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为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江苏省淮安市地方税务局积极普及计算机应用知识。图为税务干部在交流办公自动化操作程序。
夏心昕 侍术军摄影报道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兴平 政府奖农民电脑 农民赠专家红包
临沭 小柳条挣“外快” 脱水菜赚“洋钱”
本报西安5月7日电 市政府给10名农民科技“状元”每人奖励一台电脑,依靠科学技术致富的农民又自掏腰包给科技人员发奖金。这是日前发生在陕西省兴平市的感人一幕。
陕西省兴平市地处关中平原腹地,是传统的农业大市。近几年,市农业局开设了兴平农业网,通过网络发布本市的农业信息,学习外地新的农业科学技术,使全市粮、畜、果、菜四大主导产业迅速崛起,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60%。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净增80多元。今年初,兴平市评出10位农民科技“状元”,有8位是利用网上信息赚了钱,他们每人被奖励一台电脑。
富了之后的农民忘不了帮他们致富的科技人员。马嵬镇添户村的孔乃雄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红薯专家陈越的指导下,引种秦薯4号新品种,今年预计收入可达20多万元。科技人员才是真正的“财神”,富裕起来的农民又给8位专家发了多的8000元、少的600元的红包。(焦力 王志德 郑少忠)
本报讯 有“白柳之乡”美誉的山东临沭县,近年来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突出“龙头”带动,大力培植以柳编制品、脱水蔬菜为“龙头”的出口创汇企业250余家,出口产品1000多种,全县形成了柳编制品、脱水蔬菜、五金机械、化工等支柱产业为主,产、加、销三个环节协调发展的外经贸大发展格局。
1998年以来,临沭县成立了“白柳协会”、“蔬菜协会”,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组织协调工作,同时,对两个“龙头”产业的产、加、销每个环节都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保护生产者的积极性。为了使“龙头”企业融入和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临沭县还不惜拿出重金每年都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有名的经贸展(博)览会、洽谈会,连续3年的春秋两季广交会,这个县就组织了近300家次企业参加。
“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使“柳编”、“脱水菜”两个行业发展迅猛。去年,这个县柳制品出口供货额达5亿元,仅此一项,从业人员平均年纯收入1500元以上。全县脱水蔬菜企业目前已有大小30家。今年该县蔬菜制品出口供货额预计可达2.5亿元。(付文立)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五峰绿色工程致富20万农民
本报武汉5月7日电 “山顶药戴帽,山坡茶果腰,山脚菜蔬绕”。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这幅随处可见的绿色生态画,今天已成为这个贫困县最显著的资源优势,并为20万农民开启了走向富裕的“绿色通道”。
五峰县位于长江南岸,有“长江三峡后花园”之美誉。五峰县委、县政府坚持“保护与治理并举,生态与效益并重”的方针,大力实施绿色致富工程,构建人均5亩生态林、5亩用材林、2亩经济林的绿色生态环保体系。
近10年来,五峰县委、县政府认定绿色致富的奋斗目标,一届接着一届干,带领全县人民治理荒山,先后投入长江防护林、世行贷款、外国援助项目资金5000多万元,按照龙头+基地+市场的产业化格局,在县内五大河流域以年均新增3万亩的规模植树造林,全力营造流域生态防护带和流域经济带,扩建和改造茶园基地8万多亩,兴建干鲜果基地和辛乙花、杜仲、银杏等木本药材基地30多万亩。目前,五峰以茶果药菜为主的生态产业基地已达40多万亩,人均达到2.2亩。
与此同时,五峰县对境内的紫埠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生态林予以悉心保护,实施严格的封山管理,使天然林保护面积达到140多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从10年前的73.8%上升到79.1%,活立木蓄积量从360万立方米增加到520万立方米。(杜若原 王昌秘)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阳光杯现场短新闻征文
