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文艺品格
——写在《毛泽东文艺论集》出版之际
逄先知
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了《毛泽东文艺论集》,这是目前收入毛泽东论文学艺术方面的文稿最多的一部专题文集,该书汇集了毛泽东从1936年到1976年的文稿101篇,包括毛泽东在各个时期关于文艺问题的文章、讲话、批示、书信、电报、题词,以及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批语和谈话,其中有的文稿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这本论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真知灼见,体现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各个时期发展的脉络。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一生中高度重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亲身领导和指导了我国各个时期的文艺运动,为推动革命文艺的创造和发展,为建设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倾注了心血。
从五四运动时期起,毛泽东孜孜不倦地探索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他提出要创造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新文化,举起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旗帜。
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总结五四运动以来革命文艺发展的历史经验,联系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文艺工作的实际,紧紧抓住“为什么人”这一根本性问题,系统地阐发了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原则,为我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深刻总结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确定为繁荣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长期的指导方针。《毛泽东文艺论集》收入了1956年4月第一次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的谈话,这篇文稿至今具有深刻的理论深度和科学价值。
毛泽东的文艺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毛泽东文艺论集》收入了他谈论自己的诗词创作,他同文艺家交往的信件,他对一些文艺活动和文艺作品的批示,以及他关于古代文学作品的评点和谈话。这些文稿,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毛泽东对文艺问题的深刻见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旗帜,引领我国的文艺事业进入到新的时代。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极大地促进了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既体现了与毛泽东文艺思想一脉相承的关系,又表明了党的文艺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江泽民同志在不同时期发表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规律,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艺术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揭示了广阔美好的前景。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名家热谈影视节目交易
近日在北京歌华传播中心举行的“影视节目交易论坛”,成为今年北京国际电视周一个新的亮点。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影视传媒业与国际传媒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各种投资融资活动、版权交易、节目交流日益频繁,竞争的压力也日益增强。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出台,如何构建科学、高效、繁荣的广播影视节目交易市场、促进影视节目交流,如何整合影视节目资源、探索中国影视节目交易市场的规范发展,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在本次论坛上来自国内传媒界、文艺界的学者专家就“全球影视文化市场和中国影视趋向”、“中国影视节目交易现状及规范化发展”等主题进行了演讲和讨论。
