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相关地区和部门在淮河防汛抗洪中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纪实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7-12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相关地区和部门在淮河防汛抗洪中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纪实 第2版(要闻) 专栏: 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

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相关地区和部门在淮河防汛抗洪中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纪实

第2版(要闻)
专栏:

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相关地区和部门在淮河防汛抗洪中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纪实
  今年6月21日以来,淮河流域发生了自199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沿淮1.65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再一次面临威胁。
  7月5日上午,十分牵挂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切实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各项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月2日对淮河防汛抗洪提出明确要求,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扎扎实实地抓好防汛抗洪工作。
  沿淮各地各部门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防汛抗洪工作中忠实地践行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户不漏、一人不漏、一房不漏”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根据当时的汛情,果断决定于7月3日凌晨1时开启王家坝闸门,运用蒙洼蓄洪区泄洪。这是1991年以来第一次启用蒙洼蓄洪区。
  蒙洼蓄洪区涉及安徽省阜南、颍上两县,需转移近1.5万人。
  2日20时前,蒙洼蓄洪区内的全部群众顺利转移到安全地带。为防止意外,在3日1时开闸蓄洪前,当地政府又组织了两批拉网式巡查。
  6日15时18分,安徽省决定在颍上县境内的唐垛湖行洪区炸坝行洪。行洪区内有3个乡镇的12900名群众需要搬迁。从5日夜间至6日凌晨,各乡镇干部进行了5次检查,做到“一户不漏、一人不漏、一房不漏”。到6日7时前,行洪区群众全部安全撤离,无一人伤亡。
  到7月8日上午,沿淮流域今年在汛期内共启用了7个行蓄洪区。在政府部门的精心组织下,行蓄洪区内所涉及的近4.1万名群众全部得到安全转移。
  “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
  行蓄洪区群众搬迁后,沿淮各级党委和政府自觉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克服重重困难,千方百计确保迁移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住处有医疗。
  唐垛湖行洪区启用后,政府有关部门及时下拨16万元救灾款、20吨救灾面粉、1050箱方便面、1200多箱矿泉水。
  据国家防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蒙洼蓄洪区启用后,阜南县成立的抗洪抢险、生产救灾、卫生防疫等10个职能组全部开始运转。在蓄洪前后,阜南县已及时向受灾群众发放了120吨面粉、80吨大米、近4000箱方便面。
  到记者发稿时,安徽省各级卫生部门已派出1000多支、共5000余人的医疗防疫队奔赴淮河灾区。
  据介绍,通过投亲靠友、政府安排、搭建帐篷等多种形式,从行蓄洪区内迁出的群众生活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安徽省已紧急调拨了1300多万元、5000多顶帐篷及粮食、药品等大量物资运往灾区。
  党和政府对灾区群众生活的妥善安排让郭云老汉激动不已。他说:“村镇干部安排好了我们的生活,还送来了50斤面粉。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
  “在防汛抗洪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这就是以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这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国家防办副主任程殿龙深有感触地说。
  众志成城实现“五个确保”
  “确保干堤不决口,确保人民生命安全,确保城市和交通干线不出大问题,确保灾区不发生疫病流行,确保灾区社会稳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是各地各部门防汛抗洪工作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沿淮人民群众的最大心愿。
  7月4日,水利部副部长敬正书带领由水利、财政、民政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组成的工作组连夜赶往淮河防汛前线。民政部已通知安徽省民政厅动用储备在合肥的2000顶中央救灾专用帐篷,用于安置灾区群众。
  7月7日,中央财政紧急拨付安徽省7800万元,支持防洪抢险救灾工作。
  7月8日下午,农业部紧急安排下拨救灾化肥4.3万吨和柴油2.5万吨,用于支持安徽、江苏等重灾区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同时派出两个工作组分赴安徽、江苏。
  卫生部正与财政部协商救灾防疫经费问题,如果灾区有需要,将随时组织专家到灾区帮助指导救灾工作。
  7月5日至6日,受党中央、国务院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来到安徽抗洪救灾第一线,察看淮河大堤防守情况,慰问受灾群众。回良玉指出,沿淮各地党委、政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切实加大抗洪救灾工作力度,努力夺取淮河和全国抗洪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