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2年5月8日人民日报第4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2-05-08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殷玉珍:大漠播绿人 '...

第4版(要闻)
专栏:

殷玉珍:大漠播绿人
本报记者 刘亮明
  她用了15年,没花国家一分钱,一声不吭地在毛乌素大漠深处植树3.36万亩。她就是“大漠播绿第一人”殷玉珍。
  多少年来,与风沙、荒凉甚至是死亡连在一起的毛乌素沙漠,令人听而心惊,望而却步。殷玉珍就在这大漠中植造出了大片绿洲:葱茏绿树,一望无边,浓郁的树荫里,一派盎然生机。面对奇迹,63岁的蒙古族治沙老英雄宝勒日岱搂着殷玉珍瘦弱的肩头,心疼得泣不成声:“在这大沙窝子里种下这么大一片林子,你得吃多少苦啊。”美国人赛考斯攥着殷玉珍的手,流着泪说:“您是我见到的最了不起的中国农民。”
  自己的家园就得自己建设
  “自己的家园就得自己建设。要是不种这片林子,家早就给黄沙埋几遍了。”殷玉珍以朴素的话语向记者娓娓讲述起她15年的艰辛创业。
  殷玉珍是内蒙古乌审旗河南乡尔林村农民,家在远离村庄的毛乌素沙漠腹地。1985年初,殷玉珍从陕北靖边县嫁到这里,少女的美梦随即被残酷的现实打碎了:一望无边的大沙漠,方圆几十里荒凉得不见人影儿,不足6平方米的地窖洞房,每天早晨都得刨开沙子才能开门进出。
  1986年春的一天,殷玉珍望着水井边唯一一棵杨树泛了绿,泪眼突然一亮:一棵树能活,不就证明沙窝窝能种树嘛。听说殷玉珍要在沙漠里种树,公公婆婆觉得她异想天开:“这么大的沙,从来没人想要治住它。你一个女娃家,不是做梦吗?”殷玉珍却说:“咱的家跌落到这沙窝子里,要想不让风沙作害下去,就得舍下身子种树治沙。一年不行两年,十年不行二十年,总会好起来。”
  她没想到“风沙作害人就那么厉害”。当年开春苦干3个多月,挖开一条4000多米长的水渠,一场大风“刮得就留下个壕印印”;接着又一冬一春担了近2万立方米沙土,开渠6750米,栽下5000多棵柳树,结果又是一场大风吹了个干净。看着将近一年的辛劳无影无踪,殷玉珍欲哭无泪。她发誓“舍上命”也要把风沙治得服服帖帖。
  为给子孙留一片绿荫,再苦再累也认了
  一次次的失败使殷玉珍认识到,蛮干不成。为保证树苗不被大风拔掉,她先用沙蒿扎栅子,把流沙固定下来,种上沙柳、羊柴、紫穗槐等沙生植物,然后才开始植树。
  她家偏居毛乌素深处,买树苗、运树苗得翻越10公里左右的沙山;树苗运回来必须很快种植,并一棵一棵挑水点浇,否则就成“干柴棍儿”了。1986年植树季节,殷玉珍买了第一批树苗,她和丈夫昼夜不停栽种,并担水一瓢一瓢地浇灌。一个多月下来,俩人累得都“没人模样了”。没多久,多数树苗冒出了新芽,给了殷玉珍极大的鼓舞。从此,她不顾一切艰辛劳苦,一头扑在了植树治沙上。
  有一年春天,殷玉珍托人在乡苗圃买到5万株树苗。她家到苗圃有10多公里,全是一座座沙峰,殷玉珍每天凌晨3点出发,赶着一头骡子去驮树苗。狂风卷着沙子,打得人迈不开腿,睁不开眼。返回途中,又累又饿的殷玉珍一次次跌倒又爬起,实在走不动了,就拽着骡子尾巴一步一步地挪。每天回到家,人就“散了架不会动弹了”。第二天还得咬牙照样走。几万亩树的苗条都是这么运回来的。
  每年,殷玉珍的脸都被风沙打得脱几层皮,手先是皲裂得出血,后来老茧结得成了“铁耙子”。过度的劳累,使她“落下一身零碎病”;丈夫患了严重的肺炎、支气管炎,再不能干重活;怀孕时,她被大风打翻到沙峰下,儿子8个月就早产落地,“捡了一条小命”。
  当年,殷玉珍一家几乎没有来钱的地方,种着几亩荒沙地,勉强能糊口。为解决买树苗的钱,殷玉珍每年得卖几口猪、几十只羊。有一年她养了5口猪,春节前还剩1口。殷玉珍看着孩子馋得实在可怜,咬咬牙留下半扇猪肉,说:“咱过年也解个馋吧。”15年里,她一家几乎把所有的钱都用在了植树治沙上。殷玉珍整年整月泡在风沙里,植树治沙成了她最大的愿望,和她的喜怒哀乐甚至生命紧紧连在一起。“为了给子孙留一片绿荫,再苦再累也认了。”殷玉珍的话里透着坚韧和倔强。
  殷玉珍的心愿和道理
  走在树林里,殷玉珍总是看看这棵,摸摸那棵,就像是走在她的一群孩子中间。“我一看见树就满心欢喜,恨不得一口气把毛乌素都给它绿化了。周围还剩近8万亩沙漠,只要钱不误事,三五年就想给它都种上树。”这是她眼下最大的心愿。殷玉珍说,以前一年到头风沙打得人不敢出门,现在林子大了,刮大风,只听见呜呜响,沙子扬不起来了。以前荒凉得连个蜥蜴都没有,现在野兔、獾、山鸡、喜鹊、燕子、百灵等几十种动物都出现了。
  殷玉珍说,她成家时,家里只有一只羊;10多亩沙地,一年种几回还保不住苗。现在,她靠修剪下的树枝养羊,已发展到200多只,还建设成几十亩水浇地,种庄稼、育树苗,收成一年比一年好,每年已能收入2万元左右。
  殷玉珍说,这么多年来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不爱护、善待土地,土地就会出毛病,报复人;人对土地好,保护建设它,土地就会回报人。土地是最公道的。眼下,又赶上西部大开发的好时机,市里、旗里对生态建设重视得很,在苗条、打井上支持她。殷玉珍满怀信心地说,要继续苦干,干出个大名堂来,让毛乌素沙漠快点绿起来。 M5b品论天涯网


