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巩义如何实现新跨越
张如铁李小虎王耀伟
审视河南的县域经济,巩义市是一个闪光点。从1992年以来,该市综合经济实力连续9年稳居河南省各县(市)之首,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巩义如何实现新的跨越,引人关注。
观念创新
巩义有个新经济论坛,一期一题。授课的是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家部委领导,听课的是巩义各级干部和企业家,讨论的题目有信息化带动等。台上教授侃侃而谈,台下“学生”认真听讲。
一年当中,巩义新经济论坛已连续举办了7期,几乎场场爆满,还吸引了外县市的人赶来听课,真正成了一个探讨巩义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的大论坛。
举办新经济论坛,仅是巩义在新时期进行思想观念创新的众多举措之一。市委书记穆为民表示,只有思想上创新突破,具体工作中才能妙招迭出。近年来,该市组织千名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走村问户,把切入点放在教育干部用“差距”观作标尺,衡量当地经济发展与群众需求之间有多大差距。正是抓住了观念创新这一突破口,巩义的新突破才有了思想上的保证。
体制创新
正是充分认识到企业体制创新的必要性,近两年来,巩义市有退有进,打响了一场体制改革的攻坚战。
加大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改革力度,大张旗鼓推行股份制改革。截至目前,该市的国有企业、镇办企业和村办企业分别有90%、85%与69%实行了制度改造,不仅明晰了产权,使企业发展增添了内部活力,还盘活了存量资产26亿多元,落实企业债务40余亿元,化解历史包袱3亿多元。
放手大力发展个体、私营和三资等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引导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向市属国有集体企业投资参股,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同时,积极支持各类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促进企业真正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促使企业由产品经营转向市场经营,进而向资本经营转变。
科技创新
“架桥”成了巩义市科技创新的得意之笔。
1999年秋,巩义市与中科院签订合作协议,中科院的8位顾问来巩义发布项目,与会企业都是产值500万以上,规模400余人,但双方觉得规模太小,不过瘾;2000年9月,一场规模更大的“巩义市高新技术项目暨科技成果发布会”在市体育馆举行,中科院院士和国内科研院所的168位专家云集巩义,前来赶“集”的农民、企业家超过万人,一时间,抢专家、争院士成了巩义新的风景。
该市最近出台了有关政策,从增加技术开发费用、鼓励经营机制创新,到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政府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打造了一个更加宽阔的平台,为“民营+科技”型经济的发展营造宽松优越的环境。截至2001年6月,全市民营企业已发展到1.33万家,实现产值83.2亿元,纳税5581万元,同比增长38%、27%。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有人讲,小岗是农村经济改革的报晓雄鸡,把别人叫醒后,自己躺下了。严宏昌说:“小岗,从来就没有躺下过!”“难道长江村就可以躺下吗?‘长江之花’还要‘做大’”,郁全和说。请看——
一对“姊妹村”的故事
本报记者高云才
友谊大道,第一朵“姊妹花”
这一点微绿,那一处鹅黄,眼前的淮河两岸已经透析出春的气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头,一个高高的牌楼,巍巍峨峨的,上书“小岗村”,赫然。近看,装饰谈不上讲究,但牌楼上四季常开的鲜花,透露出小岗人致富的热望。穿过牌楼,一条宽敞笔直的水泥大道尽收眼底。路边竖着一个很矮的石墩,上面刻着这样几个字:小岗村长江村友谊大道。
咦,这路从何而来?小岗村村委会主任严宏昌说:“小岗结了一个‘姊妹村’,是江苏省张家港市的长江村,这条路哇,是长江村援建的,捐资90万元呢!”
