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2年4月13日人民日报第5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2-04-13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抓党建 促小康 巴彦淖尔盟加快小康村建设 '...

第5版(专页)
专栏: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抓党建 促小康
巴彦淖尔盟加快小康村建设
本报呼和浩特4月12日电 记者吴坤胜、刘亮明报道:如何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内蒙古巴彦淖尔盟的做法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小康村建设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载体,带动和促进了农牧区经济的发展。如今,巴盟农牧区有63%的乡和村完成了小康村建设。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巴彦淖尔盟是典型的农牧区。20世纪90年代后期,解决了温饱的农牧民普遍存在满足现状的情况,基层干部中也出现了不求上进的思想。针对这种情况,盟委把小康村建设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各级党组织围绕小康村建设选干部、用干部、评干部,把能否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作为衡量乡村班子的主要标准,对软、懒、弱的班子进行整顿。
  为了使小康村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各旗县市的党委书记都是小康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并将小康村的16项指标和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全部分解落实到盟党政各部门、各单位。3年多来,600多名盟和旗县市的领导干部先后联系600多个村。1999年以来,每年盟旗两级各部门投入帮扶资金300多万元;各级政府给予补贴达4200万元。结合巴盟的实际,增加了砖瓦房户比例、农村通电话比例。对全盟4130个自然村进行了统一勘测规划、建档立卡。3年来,已建设新村200个、改造旧村900多个,新建砖木结构住房9万多户、720万平方米,使农牧民砖房户达到60%左右;村通话率达到66%;新修乡村公路1100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车。小康村建设促进了农牧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农牧民收入明显增加。2001年,巴盟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了123.34亿元,其中农牧业的增加值达到46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2465元,增长7.13%。 M1d品论天涯网


第5版(专页)
专栏:

  为了大地的丰收
  ——巴彦淖尔盟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纪实
  本报记者 吴坤胜
  近日,记者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盟采访,看到的是热气腾腾的北国春播图。在杭锦后旗巧遇正在检查春播工作的旗长侯凤岐。他说,至3月底全旗小麦春播已完成190万亩,占春播总面积的70%。在巴盟农村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激发出广大群众高涨的生产热情。
  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部署,巴彦淖尔盟从2001年1月起在全盟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要说最大的变化,就是农村基层干部作风转变了,为百姓办实事的多了,干群关系明显改善了。”巴盟盟委书记邬宝恒很有感触地说。
  “‘三个代表’为指针,公仆办事暖人心”。这是杭锦后旗二道桥镇政府办公室墙上一面锦旗上的话。原来,这个镇的东渠二社过去由于土地权属问题,引起群众的不满。村级“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开展后,镇、村两级干部多次深入东渠二社,与群众反复研究解决方案,使这个长期困扰村民的难题得到解决。二社的全体党员为此给镇委、镇政府送上了这面锦旗。巴盟负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的同志对记者说,农村干部纷纷深入基层化解矛盾,群众的心气顺了。
  “为农牧民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基层干部要转变作风。”盟长胡毅峰最有体会。他常下农牧区检查工作,农牧民向他反映最多的问题是基层干部的作风。现在,情况有了很大好转,农村里哪里有难事,干部就出现在哪里解决。干部为民办实事蔚然成风。
  在乌拉特前旗大北淖村,流传着农民蔺良小致富的故事。由于市场萧条,这些年蔺良小种植的苹果收不抵支,还欠了一屁股债,老婆孩子有怨气,本人也整日无精打采。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开展后,大北淖村干部主动找他谈心,帮助他寻找致富门路。村党支部书记为他垫资4000元购回20只绒山羊,并提供了饲草料和技术指导。两年下来,他不但还清了欠债,还有了一定积蓄。临河市白脑包镇在村级学教活动中,为困难户解决养羊贷款260万元,购进种羊5600只。巴盟农牧区连续4年遭受旱灾,抗灾保畜和税费收缴工作摆上了突出的位置。干部通过结对子等形式,帮助农牧民抗灾保畜,去年为牧民调入饲草2300万公斤,饲料2700万公斤,满足了牲畜过冬的需要。如今,在巴盟农牧区乡村干部中,进农家门、访农家苦、解农家难、帮农家富已成了自觉行动。
  边学边改、边整边改,是巴盟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中的又一做法。全盟汇总梳理出群众反映的问题5945件,在边整边改中解决了3982件,其余需要盟里解决的1312件,已经责成有关部门着手解决。
  巴盟还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起来,注意引导和启发干部群众开动脑筋,谋求发展,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激发大家的创业精神。乌中旗德岭山镇灯塔村过去是有名的富裕村,这几年发展步子慢了。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中,他们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想方设法寻找发展项目。去年与蒙牛集团签订了5年的合作合同。如今村里已经建起了奶站,贷款200万元,购买奶牛250头。杭锦后旗头道桥镇为了帮助农民发展畜牧业,镇党委书记、镇长到北京、包头等地,为群众买回奶牛126头,建起奶站4座,帮助农民签订订单农业合同2100份。
  干部真心做公仆,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农牧民积极配合以往令基层干部最头疼的税费收缴工作,使这项工作出人意料地比往年完成得又快又好。基层干部们感慨地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使干群心贴在了一起,劲使到了一处,齐心合力奔富路。 M1d品论天涯网


