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下一步退耕还林工作
退耕还林要防止撒胡椒面
本报北京5月10日讯 记者朱剑红报道: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今天召开退耕还林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研究退耕还林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前两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国24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共安排退耕还林任务3400万亩、荒山荒地造林任务3993万亩。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工程区共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373万亩(不含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任务),占计划任务的36%;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251万亩,占计划任务的4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1122万亩,占计划任务的31%。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任务安排分散、前期工作不到位、种苗准备不够充分等。
会议要求各地要进一步提高对退耕还林重大意义的认识,要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把退耕还林任务优先集中安排在江河源头及大江大河两岸、湖泊水库周围、25度以上陡坡耕地、重点景区等生态地位重要地区,防止“撒胡椒面”,确保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在短期内就有较大改善。同时,通过退耕还林工作大力带动宜林荒山荒地造林。要建立新机制,明确荒山荒地植树造林的行为主体及其权益和责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加快荒山荒地造林步伐。要从实际出发,科学选择树种、草种。对干旱、半干旱地区,要坚持绿起来为第一目标,重点发展耐旱灌木。经济林要严格控制在规定的比例内。退耕还林后,要严格禁止林粮间作,已经发生的要坚决整改。要把退耕还林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认真抓好退耕还林与调整农林牧业结构、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发展农村能源、实行生态移民以及封山禁牧、舍饲圈养等配套措施的结合,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生态改善和农民增收的“三赢”。各地要确保农户享有退耕土地和荒山荒地上种植的林木所有权,并依法履行土地用途变更手续;必须按国家规定组织发放好补助粮,及时兑现到户,确保农民口粮供应;必须提前做好种苗的培育,组织好种苗的供应,做好地区之间种苗调剂工作。领导干部、领导班子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退耕还林政策落到实处,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粮食局的有关领导及24个省(区、市)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有关领导在主会场和各地分会场参加了会议。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全国海关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
千方百计完成今年海关税收计划
本报北京5月10日讯 记者杜海涛报道:在今天召开的全国海关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海关总署署长牟新生要求全国海关立即行动起来,从讲政治、识大局、积极为国家财政多做贡献的高度,千方百计,全力以赴,在依法征管、应收尽收上下功夫,确保完成今年海关税收计划。
海关总署今天公布的数字表明,今年前4个月全国海关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净入库741.61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62.19亿元,下降7.74%。这是海关税收经过连续3年大幅度增长后,首次出现负增长。这一情况,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在今天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上,牟新生要求海关系统把完成今年税收计划作为当前海关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安排和部署好各项业务工作。要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不断提高海关税收征管水平。在落实规定的估价程序的前提下,海关要用好WTO估价协定赋予海关的权力。要加强税收执法监督,加强对税收的分析和监控,发现价格明显偏低的,要及时进行稽查,发现走私嫌疑的,海关有关部门要迅速采取行动。要以提高查获率为目标,切实加强进出口货物的实际监管。从强化现场海关的查验责任、积极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规范通关查验环节的作业流程、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切实解决监管不到位问题,为完成今年税收计划提供可靠保障。要加强对加工贸易的监管。当前要以实际核销补税为重心,加强单耗核定和深加工结转、核查核销等监管环节的管理,重点是加大下厂核销的力度。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我国首颗业务气象卫星运行良好
本报北京5月10日讯 记者彭俊报道:我国首颗业务气象卫星——风云1C气象卫星,在太空遨游三年,超期服务一年,为气象灾害监测工作屡立战功,目前业务运行依然良好,成为我国空间技术走向成熟的又一明证。
1999年5月10日,风云1C气象卫星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火箭发射成功,当时设计寿命为两年。它是我国第一颗业务气象卫星,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世界气象业务应用卫星序列,为各国提供气象和环境观测数据。
我国是气象灾害种类最多、发生最频繁的国家之一,风云1C卫星在气象灾害监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三年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用该星发回的数据制作了大量定量化数据和云图、洪水、干旱、森林草原火情、植被指数及大面积农作物病虫灾害、积雪、海冰、海洋水色、地表温度等资料,为气象、农业、林业、水利、石油等部门及企业提供了大量直观的灾情和环境遥感信息,在防灾减灾和趋利避害中发挥重要作用,获得广泛好评。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5月1日起,建设项目开工,若想申请取水许可,必须先把水资源条件论证清楚——
搞建设要量水而行
本报记者 江夏
从今年5月1日起,凡是直接从江河、湖泊或地下取水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如需申请取水许可证,必须按规定进行水资源论证。这是水利部和国家计委近日联合颁布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中透露出的重要信息。
《水法》颁布已经14年,取水许可制度也已经实行了9年,为什么还要建立水资源论证制度呢?
