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
日前,我国首家化合物半导体外延材料企业成立,其产品服务于电子对抗、精确制导、预警探测等国防高科技领域。图为科技人员在操作中传递样品。
新华社记者 刘海峰摄
第7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
构筑新型网络 提供全面服务
赛尔网络成为教育信息化中坚
本报讯 日前,赛尔宽带网络有限公司在上海举行了松江大学园区宽带互联网的应用演示。专家指出,此次赛尔宽带与上海松江大学园区的成功合作,不但展示了其在业界的强大实力,也将为上海松江大学园区学生公寓的网络应用提供更好的服务,使其信息化程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赛尔网络是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0所著名高校共同出资组建的。受教育部委托,它从2001年开始全面负责中国教育科研网的运营和管理。成立一年多来,赛尔网络成立了赛尔宽带网络和赛尔在线两大子公司和8个分公司,它们以推动国内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己任,先后在北京、沈阳、广州、天津等中心城市开通了拨号接入业务,在上海、厦门、武汉、郑州等地的多所高校开展了校园宽带建设,成为目前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一支骨干力量。在它的管理之下,中国教育科研网现已通达160多个城市,连接国内80%以上的高校,最终用户超过800万人,成为全球最大的宽带互联网之一。同时,中国教育科研网还在中国第一个实现了与第二代互联网的直连,为今后的网络建设与升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鲍捷 刘海云)
第7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八面来风
●要改变媒体英文字母充斥的现状,译者和作者都有责任。那么读者是不是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坐享其成”呢?
各打五十大板
龚华琪
客观地讲,在今天的信息技术领域,确实存在英文缩略语过多过滥的问题。
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信息技术发展特别迅速,而这些新发明新发现又大多出现在西方国家。这些缩略语,对专业人士来说,用起来的确非常方便,但对圈外人尤其是东方人来说,就有点像“芝麻开门”的咒语,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就需要有一个翻译的过程。翻译专业词汇,十分不容易,因为圈外的人根本就没见过这个东西,要既准确、又简洁地把它描述出来,同时还要优雅传神,当然要动脑筋。现在的问题是,面对铺天盖地的新语汇,我们的名词翻译审定者好像有点忙不过来。如果不是我孤陋寡闻,我们对信息技术新词汇的上一次审定,似乎是在两年以前。把因特网、电子邮件等基本词汇翻译审定完之后,就再也没有听到下文,以至于很多媒体每谈到一次CDMA、GPRS等,都要附上长长的一串中文解释,让读者觉得很不方便。要改变媒体英文字母充斥的现状,加快技术新词汇的翻译和规范,已成当务之急。
译者有责任,述者也有责任。当然这种情况要作客观的分析。有时候,确实是因为还没有通用而简略的中文表达,如果用十几个中文字替代一个英文缩写,读者同样也不耐烦,就不得不沿用英文的缩写,像TDSCDMA,总不能老叫它“时分双工同步码分多址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吧?但更多的时候,是作者把自己懂、别人不懂当作一种炫耀的资本,这就很要不得。文章是写给大家看的,尤其是大众媒体,面对的是普通百姓,动不动就甩出些英文缩写,不被人骂才怪。前些时候,北京市的很多报纸作出规定,禁止在标题中混排中英文,这对那些不负责任的作者来讲,也算是一种约束。
再回过头来看读者,是不是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坐享其成”呢?从理论上讲,当然可以。但换一个角度,如果你还有一点求知欲的话,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的英文缩略语层出不穷、翻译审定应接不暇的情况下,对一些已经十分普及的词汇有一点了解,也不会有什么坏处。仔细想想,像什么摩托、麦克风、克隆、DNA、VCD、DVD,我们不也都慢慢地接受了,并没有感到太多的不便么?
