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手持式心电图分析仪产业化
本报讯 由国家创新基金资助的DP—2.0型“宝心保”手持式心电图分析仪日前顺利进入产业化阶段。这是由北京世纪中基高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天津大学的科研实力,自主研制开发的新型智能化手持式心电图分析仪,以全天候随时监测、分析心脏状况,为广大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临床依据,其优越性能得到社会各界的赞扬,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科轩)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淮河、太湖流域重点断面水质自动监测周报
2002年4月29日—5月5日
流域 断面名称 主要监测项目(单位:MG/L) 水质
名称 PH* 溶解氧 CODmn 氨氮 类别
阜南王家坝(干流,豫—皖省界) 8.26 6.4 6.6 1.0 Ⅳ
淮 淮南石头埠(干流) 7.72 8.1 4.7 0.48 Ⅲ
盱眙淮河大桥(干流,皖—苏省界) 7.02 5.4 5.2 0.71 Ⅳ
界首七渡口(颍河,豫—皖省界) 8.28 0.00 16 17.6 劣Ⅴ
河 鹿邑付桥闸(涡河,豫—皖省界) 7.93 2.62 26 12.6 劣Ⅴ
邳州艾山西大桥(邳苍分洪道西偏
泓,鲁—苏省界) 7.05 1.28 13 2.43 劣Ⅴ
太 江苏无锡沙渚(湖体断面) 7.69 9.1 5.8 0.29 Ⅲ
浙江湖州新塘港(主要入湖断面,
浙—苏省界) 7.06 5.5 4.5 0.21 Ⅲ
湖 上海青浦急水港(苏—沪省界) 7.11 6.5 5.6 4.96 劣Ⅴ
Ⅲ类水质标准 6.5-8.5 ≥5 ≤8 ≤0.5 —
注:PH无量纲;CODmn表示高锰酸盐指数。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
本周淮河干流与上周相比水质状况有所改善,王家坝断面的水质比上周提高了两个等级,淮南石头埠断面的水质比上周提高了一个等级,其余各断面水质状况变化不大。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和氨氮。太湖流域各断面水质状况与上周相比变化不大。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教科文卫聚焦
学风建设:研究生教育的关键
高世屹
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是未来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学术研究则是研究生教育的精神魅力,而良好的学风是提高研究生整体素质的前提与保证。
“但无庸讳言,研究生教育在学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它妨碍了学术繁荣,有害于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在日前召开的首届全国研究生会主席论坛上,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的研究生会主席畅所欲言,共谋研究生的学风建设问题,展现了青年学子端正学风、培养严谨治学态度的勇气和责任。
研究生论文缺乏创新
近年来,高校频频揭出一些为多数学人所不齿的丑闻。涉嫌抄袭者从一般学校到全国名牌大学,从人文学科到自然科学界,从在读硕士生、博士生到青年教师、博士生导师,不仅剽窃国内著作,对国外论著也毫不手软。
网络的发展使得现在莘莘学子足不出户就可查阅资料,在为勤奋者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为剽窃者提供了捷径。一些大学教授指出,无论是平时布置的小型论文,还是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有些研究生都不自己动脑思考,而是从各种杂志中或互联网上摘抄,东拼西凑,甚至全文囫囵吞下。
一稿多投、多发现象,是高校研究生学风不纯的另一种表现。有些研究生为了追求发表文章的篇数,把同样内容的一篇论文改头换面投向别处,或把相同的一套数据采用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变成多篇论文去投稿发表。
更有甚者,干脆花钱“买名”,找人代考、代写论文。不久前,长沙一些高校附近不但出现替人写论文的“枪手”,还有人居然开起了所谓“学术传播”的“枪手公司”,实为学术界所汗颜。
