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专页)
专栏:
抢抓机遇与时俱进
加速内河港口企业发展
芜湖港务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孙新华
在加入世贸组织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港口行业作为整体受惠行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对于缺少区位优势和经济腹地支撑的内河港口。面对入世,内河港口如果只是一味地彷徨和等待,那么必将丧失机遇,被扑面而来的世界经济的滚滚大潮所淹没;面对当今形势,内河港口只有坚持党的十五大精神,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与时俱进,抢抓机遇,趋利避害,以创新的经营理念来不断开拓市场,以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来建立适应市场的全新经营机制,以科学高效的管理和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来赢得和巩固市场份额,才能够把握入世机遇,实现与国际经济接轨,实现内河港口企业的新发展。
实现内河港口企业的新发展,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芜湖港作为长江内河港口,从其连续8年亏损到1996年以来连续6年盈利的发展历程说明,只要坚持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就能赢得发展机遇,实现奋斗目标。
芜湖港是交通部定位的多用途港口和长江主枢纽港之一,是安徽省最大的能源输出港和内、外贸货物运输港口。主业从事安徽省淮南、淮北、皖北和新集四大煤矿及省外煤炭中转,内、外贸货物和集装箱运输,素有皖江明珠的美誉。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由于思想观念滞后,缺乏前瞻性,致使港口的生产经营一度滑入低谷,排名于长江25个干线港口的末位,经济效益连年亏损。面对困境,新一届局领导班子深刻反思,认识到只有彻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市场抓管理,走向市场求发展,这样才能摆脱困境,实现港口生产经营的新发展。在芜湖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局上下对外努力开拓市场,广揽货源促总量增长;对内学“邯郸经验”抓成本管理,向管理要效益,采取“倒算账法”严格控制各项支出。经过齐心努力和团结拼搏,扼制住了下滑局面并于1996年实现扭亏为盈,为连续6年盈利打下了良好开端。
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号召发出以后,芜湖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自我加压,每年确定一个主题,明确一个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从1998年定为管理年到1999年的建制年、2000年创新年、2001年改制年和今年的标准化年,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为港口实现超常发展夯实了思想根基。这些主题和目标的提出,不仅充分反映出芜湖港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也体现出局党政班子对加入世贸组织后港口行业发展态势的深层次思考。
实现内河港口企业的新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航运和港口企业能够更为直接地引进、借鉴和学习国际先进港口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推动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的进程。长江航运将在江海直达运输、集装箱运输、物流与多式联运等方面得到较快的发展。同时,因为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制约,市场竞争加剧。港口间未来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能拥有更多的人才,谁就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于区位不占优势的内河港口而言,就显得尤其重要。
芜湖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教兴港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近几年来,在不断引进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不断加大对教育方面的投入,开展多层次、多类型和多内容的员工培训教育。从1999年至今,与上海海运学院合作,对全港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部分可塑性强的年轻员工,进行MBA脱产轮训;与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合作成立芜湖港函授站,开设大专和本科班,着力培养港口中、高层次管理人才;现正在与上海和武汉等地一些高校商榷,拟联合在芜湖港开设研究生班。
在引进人才,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芜湖港党政还向全体员工提出了学习性工作,工作性学习的要求。通过学习、学习、再学习,促进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把港口建成同行业中先进的学习型企业;通过培养学习型企业,促进港口整体实力不断提升,使全员、特别是各级管理者,通过学习增长见识、学识和胆识,从而增强走向市场、适应市场、拼搏市场的能力,为港口的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积蓄能量。
实现内河港口企业的新发展,必须营造自身优势,提高港口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港口体制改革的深化,政企分开、垄断打破,港口之间将按照市场规律引进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将不可避免。内河港口企业要想在这种竞争激烈的境况下站住脚,必须要依据自身,营造优势。把潜在的优势转化成现实的优势,再把现实的优势转化成新的竞争优势,才能从容应对挑战,赢得新的发展机遇。
芜湖港通过近几年的刻意追求和成功运作,在营造自身优势,逐步提高核心竞争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一是在2000年里,成功地实施了股份制改造,顺利组建了芜湖港储运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长江港口屈指可数的拟上市公司;其二是1999年和2000年里,港口整体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省级标准化体系的评审、验收。港储股份公司还在此基础上,通过了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建成一条长江运输“绿色通道”,成为全国港口第一家;其三是以物流理念,构筑新的发展平台。这些都为港口由传统装卸仓储企业走向现代物流创造了硬、软件条件,也为进一步提高港口的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芜湖港经过几年实践运作,以“向两头延伸,抓中间环节”为核心的煤运全过程服务理念及外贸“四大”(大市场、大货主、大外贸、大联合)指导思想深入全员和用户内心,与货方、用户及相关企业建立的利益共同体或战略伙伴关系,加上港口的品牌效应,已成为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别人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在长江干线港口效益整体下滑的形势下,有力地促进了港口煤运生产和内、外贸运输以及集装箱总量的增长,赢得了连续6年盈利的骄人业绩。
