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2年4月24日人民日报第5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2-04-24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一项立意深远的政治工程——浙江省象山县委书记肖培'...

第5版(专页)
专栏:立党为民 执政为民

  一项立意深远的政治工程
  ——浙江省象山县委书记肖培生谈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何伟
  位于浙东的象山县,近年来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迅速,群众生活稳步提高,农业经济位居浙江省第二位。探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县委、县政府几届班子在农村认真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巩固和加强党在农村的领导基础和执政地位,是当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亟须解决的难点。浙江省象山县近年来做了一些有益探索。记者日前专访了肖培生,听听这位既有理论积累又不乏实践经验的县委书记的见解。
  实行村民自治,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也是亿万农民参与的一项立意深远的政治工程
记者: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走过了不平凡道路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象山县农村基层民主实践的状况如何?
  肖培生:这部法律规定,村委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被江总书记称之为继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三次革命”。实践证明,它是保障广大农民参与地方事务管理、充分行使当家作主权利,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形式。就我县来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直接指导下,全县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得到推行和实施,从效果上看,主要的变化有三: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基层干部的执政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也不断增强;二是广大村民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更关心村级事务的管理和自身利益的保护,行使民主权利的愿望比较强烈;三是“四项民主”基本落实到位,逐步形成了以村民自治为重要特征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尤其是以直接、平等、差额、无记名投票为基本原则的选举制度,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制度,以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为主要形式的管理制度,以村务公开、政务公开为重要特征的民主监督制度逐步推行和完善,党群干群关系有所改善,农村基层腐败现象得到遏制。
  直接民主在农村现阶段还不可能达到完全实现的程度,农村管理体制的变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操作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混乱和损失记者:发展农村民主政治,让农民当家作主,需要农民具备相应的民主观念、政治知识等,显然,这方面是有差距的。问题已经在许多地方暴露出来。
  肖培生:其实,象山也存在这类新问题。如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对民主的认识不够到位。镇乡干部怕“失管”,认为扩大基层民主,镇乡政府的领导权威将大大削弱;村级干部怕“失控”,认为搞民主选举,有可能造成“两委会”之间的矛盾。少数村民群众片面强调村民自治,认为凡事都应由村里自己决定。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民主法制观念和民主自治能力有待提高。从村干部来看,一些村干部民主意识不强,办事独断专行,方法简单粗暴,喜欢揽权搞“我说了算”;有的法制观念淡薄,不学法、不懂法,把村级自治权力置于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之上。从村民代表来看,由于受文化水平和议事决策能力的限制,议事质量往往不高;有的局限于眼前既得利益、个人利益,缺乏大局意识和参与意识。从普通村民来看,有的村民只讲民主不讲法制,拒不履行应尽义务;有的只凭一己私利决定取舍,不顾及全村大局利益。二是各项民主建设的制度尚不够健全。在民主选举方面,对村党支部在选举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足,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缺乏具体措施。如何从制度上最大程度地排除宗族、宗派、帮派、亲疏等非正常因素对选举的影响,缺乏具体可操作的办法。在民主决策方面,村级事务的决策程序不明确,落实执行难,村内事务往往由几个人说了算。有的村村民会议难组织,村民思想难统一,议事久拖不决,最后不了了之。在民主管理方面,许多村目前尚未制订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民主管理无章可循。有些章程、制度仅是墙上贴贴,嘴上说说,对违反规定的行为缺乏有效制约手段,有章难循。在民主监督方面,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在内容、形式、程序等方面尚需进一步规范,村财务监督小组人员组成和实际运作不尽如人意,财务公开存在假公开、半公开或迟公开。
  解决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关键要发挥好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基层党支部建设成有威信能干事的战斗堡垒,形成以党内民主来影响和带动村民自治,以村民自治来促进党内民主的互动
记者:村党支部享有领导权,是村务活动的领导核心,难点在于在村民自治条件下如何找到领导的实现方式,象山有哪些有效措施?