为什么小岗要结姊妹?为什么是长江村?老严道出了原委。
1978年,小岗18位农民,在一张发黄的旧信笺上按下红手印,签下了生死状,把土地承包给个人,砍头坐牢也情愿。为啥,不就是为了吃饱?……如今,82户人家的小岗村,粮总产达到60万公斤,比大包干前多38倍,累计向国家交售的粮食累计达到250万公斤。小岗真正变成了“粮满囤”。
眼前的小岗,一色的红砖瓦房,整齐排列在友谊大道两旁,炊烟袅袅,万里田畴从这里铺向天边……老严说:“不要光看表面啊,这些年,日子是好过了,但也难过。俺们当年搞承包,肚子是填饱了,可是顺着粮食一条道走到黑,不行啊。现在,粮食卖不出价,大家就搞结构调整,去年,我养了不少鸭子,往南京、合肥市场一送,本儿都没有捞回来。听说种红瓜子挣钱,不少人家都种了,到年底一结算,刚刚本对本,不赚不赔,贴了一年的工夫呗!”
应该说,小岗依靠粮食生产,终结了自己的赤贫时代。这些年,小岗一直紧忙活着,但面貌始终没有太大的变化,去年农民人均收入仅2500元,而沿海农村,早已步入小康了。“小岗人坐不住啊,农民心里发慌,干部心中着急!亟须同沿海富裕村结对发展。”了老严说。
小岗的心跳,被江苏省张家港市原市委书记秦振华摸到了。老秦很细心:小岗村闻名全国,有的是土地资源,缺的是资本积累。长江村呢?很富有,在苏南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全国就未必了。长江村有自己的独特工业,要进一步发展,缺的是名气,缺的是土地资源。假使这两个村结为姊妹,优势互补,东西结合,岂不两全其美?老秦找到长江村的当家人郁全和,二人一拍即合。
1997年底,小岗村与长江村结成了“姊妹村”。长江村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帮助小岗村修建一条村级路,于是,两个“姊妹村”,绽开了第一朵“姊妹花”——友谊大道,宽22米,长1公里。
这年11月22日,小岗村村民跨着腰鼓,举起唢呐,爬上屋顶,挤在路旁。凤阳县县长王捍群高喝一声:“奠基。”小岗村支部书记严德友和长江村党委书记郁全和揭开红绸布,长江村与小岗村的友谊大道就这样奠基了。
老郁亲率长江村施工队伍来到小岗,他说:“友谊大道是我们‘姊妹村’的第一朵‘姊妹花’。到时候呀,我要亲自验收,我这个外行只看一项,就是友谊大道是不是寸寸段段都夯实了。”
葡萄园,第二朵“姊妹花”
记者辗转来到长江村的时候,眼前的景象让人感叹:这哪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楼房鳞次栉比,冬青树低影婆娑,街道两旁鲜花吟唱,簇新的学校、饭店、工厂,都在诠释着现代化农村的概念。
村里96岁的邱三妹老太太说话时,牙齿露着风:“这么好的日子,做梦也想不到呀!”同小岗村的发展道路不一样,长江村依靠乡镇工业。这些年,长江村农民收入从70年代的64元升至现在的8950元。到1994年,以全长江村的资产组建的长江润发集团,资产总额达到3.8亿元。长江村,变出了一朵璀璨的“长江之花”。
有人讲,小岗是农村经济改革的报晓雄鸡,把别人叫醒后,自己又躺下了。老严说:“小岗,从来就没有躺下过!”
“难道长江村就可以躺下吗?”老郁说:“‘长江之花’还要‘做大’呀,东西合作就是长江村‘做大’的一条出路!”
小岗不是有大量的土地资源吗?老郁同老严合计后,两村联营搞葡萄开发。2001年,长江村在小岗投资建设了一个面积800亩的葡萄园,部分村民成了葡萄园的工人。我们看到,在小岗村北口,葡萄园红砖砌墙,蔓藤缠绕。园名非常动听:小岗长江科技示范园。
推开园门,大片的葡萄种植基地扑面而来,葡萄幼苗在阳光中挥舞着稚嫩的枝条,工人正在施肥……这就是长江村与小岗村共谋发展的第二朵“姊妹花”。
老郁讲,“天下未暑我先热,万人未冷我先寒!没有这样的境界,我们就要吃败仗。这个葡萄园是长江村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新战场,通过发展鲜食葡萄、酿酒葡萄,以抵御手头工业项目发展的风险。事情还有不少,比方找著名葡萄种植专家、酿酒专家、市场专家。如果酿出的葡萄酒名叫小岗酒,那知名度该有多大呀!”
