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要闻)
专栏:
把实践“三个代表”思想落实到基层
广西推行“单位包村”成效显著
本报南宁3月30日电记者罗昌爱报道:以“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为目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在开展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通过建立“挂县包村”联系点制度,既帮助村级搞好学教活动,又为村级办实事好事,收到明显效果。
自治区党委对单位包村工作提出了3条明确要求和规定:一是机关单位要指定一名领导负责包村工作,同时派出1至2名有农村工作经验的中层党员干部为驻村联络员,协助村级搞好学教活动;二是机关单位包村联系点制度暂定两年,力争抓出成效;三是把机关单位包村工作纳入“双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考核工作体系,把包村工作的好坏作为衡量“双文明”工作好坏的重要条件之一。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建立了各自的包村联系点。截至3月中旬,全区已有27244个乡镇以上单位、部门及中直单位与14860个行政村建立了包村联系。
在推行“单位包村”工作中,自治区党委强调把解决农村实际问题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全区包村单位今年已落实为村级办好事实事项目37292个,到3月中旬,已经完成2519个,总投入资金8.2亿多元。自治区广播电视局的包村对象隆林各族自治县者浪乡么窝村是广西最边远的山村,定点包村后,局领导率队先后两次来到么窝村,帮助该村解决了用电难和行路难问题。区电力公司、区妇联干部在深入百色革命老区田东县包村中了解到,这些年来,农村群众虽然种了不少经济作物,但苦于了解市场信息慢,影响了农产品的销路。两个包村单位得知这一情况后,四处奔波筹集资金45万多元,为该县17个乡镇各建立起一个拥有联网电脑、图书和科技报刊资料的“信息馆”,既使滞销的春季农产品打开了销路,又为全县农民按市场需求发展生产打下了基础。目前,全区已有10多万包村干部深入春耕生产一线,引导农民推广科技、调整结构,帮助农民解决春耕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自治区党委还要求各包村单位从实际情况出发,确立工作目标,建立村情档案,实行定期检查等。“单位包村”改变了以往干部下乡进村时间不长、解决问题不透的现象,深化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了“三级联创”活动深入开展。同时,由于干部“常回家看看”,把农村矛盾和问题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促进了农村稳定。
第4版(要闻)
专栏:
历史认知与东亚和平论坛举行
中、韩、日学者达成4点共识
本报南京3月30日电记者顾兆农报道:今天,首届“历史认知与东亚和平论坛”在南京落下帷幕。连日来,来自中、韩、日三国的118名历史专家和市民运动代表,围绕着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史实、史观、日本的政治走向和东亚和平等4个专题,进行了为期3天的研讨,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三国学者通过本次论坛,达成了4点共识:一是教科书的编撰必须基于对历史真实性的记载。正确的历史观的基础是承认历史的真实,真实的历史记载又是编撰教科书的基础;二是日本必须承认,日本右翼势力编撰的历史教科书的问题,对受害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大家认为,这是蓄意歪曲历史,目的是为了给日本军国主义开脱侵略战争的罪责;三是与日本右翼势力的斗争是长期的。专家们认为,日本右翼势力是日本社会的一个毒瘤,它不仅对东亚其他国家,也对日本社会构成了极大的危害。右翼思潮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右翼势力作为一种社会力量,不可能很快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与其斗争必然是长期的;四是积极推动和创造东亚和平。中、韩、日三国历史学家表示,将从今年起,携手共同编撰历史教育辅助读本。因为,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或日本,国家的未来都寄托在年轻一代的身上,只有向他们传授真实的历史知识,才能使他们为建设东亚和平事业出力,使东亚的长久和平得到保障。
从今年起,中、韩、日三国每年将轮流举办“历史认知与东亚和平论坛”。本届论坛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韩国学术团体协会、韩国纠正日本历史教科书运动总部团体协会、日本战争责任资料中心、日本21世纪儿童教科书全国网络共同主办。
第4版(要闻)
专栏:
沂蒙山区特困村将搬迁
本报济南3月30日电记者宋光茂报道:山东省临沂市委、市政府近日决定,将对处于沂蒙山区12个贫困村的690个特困农户进行搬迁,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
这些特困农户居住的村落多为山顶村,缺水少地,交通闭塞,土质贫瘠,群众普遍存在着吃水难、灌溉难、行路难、上学难等问题,只有搬迁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这项搬迁工作需要财政资金1000余万元。临沂市决定,每搬迁一户市级财政补助1万元,县乡两级财政补助不少于5000元。
第4版(要闻)
专栏:
广东台企:九成盈利增资踊跃
