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略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意义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7-10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略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意义 第9版(理论) 专栏: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略论“三个代表”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略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意义

第9版(理论)
专栏: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略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意义
张国祚
  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正在全党兴起。这既是十六大提出的一个战略举措,也是近年来全党全国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的继续和深化。正确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意义,是继续深化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的基本前提和必然要求。
  不是三句简单表述,而是系统的科学理论
  有人说:“三个代表”是三句简单的话,能够称得上是系统的科学理论吗?这样提问,说明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为了走出误区,需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三个代表”内涵丰富,是党的全部经验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虽然“三个代表”概念的提出才3年多,但它贯穿于党的全部奋斗历程,而以它为名称的思想理论形成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3年前。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根本问题,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在继承的前提下创新,全方位地奋力开拓,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十六大报告把这些经验概括为“十个坚持”,并强调指出,“这些经验,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绝不是简单的三句话,它包含着博大精深的内容。
  “三个代表”深刻反映了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成果最关键、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以“三个代表”来命名这一理论成果,当之无愧。理论的名称与理论的内容有联系,但并不等同。主要有两种情况,或理论名称涵盖的内容大于理论本身包括的内容,或理论名称涵盖的内容小于理论本身包括的内容。例如,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分别以为这些理论的形成作出卓越贡献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名字命名。显然,这些创始人毕生的思想、观点和主张,必然多于他们所创学说的全部内容。再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则不是以它们创始人的名字命名的,而是根据其理论最关键、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来确定的。在这一点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类似之处。仅从“三个代表”三句话表述来看,并没有包括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全部理论创新成果,但它却是其最关键、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突出表现在“三个代表”之间的内在联系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应着物质文明,它是基础,因为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和实现、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物质基础和保证,离开了这个基础和保证,发展先进文化就会失去依托和后劲,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能成为空中楼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应着精神文明,它是灵魂,因为先进文化既能深刻反映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实际,也能引领时代和实践的变化趋势,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只有努力发展先进文化,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地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则对应着政治文明,它是宗旨,因为无论发展先进生产力还是发展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既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只有真正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可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现了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体现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发挥历史创造者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正是这些辩证统一,紧紧围绕着“两大根本问题”,贯穿于13年来党的十条基本经验,反映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个相互贯通、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
  老祖宗没有丢掉,新思想与时俱进
  有人说,“三个代表”中无论哪一个代表,马克思主义老祖宗都说过,没有什么新意。也有人说,“三个代表”不讲阶级、不讲共产主义理想,这是背离了老祖宗。这两种看法都是错误的,它们忽略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事实。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东西,毫不动摇。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性的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光辉。例如,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的决定因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强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对于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强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至关紧要、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等。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强调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强调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意义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然性;强调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价值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等。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强调公平、正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强调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等。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密不可分;强调要处理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辩证统一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统一关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辩证统一关系,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辩证统一关系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讲了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新话,勇于突破。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不能用死的本本去框活的实践,而只能根据变化的实践去发展本本。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毫不含糊;同时,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追求真理、探索真理,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也毫不含糊。一是从民族、国家、政党、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论述了创新的意义,指出创新是“灵魂”、是“不竭动力”、是“源泉”、是“先导”、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二是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论述了创新的客观必然性,指出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三是强调用实践来检验一切和“三个解放出来”。13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讲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的新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崭新的科学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成就辉煌。什么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什么是新实践?新实践就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实践。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这样的新实践,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为国际背景;以改革开放为国内背景;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为总目标。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审时度势,不断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进行理论创新,通过对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印证、历史与现实的经验总结、当代世界与当代中国的深入研究,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说明;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品质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分析;通过考察时代主题,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研究党员队伍状况,明确党的中心任务,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实际、顺应时代潮流的新创造,从而使我们党在理论的自觉性和实践的主动性上达到了新高度,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发展,又不断指导新的实践。正如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所指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行动指南崭新发展,写上旗帜理所当然
  有人说,“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邓小平理论仍然管用,为什么又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上党的旗帜?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深入理解以下几个方面: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但制约和规定这个主题的许多重要因素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迫切需要我们党以创新的理论思维正确把握历史机遇,有效应对国际挑战。冷战结束后,世界两极格局解体,和平与发展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追求。然而,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世界还很不安宁。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既要加强同西方发达国家的交往和交流,又要趋利避害,维护国家安全。我们党能否带领人民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斗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国家能否在扩大开放中创造性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是十分严峻的新考验,需要有新的理论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这种国际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创造性地指明了当今世界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鲜明地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紧密联系在一起,同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社会前进的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我们党总揽世界形势,加快发展自己,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矛盾的双方出现了许多新情况,迫切需要我们党以创新的理论思维妥善处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生产力的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随着改革的深入,许多经济社会的深层次矛盾正凸显出来。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需要推进社会信息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不断完善;对外开放需要不断提高层次;市场秩序、社会治安和党风政风等方面也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所有这些,都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新反映。这就要求我们推进理论创新,制定更好的解决社会矛盾、加强自身建设、推进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这种国内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深刻揭示了国内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为我们妥善处理和正确解决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新矛盾,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
  邓小平理论仍然是我们必须高举的伟大旗帜,但这并不妨碍推进理论创新,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三个代表”概念提出的时间虽然比较短,但评价一种理论是否可以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不应该根据它形成的时间长短,而应当根据它是否符合客观事实、是否满足实践要求、是否有其独到之处并且已经成熟。真正的科学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象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从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的实际出发,科学地回答了邓小平理论没有充分回答或没有来得及回答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既坚持邓小平理论,又谱写新的篇章,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正是因为全面贯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兴旺发达、生机勃发。因此,我们有充分理由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亟需的科学理论,把它写上党的旗帜是众望所归,理所当然。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