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奋战在“世界屋脊”——记中铁十六局青藏铁路建设者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7-11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奋战在“世界屋脊”——记中铁十六局青藏铁路建设者 第4版(要闻) 专栏: 奋战在“世界屋脊” ——记中铁十六局青藏铁路建设者 本报记者 应珊   7月1'...

奋战在“世界屋脊”——记中铁十六局青藏铁路建设者

第4版(要闻)
专栏:

奋战在“世界屋脊”
——记中铁十六局青藏铁路建设者
本报记者 应珊
  7月1日,当记者来到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区时,这里仍是大雪纷飞,气温只有零下4摄氏度。来自北京中铁十六局的1000多名青藏铁路建设者正顶风冒雪挥汗奋战,工地上党旗、团旗迎风飘扬,“建好青藏铁路,造福西藏人民”等鲜红的大幅标语在雪山的衬托下更加耀眼。
  中铁十六局青藏铁路建设指挥部党工委书记徐泽林告诉记者,为了加快青藏铁路建设,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中,建设者们克服各种困难,仅在6月份就完成土石方5万多立方米,完成通风防冻路基6000多米,在施工难度非常大的沼泽地和湿地建成“以桥代路”2200多米,超额完成了当月的各项施工任务。
  2002年2月,中铁十六局集团公司中标青藏铁路16标段,承担从海拔4700米的雁石坪到海拔4900米的唐古拉布强格东站的全长46.6公里路基、桥涵工程的施工任务。为了建设好青藏铁路,公司党委制定了“精兵强将上青藏,精良设备干青藏,精品工程献青藏”的工作方针,由公司副总工程师程红彬担任指挥长,由徐泽林担任党工委书记,苏庆国、宋彦彬、刘国玉3位高级工程师担任副指挥长,组成知识型、年轻化的青藏铁路工程指挥部。同时,投入1亿多元为青藏线施工生产购置大型施工设备400多台(套)。
  唐古拉山区是高原冰雪型气候区,气候变化无常,年平均气温零下4摄氏度,年平均大风日178天左右。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人的劳动强度和机械效能分别降低36%和40%左右。
  面对困难,中铁十六局集团党委按照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的要求,本着提前完成任务的原则,制定了总体计划目标。他们抢时间组织招标采购了272台(套)机械设备,其中包括进口的3台旋挖钻机,而且全部运抵施工现场,调试安装完毕。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从500多公里外的格尔木一个钉子、一块砖地运上山去,建好集团指挥部和4个项目部,完成了前期工作。2002年5月30日,工程举行开工典礼。
  根据面临的形势和所担负的任务,指挥部提出总的指导方针为:顽强拼搏、依法管理、依靠科技、保护环境、争创一流。指挥部坚决贯彻集团公司有关“多用机械少用人力”的指示,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充分发挥机械效能,“抢晴天、战雨天”,要求各项目部做到“人停机不停”。广大参建者发扬“吃苦在高原、奉献在高原、建功立业在高原”的精神,实现了集团公司党委和领导提出的“上得来、呆得住、打得响”的目标。在图纸到位晚、机械设备效能低,7月连续冰雹、8月连续下雪的不利情况下,他们充分利用短短的4个月有效施工期,2002年全年完成建设投资超2亿元。所有涵洞结构物、桥梁桩基全部完成,路基土石方完成70%至80%;全管段全面创优,单项工程80%以上创优质样板工程。
  在“世界屋脊”的奋战中,中铁十六局青藏铁路建设指挥部的职工队伍在雪域高原得到磨练,项目管理水平在实践中得到提升,科技研究及技术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指挥长程红彬被北京市授予“首都劳动奖章”、“五四青年奖章”。有4个单位被共青团青海省委授予“青年文明号”,5人被授予“青年岗位能手”;集团公司指挥部被西藏那曲地委、行署授予“民族团结先进单位”、“环保工作先进单位”、“支援地方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