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2年3月24日人民日报第7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2-03-24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坚定不移走改革发展之路——访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第7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坚定不移走改革发展之路
  ——访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叶青
  本报记者夏长勇
  “去年我们国家大事、喜事不断。在国际经济形势普遍低迷的形势下,我国的经济仍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非常了不起!”日前,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叶青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这么说。
  叶青说,去年也是神华集团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在集团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做成了三件大事——
提前3年完成了神华一期工程。到2001年12月,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同步完成了年产4000万吨煤炭的矿井、与其配套的810公里的电气化铁路和年吞吐能力3000万吨港口的建设,形成了矿、路、港一体化的经营格局。
  提前实现了脱贫奔小康目标。3年多的时间,神华一期企业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飞跃,煤炭销量从1998年的737万吨到2001年的4020万吨,4年多时间增长了4.5倍;大井产量从1997年的530万吨增加到去年的3380万吨,增长了5.4倍。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功,由单一的煤矿逐渐发展到煤矿、铁路、港口、电力等产业。与此同时,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997年税收、生产还贷、利润三项指标之和是5.3736亿元,去年达到34.5亿元,今年计划达到50亿元。神华集团煤液化项目已经完成可行性报告,国家批准示范厂规模年产成品油500万吨。一期年产250万吨,将在年内开工。
  神华集团3年来取得巨大成绩,企业面貌焕然一新,原因在哪儿?
  叶青说,关键在于集团党组坚决贯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神华集团的特点,大胆改革,成功地走出了一条高起点、快发展的道路。3年来,集团先后实行合并机构,分流人员,在煤矿推行一套少投入、快产出、自我滚动的全新模式,用信息化改造传统工业等7项改革措施,使企业发展步入快速、良性发展轨道。同时,集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动企业进步,施行灵活的人才使用政策,大胆向其他行业进军,企业力量逐步壮大。
  连续几年高效快速发展,使神华集团积累了相当的实力,在国内主管部门、国内外金融机构的推动下,神华正积极筹备上市。叶青认为,神华集团上市具备三大优势:神华的主要产品煤炭、电力、运输、石油是国民经济基础行业,在生产经营上不会因市场变化而有大的波动;神华可以连续十几年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神华集团以产煤为主,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世界一流。
  联系这次的“两会”,叶青对神华的未来更有信心。他说,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继续加大国企改革力度,我十分赞同。神华取得的成就是从不间断的改革中得来的,只要我们沿着既定的改革思路走下去,神华的未来将十分美好。(附图片)
叶青(右一)在工地调研。 Swv品论天涯网


第7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左鸣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是大型军工企业,始建于1954年,是我国第一台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的诞生地,建厂40多年来为我国国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后来由于军品任务减少,加之机制与管理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一度陷入困境。
  近两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在辽宁省委、省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关怀和指导下,我们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狠抓国家重点型号任务的研制生产,依靠群众,真抓实干,打了一场改革脱困的攻坚仗,取得了显著成绩。使企业从1998年前累计亏损2.3亿元、职工年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且还经常拖欠的情况下,发展到最近连续两年经营性盈利。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9.3亿元;2001年实现销售收入13.6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职工年人均收入超过1.3万元,是改革脱困前的3倍。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完成国家重点型号任务的研制生产。目前,我公司承担的国家重点型号任务的生产取得了重大进展,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计划任务。
  黎明公司的改革实践证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同时也证明了国有企业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企业脱困只是阶段性目标,我们现在正在积极思考脱困以后如何发展的问题。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面对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这种竞争将更加激烈。虽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但对于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机电制造业,我们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的时间日益逼近了。如果不抓住机遇,将影响我们的民族制造业,特别是重大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同时,培育和发展民族机电装备产品的市场非常重要。辽宁是一个机电装备制造的老工业基地,具有生产燃气轮机、数控机床、输变电设备、石化成套设备、大型船舶等重大装备的良好基础。通过加大对这些项目的投入,并在符合WTO规则的前提下,给予相应的市场扶持,对于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要振兴辽宁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应加强对这些行业的投入。不但要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还应扶持非国有经济成份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没有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机电产品的配套供应链难以形成,大型企业要实现哑铃型发展模式也难以实现。
