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艺坛风景线
华辰拍卖异军突起
中国拍卖业又一支生力军——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以其高起点的管理运作与从业人员的高素质而备受关注。
组建两个多月至今,华辰便筹集了包括中国书画、中国瓷器玉器工艺品、中国油画雕塑与邮品钱币四个大项、二千六百余件拍品,将于四月二十三日在北京京广中心敲响引人注目的第一槌。
在七十余件古代书画拍品中,拔得头筹的是四个高头大卷。这组拍品的藏家原是以《王石谷绘康熙南巡图稿本》委托拍卖的。在华辰委托故宫博物院专家考证时,发现这组拍品都不是近二十位题跋大家所定的《康熙南巡图》稿本,其中的两卷是《乾隆南巡图》稿本第四、五卷,另外两卷是《崇庆皇太后万寿图》的稿本。除了图稿本身具备的艺术价值以外,特别是后者为史所未载,故其文物价值尤为珍贵。这一发现不仅订正了徐世昌、陈宝琛、黄宾虹、吴湖帆、冯超然等前辈巨擘的误差,也获得了研究清代宫廷礼制的原始资料,其学术价值不可低估。
(陈立群)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4月20日开拍的中贸圣佳2002年春季拍卖会上,有一件从海外回流的重要古代艺术品,即唐代阎立本作品《孔子弟子像》最早的摹本(下图为其局部)。这件巨幅长卷曾藏于清宫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万里归心对月明
——海外文物回流侧记
本报记者 邵建武
两年前一个春天的清晨,一位侨居美国数十年的老人在山林间徘徊,挺直的树干仿佛化成了一排排书脊,在清凉的微风中浩荡而去……与昨夜的那一幕梦境重叠在一起……一行老泪潸然而下。
他回到屋里,握着沉甸甸的笔管,写下了一份贺电:“我在这好似天涯海角的美国东北山林间,梦想到已经告别的家藏古籍,免不了断续的怀念,但更为它们重返祖国,有说不出的无限欣慰!”
这位老人便是清代光绪帝师翁同龢的第五世孙、美籍华人翁万戈先生。
让他梦魂牵绕的“家藏古籍”便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座藏书楼的遗产。
这一天,2000年4月28日,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历三年、举全力而“招回”的“常熟翁氏藏书”,终于易主上海图书馆。虽然波澜不惊,却是中国最后一座私家藏书楼历史的终结,也是中国藏书史的一个分水岭。
……
1840年以后,列强的坚船利炮撞开了中华帝国厚重的大门。从此,侵略者卸下弹药夹,装上青花瓷,“凯旋”而归;从此,考察者卸下空水囊,驮上线装书,“满载”而归;从此,失败者掼下乌纱帽,背起古字画,“落荒”而走;从此,小商贩掘开老祖坟,怀揣青铜器,“仓皇”而走……
就这样,一方面是中国文物、古典艺术品从各种渠道进入世界列强的博物馆、美术馆,成了人家的“教师”;一方面是一批批热血中华学子,怀着“走向世界”的宏愿,成了人家的“学生”……他们带回了油画、素描、水彩、水粉等新的画种,带回了西方古典写实主义、印象派与其他西方现代艺术,却带不回那些困锁在西方艺术宫殿里的艺术“孤魂”。
一个内乱频仍的中国招不回列祖列宗的“孤魂”;
一个贫弱不堪的中国招不回列祖列宗的“孤魂”;
一个闭关锁国的中国更不可能招回列祖列宗的“孤魂”!
