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武汉市蔡甸区因地制宜调整结构,六年时间破三大难题,终于成为全国最大的莲藕生产基地,农民增产增收。请看——
蔡甸莲藕做成了主导产业
本报记者 罗盘
三面荷花一面柳,半城春色半城湖。4月初,笔者走进武汉市蔡甸区农村,一片片田野长出的嫩嫩荷叶映入眼帘,形成绿色的荷廊。蔡甸莲藕种植面积15万亩,是全国县区最大的莲藕生产基地。莲藕是该区40万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蔡甸农业调整也有过徘徊,从3万亩到15万亩,从田间走向超市,从武汉走向全国、走向国外。蔡甸人说,蔡甸莲藕是在攻克难题中壮大的。
见到效益,“推广难”迎刃而解
蔡甸区是武汉市郊区,地处江汉平原东端,长江、汉江绕境而过,水源充裕。蔡甸区种藕最早可追溯到明朝中期,到清朝时已小有名气,蔡甸莲藕曾一度列为朝廷贡品。几百年来蔡甸人一直沿袭湖塘种植的惯例。
1996年,蔡甸区为扩大藕产量,推行“湖藕田种”时,出现了推广难的问题。田间种粮是农民千年来的习惯,农民对此不理解,他们编了一句顺口溜:“只种藕,不种粮,到时要饿死爹和娘”。当年,农业部门为农民提供1万亩的优质藕种成了农民的下锅菜。
更让农技推广人员感到尴尬的是,上门指导农民种植藕,农民却端出用藕种做出的炒藕来招待他们。“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搞个样子我们看。”有的农户掏出了心里话。区里开始培育示范户。次年该区出台以奖代补的临时政策。玉贤镇马家渡村农民姚忠驳说:“刚开始怕赔本,不敢在田里种藕,因为别人种藕有钱赚,我就在自家的大棚里种了3亩早藕,没想到,当年土地生出了金。”
武汉市场首次出现“早熟”莲藕,市场每公斤卖到了7元,姚忠驳当年赚了1万多。“一年藕,一栋楼”。全区重点培植的300多个湖藕田种的示范户,大都成了当年种田致富的先行户。
有了效益,推广难的问题迎刃而解。1998年,蔡甸藕发展到12万亩,亩产当年平均增效800多元。
均衡上市,避免藕农“价格战”
随着田间种藕面积日益增多,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莲藕上市高峰时,农民打起了“价格战”。上等莲藕,一度被农民贱卖到每公斤0.8元。除去藕种钱、采挖钱、运输费外,农民所剩无几,玉贤镇有几个种藕大户一气之下,耕田重种水稻。
藕价风波,使该区反思在发展莲藕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在利益的驱使下,许多农民由于缺乏市场常识和经验,种藕、卖藕一拥而上,而且越跌越卖,卖跌不卖涨。
反思之后,该区农业部门开始研制推广早、中、晚三季莲藕种植品种和栽培技术,拉开莲藕的上市供应期。全区莲藕一年四季均衡上市,避免了藕农的恶性竞争,藕价步入良性循环,藕农又开始增产增收。
政府出“招”,确保外销绿色通道
去年,该区莲藕外销遇到新问题。由于全国交通实行限载管制,出省外销的成本增加。以往许多司机外销莲藕时,根据自己的车况而定量,5吨的东风新车一般加载2-3吨。交通限载管制后,运输成本随之增加了40%-60%。许多莲藕经营户主动放弃了省外销售市场,蔡甸莲藕又开始在本地市场转来转去。
农民增收再次减缓,蔡甸区委、区政府急得请出30多个莲藕农民经纪人出招。区政府集思广益后,决定在区境内建立莲藕外销绿色通道,对外销莲藕的规费实行减免;为蔡甸优质莲藕注册商标,确保外销优质优价;斥资100万元在产藕重点乡镇建起了6个电脑光屏,随时向农民报告全区各地的藕价行情,选择外销地点;区补贴15万元帮助农民成立了15个莲藕产销协会。如今,蔡甸莲藕外销全国20多个省市,真空处理、精心包装的莲藕净菜已进入武汉、西安、南昌等30个大型超市,并出口到日本、美国等12个国家。
面对一望无际的莲藕长廊,蔡甸人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耕地面积有限,怎样增加莲藕的附加值,让有限的土地赚回更多的钱?年初,一个加工能力在10万吨的大型莲藕加工厂在境内开始动土兴建了。蔡甸人希望此举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五分钱一公斤的榨菜、大葱烂在地头,1.5元一公斤的四季豆俏在市场,菜价怎么成了“跷跷板”?请看——
仁川高山蔬菜跟着市场转
王春雷
连续三年来,浙江省磐安县仁川镇高山蔬菜面积都稳定在2000亩以上,高山蔬菜产业使仁川菜农每年创收数百万元。
但是,仁川高山蔬菜产业在发展中,却又出现了俏销、滞销两极分化的现象。1999年、2000年,榨菜、大葱5分钱一公斤无人问津,烂在地头;高山萝卜、四季豆却连年走俏市场,四季豆1.5元一公斤仍供不应求。
仁川高山蔬菜产业一头高、一头低的“跷跷板”现象,耐人寻味。
市场就是指挥棒
1999年,磐安县仁川镇黄余田、岭下、柳坡等村种植榨菜80余亩,当年即获丰产,黄余田村菜农杨双龙家的榨菜亩产量超过了3000公斤。
可由于缺乏市场需求,菜农们遭遇了市场“梗阻”,数百吨榨菜基本烂在地里。“丰收菜”成了“伤心菜”,菜农们初尝市场的厉害。
吃一堑,长一智。2001年,榨菜、大葱等滞销品种当地已无人再种,而有市场优势的高山萝卜、四季豆、小尖椒、茄子等俏销品种则大有发展。40余岁的杨宅村菜农杨昌财,在黄檀林场租种了数百亩林地,全部种了高山萝卜,自己搞购销,去年赚了一笔。