  因此,国家有必要在辽宁进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的基础上,再给辽宁一个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试点。这个试点以机电装备业发展为切入点,结合重大装备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通过金融信贷等政策的扶持,大力发展中小型专业化企业,从而扩大群众的就业机会,促进辽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为国家建设再立新功。 Swv品论天涯网


第7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有感而发

  如何打造“国家队”
士心
年初召开的中央企业工委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打造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开拓能力强、经营管理能力强、规模经济效益好,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的“国家队”。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
打造“国家队”,中央企业是首选。因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但如何打造“国家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展出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的大公司和集团,除了国家采取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措施外,关键是国有企业本身要克服暂时困难,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苦练“内功”。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这是搞好国有企业的优势和基础,也是打造“国家队”的优势和保障。
去年中央企业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所进行的“三讲”学习教育活动就说明了这一点。围绕“三讲”学习教育而全面加强党建工作,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了中央企业的扭亏增盈、快速发展,尤其是在企业改制重组、减人增效、下岗分流等方面改革力度的加大,党建工作起到教育引导、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
今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面对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任务更加艰巨,所以更有必要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深化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规律,适应企业改革发展新形势、新情况的要求。认真实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党委会与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等好的做法,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企业党组织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为打造“国家队”奠定坚实的基础。 Swv品论天涯网


第7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加大改革力度应对国际竞争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家仁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挑战最多的是国有企业。国企只有加快改革步伐,积极创新发展,才可能在这场挑战中获胜。
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切实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继续推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真正转换经营机制。这一点非常具有针对性。企业改革中,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中心环节,对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这是世界各国将企业推向市场的一条成功之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要在自己的国土上与外国公司竞争,这项任务就显得更为迫切。中石化总公司1998年起进行改革重组,2000年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五十八位,在世界炼油企业中排名第四位,在世界化工企业中排名第六位,是亚洲最大的化工企业。目前,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有固定资产3700多亿元,2000年销售收入达3200亿元,实现税后利润160亿元,创造了我国石化行业最好的纪录。能取得这个好成绩,固然有当年国际油价上扬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经过改制重组后,企业内实现了优势互补,结构优化,综合实力得到了增强。
在为取得的成绩自豪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国有企业与国际一流大公司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有经营理念上的,有体制、机制上的。就中石化而言,人员过多,人浮于事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去年,中石化减员21万,引起国内外的关注,目前全行业还有职工90多万人,改革的难度仍然很大。
朱镕基总理在报告中提出,要选择少量中央管理的大型企业和境外上市公司,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点,建立对企业经营者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这一问题的确有必要提出。有一些上市公司在管理层出现了贪污受贿等案件,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建立起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公司业绩与经营者收入不结合,致使少数经营管理者心理失衡。这一问题仍然要靠改革来解决,在改革中不断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并用严格有效的制约机制对其进行制约。
此外,完善国内会计准则也刻不容缓。现在有些国企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潜亏严重;有些公司上市时雄心勃勃,实则是昙花一现。究其原因,除去经营管理不善外,与会计准则没做到保守原则大有关系,特别是与收款、库存等方面的水分没有挤掉有关。因此,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迫在眉睫。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这一点对建立正常的经济环境也非常必要。在关闭有严重安全隐患、产品质量低劣、污染环境、破坏资源的落后的小煤窑、小矿山、小炼油厂等方面,一方面要加大打击力度,一方面要排除地方保护主义。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我们的市场经济秩序一定会得到净化,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良性循环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Swv品论天涯网


第7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马富才