“社区服务有干头”
本报记者 张帆
“社区服务有干头!”忙前忙后的李林杰总算有工夫和记者搭个话了。
这一天是5月2日,李林杰所在的昆明市金碧社区正在为老年公寓的老人们举行联欢活动,张罗棋牌、比赛乒乓球、吹拉弹唱……活动虽不多,但老同志们都很尽兴;李林杰领着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忙个不停。
金碧社区服务中心曾是昆明市盘龙区的一个从事电路接头生产的集体企业,老李曾是这个厂的厂长。“说来惭愧,厂子设备老化,技术力量薄弱,产品竞争力差,没折腾几年就不行了。”李林杰说起往事。“转产几次都不成功,后来区上建议我们利用我们的厂区从事社区服务;可干惯了企业,搞服务,刚开始好些人思想扭不过弯儿。”
幸好,厂里坚持下去,用有限的资金购置设施,建起了老年公寓和巾帼“小饭桌”等服务场所,把厂里的大龄女工和部分管理人员安置在这些岗位上。两年下来,这个厂起死回生,不仅还清了贷款,还发放了在职职工的工资,退休职工的生活也有了保障。
“还是那句老话——观念转变天地宽。”老李他们眼下正忙着扩大服务项目,增设新型的服务设施,聘请有经验的管理者,着力提高服务质量。“现在,我们的老年公寓名声已经在外,不少离退休干部、教师和外地的老同志也慕名前来呢。”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都市里的花园——高碑店
本报记者 张欣
从北京朝阳中央商务区(CBD)往东,车子驶上京通快速路。四通八达的立交桥、规划严整的工业区、新颖别致的住宅楼、绿草铺岸的通惠河一一从眼前掠过,使人很难相信已步入京郊农村——高碑店乡。高碑店,这座昔日的“京东菜园”,经过近几年的城市化建设,已变成一座“都市里的花园”。 一
高碑店乡,位于京城绿化隔离带上,过去,乡域经济以务农种菜为主,是典型的城郊农村经济。随着北京城市外延辐射力的增强,高碑店乡抓住机遇、审时度势,迅速推进城市化进程。
要构架城市的钢筋铁骨,首先要建现代化的交通设施。高碑店乡紧紧围绕首都几大交通项目,打好交通这张牌。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坑洼不平、狭窄堵塞的村级路不见了,代之以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
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高碑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朝阳路、建国路、京通快速路横贯东西,四环路、五环路纵贯南北,大望桥、四惠桥等立交桥凌空架起,地铁复八线从地下穿乡而过,古老的通惠河将水路交通与京城水系相连。高碑店形成了难得的陆路、铁路、水路三大交通的汇集点。
公交四惠总站、康家园总站、地铁四惠东站、高碑店湖中心码头等一批大型运营集散点的相继落成,使这片仅有几万常住人口、面积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天熙来攘往、人头攒动,流动人口高达20万。
二
道路通了,财路才会通。有了发达的交通网,就有了将人请进来的条件。
依托背靠CBD的区位优势、继承京城绿化隔离带的历史基础,高碑店人发挥自身优势,将开发高绿住宅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1998年,北京天翌房地产开发公司正式组建。按照“自筹资金、自己开发、自己经营、自我发展”的滚动开发方式,相继建成一批配套齐全、功能完备、绿化先进的现代住宅小区。兴隆家园里,20多栋高层住宅拔地而起,雄伟壮观;美丽亚洲假日花园中,色彩艳丽、造型别致的单体小别墅星星点点,掩映在绿树繁花里;旁边,是绿草如茵的高尔夫球练习场、泊满私家车的整洁车道、花圃喷泉边漫步嬉戏的老人儿童……编织成一幅富裕、文明的生活图景,彻底改变了京郊农村的居住面貌。
花园般的环境、良好的服务,使这里的楼盘一直旺销。仅2001年,就开工33.9万平方米,全年收入达4.2亿元,为乡里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接下来,半壁店、北花园等地50多公顷的房地产开发即将开工,一片紧依CBD的美丽新城区正在崛起。
三
“我们不仅要让城里人来这里住,还要让他们住得美、住得方便、住得开心!”高碑店人将房地产开发与环境、服务、娱乐设施的建设视为“两条腿”走路,形成两者相辅相成、互促发展的局面。