平象村菜农曹聪肚仅种了1.3亩四季豆,收入却达到了4000元。在仁川镇天网办事处,有1/3以上的田地都种上了四季豆,农民要把自己的菜田变成“增收田”。
菜农才是当家人
发展高山蔬菜,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都要由农户自己说了算,这方面磐安县仁川镇也曾有过教训。2000年,该镇发动方山、赤岩前等村菜农发展了120多亩大葱。由于农户此前从未大规模种植过大葱,技术不过关,导致产品不符合规格,加之受大葱主要消费国日本限制进口的波及,仁川大葱卖不动。
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后,仁川镇政府开始坚持以农户为主体的原则。这样一来,菜农增强了市场意识,成了真正的当家人,菜价上涨菜农高兴,菜价下跌菜农也不会怨天尤人。
生产上,菜农自主选择,种什么要考虑好市场需求度、气候适宜度、技术掌握度,做到因地制宜。
仁川镇高山蔬菜产区地处高海拔区域,高山萝卜、四季豆等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上市季节比平原地区迟一个多月。高山萝卜亩产可达2500公斤,利用上市时间差,客户上山收购价较平稳地保持在每公斤0.6元的价格上。2001年,仁川菜农扩种四季豆、高山萝卜大获其利。天网办事处马岭、西产等村300亩四季豆,亩均收入不下2500元,仅此一项菜农增收75万元。
销售上,仁川镇让菜农自主与购销公司签订合同,实现产销契约化。2002年高山蔬菜尚未下种,仁川菜农的800多亩四季豆已提前拿到了涌金公司、康源公司的订单。800多亩高山萝卜也由仁川菜农购销队统一包销,销路早有着落。
干部应是服务员
发展高山蔬菜产业,政府应该担当什么角色?磐安县仁川镇的经验是,干部要当好服务员,搞好示范、扶持和管理工作。
四季豆、高山萝卜等当红品种,当年都是仁川镇政府引导菜农试种的。2001年镇蔬菜办扶持杨宅村菜农杨根水建蔬菜新品种基地,引种了大棚芹菜、彩色瓜菜等多个新品种。仁川镇党委书记郑坚良说:“尽管新品种试验基地眼前做的是‘亏本’生意,但从长远计,这样的投入是值得的。”
仁川镇还为本镇高山蔬菜制订了生产标准,应市产品都附有“信誉卡”,产品的生产日期、生产者一目了然。良好的信誉保证,打响了仁川高山蔬菜的牌子。全镇高山蔬菜从品种、规模、种植户、产量、售价,都有跟踪记录。高山蔬菜“户口簿”在手,干部为菜农提供信息、农技服务也更得心应手。
仁川镇干部还充当购销公司与菜农的中间人,协调产销联系,确保了菜农、购销企业的合法权益,为菜农蔬菜的销售铺好了道路。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调查报告
建湖农民致富有几手
●出国学技术 ●自办科研所 ●上因特网
崔世才 金伟忻
阳春三月,江苏省建湖县100多位农民纷纷到县中江公司报名,准备赴国外学习果树栽培、蔬菜种植等农业生产技术。这是该县农民求新致富的一个缩影。
跟“洋专家”学技术
为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出口优势和经济优势,该县瞄准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在开发本地特色农副产品的同时,积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国外新品种,先后引进美国三色甜椒、樱桃番茄、荷兰豆、非洲芹等20多个优质品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使农产品符合国际标准,该县农民聘请“洋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沿河镇蔺草公司每年聘请日本农业专家马盐先生前来指导农民科学种植蔺草。目前,该镇蔺草面积扩大到4000亩,去年出口创汇518万美元。
“土专家”办研究所
建湖县每年都要聘请中科院、南农大、省水产研究所、上海水产大学等30多名专家教授,对农民进行常年培训,使许多农民成了“鱼专家”、“蟹状元”、“虾博士”。然而,他们却不满足于此,大胆投资办起了科研所。据了解,眼下建湖农村已涌现各类农民科研所50多家。钟庄镇农民乔元华等人在市、县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在苏北率先创办了水生作物研究所,探索出一整套茨菰早熟栽培新技术,创造了最高亩产1950公斤,平均亩产近1600公斤的奇迹。为把科研成果推广和应用,他们与附近农民签订合同,包产品销售,同时建立起科研发展基金。目前,该镇已有5个村的200多户农民种植以茨菰为主的水生作物,面积达2000亩,每户年平均收入1.5万元。一些农民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后,还怀揣技术闯天下。恒济镇农民徐进才,被宝应县天平镇聘为“养殖教育头”。这个镇除每月发给他800元工资外,还按河蟹收成的10%给他提成。
变跑田头为办市场
