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市场经济与奉献精神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7-14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市场经济与奉献精神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奉献精神;奉献精神对于完善市场经济、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市场经济与奉献'...

市场经济与奉献精神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奉献精神;奉献精神对于完善市场经济、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市场经济与奉献精神不仅不矛盾,而且还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请看——
市场经济与奉献精神
北京大学 厉以宁
  在教学工作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认为市场经济与奉献精神之间存在矛盾。这种说法的根据似乎是在市场经济中,人们按照所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获取报酬,也就是按效益进行分配,这怎么能同奉献精神协调呢?甚至还听到有人说,讲奉献精神是革命战争年代的事情,既然已经转到了建设时期,已经转上了市场经济的轨道,再提倡奉献精神,岂不是违背了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
  其实,诸如此类的说法,既表明对市场经济缺乏科学的认识,又表明对奉献精神有模糊的理解。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阐述市场经济与奉献精神之间的关系。
  没有奉献就不可能有创新
  在我国,市场经济仍处于建设与完善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奉献精神始终是不可缺少的。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讨论如何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时,体制改革成为各界共同关心的课题。关心我国改革前景的人,踊跃参加讨论,积极发表意见,通过各种不同渠道提出方案或政策建议。要知道,某些领域内的讨论和观点在当时条件下是冒风险的,或者至少是不被认同的。如果没有忧国忧民、追求真理的奉献精神,没有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关心和大讨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使改革开放事业顺利推进吗?能使我国的改革和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完善,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仅以法制建设而言,任务就十分繁重,有待于人们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根据新情况而提出新建议。今后同样不能缺少具有奉献精神的人投身于这一事业之中。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建设、教育建设和社区建设,目前也都在探索和完善之中,这些领域内不也需要一大批有奉献精神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吗?可以这么说,在市场经济建设战线上,没有奉献精神,就不可能有理论的创新、体制的创新和管理的创新。
  道德调节必不可少
  从市场经济运行的角度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并存的。这两种效益的协调既有赖于政府调节的作用,也有赖于道德调节的作用。奉献精神就是道德调节作用的体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但由于各个部门、各个地区资源投入的回报率不一样,资源必然会从社会效益虽高而经济效益较低的部门和地区流出,结果这些部门和地区将因得不到必须的资源而趋于萎缩。这正是市场调节的局限性之一。政府调节之所以必要,就在于政府调节能综合地考察资源投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筹安排,使部门和地区协调发展。然而,仅有政府调节仍然是不够的。道德力量对资源配置的调节,是通过对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调动,对人的进取精神、奉献精神的激发而体现出来的。各个社会效益较高而经济效益较低的部门和地区的发展,实际上总是在市场调节、政府调节、道德调节三种调节力量共同作用之下实现的。近年来,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开发、扶贫工作的进展、抢险救灾活动、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等等,不都是明显的例证吗?
  一代新人:能奉献、能创新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为了加速实现现代化;而现代化的成果,一方面表现为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另一方面表现为一代新人的涌现。有奉献精神,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应成为新人的标志。
  这涉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统一起来的问题。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三者都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奉献精神体现了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凝聚力,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撑。在1998年的特大洪灾面前,在抗击非典的各条战线上,处处可以看到奉献精神所转化的伟大力量。我们坚信,有了这一伟大的力量,不仅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而且必将推动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