在这个知识爆炸、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的时代,终身学习是主流,否则咱也犯不着为了办奥运会学英语不是?假如老觉得自己是上帝,等着别人来喂新知识,吃不惯就骂的话,也许哪一天我们就真的要被那些服务不到位的饭馆老板给饿死。
说来说去,各打五十大板解决不了问题。译者、作者、读者,大家都得努力。
第7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
21岁的戴戈是南京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三年级学生。从读高中开始,戴戈利用课余时间独立研制出一些先进实用的电子工程类产品,取得10多项发明创新成果,2001年夺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图为戴戈手持着自己研制的微型掌上数字存储示波器。
新华社记者 孙参摄
第7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本期聚焦
电子图书重出江湖
本报记者 杨雪梅
中国古籍从镂刻于金石甲骨到书写于竹木丝帛,再到雕版印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而纸和印刷术的发明诞生了人们熟悉的纸质图书。在延续上千年之后,上个世纪末,它们终于遭遇了在线阅读、网上书店、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的挑战。
然而关于电子图书的话题刚开了个头,就被随之而来的网络泡沫打入了冷宫,人们期待的出版业的革命与阅读的革命也销声匿迹。经过几个寒冬,在2002年的春天,在西安一个关于中文电子图书的研讨会上,我们却意外地见到了真正意义的中文电子书。
电子阅读:中国与世界同步
陕西省传信文化公司展示的电子书,是一款如同书本大小的电子图书阅读器,它很符合中国传统“手执一卷”的读书习惯,大小32开,采用双稳态、低耗能技术,几节电池便可使用两个月、浏览上万页,重量也只有普通平装书的1/4,携带方便。你可以从网上购买或下载电子书,还可以购买专门的电子书卡。
和以前应用各种阅读器软件不同,阅读新面世的中文电子书可以完全脱离电脑,你不一定得端坐在桌前对着插满连线的机器,坐在沙发上、躺在床上或在旅途中就可以完成阅读。
美国电子出版资源中心(EPRC)的主任桑得斯曾经撰文指出,随着低能耗、双稳态显示器的广泛应用,最迟到2005年,高清晰、低成本、重量轻的电子阅读设备就会普及。中国无疑在与世界同步发展。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几年,北大方正、辽宁出版集团、博库都算得上是电子图书的先行者。尤其是北大方正在网络出版的基础上推出的方正Apabi解决方案,通过互联网实现了电子图书的制作、出版、发行、销售和阅读,成为电子图书市场的领航者。在这次研讨会上,人民教育出版社展示的“人教电子书”先声夺人,抢先占领了被广泛看好的学生电子教材市场,一些出版社展示了自己更加成熟的电子书店,这预示着电子图书的“战国时代”即将来临,IT界、出版界、教育界都将是参与者。
电子书能带来“阅读革命”吗?
电子图书真的会迎来“战国时代”吗?这其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都说出版的革命必然会带来阅读的革命。但如果没有阅读的革命,又何来出版的革命?
据美国一家经营公司调查表明,2004年前,消费者用于电子图书的花费将达到54亿美元。同样在西安的电子图书研讨会上,专家预测在未来的几年,我国拥有电子阅读器的人将达到3亿,即使以平均500元的价格计算,也将拥有1500亿元的工业产值,由此带动的出版、软件、通信等行业的总产值不低于3000亿元。
但简单的几个数字又能说明什么呢?
我带着从研讨会得到的一台电子阅读器上了飞机,第一次在旅途中享受电子图书。然而仅有10分钟我就对它失去了兴趣,不得不拿出自己临时购买的杂志看。一代人或者一个人的阅读习惯其实是很难改变的,也许一时的心血来潮会让你对电子图书产生一些兴趣,但这是暂时的。玩惯了电子游戏机的孩子倒是会喜欢电子图书,从这个意义上讲,以学生为突破口,做电子教材的确是大有可为。
我更关心的是与阅读器可以兼容的图书。技术成熟的电子阅读器毕竟只是一种内容的载体,有没有适合电子阅读的图书问世才是关键。这自然涉及电子图书的版权问题,明清的小说自然是没有版权的,老祖宗的经史子集各种文献浩如烟海,只要肯下功夫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然而这些东西适合电子阅读吗?
文化的差异无法回避,网络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因素,它与传统的出版本身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这决定了两者的结合绝非一帆风顺。文明的脚步快得惊人,但传统的力量依然强大,更何况是在出版这一最传统的领域。认识到电子图书是一种大趋势是一回事,走到那一步又是一回事。
在一个人均年消费图书不足1美元的国家,在许多人根本无暇读书的时代,电子图书的市场又在哪里?