第4版(要闻)
专栏:

凤羽玉霜白茶香
本报记者 鲍洪俊
  近日,浙江省安吉县、中国茶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农业厅共同举办了“中国安吉白茶节”。来自海内外的数百名客商云集安吉县,感受“形若凤羽,色如玉霜,馨香宜人”的白茶风采。作为“安吉白茶节”的特色项目,一条集销售、科研、茶艺、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白茶街,在白茶产地安吉溪龙乡喜迎八方宾客。热情的主人现场泡制白茶佳茗,但见叶张玉白,茎脉翠绿,香气馥郁。客商们或赏、或品,大为赞叹。
  据介绍,白茶是安吉独有的茶中珍品。一株树龄百余年的野生“白茶王”于70年代末在安吉县天荒坪镇大溪村桂家场引起当地农民的注意。后经农技人员利用无性繁殖加以推广,四周农民不断引种,白茶种植逐渐发展起来。白茶专业村溪龙乡黄灶村家家户户种白茶,户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目前,全县白茶种植面积16000亩,年产值近1亿元,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新兴产业。
  县委、县政府看准白茶产业的诱人前景,积极打造“白茶”品牌,安吉白茶已蝉联两届“中茶杯”名优茶第一名,并获得茶叶类全国第一个原产地保护证明商标。 M5b品论天涯网


第4版(要闻)
专栏:

