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专页)
专栏: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加强文明社区建设 塑造文明城市形象
——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罗清泉谈社区文明建设
龚达发 罗盘
创建文明社区是塑造城市文明新形象的重要举措,是把城市“两个文明”建设贯彻落实到基层的新载体,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是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迫切需要。武汉市是全国较早开始创建文明社区实践探索的城市之一,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创建文明社区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不断取得新成绩。2001年,民政部在武汉举办“全国社区建设现场观摩学习培训班”,来自全国230个大中城市的1500名民政厅局长和街道办事处主任参观学习武汉市社区建设经验。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讨,武汉市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明社区创建工作思路和机制,涌现出以百步亭小区、常青花园、鹦鹉、南湖花园社区为代表的新型社区创建模式,其中百步亭花园社区已成为全国创建文明社区工作示范点,受到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记者:这几年,武汉市在文明社区创建工作中推出了“百步亭小区”“常青花园”、、“民意街派出所”、“吴天祥小组”等先进典型,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武汉市社区文明创建遵循什么样的工作思路?有什么好的做法?
罗清泉:百步亭小区、常青花园被社区居民称为“温馨的家园、安全的港湾”,民意街真正实现了民意无盗,“吴天祥小组”活动成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的志愿者行动。这些先进典型为促进武汉市文明社区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武汉市创建文明社区的工作思路是:始终遵循“重在建设、以人为本”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在城市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社区工作的意见》,坚持“全面启动、重点突破、扎实推进”的原则,以加强社区思想道德教育为主线,以社区环境建设为载体,以提高社区文明程度为目标,同步推进社区教育、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区文明、社区环境“五位一体”的创建工作。为确保文明社区建设取得实效,我们按照中央文明委关于力争用5年的时间使省会城市的社区基本建成文明社区的要求,加大了创建文明社区工作的力度。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市委、人大、政府、政协有关负责人任副组长的全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印发了《武汉市国家和省社区建设实验工作实施方案》、《武汉市文明社区创建管理办法》、《武汉市文明社区考评细则》等若干个文件。去年,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社区建设问题,讨论通过了《中共武汉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全市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现在,武汉市基本形成了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街道办事处指导协调服务、政府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驻社区单位大力支持、社区成员广泛参与的社区工作机制。二是量化文明社区创建的年度工作目标。在横向上提出了“三个一批”,即每年“达标一批”(在基础条件较差的社区,每年解决一两个重点问题,逐步实现文明社区的目标)、“巩固一批”(巩固已命名的区以上文明社区创建成果)、“提高一批”(树立典型,提高创建工作档次和水平);在纵向上提出了“三个70%”,即文明城区必须有70%的街道是文明街道,文明街道必须有70%的社区是文明社区,文明社区必须有70%的门栋、家庭是五好文明家庭。三是建立考核监督机制,将文明社区建设纳入文明城市建设的目标管理,实行市民评议、舆论监督、人大和政协委员视察、专业部门评估“四结合”的考评监督机制。四是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通过总结宣传常青花园社区、百步亭小区等先进典型,推动全市文明社区创建工作。
记者: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武汉社区文明创建是如何做到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的?
罗清泉:“九五”末期,武汉市全面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进入新世纪,同全国各地一样,武汉市也开始着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前不久,市第十次党代会确立了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不断推进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和环境创新,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开放先导两大战略,着力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把武汉市建设成为华中地区重要的经济、贸易、金融、交通信息、科技教育中心,为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进而建成国际性城市奠定基础。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创建文明社区工作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是要牢牢树立创建文明社区工作是创造文明城市新形象的基础性工作这个观念。紧紧围绕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目标,加快创建文明社区的进程,今年内,武汉市要力争实现创省级文明城市的目标,进入争创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行列。与此相呼应,文明社区工作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创建进程,通过扩大百步亭小区、常青花园等社区的典型示范作用,力争建设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充分体现武汉市地方特色的文明社区,争取首批进入“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行列;二是在方式方法上创新。随着人口流动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社区居民身份多样化和社区智能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文明社区创建工作面临着更高、更复杂的挑战与考验。推动文明社区创建工作上档次、上水平,就必须学会培养“社区人”意识的方式方法,掌握不同身份居民的心理活动,捕捉他们的关注点、兴奋点和期望值,尽力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把需求转化为动力,保证社区居民的文明创建主体地位不变;三是在创建机制上创新。社会化、市场化是当今社区演进的重要趋势,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必须在机制上创新才能很好地适应这一趋势。借鉴并运用社会化教育机制改进社区教育工作,探索公益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网络化、系列化和产业化的社区服务新路子,大胆运用市场机制筹措社区建设资金,努力实现社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记者:随着社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党员从“单位人”变成了“社区人”。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如何通过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凝聚民心,巩固党的基础组织地位?
