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另一条平行的外交渠道”——
政党外交引人瞩目
周余云
在当今世界中,政党政治存在于绝大多数民族国家中,在许多国家是主导的政治形式。作为国际关系中的新型行为主体,政党间的国际交往近年来不断扩大,政党外交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已成为实践中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政党不仅主导一国内政,而且也影响一国外交,并通过外交政策的传感作用牵动着国际政治。
作为政治权力的主角,政党在组织政府,制定、执行和监督国策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政党对外交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不断扩大,政党政治成为影响政府外交决策的重要变量:执政党通过其领导的政府、控制的议会直接参与外交决策;在野党则通过议会斗争等途径,间接制约和牵制本国对外决策。日本自民党把在野党对外交的作用归纳为“外交机能的补充”。
一国的内外政治相互影响,国内政治与国际关系经常盘根错节。国内政治可以直接造成国际政治方面的后果,国际政治反过来又影响国内政治。因此,作为国内政治主要内容的政党政治与国际政治是紧密相联的,执政党的易位会引起国际政治的连锁反应,这是人们密切关注一国大选尤其是获胜党对外政策取向的重要原因。
在传统的国际关系中,主权国家是唯一的行为主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行为主体从主权国家一个层面扩展到主权国家、政府间的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多个层面。政党(包括政党间的国际组织)作为国际关系中的新型行为主体,一方面可以表达不同社会阶层的意愿和要求,牵制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决策;另一方面,可以创造和提供非政府性的对话和信息渠道,使得国家间的交流和沟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解决国家和政府组织不便于、不愿意、不应该介入的双边事务和国际问题。因此,党际关系已成为现代国际关系的主线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牵动着国际关系。平等的党际关系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政党间双边和多边交流不断扩大,推动了政党外交的产生,丰富了现代外交的内容与形式。
各国政党的舞台首先并主要立足于国内,但任何一个有抱负的政党决不会把自己的眼光限制在一国范围内,都会有视野广阔、容量宏大的对外战略考量。同时,生态污染、恐怖主义、水资源、能源、人口、贫困等全球性问题的出现,需要各国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加以协商探讨。此外,政党能否有力应对并引导国家积极参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趋利避害,直接决定了各政党的政治生命力。因此,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和对话合作推动了政党间的国际交流。一些政党领导人认为,政党交往有着政府交往无法替代的作用。有些政府做不到的事,政党之间可以做到。有的党认为,没有政党关系,两国关系是不完善的。有的执政党则把党际交往看成是两国间“另一条平行的外交渠道”。
随着政党双边交流的深入,政党多边组织也在发展。一些意识形态相同或相近的政党,为了协调关系,根据协商确定的宗旨组成了国际性、地区性的跨国政党组织。目前,国际性的政党组织有社会党国际、基民党国际、自由党国际和保守党国际等;地区性的有欧洲社会党、欧洲人民党、拉美政党常设大会、美洲基民组织等。这些政党组织活跃在国际和地区舞台上,就共同关心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进行协商讨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有“小联合国”之称的社会党国际现拥有143个成员党,遍及世界各个地区。目前,在欧盟15国中有9个成员党执政或参政,其政策纲领影响了国际意识形态的风向,它的专门委员会(如勃兰特委员会、帕尔梅委员会)提出的研究报告对西方国家的内政外交产生了一定影响。基民党国际已吸纳了80多个国家的近100个政党。在欧洲一体化问题上,社会党国际、基民党国际和欧洲人民党等一直是积极的推动者。
政党作为国际关系的新型行为主体介入双边或多边外交领域,催生了政党外交,丰富了现代外交的内容与形式。现代外交已突破了单一的传统外交,发展成为总体外交:从参与主体看,政府外交、首脑外交、政党外交、议会外交等同时并存;从内容看,经济外交、军事外交、文化外交等并行发展;从性质看,官方外交、民间外交相辅相成。
中国共产党的党际交往工作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党的自身建设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外交往。党的对外工作开始于党的创立时期,为争取国际进步力量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支持和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对外交往为打破国际反华势力的封锁,拓展新中国的外交空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认识和把握新的时代特征,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拨乱反正,对党的对外工作进行了重大的历史性调整,确立了“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交往四项原则,逐步恢复了同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的友好关系,开拓了与发展中国家民族民主政党交往的新领域,同时,本着“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谋求相互了解与合作”的精神,开启了与西方社会党交往的大门。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交往格局。到目前为止,中国共产党已同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政党和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党的对外工作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党的自身建设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编者的话