本次论坛由北京影视达电视节目交流中心、歌华文化发展集团主办。
(石京生)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品味受“宠”戏
刘龚
戏剧境况多年来一直不尽如人意。
搞戏的人做梦都想创作出一台让观众喜爱的好戏,这在文化选择多样化的今天委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京剧《贞观盛事》从1999年上演至今,颇受观众欢迎,演出时常盛况空前,有时面对场外无票的热情观众不得不请出警察“维持”秩序,这样的“人缘”或许能给艺术界一些启迪。
《贞观盛事》是一出历史剧。它虽然讲的是历史,却没有沉闷的说教。亦庄亦谐,雅俗共赏,是它追求的风格。剧作在讲述唐贞观年间,明君贤臣,直谏纳谏,戒奢以俭,励精图治的故事之际,将君臣之间的一系列尖锐冲突在明快机趣的情境中展开,并尽情释放情节中的戏剧因素,观众在审美的享受中感受着情节的推进,故事在简洁流畅的节奏里完成了起承转合,所以观来轻松愉悦,雅俗皆宜。
看京剧主要是看“角”,这出戏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中国戏剧梅花大奖的唯一一位获得者尚长荣、“江南名丑”孙正阳等5个一级演员同时出场,互为绿叶,表演精彩,固而满台生辉。剧作的唱腔设计也别有特色,旋律优美,悦耳耐听。花脸第一次在京剧舞台上唱起“四平调”,李世民与魏征的“反二簧”二重唱等,不仅好听,而且音乐形象富有新意,听后令人回味悠长。
京剧艺术多年来一直强调继承与创新。主创人员别开生面,立足传统,又激活传统,将舞蹈语汇、西北民歌、绘画、雕塑等融入作品,使人觉得京剧既新鲜,又熟悉,京剧综合艺术的特长发挥得十分到位。而且剧中场面的大气,布景的华美,所展示的盛唐文化风采,都传递出高贵典雅、恢宏博大的气象,显示出以舞台审美为中心的特质。
观众走进剧场总是怀有一种审美期待。有好的演员,独特的构思,好听的唱段,剧作才有望达到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的和谐统一,才能完成对观众心理需求的自觉关照。近日获得了所有国家级艺术大奖的《贞观盛事》再次赴京展演,又一次引起轰动,可资借鉴的意韵更加明显。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忒拜城》再现希腊悲剧
遵循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北京河北梆子剧团将于5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上演大型河北梆子剧《忒拜城》。
《忒拜城》的情节取材于古希腊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七雄攻忒拜》和索福克勒斯的悲剧《安提戈涅》。从燕赵之地生长出来的河北梆子此次将以其高亢激越、悲烈苍凉、挥洒奔放的风格,来表现古希腊悲剧的博大深沉、庄严肃穆的史诗意韵,中西文化再一次激情碰撞。该剧特约著名剧作家郭启宏执笔编剧,罗锦鳞导演。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为该戏配备了最优秀的演员:表演艺术家刘玉玲饰演皇后欧狄克,梅花奖演员彭艳琴饰演安提戈涅,青年演员金民合饰演克瑞翁,一级演员殷新泉、王英会饰演海蒙和先知。(小白)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周祥林书画展举办
周祥林中国书画艺术展日前在北京皇冠国际艺苑举办,共展出书画作品70余幅。
周祥林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研究生班,其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展并获奖。周祥林擅各体书法及中国画,尤工草书和国画山水。其草书取法高古,笔势酣畅淋漓。其山水画得益于黄宾虹者颇多,注重写生,笔墨浑厚丰富。此次展览由北京泓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皇冠国际艺苑美术馆主办。
(王柱)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叶景林:大家对你说……
黄国柱 张宝印 李舫
看你的评书表演,就像看小品那样过瘾。你那结结实实的块头,一搭眼就能让人看出东北那疙瘩人的淳朴憨厚;你那方方正正的黑脸膛,大大咧咧的嗓门和笑声,一投足、一颦眉,都让人感到亲热近乎。
一晃,你离开俺们整整一年了。大伙儿唠起你,话茬就压不住,故事就讲不完。
名家们说——你是“部队的骄傲”
你的评书风格独特,就连中国文联副主席刘兰芳都表演过你的段子。
辽宁这疙瘩评书一直比较“火”,刘兰芳、袁阔成、陈青远、田连元等,英雄辈出。你访师问友,四方求教,不但在辽宁电视台说了长篇评书《燕子吕三》,还一股脑儿地创作出60多个评书段子,那本《叶景林评书选》就是刘兰芳老师作的序。她评价你:“在中青年评书表演者中是佼佼者。”