  肖培生:在村委会成员实行直接民主选举,村民自治不断加强的形势下,村党支部是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必须坚持,这是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之所以出现村支部核心作用弱化,甚至否认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两委会”比大小、争高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两者职责相互重叠、交叉。对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如何确立,具体应体现在哪里等问题,缺乏明确统一的规范,基层党组织在实践中难以把握工作的“度”。另外,一些村党支部软弱涣散,党员缺乏威信,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缺乏说话办事的“底气”,也影响了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对此,象山县主要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要求村党支部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对村级组织的领导。村党支部要按照党章、党的农村基层工作条例和宪法、法律的规定充分行使职权,对其它村级班子实行思想、政治、组织上的全面领导,加强对村委会、合作社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帮助村委会干部提高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能违反法律程序。二是加强党支部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目前我县行政村都设有村经济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原则上要经过规定程序兼任村经济合作社社长。我县村支书兼任经济合作社社长的行政村已达90%以上。这是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的有效手段。村级经济发展规划、集体经济发展、各类承包合同、财务管理签批等经济活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由村经济合作社依法实施。三是强化党支部自身建设,练好“内功”。按照“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原则,广泛推行“两推一选”的办法,选强配好党支部书记。采取选派年轻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任职等方式,充实村级班子力量。实施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整顿软弱涣散的村党支部,强化对党支部的监督约束。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扩大党内民主,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以党内民主来影响和带动村民自治,以村民自治来促进党内民主。
  加快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就要针对当前存在的制度上的不足,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四项”民主制度,让村民自治制度健康发展
记者:以前党支部是一览无余地管理农村一切事务,实行“一元化”领导,现在不少地方出现“一切群众说了算”的倾向。如何避免极端,确保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顺利推进?
  肖培生:民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民主的意识和习惯需逐步养成。我们一是把宣传教育作为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来抓。在宣传内容上,既强调扩大民主、村民自治的重要性,又强调依法办事,实行民主与法制的统一,而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妄为。在宣传方式上,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如我县已树立20个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示范村,发挥典型引导作用。二是完善制度,保证各项民主权利落到实处。首先完善民主选举制度,村党支部要对村级组织选举工作负起领导责任,书记可以通过规定程序担任村民选举委员会的负责人来主持整个选举工作。选举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村实际,提出村委会候选人资格条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形成决议后,再进入选举程序。同时,提倡有条件的村党支部书记可以通过法定程序兼任村委会主任。其次,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对村里重大问题和涉及村民利益等重大事项的决定,一般可先由村党支部酝酿提出意见和建议,然后交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联席会议进行讨论,再提交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决定,使党组织的主张变为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第三是健全民主管理机制。依法建制,以制治村。由全体村民讨论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村经济合作社章程及村规民约等,建立健全村务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要强调村民和村干部依照制度办事,任何人不得违背制度规定。最后是强化民主监督力度,特别是财务管理。要全面推行和完善村经济合作社会计代理制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强化全村财务监督小组作用,加强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镇乡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要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同时,发挥村民群众的直接监督作用,建立健全民主评议村干部和村班子制度,加强对村干部的考核和调整力度,让村民广泛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和监督,让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脚步,走稳走实。(附图片) 2q7品论天涯网