第7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IT时评
电子政务进入新阶段
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 高新民
朱镕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电子政务就是要将这四大职能电子化、网络化,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
粗略地讲,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进行的是以办公自动化为主要内容的政府信息化。以1993年12月国务院成立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为标志,我国开始了新的一轮推动政府信息化的浪潮,主要是以“三金工程”为代表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来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这些信息系统主要以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为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9年9月,国家经贸委和中国电信等单位联合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利用互联网来推动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务”这个名词就是那时候开始使用的。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由此,我国电子政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新阶段的主要标志体现在:我们已经不再把电子政务作为一个战术问题,而是将它提升到了涉及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行政的战略高度;电子政务从过去局部推进的状态,进入了整体规划、网络整合、数据集中、应用层交互的时期;电子政务一改过去技术驱动的特点,以业务需求为动力,实施成功率大大提高;政府信息化不再是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对原有流程进行简单复制,而是与行政管理改革相结合。
实施电子政务,技术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大的难点还是在体制上。改革旧的体制,自然要触动一些人和一些小团体的既得利益,他们从本位主义的立场出发,自觉不自觉地就会成为推动电子政务的阻力。
实施电子政务,需要整体规划,但也不可能齐步走。结合关键业务寻找突破口,以关键业务流程的网络化来带动整个政府职能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网络平台设施的生命周期有限,如果不能迅速开展应用,最后很可能只搭起个花架子,无法见到实效。
实施电子政务,第一把手的重视和支持很关键,但光有一把手还不够。各部门都需要一个既熟悉信息技术又了解业务需求的“明白人”,专职充当“首席信息官”的角色,把技术和业务的“两张皮”捏合起来,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业务流程进行整合,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实施电子政务,我国跟发达国家有所不同。总体上看,现阶段的重点不是公共服务(基层政府除外),而是从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入手,以信息化带动政务活动的法制化。只有在政务活动实现电子化、网络化的基础上,依法行政,使政务活动的规范化、法制化落到实处,我们的电子政务才算是真正达到了效果。
第7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
电脑病毒一周播报
本周热门病毒“求职信”(Win32.Klez)系列变种:警惕程度★★★★★,蠕虫病毒。至今,全球已有数千万电脑因它们而“熄火”,损失达数亿元。不断翻新的变种除了具有不易防杀、传播迅速的特征之外,还具备:1.破坏性强,无须打开邮件附件便自动感染文件;2.隐蔽性强,自动改换不同的邮件主题和内容;3.能绕开一些杀毒软件的监控,并删除该软件的核心文件;4.用局域网进行传播,对于没有具备“全网同时杀毒功能”的网络环境,根本无法彻底清除该病毒;5.通过释放小病毒体(Win32.Foroux),迅速全盘感染可执行文件。5月13日,是这个系列病毒A版-D版的爆发日。
本周发作病毒Trojan.Cmjspy:警惕程度★★★★,木马病毒。拷贝自身到系统目录下并命名为mcjpy.exe,用户点击后,此文件变成图片文件mcjpy.jpg,病毒被激活,导致用户个人信息泄露。Harm.happy:警惕程度★★★,破坏性程序。病毒发作时,跳出一个名字为“发现病毒”信息框,谎称要删除c:\windows中所有扩展名为sys的文件才能将病毒清除。此信息框无法正常关闭。
本周升级版本瑞星杀毒软件每周四进行升级,本周将升级至14.09版。望广大用户及时升级手中的杀毒软件。瑞星反病毒急救电话:010-86243236;瑞星反病毒网:http://www.rising.com.cn。
第7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八面来风