现在,不论多忙,每个月,老郁都要风尘仆仆,奔波400余公里,赶到小岗,察看葡萄园的进展。老严说,小岗的发展,要依托农业,跳出农业。葡萄园这朵“姊妹花”,就是这个思路的贯彻。
凤阳县委书记李耀才说,老严和老郁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如何解决葡萄园实现利润的问题。
共同发展的这副担子沉甸甸的,这一点,老严和老郁都很清楚。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编辑点评
谋求新发展
江夏
记者用生动的笔调娓娓道出一段佳话。故事中的主角很有典型性:小岗村,因率先实行“大包干”,让农民吃饱了肚子,为中国农村改革揭开了序幕;长江村,靠发展乡镇企业,完成了农村工业化的原始积累,让农民先富了起来。小岗村的农民虽然已经衣食无忧,但至今仍不富裕;长江村的农民虽然荷包已经鼓了,但他们还想把事业做得更大,日子过得更红火。这样的两个村走到一起,不是为了攀富扶贫,也不是为了表面的热闹,动力只有一个:大家都想谋求新的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尽管各地基础不同,但大家几乎都从比较贫困的起跑线上出发。20多年过去,虽然大多数地方解决了温饱,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差距还是渐渐拉开了,有的先行却落后,有的后来反居上。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虽然现状各不相同,有的甚至差异很大,但都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小岗村、长江村,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成千上万的普通村落,都绕不开这个根本问题。
曾经领先的得再创辉煌,已经落后的须奋起直追,在当今这个大变动、大发展的时代,稍有懈怠,就会被远远地抛在后面!
与20年前相比,发展的环境已经大变,样样短缺的卖方市场变为要啥有啥的买方市场;市场经济的规则在更大的范围内发生着作用;市场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不同地区研究自己的发展战略,必须顺应大势的变化,立足自身的优势,在更开阔的视野中寻求新的对策。小岗村和长江村的相互“借力”,不失为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的尝试。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偃师千名农民土专家跨省传技
本报讯春节刚过,河南省偃师市大口乡韩村农民蔬菜技师张富有,凭借自己过硬的大棚蔬菜栽培技术,被河北省赵县一家蔬菜公司聘请当技术顾问,年薪30000元。目前,偃师的这类农民技术员已达1200多人。
偃师市委、市政府建立健全了各级农业技术培训网络,全市已有12万农民取得了农民技术员绿色证书,130人获得高级农艺师资格证书,586人获得农艺师资格证书。学到技术后,这些农民一边为家乡的脱贫致富尽心尽力,一边扩大技术服务范围。据统计,近两年来偃师的这些农民专家先后被陕西、甘肃、河北等13个省市50多个单位聘请当技术顾问,间接创收5000多万元。 (魏延军刘鸣凯)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调查报告
农民企业银行皆大欢喜
——农发行湖北省分行支持油菜籽购销纪事
甘绍群李永红戴邓江
“油菜花儿香,农民喜洋洋,一担油菜籽,胜过十担粮”,这是流行在湖北省武穴市农村的一句顺口溜,说的是今年农民种油菜喜得好收成的事。一年来,农发行湖北省分行支持国有粮油企业经营非保护价范围的油料,取得了企业盈利,农民增收,政府满意,银行欢喜,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
2001年是早稻、小麦、油料等部分粮油品种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的关键一年,湖北省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的品种和数量达70%以上。湖北省农发行经过深入调查和认真分析,决定以油菜籽购销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搞活银行和企业经营的新路子。