为营造一流环境、建设高标准生态文明区,高碑店乡坚持建筑与景观相呼应、道路与环境相协调、古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思路,大力拆除违章建筑,绿化美化环境。仅去年就拆除违章建筑5.4万平方米;风景如画、具有江南风情的兴隆公园和四惠公园相继建成;长安街延长线、朝阳路等道路两侧立体绿化业已完成;一批立交桥美化、街心花园建设也正在进行中。在全乡785公顷总用地中,绿化用地有625公顷,达到近80%,真正变成了一片都市里的花园。
四
城市化进程不仅改善了高碑店乡的经济水平,还改变了高碑店人的生活方式。
为解决待岗青年和部分老人的就业问题,乡里成立了保洁队、绿化队、联防队、水电维修队等,统一管理、统一发放工资;为“低保”人员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向外来务工人员发放《就业证》,保障了社会安定;各村还建立了司法调解中心,用法律手段化解各类矛盾。
高碑店居民的生活条件也发生了极大改观。旧机井全部淘汰,重新更新的供水系统改善了居民饮用水水质;散乱的小摊点不见了,代之以几千平方米的便民市场和连锁超市;小区居民还用上了磁卡电表,新更换的电路使居民可以放心使用家电;另外,整齐划一的垃圾周转站、公共厕所使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富裕起来的高碑店人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积极参加各种文化、健身活动。仅2001年,乡里就建起了8个全民健身娱乐园。全乡田径运动会、申奥长跑、象棋比赛、书法比赛等活动红红火火地开展着……
古老的通惠河依然在静静地流淌,而河边这片热土却不断以创新的雄姿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巨变。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紧张的音乐素养考试
5月3日至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音乐素养考试在银川市举行。400多名考生踊跃报名参加。其中报考年龄最大的为17岁,年龄最小的是还没有上学的“学龄前儿童”。
本次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进行。
图①在考场门外等候的孩子们。
图②主考教师在认真评分,考生们在一旁抓紧点滴时间进行最后的复习。
图③9岁女孩沉着应试。
周志忠摄影报道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人生舞台
在一个有200多位孤老残幼的大家庭里,他以一个农民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编织着美丽的人生情缘;他以对人民群众满腔的赤诚和无私的爱托起365天每一轮日出……
杨先政——洒向人间都是爱
本报记者 蔡小伟
2002年2月11日,又一个除夕之夜。万家灯火和闪烁的星辰交相辉映,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气息。同以往一样,每年的这个时候,他总是最忙碌的:从厨房到餐厅、从护理班到老人房间,干这干那,问寒问暖,直到新年的钟声敲响,老人和孩子们安然入睡,他才冒着凛冽的寒风,走向自己的家,走向等候着他归来的白发父母、妻子儿女……17年的除夕之夜,串起他这平常却又不平凡的人生轨迹。他就是全国敬老好儿女、安徽省劳动模范、宁国市社会(儿童)福利院院长杨先政。
杨先政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上世纪70年代末,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他以诚实的劳动成为村里率先富起来的几个人之一。1985年,他做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选择,他放弃了个人发家致富的机会,协助乡政府创办了平兴乡敬老院,首批供养了14位孤寡老人,使那些在风雨中飘摇的孤寡老人第一次有了温暖的家。在以后长达10年的时间里,他投入了自己的积蓄10万元,撑起了这个特殊的“家”,先后为20多位老人提供衣食住行、医疗护理,还为敬老院建造了房屋,购置了生活设施。10年间,他不仅没有在院里拿一分钱工资,还为敬老院留下了几十万元资产。他主持的敬老院先后荣获市、地、省“模范敬老院”称号,各项工作蓬勃发展。
1993年1月,杨先政又面临一个选择:是接受市民政局的任命担任步履维艰的市福利院院长,还是接受云南一位商家发出的年薪10万元的聘书?10万元,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但他最终还是接受了组织的委托,在继续担任乡敬老院院长的同时,出任市福利院院长。