自1679年世界上第一个政党建立至今,政党政治已有300多年历史。目前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均实行政党政治。代表不同社会阶级利益并具有不同意识形态的各类政党空前活跃。一些政党不仅在本国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地区乃至国际事务产生着很大影响。冷战结束后,各国政党格局和政党体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国家关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党际关系,已经并且仍在继续发挥一般的政府交往无法代替的独特作用。本期《国际周刊》意在帮助读者了解世界政党政治的有关情况。
世界政党政治的变化与发展
柴尚金
一、世界政党格局处于大变动之中
两极格局解体之初,世界范围内的政党政治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在原苏东地区和非洲国家出现多党制浪潮,世界新增大小政党上千个,包括民族主义政党、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新自由主义政党、保守主义政党、绿党等。有的国家还出现了极端民族主义或是带有很强宗教色彩的政党。在多党制浪潮的冲击下,发展中国家和原苏东地区转型国家一些曾经长期执政的政党力量和影响受到削弱,有的陷于分裂,有的走向瓦解。总的说来,这些国家的政党格局当时多呈散乱无序状态。各政党力量消长起伏不定,政党之间的关系纷乱迷离,党派斗争显得极为尖锐、复杂和激烈,有时甚至导致剧烈的社会震荡和冲突。一些发达国家长期形成的两党制格局也开始面临“第三党”和独立力量的挑战。
近10年来,经过社会政治斗争的无情洗礼和持续不断的分化组合,原苏东地区和发展中国家的许多政党消失在大浪淘沙般的社会发展进程之中。不少名噪一时的政党领袖,成了历史舞台上匆匆来去的过客。但也有一些政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本国政治中的重要因素。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逐渐稳定,政党政治走向有序化。“街头政治”转变为议会斗争,“议会民主”成为政党角逐政权的主要手段。社会的和睦与稳定、国家的经济发展、党的自身建设和争取更多的选民支持成为各政党关注的主要问题。到新世纪初,许多国家已初步形成多样化的政党体制和政党政治新格局。世界政党政治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混乱无序逐步转向相对平稳的渐进发展状态。
二、发达国家传统政党面对挑战,求变图存
早在冷战结束以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结构就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冷战结束后,随着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发达国家的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不断分化组合,政党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也随之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各类政党为争取社会中间阶层、壮大自己的社会基础展开了激烈竞争,有些党甚至把代表和体现社会中间阶层的利益作为参加竞选、执掌政权的基本出发点。也有一些传统政党因缺乏时代精神,对社会中间阶层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较为有限,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下降。
近年来,西方国家出现许多非政府组织。这些组织一般不提出执政、参政的政治主张,而主要关注诸如人权、环境保护、地方权利、公民权益等具体事务,也有的积极参与反战、反核、反全球化、反集团化等社会运动。虽然形形色色的非政府组织比较松散,但由于活动能力强,社会影响面广,其作用已逐渐渗透到传统上属于政党的活动领域。此外,由于跨国公司、跨国集团、跨国机构对国际和地区性重大事务的影响急剧上升,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传统政党的政治影响力也受到严重冲击。再加上现代传媒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政党领袖和少数精英借助媒体突出个人成为时尚,有些党组织上日趋松散,基层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不断弱化,不少党正在演变成选举机器。许多发展中国家、转型国家的政党也面临类似问题。
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西方国家的政党都在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新形势,大力拓展本党的社会基础,奋力寻找发挥作用的新途径。为此,许多政党的关注点已从过去单纯的政治目标逐渐转移到经济社会领域。眼睛向内,政策务实,政治与经济并重,已成为冷战结束以来西方国家政党政治的新特点。
三、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受到多党制浪潮冲击,政局不稳
冷战结束后,原苏东地区的转型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行了多党制,但多党制的运作形式、政党的法律地位和功能千差万别。在独联体地区和非洲一些国家,多党制虽然已经实行了10余年,至今仍未发育成熟。有些国家虽多党制进程发展很快,但政党分化组合不断,各政党的地位起伏不定,有些党只存在于特定地区、特定社会群体之中,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这些国家要形成稳定的政党政治格局还需较长时间。中亚和外高加索一些国家虽然也实行了多党制,但政党的作用和影响相当有限。波罗的海和东欧国家基本上形成了左右两大类政党轮流执政的局面,政党斗争在宪法范围内进行,但仍有个别国家未能形成相对稳定的政党体制,政党纷争引发的问题较多。在非洲大陆,一些国家实行多党制后,政党多得令人眼花缭乱,有的国家仅有百余万人口,政党竟然多达上百个,部族主义势力借机抬头。这些势力以政党为载体,以地区为依托,相互仇视,拼死争夺,导致政局动荡,生灵涂炭,百业凋零。
随着多党制浪潮的兴起,某些发展中国家还出现了极端民族主义和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的政党,有的甚至成为本国第一大党。这类政党的崛起和执政,不仅冲击了相关国家的政党格局,扰乱了正常的社会政治进程,而且也影响到政局走向和发展道路。有些极端民族主义和教派主义政党甚至将恐怖主义作为政治斗争的手段,给本国、本地区乃至世界形势带来消极影响,成为新世纪初危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之一。
四、各国共产党激流勇进,力量和影响有所恢复