新三字经
李学凌
●由英文缩略语构成的“新三字经”确实难倒了许多人。信息产品越来越多的销售对象是不懂信息技术的企业管理层,销售市场越广泛,就越应该降低知识进入的门槛。
那是4年前的事情了。一天,我正在中关村的连邦软件专卖店看软件市场行情,忽然被电视台的两个小伙子截住了,用一个麦克风指着我的嘴巴,问:你知道什么是CPU吗?我被问愣了,想了半天他的问题:“是CentralProcessingUnit。”电视台的记者没有听清,让我再说一遍。我又说了一遍,他恍然大悟,说只要说出中文就可以了。气得我暗骂:“你当我是白痴!”后来片子上了电视,一个朋友打电话嘲笑我,说我得了街头问答奖,就是因为不但知道中文译名,还知道英文CPU的写法。我一直没有去领奖,这种问题,对我们来说,多少有点侮辱感。
现在我后悔了,IT行业把缩写变成了一种时尚,倘能把这种三个字母缩写当作一种资深的象征,我们不妨也学样,把它叫做“新三字经”吧。知道CPU不是可以炫耀的资本,但是能够把现在的IT三字经认个遍,差不多也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随便列出一些新三字经,大家看看能认识多少吧:CEO、MRP2、EAM、ERP、HRS、MIS、CRM、CPC、PLM、CAM、PIM、EIP……
如果你要在IT行业出人头地,赶紧背会IT三字经,甭管什么事,出口就仨字母,一句就把对方噎回去--和医生龙飞凤舞的药方如出一辙,目的就一个:别废话了你。
我的一个朋友做企业管理软件,深受IT三字经的困扰,一天一个客户问他“你的ERP软件支持不支持EIP”,他一下糊涂了,随口答道“ERP、EIP都支持,我们还支持ABC呢。”客户双眼立时放出艳羡的光芒,直到最后签单,也没敢问“ABC”到底为何物。
摆谱的人,绝对不敢开口问新三字经作何解。一开口,就等于露了怯,就等于宣告“其实我也不咋懂技术”,即便穿的是皇帝的新衣,也得死撑到底。
几年前如果有人说:我的ARJ老是CRC错。许多人都明白什么意思,现在恐怕知道的不多了。媒体不知费了多少口舌,终于把CPU、VCD、DVD、PDA这几个IT三字经普及于众。但是面对IT行业越来越强的创造力,不知道行外人需要费多少功夫,才能够跟得上时髦的三字经。即使行内人,也会常常昏头,UPS你就不知道是快递公司还是断电保护器。日本有一位学者大呼:IT三字经成了阻挡企业信息化的一大障碍。信息产品越来越多的销售对象是不懂信息技术的企业管理层,销售市场越广泛,就越应该降低知识进入的门槛。如果当年电子行业的人也图一时痛快,把电阻、三极管、继电器甚至什么电视机、收音机都改成三字经,我看能够对电器感兴趣的人就没有现在这么多了。
我们赖以安身立命、保住权威本色的三字经,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毒丸,它消解了文字传播的有效性。企业信息化的改革,首先应该改掉三字经。正写这篇文章,一个朋友打电话过来,说他的公司转型了,现在做EMS了。EMS,一个小公司能够和中国邮政特快专递结盟?仔细一问才恍然大悟,原来是EnterprisesEmailServer(企业级电子邮件服务)。倘若有一天,连“我爱你”都缩写成了“ILU”,我们除了“I(我)服了U(你)”之外还能说什么呢?
第7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八面来风
发怒和发愤
●等到我们在信息技术领域扬眉吐气的时候,我们还用得着为看不懂英文缩写而烦恼吗?
斯壮
在信息技术领域扑腾了这么些年,看到自己不熟悉的英文缩写,我也不止一次地愤怒过。每当我愤怒的时候,我就走到自己的书橱前,排遣一下心情。
在书橱的左半部分,全是父辈们留给我的诗书子集。在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面前,我受伤的自尊会得到极大的安慰。那些动不动就用CRM、P2P、DIY为难我们的外国人,有几个懂得“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懂得“四书五经六艺”?让他们表述“武术”,他们没法总说“这是一种介乎拳击和散打之间的健体防身之术”,只好老老实实地叫“GongFu”;让他们说“豆腐”,他们也不能总讲出一长串--“一种用豆类植物果实加水研磨过滤添以明矾一类化学物质凝固而成的胶体”,只能乖乖地音译做“TouFu”。这就是所谓“自主知识产权”的好处,这就是文化的优势。
想想这些,我就会心平气和地踱到书橱的另一边,那里面都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包括最新版本的计算机缩略语词典。虽然有人说二进制可以从《易经》中找到出处,但现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是人家发明的,互联网是人家发明的,人家愿意拿几个英文字母来简化表达方式,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感到愤怒?
想必大家都还记得日本前首相森喜朗的故事:因为把“IT(信息技术)”读成了“it(它)”,惹得舆论大哗。日本民众群情激奋,森喜朗无地自容,但他们都没有对“IT”生气,宣布废止这个讨厌的英文缩写,改用一个符合日本文化特点的用语;相反,他们很快推出了振兴日本信息技术产业的规划。
如此看来,面对来自技术领先的文化强势,愤怒确实大可不必,“发愤”倒是理所当然。我们发现的小行星,爱叫“周光召星”就叫“周光召星”,爱叫“钱学森星”就叫“钱学森星”;我们揭示的科学原理,爱叫“黄方程”就叫“黄方程”,爱叫“陈定理”就叫“陈定理”,等到我们在信息技术领域也是这般扬眉吐气的时候,我们还用得着为看不懂英文缩写而烦恼吗?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