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喜听甲骨文歌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7-12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喜听甲骨文歌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神州情思 喜听甲骨文歌 王春瑜   我曾经在安阳市文联主办的《中原文学》上,读到由音乐工作者于东波作曲的'...

喜听甲骨文歌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神州情思

喜听甲骨文歌
王春瑜
  我曾经在安阳市文联主办的《中原文学》上,读到由音乐工作者于东波作曲的《四方雨·四方受年》。这首歌的歌词,说来未免令人惊讶,作者是谁?乃三千年前的无名氏也。《四方雨》、《四方受年》,分别刻在一片用来占卜的牛甲骨上,词曰:“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东土受年?吉。南土受年?吉。西土受年?吉。北土受年?吉。中土受年?吉。”诚然,这是卜辞,问的是今天下雨,雨从哪一个方向下过来?以及有人曾经占卜,问是东边,还是南边,或别的方向庄稼能否获得丰收?结果四面都丰收,应验了,故刻辞纪事。但是,词句按韵,琅琅上口,说它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古老的诗歌,又有何不可?安阳电视台为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而拍摄的大型纪实性电视片《甲骨百年》,即以此歌作为主题歌。我因未看过此片,这首现代乐坛上岁月最悠久的歌,唱出来效果如何?成了我心中的疑团。
  去年,我应邀出席内黄县举办的“河南省第十一届黄河诗会”,在开幕式上,有幸在听了安阳市常青合唱团演唱的《黄河大合唱》之后,听到了由于东波亲自演唱的《四方雨·四方受年》。在古筝、磬的伴奏下,苍凉、悠远的旋律,令我展开想象的翅膀,穿越三千年时空的隧道,在安阳的大地上,与我们的先辈——鹑衣百结、蓬首垢面的奴隶,一起用铜制生产工具掘土、播种、耘苗,望眼欲穿地注视着久旱不雨莽莽苍苍的长空,好不容易盼来几朵乌云,一阵凉风,并隐隐听到了从遥远的天际传来的沉闷雷声,人们欣喜若狂,欢呼终于要下雨了!不知道今天的雨,是从西边来?还是从东边来?反正能下就开怀!于是人们一边锄禾,一边唱起了由刻辞演变而来的父老相传的民歌《四方雨》……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夫——不,奴隶们,望着黄灿灿的小米,透红的高粱,想起春天巫师占卜年景,有了最好的结果,四面八方都获得丰收,情不自禁地将已经迅速在人们口头上流传的《四方受年》刻辞,唱起来,这给胼手胝足的他们,带来几多快乐,几多慰藉……
  我被《四方雨·四方受年》深深打动,心潮起伏。我们中华民族历代勤劳的祖先,活得多么艰辛。从奴隶到农奴、农民,世世代代,栉风沐雨,或饥寒交迫,或半饥半饱,但他们从来没有被命运压垮,没有停止过抗争,也没有停止过吟咏,停止过歌声,从《四方雨》、《四方受年》,到《诗经》,汉魏乐府……直至《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的出现,像母亲河穿过关山千重,奔流万里,永不停息,从一个独特的侧面,展示着我们民族的灵魂,在呻吟,在呐喊,在燃烧。
  希望先秦史专家与音乐家携手,能将甲骨文、金文中的诗歌系统地挖掘出来,谱成曲子,并用磬、埙、箫(按:古代箫乃横吹,如今日之排箫)、编钟、古琴等古乐器演奏,展示我们古老辉煌的文明,这难道不是一件功德无量的赏心乐事吗?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