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时评与杂文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7-10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时评与杂文 第16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 时评与杂文 李建永   时下的杂文,以新闻时评数量最大,也最为走红。时评高手关注社会生活,紧扣时代脉搏,针对当'...

时评与杂文

第16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

时评与杂文
李建永
  时下的杂文,以新闻时评数量最大,也最为走红。时评高手关注社会生活,紧扣时代脉搏,针对当下发生的焦点、热点问题,做出迅即的反映,及时解析,当即批评,在依托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深开掘、精加工,发现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颖而有价值的东西,洞幽烛微,言人未言,引领大众视听。时评之优长,在于“一招鲜,吃遍天”;而且讲求速度与时效,须是“神速麻利快”兼“刺激麻辣烫”。这样的杂文,当然会受到目前最广大读者的青睐。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人常说,太阳底下无新事。一大帮“快枪”们每天从报纸、电视或网络上全天候地搜寻批判的“靶子”,一旦发现目标,草枯鹰眼疾,一哄而上,抢着发言,你写我写他也写,萝卜快了不洗泥;打开未来几天的报纸看吧,针对某一问题的同类时评,“求大同而存小异”,观点雷同,口径一致,所发文章差不多都是一个面孔。如果有人问,眼下时评有无精品?有,但少。由于“书被催成墨未浓”,大多是些浮皮潦草、无病呻吟、强说滋味、不走脑子的应景之作。
  时评界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叫做“千里眼与万金油”。所谓“千里眼”,是站得不高看得“远”,对自己周边的人和事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即使身边一个小科长坏透了,也不敢开罪,但外省的某长、外国的元首,咱都敢横挑鼻子竖挑眼。所谓“万金油”,是咱什么都懂,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无不通晓,对于每一个新出现的问题,不管有无研究,都敢踊跃表态——至于“态”之高下优劣倒在其次,关键是“表”,为了混个脸儿熟,即使失“态”了也在所不惜。像这类抄一通书报、扯两句淡话的表态杂文,多个三篇五篇,少个三五十篇,又有什么影响呢?
  我这么说,全无半点鄙薄时评的意思。恰恰相反,我知道时评十分不好写,写好尤难。别的不说,仅仅是“在单位时间内赶写出来”这一条,就需要曹子建之捷才。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是写不出好的时评来的。写好时评,需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毛泽东的《“友谊”,还是侵略?》、《别了,司徒雷登》是时评,大气磅礴,气吞万里如虎。鲁迅的《“友邦惊诧”论》、《记念刘和珍君》也是时评,是真正意义上的“感时花溅泪”、“伤麟怨道穷”的时评。也许有人会说,你举的这些例子,太高不可企及了。然而,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起码可以证明——“原来时评可以更美的”。
  怎样的杂文才是更美的?我以为有思想、有深度、有趣味、耐回味的富于逻辑力量、思想锋芒和阅读美感的杂文,才是真正的美的杂文。这类杂文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具有原创性。它高度地抽象、概括了某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然后再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把它具象地表现出来,使之成为一件艺术品。像这类杂文哪怕一年只收获一二篇,对于杂坛来说,也是丰年。而目前的杂文创作,用一句古诗来概括,叫做“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倘问今后杂文创作的路怎么走?叫我说,十个字:陈言务去,出精品,走精锐!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