你所在的曲艺队现在出了不少的大腕儿,掐着指头从头数:闻名曲坛的老艺术家朱光斗,后起之秀王刚、黄宏,还有句号、邹德江、全维润等,都是顶呱呱的。他们都是你的队友,称赞你“为兵服务走在了前列,是部队的骄傲。”
朱光斗已年过七旬,他是看着你一步步走向艺术成熟的。朱老说:“景林到过的部队很多,最北到了黑龙江的漠河,最南到了西沙群岛,最西到了老山主峰,最东到了黄海前哨的外长山海洋岛。这个叶景林哪,学习刻苦,表演用功,干事业执著,他的艺术之路走得实,走得远,走得长。”
黄宏还记得20多年前那桩事:“一次下边防部队演出时,叶景林听说有一个站岗的战士没有看到演出,就主动跑过去接过战士手中的枪,替他站岗,我就给这名战士个人表演了小品专场。这场面被一名战士用相机拍了下来,我一直珍藏着。”黄宏还记得他上电视的第一个小品《卖挂历》是和你一块合作的,后来还获了奖。
唠起你的艺术追求,王刚说得地道:“评书是曲艺中的传统行当,成名相当不容易。景林刻苦啊,为创作一个段子,有时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他舞台表演艺术干净、利落,一招一式都做到了精益求精。”
你走了,演员朋友们集体献给你一副挽联:“一生追求兵演兵,喜怒哀乐都是情;高歌乘风上九重,佳作留给后人听。”
基层官兵说——你“从来不摆‘大腕儿’的谱”
那回上海岛演出,船艇驶向广鹿岛,海浪大得邪乎,你和队员们都晕得吐了。可一上岛,你用刚才折腾出来的苦水写出了《水兵三部曲》,演给战士们看。不知从哪得知青龙山哨所还有官兵没看上节目,你又带3名曲艺队员愣是走了2个小时,来到哨所为3名官兵演了专场。
这样不起眼的小事在你的身上太多了。某师俱乐部放映员张庆华有一搭无一搭地和你提起弹药库执勤的几个兵没看上小队的演出,你又是带病去为几个兵演了专场。
某直升机团的飞行参谋车纯峰,看过你的最后一场演出。演出完你到他们宿舍聊天,听说小车还没对象,就说:“纯峰,对象的事我包了。”当场记下了他的电话号码,没过几天,你真的打来电话:“纯峰,很抱歉,我现在住院了,等我病好了,一定帮你张罗。”你走的那天,他哭了,哭得揪心巴拉的,别人瞅着也跟着掉眼泪。
你走了,战士们怀念你,把一首歌改了歌词,唱给你:“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可以等待;常常后悔没有把你留下来。多想再次听你讲评书,多想再看你微笑着走上舞台,你留给我们是永远不变的爱。这种爱不需要表白,白山黑水抒写着对你无尽的情怀……”流泪唱着这首歌,当兵的人都读懂了你。
群众说——你是“可亲、可爱、可敬的人”
不管到哪疙瘩演出,只要有群众,你都要问声:“父老乡亲你们好!”只要为群众演专场,你都精心准备,从不糊弄。群众爱看你的表演,“别看他黑不溜秋的,可招人喜欢啦。”于是大伙儿把最赶劲的词送给你:“可亲、可爱、可敬的人”。
说你可亲,还得说那次到边防某团去演出。为了让这疙瘩的边民百姓都能看到演出,地点选在了地方电影院。大幕一拉开,军民的掌声就响起来。轮到你上场,那双眼睛滴溜溜地转动,浑身上下都是“戏”。正到节骨眼上,突然停电了,全场漆黑寂静。等了一会儿,有些观众等得不耐烦了。你急中生智,双手一拍似“醒木”:“现在场子黑,我给大家讲一段《白字先生》。”场子静了,你的嗓门又提高一节,故事里的笑料多,全场观众摸黑鼓掌,沸腾得像开了锅。你又学了段《智取威虎山》中的对白。5分钟后来电了,大伙听得入了神,非让你再扯一段。县里的群众都说:“收音机里听他讲过评书,看到真人更感到亲切。”
说你可爱,是那些请你商演的企业家和交往甚好的朋友们说的。他们爱你,那是因为你不爱钱。
第一个被“卷”回去的私企老板裴先生。他想把外甥女送到你的小队“包装、包装”,交换条件是“赞助”小队20万元。你却因为他外甥女的素质不适合部队,挡了回去。又一次是一家演出公司的朋友请你商演,你因要下部队把送上门的钱给塞了回去。
说你可敬,那是因为你敬业。辽宁电视台“戏苑景观”制片人史艳芳这样说。1998年,为录制长篇评书《辽沈战役》,你特意休了18天创作假,对本子进行了二度创作,查东找西地捣腾,把其中涉及到的许多人物、细节都进行对照核实。你说要对播出的这段历史负责,为收看收听节目的群众负责。那段时间你得了肠炎,疼得直哼哼,可一轮到你上场录节目,立马就像换了个人儿似的。等节目一叫停,你也瘫了,恨不得马上躺下。
队友们说——你是“热心肠的好兄长”
自打你在病床上昏迷的那天起,小队演员们一拨一拨地来看你,巴不得你一下子就能醒过来,看看大伙一眼;巴不得你一下子就能坐起来,和大伙儿唠句心里嗑;巴不得你能一下子站起来,和大伙儿再去白山黑水间。
你太累了,圆睁睁的大眼睛张不开了;你为兵服务熬尽了心血,黑脸膛上没有了血色。
“那次我看他带着顽症侧歪着身子上的台,怎么也不忍心去为他报幕,可老叶还是撸胳膊挽袖子的硬挺着为官兵演出完最后一场,他是我们队伍中的铁人。”曲艺队教导员解娟说着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滚。
解娟是你的老战友,90年代初就和你是为兵服务“四人小分队”的成员之一了。“面包车”小队一成立,你是队长,她是教导员。你说评书,她报幕,挺合得来。1996年元旦,你们带小队到了漠河,死冷的天,冻得人猫咬狗啃的直缩脖。你为了不影响演出效果,这边让解娟带头换裙装,那边你去和战士加厚门帘。队员看到教导员的举动,也都一言不发地换上单薄的演出服。解娟知道:“这是老叶帮我在队员面前树形象呀!”