编者按:今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第一年,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如何加强党建,提高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重大课题。日前,本报约请、采访了部分中央企业负责人,请他们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国企党建以及如何搞好国有企业以应对新的挑战发表看法。本文通过回顾分析国有特大型企业——中石油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进程,道出了这样一个道理: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在新世纪迎接新考验、赢得新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近年来,党和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搞好国有企业的重大决策。特别是在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更出现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回顾中石油集团公司近年来改革发展历程,我们深深感到,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长期坚持、在实践中认真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国有企业就一定能搞好。
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全新的战略思维,创造有利于活跃和发展生产力的体制架构,形成有创意的战略构思。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对集团公司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资产组合及机构设置等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比较好地完成从行政性公司到初步具备现代企业制度特征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转变。
1998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石油石化工业管理体制的部署,重新组建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后,尽管实现了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的目标,但公司的原有体制、运行机制并没有真正改变,尤其是经营理念还停留在完成储量、产量指标,争投资,要工作量上。据此,我们组织和引导干部职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深化改革紧迫感,“跳出石油看石油”,将石油集团公司放到国际经济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中,与国外大石油公司进行对比,看到了差距和潜在的危机,从而为实施大规模重组打下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后,党组及时对“如何把重组改制搞彻底”这一事关公司发展方向的问题深入研究,形成了符合公司实际、有利于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构思。一是坚持市场化经营方向,彻底摆脱行政性公司的管理模式。二是坚持走主业突出、主辅分离的国际“油公司”路子,突出发展优势业务,重组改制与海外上市联动,争取新的管理体制一诞生就落地于国际资本市场。三是坚持整体发展,在突出做强油气上游业务的同时,对资产质量差、经营包袱重、盈利能力弱的存续企业,重新进行产业定位,实施持续重组,帮助其摆脱困境,实现新的发展。四是坚定不移地朝着现代企业制度目标迈进,绝不搞“翻牌公司”。五是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在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走出国门,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必须以知难而进的精神,果断对旧体制进行脱胎换骨式的变革。尽管事先做了大量提高认识的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改革会一帆风顺。特别是遇到利益调整,困难和阻力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党组班子统一思想,分别同涉及重组的50多个企业主要领导人员谈话,多次深入到重组改制任务比较重、矛盾比较突出的单位,逐个做统一思想的工作,赢得多数干部职工的理解和支持。
具体到怎样进行重组,当时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将主营业务和资产连同相关人员彻底分离出来,组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股份公司;另一种是资产、人员只是在账面上分开,实际是分而不离。两者对比,后者易于平稳操作,但不利于规范运作;前者操作难度和阻力大,容易引起剧烈“阵痛”,却有利于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根本转变。党组再三权衡,下决心走主辅彻底分开路子,组建一个资产优良、规范运作,具有极强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公司。
思想的统一和目标的明确,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热情,从动员到重组完成,仅用4个多月时间。完成的工作量直接涉及53个直属企业、140多万职工、6000多亿元资产的划分,完成了将石油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及销售、管道运输等核心业务及4030亿元相关资产、48万人员向新成立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注入,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以及清理其余2300亿元资产、稳定106万留在原企业职工的工作。公司体制向着现代企业制度目标迈出一大步。
核心业务和存续企业分开,股份公司成立后,我们采取的另一个大动作是取消上市公司所属成员的原企业法人资格,对股份公司实行总分公司管理和一级法人体制。过去,各油田和炼化企业都是法人,造成部分资金和投资管理失控,重复建设和乱投乱借乱担保现象时有发生;现在,投资在全公司范围统一排队、评价、优选和决策,实现资本性支出向效益好、回报率高的项目流动,资金全部按预算管理,使管理粗放问题开始得到解决。
针对这次重组上市遇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党组在理顺几个大的方面关系上作了有益探索:进一步明确集团公司作为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定位,正确处理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同加强党的领导的关系,通过行使用人权保证党组核心作用的发挥;按照上市公司规则,正确处理股份公司与存续企业的关联交易问题,使原先的内部分工合作关系平稳地过渡到两个市场主体间的经济交易关系;从讲政治、讲大局高度,正确处理重组改制与稳定队伍的关系,通过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转变观念、理顺情绪和化解矛盾,使重组改制始终在一种团结稳定的环境里进行。
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必须以敢为人先的精神,运用改革手段解决困扰性的矛盾和问题。把核心业务及优良资产分离出来后,存续企业如何生存发展问题便突现出来。由于剩下的优良资产少,存续企业冗员多、社会负担重、产业结构不合理、生存空间变小等矛盾更为加剧,如何使其走出困境,成为摆在党组面前最重大的一个课题。
