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2年4月15日人民日报第9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2-04-15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地方保护为何难消除? '...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地方保护为何难消除?
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 汪洋
  地方保护主义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体制和制度背景,实现真正的市场统一还要做长期艰苦的努力。加强法制建设是治本之策。改革财税等体制是重要条件。最终还要靠加快发展经济。
  市场分割的深层原因
  从历史传统来看,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从秦始皇“废分封、立郡县”开始,每一个行政区划几乎就是一个政治经济实体,封建割据条件下长期形成的“诸侯经济”及其影响,成为滋生地方保护主义的历史根源。
  从文化背景看,我国是一个儒学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封建的“牧民”观,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成为入仕为官的知识分子的文化理念。这一传统的文化观念,是地方政府从本地利益出发分割市场的文化根源。
  这些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一些消极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改革的过程中,又在制度上得到了一定的强化。
  从财税体制看,现行财税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仍具有强化“行政区经济”,激励市场分割行为的利益驱动功能。首先,中央和地方以税种为基础的分税机制,使地方政府仍具有追求扩大本地经济规模的动力。其次,现行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完善和转移支付能力的不足,促使地方政府寻求本地财源的扩大。另外,当地方政府可控财源与公共职责不对称时,也促使一些地方为创造和保护本地财源采取不正当的措施。
  从干部制度看,各级地方政府承担保证管辖区域的社会安定、满足大众对公共产品需求、防止贫富差距扩大等责任。现行干部制度也需要各级干部有GDP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等好的政绩。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都需要想方设法扩大本地的经济规模,维护本地企业的利益。
  从司法制度看,司法机构的设置以及人员是属地化的,这一体制为地方政府干预司法和执法,从司法上保护分割市场的行为创造了条件。
  从劳动力市场看,由于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我国劳动力市场一直处于分割状态,很多地区都实行歧视外来工的政策。劳动力不能跨地区合理流动,导致一些地区实行限制外来产品的地方保护政策,从而进一步加深市场分割。另外,由于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的生产能力过剩,也加强了地方保护主义的倾向。
  从制度建设入手消除市场分割
  加强法制建设是促进市场一体化的治本之策。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清理修订现行法律法规,制定一批新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法规。要加快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商业银行法》等不适应市场经济新环境的现行法律,制定《反垄断法》、《个人和企业信用管理条例》、《行政许可法》等规范市场主体和政府行为的新的法律法规。同时,要改进司法体制,使司法队伍由地方保护的工具成为维护市场统一的“武器”,维护国家司法制度的统一性。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程序,打击严重分割市场的地方保护主义,实现公正执法。
  加强制度建设,创造市场一体化的条件。第一,进一步改革财政税收体制,完善地方税收体系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使地方政府的税收资源与其承担的公共职责基本保持平衡,并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确。第二,加快电力、铁路、民航、电信、公用事业等垄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破除行政和行业垄断,形成统一、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规定。第三,消除阻碍劳动力合理流动的体制障碍。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推动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探索依法进行土地使用流转的制度。第四,加强中央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协调职能,重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地区经济关系。第五,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削弱实行地方保护的行政权力。
  要完全消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最终还要靠加快发展经济。经济落后,缺乏竞争力,才会产生保护的要求。只有经济发展了,竞争力提高了,才能够开放市场,参与竞争;只有经济发展了,财力雄厚了,政府才会有足够的调控能力,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支付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成本。因此,经济发展是消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这也是发达国家给我们的启示。 ajF品论天涯网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茶座

  邂逅“中国造”
龚雯
年前赴埃及采访,行程结束时抽空去逛街。在尼罗河畔一家旅游商品专营店,我看中了一款木制镀银美术笔,很精致也很具特色,单价5埃镑(折合人民币10元),于是当即决定买它20支。付款时却被同伴一把拉住,让我看美术笔末端的一行小字。嘿,你猜写着什么?——“Made inChina(中国制造)”!