去年粤台贸易额达170.53亿美元
本报珠海3月30日电记者赵京安报道:记者从此间召开的2002年粤台经济技术贸易交流会上获悉:至2001年底,广东共引进台资企业14136家,协议吸收台资222亿美元,实际吸收台资超过110亿美元,分别占祖国大陆引进台资总额的1/4以上。2001年,粤台之间贸易额达170.53亿美元,占两岸贸易总额的52.77%。
近年来,台商在广东投资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台资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发展,由中小企业向大企业、大财团、上市公司转变,项目投资超1000万美元的有300多家。目前,常住广东的台籍商人、技术管理人员及其家属达10万人以上。广东现有的台资企业已形成行业群体和产业链,配套能力强,经济效益明显,进入收获期的台资企业90%以上盈利。
目前台商对广东投资正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台商投资产业结构进一步向电子信息、通讯、生态农业等产业倾斜,同时,金融、证券、保险等服务贸易行业也成为台资关注的新的投资热点。
第4版(要闻)
专栏:
一次核定随用随贷
青铜峡农民欢迎“绿色信用贷款”
当前,农民增收缓慢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许多地方正结合当地实际,从最紧迫的问题入手,扶持农民发展生产。宁夏青铜峡市的“绿色信用贷款”,有效解决了农民们的贷款难问题;山西和顺县选准“五牛小康计划”富了农家,等等,收到了显著的效果。这说明,只要各地干部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入研究农民增收中的具体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农民脱贫致富是办得到的。
本报银川3月30日电记者杜峻晓报道:宁夏青铜峡市农村信用社于2000年初在宁夏率先推出“绿色信用贷款证制度”,两年多来,共向农民发放贷款4.22亿元,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受到农民交口称赞。
“绿色信用贷款证制度”采用一次核定、限额控制、随用随贷、分次立据的方式,让农民群众办理贷款像办理存取款业务一样方便。去年,青铜峡市农村信用社根据实际情况放宽了签证方式、对象及限额,将原来单纯的三户联保贷款方式放宽为信用、担保、联保、抵押等几种方式。将签证对象由原来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放宽为农村中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加工运输业、多种经营的农民及农村中的个体户、工商户等。将签证限额由原来的最高不超过3000元放宽为不受金额限额,扩大了签证面。
青铜峡市农村信用社还于去年在全国率先推出“农户联络员制度”,聘请农村中的村队干部或德高望重、办事有威信的致富带头人担任农村信用社的联络员。去年以来,青铜峡市农村信用社根据农户联络员提供的有关农户的经营特长、经营动态等信息,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及时提供贷款支持,先后支持建起蒋顶乡新民村温室养殖基地、东升村蔬菜日光温室、小坝乡新林村奶牛肉牛养殖、峡口镇任桥村的粮油加工等27个高效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基地。
第4版(要闻)
专栏:
政策扶持科技服务
和顺县“五牛小康计划”富农家
本报太原3月30日电记者刘杰报道:山西和顺县近年来着力实施“五牛小康计划”,取得喜人成效。去年,全县牧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近一半,人均牧业收入达665元。
和顺县委书记郭海亮经过调查,提出“五牛小康计划”:家有五头牛,年收入上万元,小康也就有盼头;还有利于保护生态。
在和顺,凡养牛五头以上户,可优先承包草山草坡,优先得到牛舍基地,优先获得银行贷款;全县建起54个黄牛改良站,
100多个技术人员奔波在山沟坡底,向农民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县畜牧局积极推广“日光温室养牛法”,五头牛以上的户全部用上了日光牛舍;全县购进1000多台大中小型铡草机,实施秸秆青贮、黄贮新方法,成为全国闻名的“秸秆养牛示范县”。
和顺黄牛以其肉质鲜嫩、大理石花纹明显而名声在外。县里大抓加工流通,做好促销外运,去年建起了年加工万头黄牛的加工厂,县畜牧局牵头成立的牧工商公司与全国11个省市的70多个加工厂家建立了活牛长期供货关系,年销售量占全县黄牛出栏量的一半以上。
第4版(要闻)
专栏:
我国与一百五十二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交流关系
据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记者姜岩)我国已经与1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交流关系,与其中96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活动。这是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今天在国际科技合作论坛上介绍的。
第4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中华鲟放生老河口
3月18日,一条重2100克、长75厘米的中华鲟在公安、渔政部门的监护下,在汉江湖北省老河口梨花湖被放生。