20余年的安定团结结束了频仍的内乱,20余年的经济腾飞强健了瘦小的国力,20余年的改革开放敞开了宽广的胸怀……从此,流失海外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中华文物纷纷踏上了回归之路。
1995年中国嘉德秋拍中“杨永德藏齐白石书画”专场是“香港齐白石(收藏)王”的全部藏品。拍品多达345件。
2000年上海图书馆收藏的80余种“常熟翁氏藏书”,多为孤本、善本、珍本,其中宋元刊本就有12种,这无疑是1949年以来中国文物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一件盛事。
将于近日举行的中国嘉德2002年春季拍卖中,世所罕见的宋徽宗亲笔手绘《写生珍禽图卷》又从海外浮出水面。其上,清代乾隆皇帝御玺及收藏印鉴就有28方之多。
中国嘉德副总经理寇勤告诉记者,海外回流文物占该公司近几年拍品的30%左右。据悉,首次出台的华辰拍卖公司即将举行的2002年春拍中,就有一半拍品来自海外。
从几家拍卖公司向记者提供的清单中,我们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海外文物回流的曲线:
地点:先是香港,然后是台湾、日本、东南亚,然后是欧美———路程越来越长;
时间:先是当代,然后是现代与近代,然后是古代———年代越来越远;
类别:先是瓷器、玉器与其他古玩,然后是字画,然后是古籍———内涵越来越重;
数量:先是零星几件,然后是某个经营机构的“货物”,然后是某个收藏家的藏品,然后是一大批重要文物典籍———规模越来越大;
去向:先是个人收藏,然后是机构收藏,然后是国家收藏———等级越来越高。
在几家拍卖公司采访,无论是公司领导,还是部门主管,从他们的言谈中,都能感受到因为海外文物从他们手上回流而产生的那份令人兴奋的自豪感,更感受到那份为民族振兴尽力的责任心。就像中国嘉德拍卖公司总经理王雁南所说的:“我们历尽千辛万苦,从海外征来流散文物,最大愿望是能让它们留在国内,而这一愿望落空时,经济上我们并没有多大的损失,精神上的失落却是巨大的、久远的。”
是的,“万里归心对月明”,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愿改革开放更深入,愿国民之心更凝聚,愿伟大祖国更强大,愿所有的流散中华文物“魂归故里”!(附图片)
作为皇帝,宋徽宗的政治生涯是灰暗的、短促的;作为艺术家,他却是中国历史上346位皇帝中最有才华、也最有成就者。他创造的“瘦金体”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同时,他是在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画家。宋徽宗存世绘画作品共19件,国内、包括台湾收藏11件,这件《写生珍禽图卷》是中国嘉德从海外征集来的。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书法文化与学者眼界
季羡林
全世界文字可以成为审美的艺术———书法艺术,只有中国的汉字。别的国家没有专门的书法艺术,欧美的拼音文字一般不能成为专门的书法艺术,穆斯林国家的文字有画画的意味但是仍然不能成为书法。真正成为精到艺术的“书法”只有中国书法。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书法实在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书法需要严谨的基本功训练。
学写字必须从楷书入手,横平竖直,有法度规则。现代有的书法家包括不少日本书法家不重视楷书,也不重视行书草书的规则,这样写出来的字不注意的话就是“鬼画符”,很不美。看不美的所谓书法作品,感到心里难受。
书法应该有更多的博士点。北师大有启功先生领衔的书法群体,首师大有欧阳中石先生的博士点。北大最近要成立艺术学院,我看起码应该有书法专业,最好有书法系,将北大的书法家和研究书法理论的博导团结起来,培养新一代的书法博士,这实在是一个英明之举。北大书法专业或者书法系能够尽快成立起来,真是一件大好事。
学者书法有自己的历史,起码清华过去有梁启超,北大过去有沈尹默等。学者书法不仅讲求书法的典雅清正,而且要求书法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学者书法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文化,同时也是学者对汉文字的美化和文化化。
从学者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到学者的文化修养和宽宏眼界。好的书法给人精神和身体带来双重好处,使学者身心健康。看怀素狂草,使人心花怒放;看邓石如书法,惊心动魄!
