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并非小题大做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7-10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并非小题大做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观沧海 并非小题大做   日前,香港一市民因随地吐痰被罚款,接到罚单后“晕了过去”。原来,香港新修订的条'...

并非小题大做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观沧海

并非小题大做
  日前,香港一市民因随地吐痰被罚款,接到罚单后“晕了过去”。原来,香港新修订的条例规定,对随地吐痰、乱抛垃圾、乱贴“街招”(小广告)等的定额罚款已由600港元增至1500港元。未来几个月内,政府还考虑推出公布违例者名单、对屡犯者作刑事罪处理等更严厉的处罚。港府此举,并非小题大做。
  香港人把乱扔垃圾的人称为“垃圾虫”。这个叫法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香港清洁、人人有责”活动,当时,政府有关部门设计了一个卡通的“垃圾虫”形象,以加强宣传效果。30多年过去,这个词已经被收入了词典,遗憾的是,“垃圾虫”却并未绝迹。回归之后,香港特区政府将改善环境列为首要工作之一,推行了一系列改善香港环境的措施。2000年12月,港府又推出新一轮“清洁香港”运动,目的是全面改善香港市容。今年春天SARS疫情的出现,更增加了特区政府重建清洁香港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重建清洁香港,为势在必行之举。有一个优美的家园,广大市民才能安居乐业;有一个卫生的环境,才能有效减少各种疾病的滋生和传播,保障广大港人的健康生活;有一个清洁的形象,才能令外来投资者和游客恢复对香港的信心,对于重振香港经济有着积极作用,长远来说,获益的还是广大民众。正因如此,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曾荫权任主席的“全城清洁策划小组”,提出了“全民洁港”的口号,打破常规推出了许多新的措施,严打“垃圾虫”就是其中的一项。
  趁热打“垃圾虫”,有事半功倍之效。此次SARS疫情过后,香港市民对环境卫生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垃圾虫”也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香港特区政府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趁热打铁,决定大幅提高处罚金额,得到了大多数市民的理解和立法会的一致支持;既提高了效率,又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重典治“脏乱差”,有震慑警示之功。一口痰1500港元,即便在消费奇高的香港也属“天价”。有人置疑罚款过高,恐市民难以承受,引起其他的社会问题。对此,港府多次重申:将绝不容情地严格执法;但重罚并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现在罚,是为了将来不罚。新加坡经验是这一思路最好的佐证:上世纪60年代的新加坡,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者大有人在,总理李光耀对不文明行为实行严惩重罚,笑骂由人、坚持严格执法。重罚的震慑和警示作用,使不文明行为逐渐绝迹,在全社会形成了讲卫生、爱清洁的良好氛围,新加坡也成为举世闻名的花园城市。
  香港特区政府此次严打“垃圾虫”,可以说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条件,有相当充分的民意基础。然而,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育和宣传的重要作用。加强公民教育,使公众明白自己在保持环境卫生中的责任;大力宣传重罚产生的警示效应,都有助于市民养成良好习惯,自觉守法;另外,香港近来经济不景气,社会中的一些矛盾容易激化,有关方面在采取重罚措施的同时,应该做好疏导情绪的工作,以减少冲突,避免社会震荡。 (万尧)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