那时的市福利院收养对象仅10余人,工作人员9人。面对着10余间危旧平房,面对着一穷二白、人心涣散的困难局面,他没有泄气,没有后悔,发誓要彻底改变福利院面貌。杨先政经过充分调查,发现困扰福利院的最大难题是经费问题,解决的途径只有发展院办经济实体,自己“造血”,以厂养院。为了选准项目,他自己掏5000多元外出考察;为了购买设备,他带头三个月不拿工资;为了使企业早日启动,他不分白天黑夜,跑贷款,求人才。就是靠这种奉献和创业精神,杨先政先后办起了8个经济实体,为福利院备足了运转资金。在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这几年他先后建起了院民住宅区、康复中心大楼,设立弱智部、儿童部、特护部及老人休养部,院民由原来12人,增加到280人。如今的福利院,窗明几净、清爽宜人,三座递进式的庭院里,绿荫如盖,四季花开,宛如花园式的休闲山庄。
为了营造“家庭”的气氛,杨先政不知费了多少心血。一方面,他强化内部管理,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不断改善院民生活质量。院民生日,安排生日餐;每逢节日,给老人发放慰问品。院民小病不出院,大病及时治,还经常开展文娱康复活动。院民们津津乐道:“我们生活得好,全靠杨院长这个家长好!”几年来,市福利院先后被评为省二级福利院,省级文明单位,杨先政则先后荣获省劳动模范、省敬老好儿女、全国敬老好儿女等多项荣誉称号。
杨先政走到哪里,就把温暖和亲情带到哪里。在敬老院,在福利院,他想方设法为很多老人治好了病:周少白、林昌友老人的气管炎经过手术治愈了;阮世成老人患有白内障失明,兼有严重的肺结核,杨先政为他治好了肺结核,又使老人眼睛复明,视力恢复到0.5;靠四肢爬行的残疾人曹东海,思想悲观,心情长期压抑,杨先政购买了一部电动轮椅车送给曹东海,并安排他在院办工厂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当第一次领到劳动挣来的工资时,这个昔日心如枯井的倔汉子,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1998年4月,87岁高龄的五保对象龚金玉老人病重,医院诊断她为双输尿管结石,生命危在旦夕。杨先政多次找到医院,要求用最好的医生、最好的药品,无论如何也要治好老人的病,医生被他感动,决定为老人动手术。在长达8个多小时手术过程中,他一直守候在手术室外。手术结束后,他又在老人病房前守护了一天一夜,直到老人脱离危险。在他的带动下,职工依次到医院参加护理,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老人终于康复出院,如今,这位老人仍健康幸福地生活着。
福利院收养的孤儿大多数是残疾的,杨院长对他们更是倾注了父亲般的爱。不管哪个孩子头痛脑热,他日夜牵挂,亲自喂水喂药,并参与每位残儿的营养搭配和康复训练,用多种方式培养孩子自强不息、热爱生活、回报社会的人生观。他经常对工作人员说:孩子的身体是残疾的,我们一定不能让他们的心灵再残缺。
胡爱琴是位弃婴,双目失明,但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杨院长及工作人员给予她的爱,感受到福利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在院建党80周年的文艺演出中,她以一首发自内心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的歌曲让在场每一位观众热泪盈眶。
杨先政把深情、汗水和心血献给了福利事业,献给了敬老院和福利院这两个大家,却顾不上自己的小家。他上有年过七旬的父母,下有还未就业的子女,妻子又没有工作,他对家人关心的太少,他把全部的心血献给了福利院。每天上班他第一个到院,下班又最后一个离开,17年来,他从没有节假日的概念。1998年6月,由于过度的劳累,他几种病并发连夜住进了医院,凌晨5时,当医生刚刚为他拔下了针头,他就悄悄下了病床,直奔福利院。
杨先政用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履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责,也以其崇高的人格力量带动了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工队伍,在福利院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2001年4月,全国妇联授予宁国福利院“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和“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记者来信
建筑质量验收体系亟待改进
本报记者 傲腾
眼下,许多居民都搬迁进了城市新社区,这些新社区环境越来越好,房子也越盖越精致了。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住户对所购房屋质量问题有所质疑。