学者书法有文化建设意义,不仅老年学者可以多练,中年学者和青年学者都应该好好练习书法,不仅对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而且对中国的书法事业同样有百利而无一害。在书法艺术中,不仅需要天赋,更需要勤奋。希望中国的老中青几代学者和青年学生都热爱书法,愿学者书法精神在中国不断发扬,愿中国书法教育和书法艺术继往开来不断发展。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画人和战士亚明
赵绍龙
亚明是一名战士,更是一位杰出的画家。
1939年,15岁的亚明参加新四军,在敌人的炮火中,一手拿笔一手拿枪,出生入死。新中国成立后,亚明长期担任江苏美术界领导,在推动中国山水画的变革上,在保护、培养江苏绘画人才上,都作出了艰苦的努力和突出的贡献。60年代初,他与傅抱石带领江苏一批中国画家壮行二万三千里考察写生,推出“山河新貌”画展,声振中外。“新金陵画派”在探索中形成并享誉中国画坛,亚明则是这个画派的奠基者和顶梁柱之一。
亚明原名叶家炳,1924年生于合肥,苦难的生活磨炼了他刚毅进取的性格。参加革命后,他改名亚明:凡事不争第一但要第二,此为亚;做事要光明磊落,此为明。
亚明曾经说过:画家只有以自然、社会、人民为师,矢志献身理想,热烈追求光明,纵情作画,才能注入时代意识,产生与前不同而为当代人所欣赏的笔墨。亚明数十年坚持这一信条,“纵情拼命,铤而走险”,不断创新求变,走出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道路。
从亚明的艺术成就中,人们感觉到作为画人与战士相统一的巨大的人格力量。
亚明所作山水画,借山水之形,扬人格精神、歌人间正道、抒胸中意气。“予脱胎于山川,山川脱胎于我”,生动多变的画面,展现着浩荡的神思,洋溢着升腾的壮志,激昂着前进的动力。亚明1973年创作的这幅巨作《钟山晴晓》,由书画家陈大羽篆书题款,悬挂于南京机场候机厅20多个春秋,现为力联实业集团文化中心收藏。亚老以浅绛法写钟山之巅,丛林峦岩间错落着若干圆顶状的建筑,即著名的紫金山天文台。构图简洁,层次清晰。后景斜贯一峭壁并为烟云所断,气势因之陡增,是亚老的智慧所在。这幅亚老的力作,凝聚着他的才思与心血。作家艾煊称:他那以畅快淋漓的笔墨渲染成的高山巨川,气势磅礴,令我心畅神驰,并给我以鼓舞力量。
曾见亚明作《达摩》小品赠友人,画上达摩虽面壁而坐,却怒目圆睁,似有不平之气。画家题句道:“静坐思往事,闲谈莫非人。”表达了亚明一贯奉行的处世哲学。他曾对人说:自己小时候读了不少孔圣人的书,知道礼教,得助人处则助人,能饶人处且饶人。在画院当领导,只抓业务不整人,江苏画院没有出一个右派。我是被日本鬼子炸散了家的苦孩子,不忍心整人,你整了人,人家一辈子怎么办?一家老小怎么办?
在亚明的画室中,有一块铭匾,上书“五十而知天命,谓之觉。觉天、觉地、觉人,才为真觉,自呼斗室觉斋。”亚明的金陵住处又名“悟园”。从悟园到觉斋,看出亚明的用心才思。他常说:画家所觉所悟,尽在画中。诗言志,画亦言志。又说,绘画的时代精神,并不在于画面上出现电线杆、拖拉机、原子弹,而是笔墨落于画面体现的一种内在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就取决于你觉和悟的程度。
亚明,就是这样一位艺术上炉火纯青、人格上臻于完善的画人和战士。
今年春节,亚明重病在身,危在旦夕。正月初一深夜著此短文,遥寄怀念之情。谁料未及付梓,噩耗传来。大悲之中恍惚奇迹降临,亚明手握烟斗向我们走来,谈笑挥毫,还是那样一个铁骨铮铮的好汉。(附图片)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写生的出入动静
岳黔山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这是永远不容怀疑的真理。
古人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即宇宙的万事万物;心源,即画家的思想、意念、情感等。造化于外,心源于内,内外相融,发之于心,行之于笔,立之于象。所以中国山水画写生不是以简单的再现为目的,而是强调作者与对象的互化而求心知。写生实为一种天意与人意合一的再组、再造。
中国艺术旨在表现人的主体精神。这种主体精神可称之为心、情、意,所以写生时的心境非常重要。古人云:“万物静观皆自得”。我们在写生时要排除杂念,真正投入到山水中去感受去体验,这样才可能将心中的感受、情意表现出来。黄宾虹先生说:“作画时须将心收起,勿使其如天马腾空;落笔之际应留得住墨,勿使其信笔涂鸦;纵游山水间,既要有天马腾空之劲,也要有老僧补衲之沉静。”当今画坛中存在的浮躁之气与毫无情感的“制作”风气,以及哗众取宠、低格调的追求,大都是作者心境未静所致。