油菜籽收购周期短,如果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就影响收购。但如果给了大量资金,银行管理跟不上,也可能造成资金流失。为此,省农发行与粮油企业签订了收购资金封闭管理责任书,实行信贷员驻点包库责任制,对重点企业实行风险金抵押、质押。
油菜籽还未上市,湖北农发行就调查收购数量、上报收购资金计划、发放铺垫资金。5月初就一次性发放油菜籽收购铺垫金5000万元,支持企业捷足先登,抢占市场。该行除及时足额提供收购资金外,还为企业提供全天候的服务。武穴市仅石佛寺镇粮油购销公司就收购108万公斤,做到了应收尽收。新洲区农发行投放贷款3530万元,支持企业收购油菜籽2097万公斤,在全省各县(市、区)中名列第一。目前,全省农发行先后累计发放油菜籽收购贷款2.6亿元,支持国有粮油企业收购油菜籽15611万公斤,同比多收购4562万公斤。
再好的商品如果不能及时销售出去也无法实现价值。为了尽快实现油菜籽的销售增值,湖北农发行多方收集油菜籽购销市场信息,为企业确定合理的购销价格提供参考。在贷款投放时,他们按“以销定贷、以效定贷”原则进行,促使企业提前摸市场、跑销售,实行边购边销、勤进快销、灵活经营。
该行还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积极为企业联系销路、扩大销量。黄州国家储备油库是农发行的开户企业,黄冈市农发行领导利用该油库储备新油的有利条件,及时组织企业加工油菜籽600万公斤,向该库调销菜籽油200万公斤。目前,全省国有粮油企业已销售油菜籽14894万公斤,购销率达到95.4%,盈利1000多万元。银行不仅全额收回了当期的贷款本息,而且还收回了往年的陈欠本息。
购销活,农民乐。武穴市和新洲区农民2001年种植双低油菜30万亩和40万亩,亩平增收50多元。2002年,武穴市和新洲区计划种植双低油菜40万亩和50万亩,比上年都增加10万亩,粮油企业正在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保证以市场价或高出市场价收购。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江苏省东海市根据本地实际,引导农民种植效益高的经济作物,目前该县已形成板栗、油桃、花卉等20多个特色基地。石榴镇石榴村引种的500亩“日本理想大根”(萝卜)全部出口日本,该村此项收入可达70余万元。 朱桂林摄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清河“借力”促调整
许金亭
这几年,河北省清河县的五大特色产业——羊绒加工、汽车配件、摩托拉线、硬质合金、耐火材料等出现了新变化:规模企业形成了大群体格局;产品的科技含量有了明显提高;知名品牌和著名商标也成批涌现……原因何在?河北省清河县委书记阴京云说:“招商纳贤,借外力加快发展。”
发展县域经济,没有“外财”难“快”,不吸纳“外才”,产业产品就会在原水平上徘徊。这是清河县决策者们的共识。
为了把“借”字文章做好,清河县委、县政府推出了“关于招商引资的暂行办法”、“关于引进人才的暂行规定”。除制订了优惠政策外,他们还采取“以会招商”、“以商招商”、“登门求才”等方式,开展“招商纳贤”活动,使“借”字文章做得富有成效。
合资合作项目越来越多。意大利知名的哥伦布公司老板与清河农民企业家冯子宏有10多年的贸易关系,通过“以商招商”方式,这名“老外”把200万美元投向了清河,与冯子宏合资9000多万元建起了年产240吨的羊绒厂;美国一家公司与农民企业家宋香瑞、刘立祥共同投资8000多万元,建起了世界一流的羊绒纺纱厂;香港一家服饰公司与杨二庄农民赵宝林合资建起了羊绒织衫厂……去年共有18家外商与清河农民企业家签订了合资办企业的意向书,共引来内资2.3亿元,引进外资570万美元。
国内外人才在清河越聚越多,他们当中,有知名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有国内一流的服装设计师,还有高级国际营销人才,新华公司还以月薪10万美元从意大利请来了“洋专家”。近年来,全县吸引硕士研究生以上的高级人才就达200多名。
“外财”源源流入清河、“人才”纷纷聚集清河,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加快了产品品位的提升。近年来,耐火材料行业高新技术产品不断问世,羊绒行业涌现了许多知名品牌。前不久,就有三力公司等4家企业的羊绒制品被确认为河北省著名商标。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金坛市农村新鲜事