第5版(专页)
专栏: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加大设施投入 创新管理体制
  巴盟河套灌区推行节水型农业
  本报呼和浩特4月12日电 记者刘亮明、吴坤胜报道:内蒙古巴彦淖尔盟河套灌区着眼于稳定和改善整个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的大局,不断加大设施改造投入,创新水利管理体制,大力推行节水型农业,探索出一条节水、增效“双赢”的路子。2001年在生态用水增加1亿多立方米的情况下,引黄河水49.59亿立方米,比上年少4.86亿立方米,为灌区和黄河中下游工农业及人民生活用水作出了贡献。
  河套灌区是目前我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灌区总面积1784万亩,引黄灌溉面积861万亩,农业人口达100余万。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黄河水资源日益减少与灌区灌溉供需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黄河下游断流时间的增多,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为此,巴盟确立了发展节水灌溉、走节水型农业之路的工作重心。
  加大对灌区节水设施的改造力度。在国家的支持下,1998—2001年的4年间,河套灌区的节水改造投资达到1.82亿元,共衬砌骨干渠道83公里,使节水工程的控制面积达到124万亩,并建成了控制面积4.3万亩的隆胜节水示范区。在节水示范区的带动下,各旗县市依靠地方群众投工投劳,合理开发灌区,铺设低压管道、衬砌支渠。全盟去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3万亩。同时,把平地缩块作为节水建设的重点来抓,减少了田间灌水定额。去年,全盟共完成平地缩块面积130万亩,仅此项就节水3640多万立方米。
  大力推行用水户参与管理的群管体制改革。从1999年开始,巴盟在农村推行以用水者协会为主要形式的用水户专业化管水组织,主要负责渠域的灌排管理、工程维修、测流量水、水费计收等工作。目前全灌区有用水者协会370个。河套灌区的成功经验,得到水利部的肯定。 M1d品论天涯网


第5版(专页)
专栏:

龙舞河套
——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纪实
本报记者 刘亮明
  塞外三月,寒气尚浓。然而,记者行走在地处河套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大地上,感到的是勃勃生机。在这里,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看到的是特色种植养殖基地,是正在建设的欣欣向荣的工业园区。在这里,无论百姓还是干部,纷纷探讨的是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是培育龙头企业、招商引资、开发建设。
  盟委书记邬宝恒说:加快经济发展,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是巴盟根据自治区的指示精神做出的发展经济的重大战略决策。特别是发展工业、培育龙头、建设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已成为全盟干部群众的共识,并在全盟范围内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立足自身优势全力培育龙头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地处河套的巴彦淖尔盟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近年全盟年产粮食、油料、瓜果等农产品分别稳定在150万吨、30万吨和100万吨左右,牲畜总头数超过700万头(只)。而且这里生产的农畜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享誉四方。
  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面临加入世贸组织的考验,巴盟农业往日的辉煌受到了强烈冲击。优势不优、经济增速缓慢、农牧民增收困难等问题困扰着巴盟的广大干部群众。为了迎接挑战,再造农业新优势,近两年他们开始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发展工业,特别是全力培育对农业产业化具有强大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恒丰集团是巴盟的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对全盟小麦的转化增值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盟委、盟行署不遗余力地从资金、政策、特色品牌经营等方面给予支持。现在,恒丰集团年加工小麦的能力已达到2亿公斤以上,进入全国同类企业的前十名,其“河套”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维信公司是羊绒深加工企业,现在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8亿多元资产、年创汇5500万美元的跨国企业集团。杭锦后旗河套酒业集团、临河市金川保健啤酒总厂和一批农畜产品批发、集散市场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改造,发展势头迅猛,龙头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更为可喜的是,近两年,很多企业来到巴盟投资建厂。仅杭锦后旗,在过去的一年里,就有草原兴发、蒙牛乳业、温州大好大食品等企业集团前来落户创业。众多龙头企业的蓬勃发展,使巴盟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机,去年,全盟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达到12.7亿元,增速达12%,农业大盟正向工业大盟跨越。
  围绕产业龙头狠抓基地建设
  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和发展,龙头企业的带动是关键,而龙头的壮大有赖于基地的支持。近年来,巴盟围绕龙头企业和市场需求,狠抓了农业结构调整,下大力气建设“名、优、特、绿”农产品基地。
  为此,全盟一方面加强水利、科研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能灌能排的节水灌溉系统和良种培育、羊胚胎移植等科研中心;另一方面加大科技指导服务力度,每年全盟有2500多名科技人员和技术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以对口承包的形式开展全程技术指导服务和技术培训咨询,并在全盟范围推广农田产业化科技进步“10项工程”。同时,龙头企业也确立了基地是企业第一车间的思想,积极参与基地建设。仅恒丰集团就投入200多万元,建设优质小麦基地50多万亩,建成绿色富硒小麦基地5万亩。
  目前,巴盟已建成大型科技示范园区59个、10大“名、优、特、绿”农产品生产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不仅为龙头企业提供了充足的优质原料,也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结构的调整。
  龙头带动面貌一新
  这几年,盟委、盟行署引导农民千方百计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围绕龙头企业、紧盯市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基本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难题。今天在巴盟,经常会听到农民说:不再愁农产品卖不出去。
  龙头企业的壮大、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力地推动了全盟经济的快速发展。去年,在遭受特大旱灾的情况下,全盟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3.34亿元,同比增长10.6%,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达到4.1%、13.9%和13.7%;财政收入完成8.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65元,增长7.13%。盟长胡毅峰满怀信心地说:随着“工业立盟”战略的全面实施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巴盟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M1d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