为此,我们相继在结构调整、减员增效、产权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一是实施持续重组,在存续企业再次进行主辅分离、社会服务分离,并打破企业和地区界限,对部分单位进行跨企业、跨地区专业化重组,按全新的组织模式、体制和机制运作。去年以产权为纽带跨企业和地区组建的工程设计公司,当年经营收入和利润就实现了翻番。二是实施大规模减员分流。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自2000年以来全集团公司累计减员已达36万人;同时还对48个国有中小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整体分流改制,分离总资产45亿元、职工1.1万余人。三是以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配套推进三项制度改革。紧紧抓住中组部将石油集团公司列为全国企业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这一有利时机开展试点,在建立分类分层分级管理制度、改进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方式等7个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去年以来,在大庆、新疆等20多个大型骨干企业公开竞聘企业领导人员工作已见到良好成效。四是推动企业面向市场谋生存、求发展,在拓展国内外市场中扩大生存发展空间。由于不断深化改革,存续企业亏损额由1999年的128亿元减到2000年的81亿元,2001年又减到50亿元。
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必须以科学创新精神努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朝着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目标迈进。面对我国加入WTO带来的新挑战,党组一直在深刻思考和重点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抬高工作起点,推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增强国有经济实力方面,更好地发挥主力、中坚和骨干作用。
去年以来,党组结合“三讲”教育和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学习,对近三年来的思想和工作情况认真反思,紧密联系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事件,查找影响全局、事关紧要的突出问题。经过对许多重大问题的理性思考和对以往工作的反思,我们认识到,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领导班子,既要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管好干部、管好党员,同时还要在涉及企业经营方针、发展战略等重大问题的决策方面充分发挥核心作用,在政治、经济上通盘考虑,对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统筹谋划,并重在长远发展。根据这一认识,我们深入分析入世后石油石化产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发展的总体思路。下决心在国家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的推动和有关政策的支持下,瞄准同行业先进水平,发奋追赶,自强不息,“十五”期间使集团公司主要经济指标综合排序保持在世界大石油公司前列,并逐步发展成为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 Swv品论天涯网


第7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国有企业完全可以搞好”
——访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刘玠
本报记者夏长勇
“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后要切实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继续推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真正转换经营机制,我非常赞成。鞍钢这几年取得的成绩证明,中央关于国企改革发展的战略是完全正确的。”全国人大代表、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玠对记者说。
刘玠说,鞍钢作为国有骨干企业,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1999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鞍钢时,称赞鞍钢“旧貌换新颜”。近年来,鞍钢广大职工坚定不移贯彻执行中央搞好国企的方针政策,大力推进“三改一加强”,到2000年实现了初步振兴目标,2001年又实现“十五”良好开局,企业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经过几年的深化改革,鞍钢的法人治理结构基本形成,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同时,通过精干主体,分流富余人员,全民在岗职工由1998年底的17.17万人减少到去年底的13.96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由1998年的每人每年73883元,提高到去年的96304元。集团公司还通过分离辅助,将非钢产业与主业分离,成立了27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全资子公司,1999年—2001年全公司分离单位比1998年减亏增效24.77亿元。鞍钢还大力推进资产重组,进行股份制改造,分离了22个主体生产单位的生活后勤和设备检修系统,组建了新钢铁有限公司,实现转股额度63.66亿元。
与此同时,鞍钢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了全转炉炼钢和全连铸,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1780热轧线和我国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1700短流程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九五”技改完成投资137.5亿元,与总体规划投资额相比,节约了76.02亿元。同时,完成了规划以外的11项重点工程,使鞍钢主体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极大地提升了鞍钢的产品质量和档次。“十五”技术改造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刘玠说,近年来,鞍钢大力推进非钢铁产业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经营格局。自主研制的大型冶金自动化集成系统去年实现产值5050万元,建筑施工子公司承揽了意大利、巴西等国际工程。随着企业的振兴发展,鞍钢职工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去年全公司职工人均年收入达12147元。
“鞍钢的实践再次生动地证明,只要我们按照中央的要求,努力深化改革,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千方百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完全可以解贫脱困、担当起国民经济支柱的重任。”说到这里,刘玠充满信心。
他说,朱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继续下大气力推进国企改革,这就更加坚定了我们走改革发展之路的信心。今后,鞍钢将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组织结构,转换经营机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到“十五”末,鞍钢从事钢铁主业生产的职工将降至2万人以下,企业固定资产将新增160亿元,年销售收入达到350亿元,利润翻一番,上缴税金超过50亿元,非钢产业收入达到350亿元。到那时,鞍钢将具备与国际先进钢铁企业竞争抗衡的实力。 Swv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