研究生论文缺乏创新,是研究生会主席们关注的又一焦点。西安某高校对某个专业已经授予学位的35篇博士论文进行调查,发现有明显创新成果的只占20%,有一定创新成果的占40%,创新不多或者根本就没有创新的比例高达40%。
与会研究生会主席总结出目前学风不正的5种表现: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粗制滥造的平庸之风,弄虚作假之风,作弊抄袭之风,权、钱、学交易的腐败之风。
客观评价 冷静分析
“对于学术腐败问题,也应坚持辩证的分析眼光,要看到绝大多数研究生的研究态度和治学方法是严谨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邹东涛教授说。
少数研究生学风不正,多是受了社会上浮躁风气与商业上投机心理的影响。
一是利益驱动。许多高校对研究生发表论文有具体的要求,有的学校还规定博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2至3篇学术论文或者完成一部专著,有的还要求至少有一篇在国际三大检索系统上被检索。学校规定的任务当然得完成,有人完不成,只好找关系,托熟人,交版面费。
二是研究生培养体制存在较大缺陷。一些大学不切实际地争取硕士点、博士点,导致有的研究生只会考试不会思考,缺乏基本的科研素养。中科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张弥曼说,当前高校有种“丢出一把米,马上就要鸡下蛋”的做法,致使一些人练就一身“写的文章比读的文章还多”的“神功”。一些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往往是同一教授的学生,天长日久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近亲繁殖”,阻碍了学术的进步。
三是对研究生道德教育的忽视。有人认为研究生年龄层次普遍偏大,有自我调控能力,因此不需要过多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制度与诚信是根本
教育部有关人士说,在今后的研究生教育中要进一步加强学术制度建设,包括公认的学术准则和规范、完善的学术批评风气、严格的学术训练和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等等。
按照惯例,博士生学位论文在正式答辩前,一般要请专家评审,之后再进入答辩程序。由于评审专家往往事先知道论文作者和导师是谁,碍于面子,一般都会让其通过。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说,今后将在学位论文答辩、学术论文发表、学术著作出版、科研项目评估、学术奖项评定等方面,严格推行匿名评审制,改变重量不重质的研究取向。
诚信是学术进步之基,是维护制度的有力保障。现在出现的学术腐败,究其根源是诚信的缺失。著名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常对南开学子讲,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把做人放在第一位。南开大学研究生会主席、博士生钟恒在转述这句话时,动情地说:“唯有高尚的道德,才使我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能够很好地自律,而自律正是优良学风的前提。”
在这届研究生会主席论坛上,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研究生会主席李小华代表40余位代表向全国广大研究生发出倡议:“德业双修,切勿流于空泛;学行并重,切勿脱离实践;勇于创新,切勿教条守旧。”
这是研究生会主席的倡议,更是广大研究生们的共同心声。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今日新语
“大西瓜”与“小芝麻”
施毅
据报载,有人研究了2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政府工作报告,竟然发现2/3以上的省、市、区都提到了要“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产业化”。在东部沿海地区,有四五个相邻的省市,其各自描绘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蓝图竟大体相似,“生物、信息、新材料”这“三大件”更是谁也不少。
不能说有些高新技术不是一些地区的优势产业,也不能说某项高新技术在一些地区没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如果从产业竞争的眼光来看,这种产业布局合理吗?