第5版(专页)
专栏: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满眼缤纷赏不尽
——看象山如何破解农业增收难题
肖康焕
象山农业,五彩缤纷,红色的杨梅、黄色的柑桔、蓝色的海水产品、白色的浙东鹅、黑色的特种野猪和绿色的创汇蔬菜。外来考察的人形象地把它形容为“缤纷农业”。从以水稻种植为主、经济作物为辅到各类种植养殖业的兴盛,反映了象山县委、县政府抓农业思维的转变。
  三面环海一路穿陆的浙江省象山县,去年农业总产值达37.4亿元,位居浙江省第二;水产品总产量达55万吨,居全国第五位;农民渔民年人均纯收入5230元,比上年增长6%。
  象山50余万人,偏居海隅。但是,就这么一个没有什么优势的县,何以成为后来居上的农业大县?县委书记肖培生一语道破:抓拳头,扶龙头,育源头,跑码头,跳出农业抓农业,没有优势创造优势。
  “六色”产业,十大基地,形成颇具市场竞争力的“拳头”
  象山县委、县政府锁定培育主导产业的目标,组织“三大战役”:
第一战役,按照“开发名牌品种、提升传统品种、突破稀有品种、引进名优品种”的总体思路,调整农业产品结构,建成柑桔、水产、畜禽等15个育种基地,全县主导产业的良种覆盖率均达到90%以上。
  第二战役,根据象山农业资源多样性的特点,建立规模化的名优农产品基地。全县建立了柑桔、杨梅、白鹅、海水池塘养殖、网箱养殖、藻类、贝类、笋竹、蔬菜、茶叶10大名优农产品基地45万亩,创建了象山港现代海水网箱养殖、特种畜禽和出口蔬菜三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第三战役,依托建设生态示范县这一优势,实现农产品名优化。
  目前,全县农产品商标注册总数达到50多个,位居全国、省、市级的名牌优质农产品达60个。
  12家企业,两个加工园区,
  昂起抢占农产品市场的“龙头”
  产业强,龙头带。象山县把培育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抓手。
  今年,县里经研究选择,确定了12家规模较大、带动力较强的农业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到目前为止,象山县政府已为这12家龙头企业解决了经营资金1.25亿元,帮助征用土地580亩,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兴办农产品特色加工园区,延长农业产业链,是象山的另一精彩之作。目前,已形成水产品加工、果蔬加工等农产品特色园区,全县农业加工企业达到281家。在农业产业链的舞台上,已经形成水产品工业产业链、外销蔬菜加工产业链和畜禽产业链。
  6000余“泥腿子经纪人”,成为农产品通向市场的纽带
  市场风险一直是困扰农民增收的大难题。抓农产品的消化,象山除了龙头企业收购、政府牵头办市场外,另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着力建设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农民购销员队伍。
  为促进“赤脚经纪人”队伍的健康成长,从1997年起,该县就每年划拨6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奖励基金,在全县评选10位“农产品推销大户”,分别给予奖励,鼓励他们多找信息、勤跑市场,并以此在全县形成鼓励推销、支持推销的风气。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促使农民从“种植型”向“市场型”转变。去年,该县镇、乡两级先后举办了18期农民经纪人培训班,通过邀请有关专家讲课、优秀农民经纪人现身说法,万余名农民接受了经济合同法、市场营销策略、工商行政法规等培训。
  日益发展壮大的象山农民经纪人队伍,组织了各种协会和公司联手闯市场。晓塘乡62名经纪人组成的鸡蛋协会,去年销售鸡蛋1.1万吨,价值5000多万元,占全乡总量的90%以上。目前,该县农民经纪人已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设置了80余个农副产品展示销售窗口,打开了农副产品进入大中城市的通道。据不完全统计,象山农副产品购销人员达到6003人,联系带动农户3.2万户。活跃的经纪人队伍构筑成畅通的流通网络。目前,象山县农副产品商品化率已达到95%以上。
  技术密集的种子种苗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源头”
  沿着整个农业产业链上溯,源头就是种子种苗工程。种子种苗技术密集度高,是农业的制高点。而种子种苗不仅服务于下游农业,其本身就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产业。
  以种子种苗工程为主体的“源头农业”是农业的牛鼻子。象山确定了“实施种苗工程、建设种苗大县”的工作目标,发展名牌品种、开发传统品种、突破稀有品种、引进优良品种。
  象山对已打出品牌,并有一定市场知名度的品种,扩大育苗基地,形成规模。对传统品种育苗,提高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对稀有品种进行攻关,增强育苗能力。同时,加快国内外新品种的引进。他们还针对不同种苗的特性,采取“一业一策”、“一苗一策”加以扶持。去年该县种苗产业实现产值1.9亿元。
  几年的探索,象山已初步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依靠各类农业龙头组织带动,产加销相互联结,促进农业向专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转变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路子。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象山农业加紧强“筋”壮“骨”。县长金俊杰介绍说:“我们正在力促四大转变,即从抓生产向拓市场转变,从依靠行政指令向提供社会化服务转变,从抓千家万户向扶持大家大户转变,从传统农业向跳出农业抓农业转变。” 2q7品论天涯网