我国现行的建筑质量验收指标体系实行多年,它虽然在保障我国建筑质量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到了今天,其验收内容、验收方法及指标体系已远远不能适应了,许多方面亟待改进、许多新内容有补充之必要。以民用建筑为例,以前工程竣工后,质检部门一次性验收,分配给用户的基本上是初装修的房子,而且住户只有使用权,没有产权,说不定什么时候再行调换,所以用户基本上原样不动地搬进去居住和使用,那时的住户不需大兴土木装修,因没有产权,一般也不装修,这种情况下,验收一次当然是可以的。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工程竣工后,经质检部门验收合格后房地产开发商交给购房户的是带产权的毛坯房子,住户搬进以前都要把成吨的土石材料运上楼,进行装修,甚至有的用户对房间结构还要进行改动(拆承重墙)。这种二次修饰对整个建筑物质量的破坏是不言而喻的,据反映,有的楼房经装修后承重系数超标了。可目前没有一个地方对装修后的楼房质量进行鉴定验收。一旦出了问题,原建筑单位与装修单位之间责任不明确,给用户和我国房地产信誉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有关人士呼吁:建筑质检部门应将现在的一次性验收改为二次验收——在装修后再次进行验收,以保证建筑质量。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国目前建筑质量验收内容主要集中在建筑结构、功能、设备等方面;对建筑物采用化学材料和石材所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没有检验内容。室内空气污染同样对用户造成了损害。
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最近调查监测了新建及新装修的幼儿园、写字楼、家庭居室等共180余户近3万平方米的建筑,发现室内空气质量合格率仅为34.7%。在不合格的室内空气中,氨的污染最为严重,超标率为56.9%,测得的最高值超过国家控制标准的62.8倍,平均超标36.5倍;甲醛的超标率为27.8%,苯系物(甲苯、二甲苯等)超标率为14.6%。氨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冬季施工时加入建材中的防冻液(氨水),甲醛的污染主要来自于装修使用的各种人工板材,苯系物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内墙涂料、油漆等。氨可对人体的上呼吸道粘膜产生强烈的刺激,甲醛和苯系物除对人体眼结膜、呼吸道粘膜产生强烈的刺激外,长期吸入可引起血液系统疾病,还可能致癌。所以建筑质量检验部门应把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也纳入检验范围,订出指标体系,进行全面的建筑质量检验,这是当今之需要,百姓之需要。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阳光杯现场短新闻征文
再就业职工“回家”
本报记者 张玉来
5月2日上午,长春市绿园区春城街道党工委书记翟振海刚刚坐到办公桌前,就有两位工人装束的中年人走进办公室。两人还没走,又接连有人进来。整整一个上午没有间断。
这七八位中年人都曾是国企下岗职工,都有过一段心急如焚、极端苦闷的心路历程,如今又都有了自食其力的再就业岗位。他们这次回到“家里”,是向帮助自己实现再就业的翟振海和街道的干部诉说一个劳动者的快慰,再次表示由衷谢意的。
五十出头的姜志民激动地告诉记者,他1996年下岗,先干了三年零工,收入很少,儿子读大学,一年还要交5000元,生活压力十分沉重。1999年初,翟书记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当即安排他到锦阳农贸市场,开了一个出售粮油的摊点。目前姜师傅年收入近两万元,儿子的学费不用发愁了,生活比下岗前不知好上多少倍!姜师傅说,锦阳农贸市场有110多个业户,80%是下岗职工。
“街道作为党和政府的基层组织,帮助国企下岗职工摆脱困境,不仅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是践行‘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翟振海说。近5年来,他们采取街企联建、街企联合、街民联手、街委联动的发展模式,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兴建了三个农贸市场、一个汽车配件市场、两个商贸仓储中心、三户工业企业,使360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