你特别爱才,只要看中了,怎么也想法儿把他折腾来。就说句号、李成、夏秋吧,都是你“挖”来的。
自打你给句号改名后,他的戏路就越走越宽,舞台越来越大。啥师傅啥徒弟,他真的挺像你。你走了,他当了队长,还是你那股劲。遇到下部队演出,他能从千里之外的电视剧拍摄现场坐飞机往回赶。
李成是个好小子。刚来时,你因他脖子挂项链,手上戴戒指,撸过他,呛得人家直嘎巴嘴。后来,这小子兵味十足,你又和他称兄道弟。李成一口一个“叶哥”的叫着,你心里美滋滋地。你走的那天,李成和大伙都哭成了泪人:“叶哥,我的叶哥,你写的歌词我背熟了。叶哥,我当副队长了……”
你抓全队的理论学习从不含糊,就是下部队演出也往随行包里放上几本思想教育的理论书籍。学和不学就是不一样,郭雅丹几次写入党申请书,主动向党组织汇报思想,谷成忠在50多岁时加入了党组织……
那些已经离开小队的老队员像邹德江、范继红等,唠起你,话匣子就关不上,都说:“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你的兵,小队的精神不能丢!”
队里又来了新队员,金阳、李明震,司机兼灯光常兆军,他们为成为这个光荣集体的一员而自豪,决心继承你的遗志,当好兵,演好兵。
话剧团团长李洪茂说你是“为兵服务一面旗”,政委李瑞秋说你是“爱兵如子一团火”。这面旗帜下,队员们坚定着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艺方向;这团火,烤热了队员的心,烤暖了官兵的心。(本文插图:罗雪村)(附图片)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北京艺术研究所成立50周年之际
学习《讲话》 探讨艺术发展之策
近日,北京艺术研究所在京召开“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暨北京艺术研究所成立50周年、21世纪中国艺术美学思潮学术研讨会”。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讲话》的精神与新时期邓小平文艺理论和江泽民文艺论述对《讲话》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新时期以来,在《讲话》精神指导下,北京市的舞台剧创作成就等进行了研讨。
会议回顾了北京艺术研究所成立50年来在剧本整理、艺术史论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就。50年来,北京艺术研究所从搜集整理传统戏曲剧本,总结名演员的表演经验开始,勇于开拓,加大艺术史论研究,联系艺术创作实际,不断拓展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出版了《十大集成》、《中国京剧史》、《北京戏剧通史》、《北京曲剧五十年》等著作,有的还荣获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与会学者还研讨了新世纪的艺术美学思潮。(孙文)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期待西班牙舞蹈
许锐
欣闻西班牙国家舞蹈团将于5月30日至6月1日在北京天桥剧场演出三场精彩的舞蹈,作为“相约北京”联欢活动的压轴戏,不禁神往。因为这是一个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的舞蹈团,艺术总监纳乔·杜阿多先生也是一位非常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家。就像一切能够立足于世界的民族艺术一样,他们的舞蹈同时具有现代与传统的特质,使贴近现代心灵的当代舞蹈散发着令人熟悉的西班牙风情。
西班牙传统舞蹈本身是极具魅力的。它是流浪的民族——吉卜赛人在西班牙复兴的。众所周知,四处飘泊的吉卜赛人是一个歌舞的民族,他们把歌声与舞姿带到了他们的足迹可以延伸的任何地方。而且吉卜赛人的歌舞是热情奔放的,并有着浮萍般飘零的忧伤与冷漠,这种特质也对西班牙的歌舞影响至深。观看以弗拉门戈为代表的西班牙舞蹈,你会感到它具有许多独有的特征,那微侧的身体,昂首挺胸的体态和稍稍低视的眼神,表现出一种冷漠的高傲;而手握响板,脚步踢踏打点,挥舞微微架起的手臂以及击掌等动作又散发出一种令人激动的活力。这是飘泊民族的特性,冷静与激情在西班牙舞蹈中并存,由此使西班牙舞蹈具有了一种冰火相济的神奇魅力。
在西班牙国家舞蹈团的许多当代剧目中,我们可以看到精美的芭蕾古典技术与现代舞技术,许多舞蹈都体现出与传统舞蹈相似的沉静内省的特质,但同时在那极具张力的舞蹈动作中又包裹着火热的激情。这使得西班牙国家舞蹈团的舞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有一种冷冷的浪漫气质。从他们这次带来中国的舞蹈《流沙》、《大天使》、《我为你而死》中,我们就能感受到一份别样的情怀。
西班牙舞蹈团的演出是第三届“相约北京”联欢活动的亮点,让我们翘首期待着来自远方的舞蹈。(附图片)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胭脂河》警世反腐倡廉