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许多国家的共产党力量严重削弱。近10年来,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各国共产党在困难的情况下不断调整和探索,理论纲领、方针政策和活动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积极变化。现存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对苏东剧变进行深刻反思,一方面继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一方面从各自国情出发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发展道路呈现出本国特色。发达国家共产党一度力量急剧下滑,现在在政治舞台上活跃的各国共产党在继续坚持共产主义奋斗目标的同时,强调民主、自由和人权,主张通过民主的道路来实现变革,改造现行资本主义,超越资本主义。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现有的共产党多数是重建的党,是不同于原来党的新共产党,他们所主张的社会主义也不是传统意义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多数都在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问题,主张从本国实际出发,走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采取合法斗争方式,逐步积蓄力量,分阶段实现自己的斗争目标。
各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进行的理论探索、政策调整和实践创新已经带来了一些积极变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经受住了苏东剧变的冲击,近年来党员数量增加,党的执政地位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和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发达国家多数共产党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力量开始止跌回升。原苏东地区的共产党力量亦有所恢复,有的成为本国政治生活中重要的政治力量,有的还赢得大选,重新成为执政党。发展中国家非执政的共产党也稳住了阵脚,有的还得到了较大发展,在国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总之,通过10余年的奋力开拓和艰苦求索,大多数共产党顶住了压力,度过了最困难时期,力量逐渐恢复。在一些国家,共产党仍是政坛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五、新世纪的世界政党政治将更趋活跃
新世纪初,各国政党在社会阶级基础、思想理论纲领、内外政策主张以及组织结构、政治功能、运行机制等诸多方面都面临新的情况和问题。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媒体的影响日益增大、经济和社会问题成为民众关注重心的新形势下,各国政党都在强化自身的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都在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利用新的组织、宣传手段来扩大自己的社会基础,提升自己的政治作用与影响,以便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特点十分突出。人类文明的多元性与发展模式的多样性更加彰显。随着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两大进程不断向纵深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交往与合作将会更加频繁和密切。作为国家关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党际关系,已经并且仍在继续发挥一般的政府交往无法代替的独特作用。利用政党交往为国家的外交和经济建设服务,已为许多国家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所认同。
近年来,政党组织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各国政党的国际合作与交往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作用和影响日益扩大。政党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主体之一的作用还将进一步上升。(附图片)
“新世纪与发展中国家政党国际研讨会”于2001年5月2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9个国家10个政党的代表与会。图为研讨会会场。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新世纪与发展中国家政党国际研讨会”于2001年5月2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9个国家10个政党的代表与会。图为研讨会会场。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国际资料库
政党政治ABC
政党制度
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政或参政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党制度指一国中各种政党的法律地位,政党同各种团体的关系,政党同政权的关系,政党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及其存在和活动方式。狭义的政党制度,指一国内掌握或可能掌握国家政权的政党的法律地位,以及它们同其他政党及政权之间关系的制度性安排。目前世界上以政党的数目来划分的政党制度有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等各种形式。执政方式有一党执政、一党为主多党参政,多党联盟执政等。
政党国际组织
政党国际组织是政党的跨国联合或联盟。在国际共运史上,最早的政党国际组织是共产主义者同盟,它成立于1847年6月,是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国际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政党。此后有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协会,成立于1864年。第二国际,即社会民主党和社会主义工人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成立于1889年。第三国际,亦称共产国际,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成立于1919年。1943年宣布解散。第四国际,托洛茨基分子的国际性联合组织,成立于1938年,至今仍在美国和一些拉美国家活动,但影响不大。二战后成立的较有影响的政党国际组织还有社会党国际、基督教民主党国际、国际民主联盟(即保守党国际)、自由党国际等。