  转了一圈商店,发现不少富有埃及特色的纪念品竟然都是“中国造”。中国驻埃及使馆经商公参施何求说,如今在国外买东西,特别像鞋、包、小商品等等,一不留神就会邂逅“中国造”。一方面这说明咱们的出口规模在扩大,另一方面,由于多数出口商品档次不高价格低廉,给外国消费者的印象是“中国造”就等于便宜货甚至地摊货。结果,同等品质的一件商品,欧美制造的能卖好几百埃镑,我们的最多只能卖到100埃镑。
  我想起外经贸部提供的一份资料:我国每年对法国出口约1亿双鞋,平均1名法国人要摊2双鞋,而这1亿双鞋挣来的外汇才够换回一架空中客车。美国做过一个调查,以中国对美鞋出口量,平均一个美国家庭(按5口人计)一年要穿15—20双中国鞋!
  目前,我国已跃居世界第六大出口国。从贸易额讲,是发达国家的水平,可从商品结构讲,却差距很大。排在我们前五位的国家,出口商品高科技含量超过60%,而中国去年这个比例还不足15%。20多年前,我们凭“两纱两布”打遍天下,但很快被南亚国家追上,他们在劳动力和价格上比我们更有竞争力。后来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攀升,但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小五金之类,金额上始终未能有大的突破。表面看,我们的出口市场在拓展,集装箱重量在加码,实际却是现有的出口结构使中国产品在国际贸易中越来越被动。
  千方百计扩大出口,不仅仅是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质的提高,要千方百计增强出口竞争力。当然,产业结构决定了出口商品结构,一位外贸公司的老总曾告诉我:“中国要是能做出佳能、尼康相机那样的产品,我保证卖得出去,保证赚大钱。”多年来我国出口产品的优势在于劳动力成本较低,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这一优势正日渐弱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企业扩大出口的机遇会更多,但这只是理论上的。据世贸组织预测,未来10年是全球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如果这期间我们的出口产品档次没有一个明显提升,就可能会在国际重新分工中再次被打入劳动密集型行列,始终处于为别人生产箱包、玩具、衣服和鞋的不利地位。只有加速优化结构和升级换代,挖掘新增长点,提高产品档次,才有希望早日从贸易大国跨越到贸易强国。 ajF品论天涯网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咱也喝上了自来水!
  今春,黄河下游再遇大旱,然而,山东聊城市的农民却不再为吃水难发愁。
  由于特殊的水文地质构造,该地区日常用水又咸又苦。往昔,许多村镇干旱季节需到几里外拉水吃(图①)。去年以来,聊城投资1500万元新建扩建供水工程32处,使饮水特别困难的120个行政村的
  12.6万人吃上了自来水。瞧,自来水进了农家院,农
  民笑得多开心(图②),“三个代表顺民意,滴滴清泉暖人心”,这副对联道出了群众的心声(图③)。
  李平 杨磊摄影报道 ajF品论天涯网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五凌杯头条新闻大奖赛

  兰州黄河风情线风光如画,可是在这里想喝外地啤酒却不容易
——黄河边只准卖黄河啤酒
  本报记者 王方杰
  卖有卖的苦衷
  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中国城市,兰州风采独具。尤其是在黄河沿岸40公里,依山傍水,花草繁茂,白天游人如织,夜晚灯火辉煌,更是兰州人引为自豪的“外滩”。去年,兰州市政府又投资改造,美化环境,将黄河沿岸建成了世界上最长的带状公园———“黄河风情线”。
  日前有消费者反映,在“黄河风情线”上,小摊贩只能卖黄河啤酒。
  4月3日,记者到“黄河风情线”
  调查。谈起是否只能卖黄河啤酒的事,一个女摊贩说:为了做生意,谁不想多卖几种产品好让顾客选择?可风情线管理办公室(下称风情办)的人只让我们卖黄河啤酒,其它牌子的不让卖。她说,风情办的人经常来查,发现卖其它牌子的啤酒,厉害得不得了。最后,她还特别叮嘱:“你可千万别说是我告诉你这些的。”
  兰州黄河风情线管理办公室主任徐秉义则说:“我们从来没有只准卖黄河啤酒。”