建湖农民正由过去的花农、菜农、果农转变为花商、菜商、果商。据统计,该县活跃在流通领域的农民达1万多人。建湖县颜单镇楼夏村农民秦友军通过市场调研,发现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甲鱼、螃蟹、青虾等特色水产品价格比本地高出近1倍,便把承包3年的300亩鱼塘转让给他人,自己购买了一辆增氧车和两艘增氧船,帮助贩运附近6个村的特色水产品,净赚15万元。近湖镇陈堡村农民秦爱超除自己跑市场外,还投资470多万元创办了城北粮油交易市场,每年销售本地粮油1亿多公斤,销售额近7000万元。该县不少农民利用因特网发布农副产品信息,在网上做生意。冈东镇运河村农民徐守军在中国土畜产品网站上设立了自己的蔬菜出口网页。他通过电子邮件与韩国汉城一客商达成了200吨乳黄瓜供货协议。去年他通过因特网已出口蔬菜300吨,创汇50多万美元,并拿到了近3000吨产品出口订单。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铁岭确保春灌用电
本报讯 辽宁省铁岭市农电系统各级供电部门及早动手、精心安排,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全市108个乡镇春灌用电。
为了让全市麦苗喝足水,铁岭市农电系统各级电力部门普遍做到了电力供应负荷到位,保证供电质量;巡视到位,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处理;设备检修到位,保证春灌用电的安全可靠性;责任到位,实行包片、包井、包配变,24小时昼夜值班。(金庆国 王振文)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温暖送入千万家
入春以来,湖北省孝感市农村信用联社系统1000余名工作人员,把支农柜台搬到农民的家门口,为百姓的生产经营“锦上添花”。他们通过小额信贷的形式,支援农民从事适应市场要求的特种养殖业、种植业的发展。截至4月中旬,该社已向2.8万个农户发放信用贷款8355万元。这是信用社工作人员在村子里向农民发放信用贷款时的情景。(王汉泉摄)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长垣绿色农业飘“香”
本报记者 王君超
长垣,古称浦城,豫北古县。眼前的长垣,但见田成方、林成网,塑料大棚鳞次栉比,数万亩绿色基地瓜果飘香。
这里,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加上远离中心城市,发展绿色农业得天独厚。因此,长垣制定了“绿色战略”,他们将发展绿色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果断地提出发展绿色农业,打好“绿色牌”的思路。
近年来,县、乡(镇)两级政府出台扶持政策,优先帮扶涉足绿色农业的农户。常村乡政府为农户统一购买优质种子,从省农科院聘请技术人员办培训班、搞讲座,聘请农业技师指导温室及大棚蔬菜种植,并建立绿色农业发展基金,向农户提供小额信用贷款。此外,他们还主动与农户签订协议,规定只要农户按照农业科技要求严格管理,亩产值如达不到普通农作物产值,乡政府将补偿损失。樊相镇政府成立农工贸有限公司、食用菌开发公司和绿色立体农业开发公司,为绿色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为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各公司对农户的绿色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把风险留给政府,利润让给农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樊相镇特色种植专业户已达6000余户,绿色农业生产基地总面积达3万亩。镇农贸公司供销经理李凤如告诉记者,这里一座大棚占地约1亩,年收入可达1万-3万元,比种植粮食的收益高好几倍。市场上一派繁忙景象,西芹、日本圆葱、珍珠西红柿、珍珠西瓜、日本油桃、美国杏、洋香瓜、荷兰豆等品种,琳琅满目。南来北往的客商,忙忙碌碌。据了解,常村乡绿色农业作物达5万亩,绿色小麦种植突破3.5万亩,绿色作物产值7000万元,农业总产值年递增10%以上。
绿色农业的发展,开阔了农民的思路,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全县涌现出一批发展绿色农业的大型龙头企业,投资4500万元的新乡市长远实业集团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拥有国家有关部门认证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5万亩,其“蔬菜面条”等绿色食品产值达到8000万元,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6800万元;常村乡的田玉岭投资1200万元,创办蒲丰制粉有限公司,生产设备科技含量国际一流,单机产量国内第一,全年可消化小麦1.25亿公斤,占全县小麦年产量的1/3,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绿色粮食”的转化增值。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编辑点评
逢山开道 遇水搭桥
江夏