  五月六日,辽宁省糖尿病治疗中心的医护人员来到沈阳市新城子区望滨乡敬老院,为住在那里的老人免费诊疗,并赠送了药品和生活用品。图为治疗中心主任冯世良(右三)与八十九岁的孤寡老人阎成珍拉家常。
本报记者 徐烨摄 M5b品论天涯网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国红十字会举行世界红十字日纪念活动
  据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记者朱玉)今天,中国红十字会在北京举行了以“红十字在行动——关爱生命”为主题的纪念“5·8”世界红十字日活动。活动结束后,中国红十字会共收到捐款41万元现金、价值112万元的物资。
  中国红十字会的爱心大使以及100名红十字青少年也到今天的活动现场参加了募捐。香港的黄福荣先生将其徒步行走募集的10万元人民币,捐赠给中国红十字会,用于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建设。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彭珮云出席了今天的活动。此前,她还和中国红十字会的主要领导到北京儿童医院慰问了白血病小患者。 M5b品论天涯网


第4版(要闻)
专栏:

刘春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 中国科学院原顾问刘春同志(部长级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3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刘春同志逝世后,李鹏、朱镕基、胡锦涛、李岚清、田纪云、曾庆红、万里、乔石、宋平、刘华清、薄一波、宋任穷、帕巴拉·格列朗杰、王光英、程思远、布赫、铁木尔·达瓦买提、周光召、司马义·艾买提、阿沛·阿旺晋美和李德生、张劲夫、黄华、习仲勋、谷牧、杨成武、马文瑞、郑天翔、刘复之、王汉斌、张震、费孝通、吴学谦、赛福鼎·艾则孜、洪学智、邓力群等同志,以不同方式对其逝世表示哀悼,对家属表示慰问。
  刘春1912年11月出生于江西吉水,1936年2月在北平参加革命工作,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央组织部干事,中央西北工委民族问题研究室负责人,中宣部编审委员,抗大、陕公、中央党校教员,回民文化促进会和蒙古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央西北局民族工作委员会委员、研究室主任,中央调查研究局第四分局(延安)民族研究室主任,延安民族学院教授、研究部部长、副院长、院长,延安大学校务委员,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同盟发起人、主席团成员、执委。在解放战争时期任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常委、秘书长,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委员、民族委员会委员长,内蒙古军政干部学校政委,内蒙古工委组织部部长、副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蒙古自治区代表、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内蒙古分局委员、副书记、东部(东蒙)区党委书记,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燕京大学兼职教授,少数民族语文研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1961年以后主持工作)兼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央政法小组成员,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少数民族研究组副组长,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学术委员,少数民族历史研究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央民族学院院长。刘春在“文革”期间受迫害,长期被监护审查。“文革”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工作,任常务副秘书长、党组成员、直属党委第一书记、纪委书记、院顾问等职,1991年离职休养。
  刘春是中共八大代表,全国人大一、二、三届代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附图片) M5b品论天涯网


第4版(要闻)
专栏:

