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的魅力
第12版(大地·文艺副刊)专栏:文艺点评
长篇小说的魅力
仲言
长篇小说以其巨大的体量和篇制而成为艺术世界里的纪念碑,它以高耸入云的雄伟之势构成一个时代重要的艺术风景,以艰苦卓绝的辛勤劳动成为一个作家全部才华的试金石。从曹雪芹到托尔斯泰,从塞万提斯到巴尔扎克,从老舍、巴金到茅盾……无数伟大的作家正是凭借自己的长篇之作而青史留名。
长篇小说的篇制特征决定了它天然具备的魅力和品质。它不是艺术感悟的惊鸿一瞥,也不是情感闪现的吉光片羽。作家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艺术手段,无论抱有着什么样的艺术观念,都必须面对一个足够长度的叙述过程。在这样一个时空绵延的过程当中,历史与现实、物质与精神、战争与和平、美丽与丑恶、矛盾与和解……巨大的社会历史内涵和重要的时代关键词被长篇小说这一艺术形式聚焦、打捞、发掘、拓展、扩充和照亮。历史感———这是优秀的长篇小说必备的突出品质。从《堂吉诃德》到《战争与和平》,从《红楼梦》到《家》、《春》、《秋》,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长篇之作无不内在地切入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河床之下,我们从这一系列纪念碑式的伟大作品之中,读解到了历史的细微表情,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呼吸。一段历史的“百科全书”是我们对这些经典之作的通常称谓。只有长篇小说,这一以巨大的气势和体量面对历史的艺术形式,才具备一段历史的“百科全书”这样的称谓,这也是恩格斯称赞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看到的经济细节方面比从专业经济学家那里还要多的深刻原因。
统摄全篇的整体思想倾向,是长篇小说这一艺术形式又一不可缺少的内在组成要素。无论是曹雪芹的梦幻虚空思想,还是托尔斯泰的基督教向善主张,缺乏统摄全篇的哲理之思的长篇小说不可想象,在此意义上,哲学的思辨归结又是长篇小说通常具备的魅力和品质。文—史—哲,三者在长篇小说这一特定的艺术门类中得到了统一的融合和显现。这是长篇小说的对作者素质有极高要求的原因,也是读者对长篇小说有厚重期盼的原因。
如果说短篇小说是切近事物的镜头“特写”,中篇小说是一帧人物历历的“中景”画面,那么长篇小说更像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全景图”。读者希冀着从中看到历史大河的雄浑走势,更希望从作者的深邃见解中看到历史前进的未来方向。“作家是时代的发言人,是历史的书记官”,这样的表述在长篇小说这一艺术体裁中尤为确切、形象。
长篇小说以其长河般的语言结构,担负着语言宝库的涵养、积累和艺术形式、艺术观念的探索等重要任务。每一有责任感的长篇小说作者,无不担当着积累、保存、涵养本民族语言宝库的艰巨责任,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劳,不仅在作品中提供着本民族语言的应用典范,而且为迢递绵延的语言传统创造着新的语法和表达。在《水浒传》中,在《红楼梦》中,在《四世同堂》中,这是基本的文学史实。与此同时,长篇小说的浩瀚品质,又为创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实验和创新天地。从普鲁斯特到马尔克斯,从乔伊斯到罗伯特·格里耶,我们从他们大胆实验的文本中看到了文学艺术创新的无限可能性。长篇小说作者们以不羁的才华和创造性探索,使我们看到了艺术的自由和解放。
长篇小说又是一项需要巨大奉献的事业。曹雪芹穷困黄叶村、洒尽辛酸泪之后才有《红楼梦》的千古流芳,路遥呕心沥血、命殒盛年之后才有《平凡的世界》的撼人心魄,塞万提斯的自传体长篇《贝雪莱斯和西吉斯蒙达历险记》脱稿于1616年4月19日,4天之后,塞万提斯与世长辞。长篇小说,是一项需要性命相托的事业。在年产量至少700部长篇小说的今天,我们该冷静反思一下,究竟我们为每部作品付出的劳动和创造有多少?
在网络文学出现的今天,有人曾宣布过长篇小说的死亡,说出“比尔·盖茨将消灭托尔斯泰”这样的话来,但只要长篇小说内在的质的规定性还没有消亡,它将永远会在现代乃至未来占有自己牢固的位置。《不列颠百科全书》对长篇小说的功用归结为六点:一、作为对人生的一种解释的表现;二、娱乐;三、宣传;四、报道;五、改变一种文化的语言和思想;六、创造生活方式和评判趣味。
长篇小说以其丰厚的内涵和内在的质的丰富性将更为长久地存在于人类的精神世界图景中,我们的后人将从我们留下的长篇巨制中读解到我们这个时代的眼泪、欢笑与光荣。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