政党及政党类型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或阶层的利益,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力求取得和保持国家政权而进行活动的政治组织。根据不同的标准,政党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照政党是否具有法律地位可以划分为合法政党和非法政党;按照政党是否掌握政权,可以划分为执政党、参政党和在野党;按照政党在议会中掌握的议席多少,可以划分为多数党和少数党;还可以按照政党的意识形态、政治主张和思想倾向,划分为共产党、社会党、基民党、自由党、保守党、民族主义政党等。
1.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最高组织形式。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创立,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正式把接受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称为共产党。19世纪下半叶,各国相继成立无产阶级政党,一般命名为社会民主党。后来第二国际分裂,列宁为了同第二国际中各国社会民主党的机会主义相区别,1914年提出要改变党的名称。1918年3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举行第七次代表大会,正式改党名为俄国共产党(布)。此后世界各国凡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建党学说为指导建立的工人阶级政党,不管名为工人党、劳动党或共产主义联盟,通称为共产党。
2.社会民主党: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民主党”当时在法国指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者,“社会党”指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民主共和主义者,两者联盟,合称社会民主党或民主社会党。1869年德国建立了社会民主工党,后来各国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大都用社会民主党这一名称。并于1889年共同组成了第二国际。后来,第二国际各国党内的机会主义日益滋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社会民主党纷纷支持本国政府进行战争,第二国际破产。一些社会民主党内的左派另建新党,取名为共产党,此后,在工人运动中,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成为两类不同性质的政党。在当代,社会民主党通常是对以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的泛称,其中包括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工党、独立社会党、社会劳动人民党等。社会党国际为这些政党和组织的国际联合体,现有成员党及组织143个。
3.民族民主政党:发展中国家中以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和壮大民族经济为目标,具有鲜明的反帝、反殖和反封建性质的政党。这些政党代表本国主张维护民族独立的各阶层的利益,虽名称各异,思想纲领不同,但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中属爱国、进步力量,为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有些党长期执政并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当今国际舞台上,民族民主政党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主张和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一支重要力量。
4.基督教民主党:大部分西欧国家和一些拉美国家中的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基督教民主党创始于19世纪,它把基督教关于社会和经济公正的观点同关于政治民主的自由主义观点结合起来,主张维护有关教会和家庭的传统价值观。但各国的基督教民主党的思想主张和政治取向差别较大,西欧地区的基民党大多数奉行保守主义政策,有的则相对温和。拉美地区的一些基民党更注重政治民主和社会正义,具有改良主义倾向。
5.保守党:保守党一词最早出现于1817年英国《保守党人》杂志上,主要指维护君主制、君主制原则或正统主义原则的政治力量。当代保守党主要指奉行传统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坚持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具有保守倾向的政党。这些党大多强调要实现民主、有限政府、社会正义、个人自由和公民自由,建设“自由、正义、开放和民主的社会”,反对“第三条道路”。经济上主张实行“有竞争的市场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进程。1983年6月,以英国保守党为首的17个国家的19个保守党共同成立了“国际民主联盟”(俗称保守党国际)。该联盟现有87个成员党和5个地区性组织。
6.自由党: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欧洲,政治上与支持君主或贵族政府的保守派相对立。自由党具有反对保守党的历史传统,在现代政治中则多倾向于中间立场。自由党以强调政治自由、人权和立宪问题为特征,主张建立以个人自由和社会公正为基础的自由社会;经济上主张实行混合经济体制,支持公共福利开支。1947年,比利时、英国、挪威三国自由党发起成立自由党国际,并发表《自由宣言》。目前,该国际有成员党54个、观察员党27个。由于自由党在西欧政党体系中的中间地位,它们经常成为联盟的伙伴。自由党在西班牙语和英语国家有很大的影响。
7.绿党:20世纪后半叶随着西方生态运动的发展而出现的政党组织。1981年,西德绿党成立,随后欧洲许多国家也相继建立了绿党。绿党主张维护生态平衡,反对经济无限增长;主张社会正义,实行基层民主;强调非暴力原则;尊重妇女权利等。(钟和)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