恒山景美人更美
本报记者 刘杰
  5月5日,大庆油田100多名劳模代表兴致勃勃地登上了北岳恒山之巅,他们为恒山奇特的自然景观而惊叹不已,更对恒山的文明管理赞不绝口。“五一”期间,恒山游客络绎不绝,到6日已接待海内外客人10万多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0%以上。
  恒山以景观俊秀、佛道合一而名扬四方。恒山管委会近年来加大管理力度,在接待工作的软硬件建设上下功夫。他们先后整修了5.14公里的上山旅游专线柏油路,给10多公里的庙群区步行道铺上好看的石板,完成了停旨岭、悬空寺前的两大停车场建设,主要景区安装了环保厕所,农家饭庄整齐划一,上山索道全省一流。
  恒山更注重文明服务等软件建设。近年来,恒山每年都要举办管理人员英语、计算机培训班,对导游人员进行历史、法律等专业知识培训,保安人员还要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全山开展树正气、刹歪风活动,对优秀人员给予重奖,对违规人员进行严惩。经过多年努力,恒山一举跻身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去年又捧回了国家旅游景区4A级金牌,成为山西十佳名胜景区。 M5b品论天涯网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国盲童文学》纪念创刊100期
  本报北京5月7日讯 记者陈晓钟报道:宋庆龄基金会、中国残联、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盲童文学伴我成长——《中国盲童文学》创刊100期纪念活动”。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优秀盲童,盲童教师代表,《中国盲童文学》的支持、赞助单位代表等250余人参加了纪念活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珮云出席并讲话,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国务院妇儿工委、宋庆龄基金会、中国残联、教育部、民政部、中国慈善总会、中国作家协会等部门领导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林川真纪女士出席了纪念会。
  《中国盲童文学》1985年创刊,至今已经出版100期,发稿400万字,刊登了约3500份稿件,其中残疾人作者和盲童来稿约占30%。全国在校视障儿童对《中国盲童文学》的需求量估计为每期6000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资金不足,目前该刊物发行量仅为600份。与会者呼吁社会更加关注盲童的健康成长,满足失明儿童对精神食粮的渴望。 M5b品论天涯网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多听老百姓的意见
赵振宇
  今年武汉召开“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反映“武汉的公厕太少了”;而有关部门说,按照国家规定每平方公里应建的公厕数来计算,武汉公厕数量已经达标。参加座谈会的一位市领导说,厕所是多是少,还是多听老百姓意见。他要求市政府认真研究并解决这一问题。
  据报道,武汉市长期以来统计公厕参照的标准是一九九○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当时城区人口四百万,公厕达标没问题。到二○○○年,中心城区人口已突破四百八十万,再加上百万流动人口,需要公厕一千四百座。而公厕的实有数又是多少呢?一九九八年尚有九百九十九座,最近调查显示已减至九百三十座。按照十多年前的标准,武汉的公厕是达标了,但是,十年后城区发展了,人口增加了,老百姓的要求高了,过去的标准是否也该随之作一些改变呢?
  这样调查研究一下,就知道老百姓所言不虚。市政建设的全局未必老百姓都清楚,但事关吃喝拉撒睡,老百姓有切身体验,多听他们的意见,决策不会有大错。
  多听老百姓意见,应充分体现在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就拿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来说,固然需要经过专家们科学论证,有的还需要报请上一级领导机关甚至国务院,通过一定的程序讨论批准,但是,市政建设大都与老百姓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对此,老百姓应有发言权。市民们有什么反映和呼声,有关部门需认真听取,以此来修正和完善规划。说到底,在这些问题上,老百姓需要不需要,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应成为检验我们各项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只有时时处处倾听老百姓的意见,关心老百姓的利益,才能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是人民的政府”,我们很好地贯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多听老百姓的意见,不是一句空话,需要行之有效的渠道和程序保证其实现,真正做到老百姓的心里话有地方讲,讲了有人听,听了有回音。现在一些城市将市政建设规划和建筑模型、草图公之于众,让老百姓提意见并投票,最后选定正式建设方案。这样的渠道,这样的程序,使市民们可以充分发表意见,增强了市民的责任感,调动了群众参与城市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对于加强政府与老百姓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保证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也大有好处。当然,人多意见多,也有不一致或不正确的时候,这没有关系。政府的责任就是在倾听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集思广益,择善而从,经过科学、民主、公开的议事程序,就改革和建设的大事作出正确的决策。这样的决策一定会受到老百姓的理解和拥护。
  对各级党委和政府而言,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就是要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只要我们在所有工作中都自觉地坚持这样做,就能够把“三个代表”要求落到实处。 M5b品论天涯网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日青年在南京举行“铭记历史、祈祷和平”活动
  据新华社南京5月6日电(记者徐机玲)今天,来华访问的日本民间友好团体“和平之船”的80多位日本青年与南京青年共同举办了“铭记历史、祈祷和平”活动。
  下午,中日两国青年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悼念仪式,放飞和平鸽,并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倪翠萍、姜根福两位老人座谈,聆听他们对侵华日军暴行的控诉。
  日本青年松平真弥说:“我们来到南京,就是为了了解历史。只有认识历史的真相,才能真正维护和平。”他表示,回去后要将在南京看到和亲历的事情告诉周围的朋友,敦促日本政府正视历史。
  随同“和平之船”的青年一起来宁的日本老兵本多立太郎,怀着深深的内疚和忏悔,向中日两国青年讲述了当年在中国杀戮的史实。他说:“我今年已88岁,在战后的漫长日子里,自己一直为在中国曾犯下的罪行痛悔。”“我要把真实的历史说出来,让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永远不要忘记历史。”
  晚上,中日两国青年在南京晓庄学院举行祈祷和平烛光晚会。 M5b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