,这些做法在干部队伍中不亚于“发生了一场地震”。
  立足于本地区的实际,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不断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使能者上、庸者下,这是包头市委对干部选任制度大刀阔斧改革的初衷。
  把干部的危机感激发为责任感
  包头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不少干部或多或少存在自满自足、不思进取的思想。随之而来的是,包头曾经的优势日减。与此同时,包头周边地区在迅速崛起。面对逼人的形势,新一届市委敏锐地意识到,不提高干部的素质,就不可能实现经济强市的目标。经过充分酝酿,市委果断决定,在全市市直机关副县级领导干部中进行“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目的是真正让“靠得住、有本事”的干部脱颖而出。
  新的干部考核办法,使包头市171名参加考核的副县级领导干部中有35名被免去领导职务。包头市委去年年底在调整部分旗县区党政一把手时,开全自治区之先河,专门召开市委全委会议,对7名新提拔的旗县区党政一把手进行了全体委员投票表决。
  考核干部新举措的实施,在全市所有干部中引起很大震动。现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孝在这次考评中名列前茅,被提拔为正县级干部,他对记者说:“这样对干部考评是比较公正的,它给人以更多的平等竞争的机会,也激发、引导干部把更多的精力用到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上。”在那次干部考评中,时任包头市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的王彦斌因考核排名靠后而被免职,后被安排到企业工作,在新的岗位上又因优异的成绩重新赢得大家的认可,如今已被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新聘为管委会副主任。正是这种危机感激发了责任感,广大干部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争创一流、唯恐落后的氛围在包头业已形成。
  把群众作为考核干部的评价主体
  包头市实行的新的干部考核办法,一改过去干部干好干坏主要由上级说了算的老模式,而是让干部对上负责的同时还要对群众负责。他们将与干部工作生活关联度较高的上级、同级、下级、基层群众都作为干部考核的评价主体,让他们参与对干部的评价,发表意见,行使权利。
  根据具体情况,将考核评价主体确定为8—10个层面,参与一个考核对象的评价人数,多的超过400人,少的也在50人以上。在考核内容上,不再要求被考核者面面俱到,只要求其列出5项左右年度或任期内最能反映本人政绩的工作项目,作为考核参考。具体考核内容以中组部的相关规定为依据,分为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等5大类,进而又细化为22个子项目。他们还把领导干部工作时间以外的活动情况列入专项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交往是否有损公职形象、是否有不良或超常消费、是否有不健康业余爱好、配偶子女或身边人是否因其权力而谋私等6个项目。
  作为中组部考核制度改革试点城市,包头市把贯彻《条例》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他们在干部的推荐、考察考核、讨论决定、任前公示和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扩大民主的基础上,把按照新的干部考核办法产生的干部年度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明确规定:评为“优”的要优先提拔,并予表彰;评为“良”以下(不包括良)的,下年度不作为提拔对象,是后备干部则取消后备干部资格;当年被评为“差”或连续两年被评为“平”的干部免去领导职务。
  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石激起千层浪。新的干部考核措施有效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较好地解决了干部工作中长期存在的“能上不能下”的老大难问题,解决了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动力不足、压力不够、活力不强的问题。
  去年,在北京召开的“2002中国国际软件博览及技术研讨会”上,包头市根据考核办法编成的“党政干部考核评价软件分析系统”获得了金奖,是全国唯一的一个干部人事管理方面的软件金奖。
  包头市委通过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增强了全市干部争先创优、不进则退的责任感,增强了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干部队伍的面貌也焕然一新,全市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3亿元,较上年增长20.6%;财政收入突破35亿元,较上年增长2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980元,同比增长17%以上,纯增1000多元,纯增量和增速均居全自治区第一。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64元,同比增长13%左右,保持全自治区前列。今年上半年,尽管受到非典疫情的影响,但包头市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