取水许可需要科学依据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水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随意取水、无偿用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1988年《水法》的颁布,1993年取水许可制度的实行,结束了无序取水的历史。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它标志着水资源管理开始进入法制化阶段。
9年来,取水许可管理办法的实施,对促进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它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流域之间、区域之间、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水事关系趋于复杂,而原有的取水许可审批又过于简单,批与不批没有客观标准,缺乏科学依据。有的城市在郊区打了深井向市区供水,可周围的农田却因此失灌;有的企业刚刚投产,就发现水源不足,造成巨大损失。更有甚者,一些流域的审批取水量已超过其可利用水资源总量,造成河道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超采等严重后果。比较粗放的管理方式,更加剧了水资源的污染、浪费和短缺。
严峻的形势警示我们,必须实行更加严格的水资源政策,并使取水许可制度更加科学、高效。把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取水许可证的依据,正是对取水许可制度的补充和完善。
新出台的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规定,一个需要大量取水的建设项目,要想申请取水许可,必须首先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对其进行水资源论证。比如,取水水源有无保证,用水是否高效、合理,符合不符合节水要求,排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对其他用水户权益的影响等等。
水资源论证关乎长远发展
从总体上看,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八十八位。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全国年缺水总量约为300亿-400亿立方米。同时,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极不均衡。有限的水资源总量中60%-70%是难以控制和利用的洪水。黄淮海流域人口、粮食产量和国内生产总值均占全国的1/3左右,但其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7.2%。
专家预计,2030年我国人口将接近16亿,城市化水平将达52%,在充分考虑节水并扣除必须的生态环境需水后,全国预计的用水量已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的上限。从一定意义上说,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这个管理办法的出台,让人们实实在在地感到,搞经济,求发展,必须“量水而行”,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受能力。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得好,金融是调控经济的资本开关,而水资源是调控经济的资源开关。水资源论证制度的建立,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提供了制度保证,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社会保障政策介绍⑤
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养老保险如何接续
对于在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人员,按照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规定,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期间,由再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缴费基数为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60%,缴费比例按当地统一的规定执行。单位缴费和个人应缴纳的费用,全部由再就业中心承担。
对于出中心解除劳动关系、并重新就业的人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实现再就业的人员,新的用人单位必须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参加养老保险。其中,从事个体经营等灵活就业的人员,按城镇个体工商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政策规定执行,即:缴费基数按照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60%-300%的范围确定,缴费比例一般为18%,其中,11%计入个人账户,7%纳入统筹基金;缴费时间可累计折算。
对已出中心但年龄偏大且再就业困难的人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下岗职工协议期满出中心时,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前参加工作、年龄偏大且接近企业内部退养条件、再就业确有困难的,经与企业协商一致,可由企业和职工双方协议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方式、缴费期限、资金来源、担保条件及具体人员范围等按当地政策规定执行。
对于出中心未实现再就业的人员,《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职工与企业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职工养老保险关系应按规定保留,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管理。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一季度质量抽查显示
食品安全问题仍不可忽视
本报讯 记者原国锋从国家质检总局获悉:今年第一季度,在抽查的2004家企业的55类2256种产品中,有1609家企业的1847种产品合格,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1.9%,其中食品安全问题仍然不可忽视。
本季度抽查的水果冻、腌腊制品、白砂糖3类产品的抽样合格率分别为91.3%、89.2%和84.4%。但中老年奶粉、婴幼儿配方奶粉、肉干肉脯、蜜饯等产品中,小企业的产品问题仍比较突出,少数产品还存在掺杂使假的现象。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