在一些同志看来,发展高新技术好像是个“大西瓜”,地方特色产业只是些“小芝麻”,不抱“大西瓜”怕被人说没魄力、没远见、不懂行,于是宁肯舍掉“小芝麻”,也要抱个“大西瓜”。
高新技术的发展毕竟不是张张嘴、跑跑腿就能搞成的,它既需要人才、资源、资金做后盾,更需要以自己的特色求得生存和发展。瑞士的钟表业传统悠久,举世闻名,后来机械钟表业受到电子表的巨大冲击,但瑞士并没有因此废掉自己有独特传统的机械表,而是更加突出自己在精密加工方面的绝活,把机械表做得更加精密。今天,尽管世界上的钟表千姿百态,但瑞士表的尊贵地位却鲜有人能撼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小芝麻”也许恰恰是“大西瓜”。反之,如果不顾地方自身条件,盲目求“高”、求“新”,甚至竞相拼争高新技术项目,到头来高新技术没长大,地区特色却日渐萎缩,那样的“大西瓜”,恐怕只会是一个“小芝麻”。特色产业表面看来是“小芝麻”,但是如果真正能够做强、做大、做足,形成规模,同样会变成“大西瓜”。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结合“三农”实际 加大科研力度
吉林农大把“论文”写在土地上
本报长春5月8日电 记者张玉来报道:吉林农大坚持为地方经济服务,围绕农村经济构建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大力开展科教兴农工作,近5年来为吉林约增收粮食9.9亿公斤,累计技术增收47.5亿元。
吉林农大科技人员结合“三农”实际,不断加大应用开发研究的力度。1996年以来,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畜禽高效养殖、菌物研究与开发、土壤改良培肥、生物防治、生物技术、农副产品深加工、中药现代化研究等方面取得123项农业生产急需的研究成果,其中5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为广泛参与吉林农业和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积极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工作,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技术支持。1996年以来这所学校累计推广科技成果87项,转化率达70%。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在16个市县累计推广1400万亩,减少粮食损失3.15亿公斤;“吉农大3号”、“吉农大7号”水稻新品种成为吉林水稻主推品种之一,推广面积达160万亩;土壤根茬培肥技术、猪囊虫病早期诊断与治疗技术、绿色蔬菜生产技术也得到大面积推广。科技人员还开发出人参、西洋参、林蛙、林蛙油、香菇酒等系列产品,大部分向企业转让,被企业投产。
围绕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大力开展科教兴农活动。学校在吉林中、东、西部建立了11个东部山区立体开发、东部山区经济作物产业化、东部半山区生态农业产业化、长春城郊绿色食品产业化、中部农区机械化、西部风沙盐碱地生态建设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区。与26个市、县、区签订了长期共建协议,科技人员下乡累计达2000余人次,培训地方科技人员和农民300万人次,推广实用技术180余项,解决阻碍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技术难题近80个,技术覆盖29个市县。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浙江最早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跨湖桥遗址考古研究获新进展
本报杭州5月8日电 记者江南报道:备受关注的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日前在杭州市萧山区博物馆首次向公众展示了发掘成果。根据碳14测定,该遗址出土物距今约8000年到7000年之间。国内数十位文物考古界专家学者考察该遗址后认为,这是浙江境内发现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其器物特征不同于长江下游地区已知的各支考古文化,是一支全新的、独立的文化类型。
跨湖桥遗址位于杭州市萧山区湘湖村,它的发现是近年浙江考古工作的一项重大成果。1990年和2001年,文物部门两次对这一遗址进行发掘。在620平方米的有效发掘范围内,出土了制作精美的彩陶和黑陶器及石器、骨角木器、玉器等大批珍贵史前文物。经考证,跨湖桥遗址的器物群基本组合、制陶技术、彩陶风格等,都自成整体,它存在的时间上限要早于浙江境内著名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该遗址面貌与湖南洞庭湖地区的史前文化有较多相似因素,首次将长江中游、下游地区的考古问题直接联系起来,对研究长江流域文化起到重要中介作用。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营养专家研讨必需脂肪酸
本报讯 必需脂肪酸与人类营养健康国际研讨会近日在上海召开,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营养科学联盟以及中国的一些营养专家指出,必需脂肪酸已成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人类的健康非常重要。