  徐秉义反复申述:摊贩们想卖谁的产品,是他个人的事。黄河集团让摊贩在风情线卖黄河啤酒,只是企业的促销手段。这种促销手段到底是对是错,是否合法,自有工商部门裁决,不是风情办该管的事。但徐秉义没提这一点:风情办是政府部门设在风情线的专门管理机构,摊贩只有经过风情办批准,并且必须出资参与公开招标之后才能在这里摆摊设点。
  黄河集团对于整个事件的解释是:风情线初建之时,由于管理部门资金紧缺,一些公益设施跟不上。在此情况下,黄河集团响应风情办的呼吁,无偿为风情线上的摊点商贩统一配置了冰柜、桌椅、板凳、遮阳伞等物品,去年投入资金达100多万元。沿线摊贩是最实惠的受益人,经销黄河的产品也在情理之中……不管风情办和黄河集团说了什么,也不管摊贩是迫于压力还是出于自愿,4月3日和7日、9日,记者分别在风情线上看了10多个摊点。在这些摊贩销售的啤酒中,无一例外的只有黄河啤酒。
  政府如何转变角色
  甘肃省消费者协会秘书长赵国文认为:如果是风情办公开招标,黄河集团整体买断了风情线的经营权,由他们黄河集团自己经营或者由黄河集团再向摊贩招标专卖黄河啤酒,都是合理合法的。但摊贩在经过公开招标获得自主经营权后,想经销什么,是他的自由。如果不让他卖其它牌子的啤酒,就侵害了摊贩的经营自主权和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权。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周述实教授也认为,黄河集团赞助风情线建设,在遮阳伞上打广告,无可厚非。但风情线只准卖黄河啤酒,则有垄断经营之嫌。这与WTO的国民待遇、非歧视性原则是格格不入的。
  两位人士都谈到,尽管这个事情不大,但却有很强的警示意义:面对日益发育完善的市场经济,面对加入WTO之后的挑战,政府部门如何给自己的角色定位?又该如何转变工作职能?周述实说,在WTO框架下,政府职能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在软件上通过制定法规政策,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环境;在硬件上搞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一定要保持中立、超然的地位,不能直接介入一些经营活动。长期以来,政府部门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些做法已经司空见惯,并视为理所当然。比如向企业拉赞助搞建设、搞活动,并且越是在财政紧张的地方,这种现象越普遍。拿了人家的手软,吃了人家的嘴短。政府让企业赞助的行为,看起来是减少了政府的成本,实际上是增加了社会交易成本。它使有的企业产品进入不了市场,使有的企业凭借与政府间的交易关系取得垄断利润,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ajF品论天涯网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有水就能办“漂流”吗
  本报记者 罗盘
  长江、汉水流经的湖北,水资源丰富。时下,“水上漂流”项目成了湖北旅游竞相开发的新宠。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湖北境内设有漂流项目的知名景区达20处,不知名及正在上马的不计其数,大有有水即办漂流之势。
  流经恩施、宜昌境内的清江河段,适合漂流的里程不到30公里。其中有4个大的漂流景区。清江之外,更有巴东的神农溪,宜昌的车溪,夷陵的古龙溪,秭归的泗溪、九畹溪,竹山的驴头峡,京山的鸳鸯溪……据悉,荆门市刚完成一期治污改造的竹皮河也准备上马水上漂流。
  各大景区为争夺客源不遗余力。广告画册、传单充斥大街小巷,夸大宣传已是司空见惯,旅行社自觉不自觉间成了“漂托”。
  各大景区漂流点更是遍地开花。以清江小三峡为例就有上10处之多。景区及漂流点数量的激增,导致客流量分散。据了解,湖北近20家大的漂流景区,年客流量均不超过20万人次,少的仅有五六万人次。在神农溪,导游吴小姐告诉记者,客人多时一天有100人左右,少时只有三四十人,人气不旺的原因是漂流点太多,分散了游客。
  眼下漂流大战越演越烈。遗憾的是,不少人还未意识到无序竞争所隐藏的风险,尚在为不断涌现的漂流项目叫好。一位漂流点负责人忧心忡忡:一条漂流线路的开发和宣传投入至少500万元,一条2人座的橡皮舟需800元—1000元,如果漂流点到处开花,可能最后谁也赚不了钱。