南京市京剧团的京剧《胭脂河》日前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参加了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
新编古装京剧《胭脂河》是由南京市京剧团于1998年创作演出的,在2001年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一举夺得金奖和9个单项奖。该剧虽然演绎的是发生在明代南京的一个历史故事,却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是一出反腐倡廉的警世剧和一曲惩恶扬善的正义歌。
全剧情节跌宕起伏,演出结构紧凑,编排合理,唱腔设计优美,舞美灯光精美讲究,演员表演充满激情,并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这出戏在创作之始就树立精品意识,力争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的统一。此剧在京的三场演出都受到首都观众的热烈称赞。(于文)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首体演唱会为中国足球队壮行
一台名为“三星之夜——祝福中国,期盼明天”为中国足球队壮行的演唱会将于5月29
日在首都体育馆举行。
经常在足球场上驰骋的孙楠、朴树、老狼、达达乐队理所当然的成了演唱会的首发阵容,曾经创作并演唱国安队队歌《英雄》的鲍家街乐队主唱汪峰也再次为国家足球队助阵写歌。女歌手叶蓓、陈琳、周迅将演唱《远行》、《唱彩》等多首作品。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中国京剧音配像系列
“音配像”再创京剧绚丽之花
霍大寿
历史悠久的灿烂中国文明,从古老的时代起,就曾以当代的高精尖之科技发明如纸张、印刷术为载体,大量地留传下来。我们后人才得以从“唐三千,宋八百”的杰作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近百年来,由于科技发展而出现的录音等技术又成为近现代口头文化的有力载体,使上世纪许多艺术能够留传广泛。记得儿时,常常可以在家中,于留声机里听到诸如“百代公司特请梅兰芳老板清唱《丁山打雁》”,或者“特请金少山老板清唱《霸王别姬》……那种奇情美韵的感觉无法形容,真是绕梁三日。而正因为有这种科学的“传媒”,梅兰芳们的魅力才得以传遍全国乃至全世界。
但是,毕竟由于历史的、科技水平的局限性,当时这种记载只有声音而无形象。二三十年代以后,虽然有了电影胶片的出现,可也是因为价格昂贵,不可能普遍使用。所以,只有极个别的艺术家才能够具有特别的机遇而把音像传下来,成为世上罕见的顶尖极品,价值连城。但是绝大多数的艺术家,还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只能留下珠圆玉润的声腔,却不能留下神情兼备、喜怒哀乐的动人形象。所以那些曾经倾倒千百万观众的中国京剧的手、眼、身、法、步,特别是那为世界友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梅兰芳大师的那双“兰花指”,就没有在科技的材料上流传开来。所以,京剧虽妙,但也就没有能像今人欣赏李白、杜甫的诗和苏东坡、李清照的词那样有如坐春风、如饮醇醪的感受。好不遗憾。
幸运的是当代的智者给我们艺术界支出了新招:就是广泛邀请当今仍然活跃在舞台上的许多前辈大师的门生、弟子为前辈遗留下来的那些珍贵的声腔资源,配上相应的形象表演,通过高科技的电子处理,把当年辉煌的舞台风貌复活在银屏上。果然一经问世,广大的京剧工作者和爱好者无不惊喜若狂。
如今,坐在自己的家里,就可以从容地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不同流派、不同行当的众多的经典艺术大师的风貌。这些特制的既标致又真实的京剧银屏艺术,既是广大观众的审美精品,又是现代许多后来者学习、借鉴的范本。毫无疑问,这是当前京剧事业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也许有人担心,这种“嫁接”是否会使人产生“拼贴”、张冠李戴之感?
这种疑虑是没有必要的。在科学和艺术中,为了求得创造与发展,各种技法和元素的嫁接、融合是很自然的事:一种电机可以安装在任何一个动力设备上;而某一种艺术技巧无不可以根据艺术家的自由想象妙笔生花。聪明的中国画家可以利用西洋画的解剖学和透视手法;而天才的西洋画家也可以借鉴中国画的泼墨写意。更何况,京剧“音配像”的艺术家都是那些前辈大师们的得意门生和优秀传人。他们的艺术有的与乃师如出一辙,完全可以娴熟地传达出其师的神采;有的甚至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加上高科技灯光、布景以及电子技术的运用,把当年那个美轮美奂的境界还给长期厚爱京剧的广大观众们是完全可能的。
因此,京剧“音配像”这一创造性的艺术举措,不仅仅是一次补缺救残的工作,也是一次具有积极意义的文化建设。其珍视传统、发扬传统的正确理念,“修旧复旧”的严谨制作作风,很值得发扬。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