第5版(专页)
专栏:

  玉岸锦屏眼前明
  ——浙江省象山建设“文化大县”
  孙建军
  象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坐在县城塔山公园草坪上,你大概不会想到这里曾是滔滔东海的金沙滩,是六千多年前先民繁衍之地。如今,被列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一的象山县,在秉承人文传统的基础上,向“文化大县”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个激荡着时代精神的文化设施建设工程给人们带来全新的享受
  投资6000万元、占地面积170亩的象山人民广场经过1年的建设,今年春节起正式启用。广场上庆典台、休闲小广场、干式喷泉区、儿童戏水区等九大功能区衔接,错落有致。大型室外电子屏幕里欢快的音乐声以及多变的喷泉、遍地的花草使人心旷神怡。折射着传统精神和现代韵味的文化柱、文化墙令人思如潮涌。
  通过出台文化发展规划,建设一系列文化工程,发展文化产业,弘扬民族文化,扶植高雅艺术,建设与现代化生态型滨海城市目标相适应的先进文化。按照这一思路,象山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总是充分考虑城市的文化功能作用,对文化广场、图书馆、影剧院、新华书店网点、街道和居民小区文化活动场所的用地都予以安排和考虑。
  去年12月底,象山体育馆正式开馆;总投入2700万元的县广电中心正在加紧建设;健身路径、健身场馆遍布各居民小区。
  今年“元宵节”期间,人民广场天天有演出,参与演出的人员达数千人,吸引了数十万人次的市民观看。
  具有公益性、开放性特点的人民广场,给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大舞台。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活动,不仅充分展示了群众的艺术才华,也吸引了众多的文艺工作者走出剧场、走向广场。
  广场文化活动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市民,它不仅成为沟通民情、鼓舞民气的纽带,也成了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及社会温暖的永久舞台。广场文化显示出的魅力,使其真正成为“城市的客厅,居民的乐土”。
  一个裹挟着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创作、群众性文化活动凸显了生活的品位和情趣
  象山县委领导认为,“文化大县”的实质是一种文化底蕴,优秀作品和文化名人只能在群众广泛参与的、有相当数量的文化活动中产生。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象山人民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农民画、剪纸、灯舞、根雕等深受群众喜爱。为发掘地域优势,培育新时代的特色文化,象山县在把民间艺术引入学校教育在培育民间艺术传人的同时,千方百计提高民间文化的创作水平。
  我国传统竹根圆雕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全部施雕,不留竹根的原始形态。而现代象山的竹根雕作品却在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它充分利用大自然给予的奇妙材质,以恰到好处的艺术加工使作品在自然美与人造美的结合上达到了和谐统一的完美境界。为此,象山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竹根雕)之乡”。
  地处东海之滨的象山,拥有旖旎的海洋风光和丰厚的海洋文化。近年来,象山利用各种节庆活动,开展了多项全国性与地方性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活动,如半岛风光风情摄影大赛、华夏渔歌新作大赛、渔家秀服装设计大赛、“黄金海岸”创作笔会等等,涌现出许多海洋文化精品。
  特色文化推动了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村落文化、社区文化等各个层面的文化活动。目前,象山已创建省市级东海明珠12个,占乡镇总数的66%。培植创建西周土桥等5个村落文化示范点。“中国乡镇之星”爵溪镇连续15年举办艺术节。
  一个整合着文化与经济的节庆活动打造了现代化滨海城市品牌
  如今,以民俗为基础、以节日为载体的开渔节、海鲜节、“三月三”海洋旅游周等节庆文化活动正在象山兴起,使深厚的文化底蕴得以绵延不绝,富有特色的海洋文化品牌得以确立。
  孩子们捧着玻璃鱼缸,小伙子们提着陶制水缸,将装有鱼、蟹、虾等水产品的幼苗放入大海。这是第四届中国开渔节祭海仪式上的场景。参加祭海仪式的渔民告诉我们:“放养幼苗是为了感谢回报大海,以前我们总以为大海是取之不尽的,现在渔业资源的衰退已警告我们,大海同样需要保护。”
  “三月三,踏沙滩”,是石浦一项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如何将这种文化资源加以有效挖掘?象山县石浦镇政府和旅游界联手推出“三月三”海洋旅游周,在踏沙滩传统风俗基础上,开展民间杂艺、民间戏曲等相关民俗文化活动,吸引了上万名游客前去观看。
  “今天的文化是明天的经济”。随着海洋旅游方兴未艾的发展,象山人越来越注重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全方位展示渔文化的中国渔村、红岩“地质博物馆”,正向世人撩开神秘的面纱。正是文化上的这种空间差异性,形成了象山的文化特色和优势,从而吸引着中外游客产生旅游的动机,使旅游从表现在形式上的空间移动,变成在空间移动中实现精神上的文化追逐。
  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互动得到了“双赢”的结果。松兰山、石浦渔港的海滨风光与渔区文化引来了国内众多投资者,随着景区旅游设施的日趋完善,文化品位进一步提升,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是谁造得此妙景,玉岸锦屏眼前明。象山的“文化亮点”实在叫人目不暇接。(附图片) 2q7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