  曾几何时,我们为重复建设付出了惨重代价,至今仍处在结构调整的阵痛中。不幸的是,从漂流开发热无序竞争中所反映的情况看,我们似乎“第二次踏进了同一条河流”。 ajF品论天涯网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五凌杯头条新闻大奖赛

  在一些地方,有形的地方保护少了,无形的地方保护却多了
——警惕“篱笆墙”花样翻新
  本报记者 王政
  地方保护何其多
  在中国报刊资料检索系统中输入“地方保护”一词,长长的一串新闻报道让人触目惊心:———湖北金龙泉集团在本省内市场遭遇啤酒被抢、货车被砸、业务员和经销商挨打等等险境,以至于年年都要抽出大量精力四处“救火”。
  ———为解决县属企业产品在县内市场占有率偏低的状况,安徽省舒城县曾设立商品流通秩序整顿办公室,规定了2001地方名优产品销售指标和市场占有指标,并把任务量化,以文件形式下发到乡镇,根据考评结果奖优罚劣……———小春播种期间,南川市、梁平县、垫江县等县市为了保护低质化肥,曾在公路上设卡对入境化肥进行封锁……类似例子,不胜枚举。
  花样翻新隐蔽性强
  仔细分析这些典型案例,你会发现地方保护有其鲜明的特性。首先,地方保护盛行的地区,一般经济相对落后,企业竞争力不强,地方政府财政、就业压力较大,采取非市场经济措施,保护落后,就成了最简便易行、立竿见影的应对之策。其次,易发生地方保护的行业,一般来说市场准入的门槛较低、重复建设严重。第三,地方保护的高发区,一般市场容量较小、市场潜力不大。
  当前,随着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力度的加大,一些地方有形的“篱笆墙”少了,无形的“篱笆墙”又竖了起来,地方保护已呈现出隐性化的趋势:或打着查处劣质产品、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旗号,对外地产品进行不公平的检查、处罚;或假借整顿市场之名,采取发放经营许可证的方式,暗地里对外地产品进行这样那样的限制;或以环保、安全等幌子,对外地产品设置不合理的技术准入门槛。
  拆篱笆墙需多管齐下
  地方保护的危害十分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保护落后,致使该关闭的企业关不了,该淘汰的生产能力和产品无法淘汰,阻碍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妨碍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竞争力的提高;二是割裂了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地方保护剥夺了外地企业公平竞争的权利、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不说,还使当地企业在“篱笆墙”
  的庇护下,失去了在市场竞争中成长的机会,导致市场意识弱化、开拓创新能力萎缩,最终陷入困境;三是助长了走私、骗税、造假等不法行为;四是干扰了公正执法;五是破坏了政令畅通,影响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
  发展市场经济离不开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离不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地方保护、市场分割与之格格不入。赶快拆掉“篱笆墙”,已成为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应对加入WTO经济环境变化的当务之急。而真正拆除“篱笆墙”,不仅需要加大整顿市场秩序的力度,还要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并在财税体制、干部制度、司法制度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ajF品论天涯网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依法纠正和查处利用特权,设置关卡,阻碍商品流通,妨碍公平竞争的行为。
——摘自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ajF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