鸡粪变“香” 稻草变“金”
高罗胜
春节刚过,江苏省金坛市的养鸡大户、养猪大户、养鸭大户们,家家门庭若市,许多种植蔬菜、花木、养鱼的农民纷至沓来,求购鸡粪、猪粪、鸭粪……昔日令这些养殖户头痛的畜禽垃圾,一下变得“吃香”起来,每吨价卖到了120多元。
前来求购鸡粪的农民说:为让蔬菜、花木卖俏价,靠化肥种蔬菜、花木的习惯得改啦:生物有机肥、农家有机肥成了“香饽饽”。养鸡大户冯建中说:他家养鸡场,一年鸡粪达150多吨,今年鸡粪卖到120多元/吨,收入达1.8万多元。
和鸡粪一样,昔日令农家头痛的稻草秸秆,今春在金坛变得异常紧俏。许多种植蘑菇的农民为种蘑菇收购大量的稻草,稻草价格一下卖到6元一担。茅麓镇种蘑菇大户周洪胜,种蘑菇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共需要稻草5万多公斤,他开车跑到周边县市的10多个镇才凑齐这个数字。全市种蘑菇面积达300多万平方米,供种蘑菇使用的稻草供不应求,农民一亩地稻草收入即可达百元。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杜尔伯特靠牧业脱贫
本报讯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突出主导产业,坚持以牧为主脱贫,终于靠牧业经济脱贫致富。
据悉,杜尔伯特县是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导致该县农户贫困的主要原因。为此,县里制定了农业以牧为主,牧业以奶牛为主的脱贫思路。经过几年苦干,去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7.7亿元,比1994年增长162%,畜牧业产值达到3.4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全县已有81个贫困村脱贫,占贫困村总数的69%。贫困户由10617户减少到6799户。
(王风光)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无公害”标签切莫乱贴编辑同志:
眼下,许多农产品不论自身是否有公害,为了便于销售,都为自己贴上“无公害”的标签。笔者认为,这种现象当制止。“无公害”农产品的主要特征是指农药残留不超标、环境无污染、种植过程完全按规定、按比例、有计划用药施肥。
滥用“无公害”农产品概念,不仅给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大力推行的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使生产企业和广大农民无所适从,更让消费者受到极大损害。
江西省大余县徐永涛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昌黎“土地银行”储额猛涨
本报讯伴随着刘台庄镇6800亩荒滩开发,河北昌黎县土地整理储备工作进入新阶段。目前,该县已开发复垦耕地总面积达到8300亩。昌黎又成立了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出台了《昌黎县土地整理储备实施办法》,“土地银行”雏形初具。
土地整理储备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开发复垦方式的耕地储备,一种是通过收购、征用等方式的存量土地储备。另外,按照耕地占补平衡的总原则,土地储备库增加了相应建设用地指标。 (路云铁)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下山寮林场改革中找出路
本报讯江西省赣县下山寮林场坚持改革,通过转让部分经营权,使林场找到了发展的出路。目前,已经取得转让金110万元,安置林场职工122人,林场的发展出现了转机。
据悉,该林场是国有森林工业企业,森林面积2568公顷。近年来,由于木材市场相对疲软,经营机制老化,林场资产负债率达到88%。
去年,该县林业局对林场进行改革,以森林资源广招客商,把1.8万立方米的杉木林经营权推向了市场。这些转让金除了安置部分职工外,其余作为资本,为林场经营输入了新鲜血液。 (黄圣海)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