当天上午9时许,老河口市一鱼贩发现这条呼吸困难、快要死去的怪鱼有点像中华鲟,便与有关部门联系。市公安、渔政部门闻讯后迅速赶到现场,进行紧急救护。经专家鉴定,该鱼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下午4时,经过渔业科技人员精心检测、护理后,这只中华鲟被放生。(附图片)
图①:中华鲟被放生到梨花湖。
图②:专家在对中华鲟实施紧急抢救,并进行鉴定。
图③:被放生的中华鲟。
唐锴陈建文摄影报道
第4版(要闻)
专栏:
四川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
本报成都3月30日电记者刘裕国报道:近年来,四川省把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摆在突出位置,使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到去年底,全省31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已整体解决了温饱问题。
通过扶贫开发,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1993年,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466元、人均占有粮食384公斤,到去年末分别提高到1241元与476公斤。凉山州彝族聚居区大力开展“形象扶贫工程”,有32万户、134万人彻底改变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人畜混居现象;阿坝、甘孜州藏族聚居区大力开展人、草、畜“三配套”工程,有8.01万户、33.43万人改变了逐水草而居的习惯;凉山州还有1.2万人实施了异地搬迁移民扶贫;凉山、阿坝、甘孜州普遍开展了卫生扶贫,农牧区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有效缓解;贫困乡村67.32万人、209.7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得到根本解决。
第4版(要闻)
专栏:
首次国家司法考试举行
本报北京3月30日讯记者柳晓森报道:北京育英学校作为首次国家司法考试北京的考场之一,今天一早就迎来了近千名考生,这些考生将在今明两天里,完成司法考试科目。考场内,组织周密,秩序井然。
建立国家司法考试制度是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它将使以法官、检察官、律师为主体的法律职业人员成为一支具有共同法律知识水准、共同法律素质、共同法律信仰的职业队伍,维护法制的权威和统一。这一制度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司法改革,建立科学、合理而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司法制度也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据介绍,这次国家司法考试经过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全国共设置了317个考区,有36万余名考生参加了考试,其中有17个省、市参加人数超过万人;具有法律专业本专科学历的有29万余人;法、检系统和法律服务行业、国家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报考近16万人。
今天,司法部邀请了有关方面的领导同志对北京的考试情况进行了视察。司法部部长张福森、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祝铭山、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梁国庆、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张耕、全国人大法工委副主任胡康生、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苏泽林、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主任王振川、司法部副部长刘飏、中纪委驻司法部纪检组组长岳宣义和北京市委副书记强卫参加了视察。
第4版(要闻)
专栏:
福建加快农村电气化建设
本报福州3月30日电记者赵鹏报道:素来缺煤少油的福建省,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进行农村电气化建设。目前,全省地方拥有电力装机容量300.2万千瓦,平均每2个乡镇便有一座35千伏变电站;全省地方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千瓦时,其中有41个县(占全省近一半)发电量超过1亿千瓦时。电力已成为福建全省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第一能源。
据测算,平均每建一个农村初级水电电气化县需投入资金0.8至1.5亿元。为解决资金问题,福建省实行“自建、自管、自用”方针和“以电养电”等政策,制定了国家、地方、部门、企业、外商“五轮齐转”的融资制度,相继出台了新电新价、集资办电、引资办电、税前还贷、税赋优惠等政策。经过多年发展,全省85个县(市、区)中已建成了53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全省人均、户均年生活用电量分别达到488千瓦时和475千瓦时,接近国际平均水平。53个电气化县依靠丰富的电能发展地方工业,财政收入从电气化前的1.23亿元增加到去年的93.1亿元。
按照省委、省政府今年提出的建设“生态省”思路,福建省水电部门近日决定2005年前再建成21个电气化县,以彻底解决全省农民燃料和农村能源问题。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