据介绍,必需脂肪酸是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的物质,与维生素、氨基酸一样为人体所不能缺少。其功能及作用主要在于平衡营养、预防和治疗慢性病。
(山涛)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记者来信
畜禽养殖治污创新才有出路
“不是企业消灭污染,就是污染消灭企业。”随着国家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一些企业正面临着“治理还是关闭”的艰难选择。日前记者在广东省东莞市采访时发现,不少畜禽养殖企业盲目照搬工业废水治理的路子,尽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污水还是大大超标;有的企业则从畜禽粪便的特点出发,在粪、水分离和综合利用上下功夫,不仅治理效果好,还节约了治理成本,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东莞市,是全国规模化养猪相对集中的地区。记者在东莞市食品进出口公司塘厦猪场看到,该企业对污染治理非常重视。但是,由于一味寄希望于末端治理,没有实行粪、水分离,污水浓度极高;加上采用的是不适合粪便特点的工业废水处理路线,最后的污水还是像酱油一样,又黑又臭。
相比之下,东莞市清溪三阳实业公司的治污方法则事半功倍。他们采用的是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发明的无动力生物处理技术,注重源头控制和污染物综合利用。在养猪车间,记者看到,该公司把国外的漏缝地板改为水泥地板,工人定时捡拾干粪,尽量减少粪渣进入下水道;在车间与污水处理厂之间,修建了一条200多米长的分离沟,采用栅栏阻隔、人工捡捞等办法,对流出的污水进行二次粪、水分离。这样一来,进入处理厂的污水浓度大大降低,再经过无动力生物法处理后的污水达标排放。据介绍,与工业废水式处理方法相比,这一方法具有“两低一高”的特点:成本造价低30%,运营费用低50%,处理后的污水能高标准稳定达标。在该公司,污染物全部变废为宝:废水贮存在500多立方米的水塘里,用于养鱼和浇灌果树,猪粪作为有机肥施到果园里,沼气则贮存起来用于发电等。
专家对此评价,畜禽养殖企业在污染治理时切不可“病急乱投医”,一定要根据污染物的特点,走“自己”的路,否则费力不讨好。
本报记者 赵永新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宣武区青少年科技馆在牛街法源寺西里社区举行了科技作品现场展示活动,有学生自己设计的水陆两用战船、创新船、机器手表演等。图为古代科技发明“鱼洗”演示受到观众的关注。本报记者 王景仁摄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小报纸 大事业
——记《小学生拼音报》的精品之路
唐元
不久前,2001年度山西省报纸质量评审结果揭晓,在74家报纸综合质量评审活动中,运城市的《小学生拼音报》以各项考评分值总和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报纸。消息传开,运城一片沸腾。
《小学生拼音报》是在著名教育家吴玉章先生倡导和帮助下,于1960年创办的,是全国汉语拼音教学研究会会报、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配套读物。自1992年以来,报社实施“办报宗旨、栏目经营、见报稿件、编校质量”高起点、高品位的名牌战略,不断深化改革,狠抓办报质量,在分配、用人方面引进竞争机制,使报纸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期发行量一直稳定在75万份左右,最高时达84万份。1996年以来,报纸先后夺得全国少儿报刊评比栏目一等奖、全国低幼报刊编校质量第一名,荣获第四届、第五届中国少儿报刊奖。报社也先后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运城市模范集体”等荣誉。
《小学生拼音报》视质量为生命。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小学生拼音报》印出后,有人发现其中的“宝”字少了一“点”。于是,报社全体编校人员开进印刷车间,人人动笔,给这个“宝”字一一加点。这就是《小学生拼音报》差错率仅为万分之零点一六的答案!他们的口号是:“为了子孙后代,争取期期无错!”这与社会上“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报”的现象形成天壤之别。为了子孙后代、祖国语言文化,他们不断提高编校业务水平,鼓励全员纠错,甚至在社会上聘了审读纠错。
有人说,《小学生拼音报》太“小”了,但报社总编辑王正选却认为它是小报纸大事业。他说,拼音报上无小事,她关乎祖国语言文字,关乎祖国未来、民族发展!
10年来,《小学生拼音报》的拳头栏目“幻想大王”每年都评出10名“幻想大王”进行表彰,受到科技工作者和小读者的好评。他们还开办“啄木鸟”栏目,鼓励小读者从身边生活中寻找不规范用字现象并给予纠正。
10年来,报纸期发行量由原来30万份增至84万份,年均上缴税金近100万元,成为运城市人均贡献额最大的一家经济实体,固定资产增至1000余万元。有道是“爱拼才会赢”,“爱拼”加“会拼”,正是“拼音人”的特色。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