中国山水画写生的观察方法为:“仰观俯察,远取近求”、“以大观小,以小观大”。这种观察方法,决定了中国山水画的透视是不定时不定点的任意游移性的心理视得,也可称之为移动透视或散点透视。这种透视能最大限度地表现作者观察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所以我们在写生时,不可到一个景点坐下就画,而是应该熟悉一下周围上下的景观,静下来观察和感受之后再动笔。动笔时不能被客观对象所束缚,只要开始动笔,一切山石、树木、河流等都是在为你心中的山川服务,根据画面构图和意境的需要可随意剪裁取舍。不懂此理,写生时就不能主动。所以中国式的观察过程同时也是认识过程、理解过程、审美开拓过程和形象创造过程。黄宾虹先生说:“山水画家对山水创作必然有着它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四:一是:‘登山临水’,二是:‘坐望苦不足’,三是:‘山水我所有’,四是:‘三思而后行’,此四者缺一不可”。“登山临水”是画家作画的第一步,接触自然,做全面的观察体验。“坐望苦不足”,则是深入细致地看,既与山川交朋友,又拜山川为师,心思与山川有着不忍分离的感情。“山水我所有”,这不只是拜天地为师,还要画家心占天地,得其环中,做到能发山水的精微。“三思而后行”,一是作画之前有所思,此即构图立意;二是笔笔有所思,此即笔无妄下;三是边画边思。此三思包含着“中得心源”的意思,所以山水画既是写自然的灵性,也是写作者的心境和性情。艺术创作和艺术表现是艺术家的智慧和人文精神的结晶,是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肯定,是比生活更高级的形态。每一位画家对自然生活的体验和认识不同,观察自然的视点以及自身性情和文化结构不同,所创作的绘画形式与表现手法及艺术品格也各不相同。这种观察方法其结果实为天人合一,所以中国式的写生实为对景创作,出入动静,不可或缺。(附图片)
林涧(中国画) 岳黔山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汪国新,1947年出生于湖北宜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委员,三峡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
汪国新出版有画册、诗集数十部,曾在北京、香港、澳门及欧美举办个人画展,作品为许多机构收藏。图为其中国画《千年一拜》。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大匠之门·北京画院作品展》日前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北京画院是新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专业画院。数十年来,北京画院在齐白石的旗帜下,群英荟萃,人才辈出,是当代中国美术事业中一支重要力量。左图为齐白石作品《松寿》,右图为于非闇作品《梅竹锦鸡》。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以求索。(草书)程茂全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盛妆不随风(摄影) 李连才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艺坛风景线
中国画研究院组织画家写生
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中国画研究院日前组织全院画家赴太行山革命老区写生。
近年来,针对中国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脱离生活、过于追求形式语言和观念的现象,中国画研究院多次组织画家外出写生,其中的“聚焦西部”写生活动在美术界反响强烈。
此次写生活动的作品将于五月二十三日在北京中国画研究院展出。
(江东)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艺坛风景线
邵华泽海外摄影集出版
《邵华泽海外摄影集》日前由长城出版社出版。这部摄影集是从数千幅照片中精选出来的。
原人民日报社总编辑、社长邵华泽,现任全国记协主席。他从事新闻宣传几十年,又是著名的理论家与书法家。所以,他的摄影作品既有新闻工作者的敏感,又有理论家的缜密,更有书法家的灵动,视野开阔,构图饱满,层次分明,形成了独特的美学特征与鲜明的个人风格。
(魏小丛)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