罗清泉:社区党建工作,是适应城市社会结构变化、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项战略性工作。社区党建主要有两点,一是搞好社区党的组织建设,二是做好社区思想政治工作。2000年5月,武汉市着手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将全市1936个居委会调整划分为1029个社区居委会。各区委、街道党工委按照党章规定,同步调整、建立社区党的组织,基本上做到了一个社区有一个党组织。各社区成立了社区党建协调小组或联席会等协调机构,负责指导和协调社区党建工作。各社区普遍建立了流动党员联系站,有的社区还建立了流动党员联系卡,加强对辞职、下岗、待岗、自谋职业党员的管理,掌握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初步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级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关于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力求做到“三个突出”:一是突出时代性。牢牢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加强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教育,加强形势政策、社会公德和科普知识教育,努力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二是突出地域性。通过实行社区文明公约、举行社区升旗仪式、主办社区文化节、进行社区环境创新等地域特色明显的活动,培养社区人意识,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三是突出服务性。成立以“吴天祥小组”为载体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广泛开展利民便民服务。目前全市共成立了4000多个“吴天祥小组”,成员近5万人,其中80%以上为党团员。参加“吴天祥小组”活动的成员大多是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和青年积极分子,他们以社区内特困职工、下岗职工、军烈属、残疾人、孤寡老人及其他社会优抚救济人员为对象,广泛开展各项便民利民服务,为居民解决很多“老大难”问题,增强了党在基层群众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记者:从今年起,《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始在全国实行。社区文明创建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怎样统一?
罗清泉:实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贯彻落实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方略相结合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发展先进文化、提高公民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社区文明创建是发展先进文化、提高市民素质的重要措施,因此社区文明创建与实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宗旨上讲是一致的,只是在形式上有所区别。社区文明创建侧重于行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侧重于规范。怎样统一?首先,要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导社区文明创建工作。因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具有普遍推广价值的道德规范,以它为指导,文明创建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内容更加深刻、全面;其次,要依托文明创建来实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因为,社区文明创建是经常性的、群众性的工作。依托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才找到了发挥指导作用的有效途径。最后,要把社区文明创建和实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统一于丰富多彩的、具有武汉市特色的群众性实践活动。具体地讲,统一于“21世纪武汉人形象设计”、“百万市民参与道德实践”等大规模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去。
记者:武汉市在社区文明创建方面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市委、市政府打算如何把这一良好工作态势保持下去?
罗清泉:保持社区工作的良好态势,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我市文明社区创建工作还有很多不足,比如说社区创建工作发展不平衡问题,新建小区文明创建较好,中心城区中老的小区文明创建工作滞后;不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先进城市相比,我们的社区文明创建工作还有很大差距,等等。二是要制定社区文明创建的长远规划,并把它纳入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社区文明创建的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增强对创建工作的指导性。三是进一步完善创建机制。重点健全完善市区联动机制、社区共建机制、考核监督机制和典型示范机制。四是要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城市新区建设、旧城改造,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社区的市政公用设施,兴建文化体育场所,加强绿化工作,为社区群众创建便利、祥和、舒适的生活环境。(附图片)
常青花园小区全景
中国市长协会第五次会长联席会议代表团考察武汉常青花园。
图片说明:
①常青花园居民开展植树活动。
②常青花园居民举办的“常青之春”文艺演出。
③常青花园一景。
④常青花园居民晨练一角。
第11版(专页)
专栏:
富了口袋富脑袋
——武汉市关山村村民文化建设有声有色
王志荣 程国政
“武汉·中国光谷”别致的雕塑广场边,有家营业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鲁巷购物广场,那是关山村农民的杰作。广场上,每天早晚歌如潮、人如织,那是关山村农民在自娱自乐。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是这个都市村庄不变的旋律。马年伊始,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罗清泉再次来到关山村视察,对武汉市东湖开发区关山村两个文明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关山村党委一班人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先进文化凝聚人心,建设了一个富裕、祥和的新农村。”
1992年,关山村根据地处武汉中国光谷的区位特点,建立了以商业服务为核心的鲁巷广场、以高效农业为内容的农工商集团。2001年,鲁巷广场完成营业额3.5亿元,实现利税5210万元,农工商集团实现产值3.1亿。关山村村民家家拥有两栋以上小楼。可是,富裕起来的农民陋俗陈习也渐渐抬头,打牌赌博、小偷小摸、大修祖坟,甚至打架斗殴等现象时有发生,少数村子治安状况一度在武汉市倒数第三。
聚民心,靠党心。关山村党委书记鲁志万迅速召集班子开会,决定从党员干部自身抓起,全村200多名党员干部人人签下责任状,管好自己,约束家属,影响乡邻。在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上订下硬措施:设立举报箱,不论涉及到谁,一经查实,严办不贷;设立监督建议奖,欢迎对党员干部评头论足,对有突出表现的村民给予重奖。
村党委书记鲁志万告诉记者:“村子富了,农民还要富脑袋、富精神,这才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追求。”几年间,关山村两委会不断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硬件投入的力度,耗资300多万元建起鲁巷广场灯光舞场,各居民点纷纷建起阅报栏,创办了关山村艺术团,组建了关山村足球队,建起了农民阅览室、活动中心。关山村农民艺术团在2001年全省农民文艺汇演中夺得“农民杯”,村足球队也跻身武汉市农民足球三甲行列。
2001年春节,一场盛大的“关山之春”文艺周在武汉湖滨剧院拉开帷幕,湖北楚剧团、黄梅戏剧团、湖北大鼓等饱含楚风楚韵的节目纷纷登场,全村3000多男女老幼看得如痴如醉,笑得心花怒放。文艺周所花费用达50万元,值不值?鲁志万对此却有一番自己的见解:“精神文明建设不能按斤论价,关山父老乡亲的笑脸比金子值钱。”
精神文明建设为关山村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1年,关山村农工商总收入达61424万元,人均收入6200元,利税超5000万元,并获得“湖北省十佳明星村”称号。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