蔡甸的莲藕产业,磕磕绊绊,“问题”不断;仁川的高山蔬菜,起起落落,如坐“跷跷板”,像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蔡甸和仁川的农业结构调整,也有过曲折的经历……可贵的是,他们在困难和挫折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出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事实上,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调整逐步推进、结构逐步优化、趋向合理的过程。
与以往的适应性调整大不相同,这一轮的农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形势更复杂,任务更艰巨。看看现在的市场,农产品供应几乎应有尽有,不像在短缺时期,粮多了可以种棉,棉多了转而种菜,菜多了再改种果,只要在不同产品的面积上增增减减,就可以立见成效。在农产品总体上供大于求的今天,只围着多种点什么、少种点什么打转转,难以避免种什么什么多,卖什么什么贱的局面,也很难实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调整结构必须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工夫。
蔡甸调整结构种莲藕,不仅要增加产量形成规模,还要改良品质,调整品种结构,拉开上市档期,规范市场秩序,疏通外销渠道。他们遇到的问题,从生产领域,延伸到流通、加工领域,随着一个个难题的破解,蔡甸的莲藕产业逐步做大做强,水平不断提升。仁川发展高山蔬菜,也不仅仅是少种点榨菜、大葱,多种些萝卜、四季豆,干部和群众在试着了解市场的脾性,寻找着各自的最佳位置,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建立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就是要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优化配置资源,从根本上提高中国农业的整体素质。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成千上万个蔡甸和仁川,脚踏实地地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君山信用联社扶持支柱产业
本报讯 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信用联社充分发挥金融的“造血”功能作用,积极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全力构筑地方产业“龙头”。该区许市镇新安村养殖户江山承包了200多亩水面,开发立体养殖,信用社及时为他提供了2万元的贷款。老江用这笔钱饲养了100多头生猪、3000多只鸡、鸭,去年实实在在赚了3万多元。2001年该联社扶持种养大户269家,形成了特种养殖、苗木花卉、绿色鲜果等支柱产业,仅此一项为农民增收1500多万元。
君山区信用联社在确保资金投放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前提下,还向优势企业贷款。去年以来,他们共发放涉农贷款9000万元,占信贷总额的95%。由于做到了常放常收、收旧贷新,贷款投放步入良性轨道。(峻山)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胶南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
本报讯 山东胶南市立足市情,大力实施工业兴市富民战略,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经济建设实现较大跨越,地方财政收入连续5年保持33%以上的增长幅度,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胶南市是青岛市的县级市,山丘区面积占73%,1995年地方财政收入刚过亿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全面分析胶南优劣势的基础上,明确了依靠发展工业兴市富民的思路,全市培植起橡胶、造纸等八大支柱产业,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36家,利税过千万元的18家。同时,胶南市用企业化手段经营农业,目前,全市已建成青岛市级高效农业示范园1个、胶南市级农业示范园4个、乡镇级农业示范园18个,对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起到了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张欣)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农村亟需培训电工编辑同志:
随着农村电力的充足供应,农村电工有了用武之地,但也因违章操作而造成事故频发。去年,江苏省邳州市陈楼镇一电焊工就因无证上岗,违章操作,造成了好几起人员伤亡事故。为此,呼吁各地供电部门对农村电工进行安全用电技术的培训,避免事故发生。
江苏邳州市供电局 郑金伟 孟庆海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