实现内河港口企业的新发展,必须重视港口企业文化建设,使之成为打造港口品牌的精神支柱。
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企业要真正步入市场,走出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就必须普及和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是促进港口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对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的形成都将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是推动港口经济超常发展、树立港口良好社会形象的有效手段;是提升港口现代经营理念、规范港口企业行为、打造港口一流品牌的精神支柱;是港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和智慧之源。
芜湖港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凝聚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芜湖港企业精神:临危不惧的牺牲精神、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众志成城的大局精神、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和坚定顽强的拼搏精神。同时也逐步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通过对港口经营管理理念、港口企业精神和模式管理等企业文化基本素材的提炼、完善,以及港口“三心”要求(即:高层面要有事业心、中层面要有上进心、一般层面要有责任心)和“两超”精神(即超常规思维和超常规工作)的宣传,使得企业文化建设深入人心。“两超”精神是芜湖港企业文化的精髓。超常规思维就是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不断创新;超常规工作就是要勤于思考,努力探索,提高效率。
作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形象使者,芜湖港海员艺术团的组建,以及《芜湖港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的编制出台,又为芜湖港的企业文化建设增添了一笔浓墨重彩。加之实施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创省级文明单位,花园式港口形象已矗立在长江之滨,这都为芜湖港打造一流品牌,实施品牌战略夯实了根基。
第8版(专页)
专栏:立党为公执勤为民
是什么力量让一个陷于困境的港口起死回生,一举摘掉“亏损大户”的帽子,步入“长江全线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的行列,而且还取得通向国际市场的两个“通行证”。循着芜湖港务管理局六年来拼搏创新的轨迹,我们走进了一个崭新的现代化港口……
本报记者蔡小伟
打造“长江巨埠”
车行芜湖港绵长的江岸,让人目不暇接:集装箱成批起吊,运输带川流不息,大型巨轮出出进进,这个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枢纽港口,如今一片繁忙。港务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孙新华告诉记者,面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港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管理局注重企业基础建设,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理论和技术,规范生产经营管理,将质量管理和环境保护融入企业经营过程中。同时,积极把握时机,跟踪国际动向,不断将新的管理理念引入质量管理体系中,从而实现了在认证领域中的全新突破:不仅成为中国港口行业首家通过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长江第二家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企业,而且港口生产年年赢利,五年迈出了五大步。干部们喜了,员工们笑了,芜湖港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
班子建设——求强
芜湖港地处长江中下游,港区分布在长江两岸的29公里岸线上,是总资产5.5亿元的中型老企业,现有员工7000人,近一半是离退休职工。企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生产经营开始下滑,工资发不出、职工思想混乱、政令不通。截止到1993年,亏损额高达2607万元,在长江港口排名中,生产倒数第一,职工工资福利倒数第二。
1996年,以党委书记、局长孙新华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组成上任后,狠抓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坚持创新,对芜湖港口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认真的剖析,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科学地提出了港口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详尽制定了占领市场的谋略,全面贯彻实施。
新班子明确给企业进行定位:“以煤炭运输为基础,以外贸运输为重点”,充分利用了港口拥有与汉口、浦口、枝城并称长江煤运“三口一枝”的裕溪口煤港和安徽省对外贸易重要窗口——朱家桥外贸码头及丰富的煤炭、外贸物资经营经验的现有条件,为企业找到了发展的出路,使企业步入良性循环。
新班子还提出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每人增效600元的扭亏增盈方案;改变过去的传统习惯,按市场经济规律管理港口。一系列新的管理措施相应出台:将成本量化,过去二级单位吃“空额”现象消失了;在册职工不干活而花钱请农民来干的懒算盘不能打了;20多部“大哥大”、50多部固定电话全封了;老港区居民用电进行装表管理,每年要贴的10多万元省了。当年全港按吞吐量计数的可控成本降幅达18.5%,而煤炭运输、外贸吞吐量和实际收入却分别增长32.21%、12.79%和24%。
孙新华认为,思想解放,首先要把过去出现的失误纠正过来。例如,过去在强调行政领导负责制中,往往削弱了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为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从1996年开始,局里一些重大事情由党委决定;二级单位设专职书记,派主要骨干担任;党员挂牌上岗,既光荣又便于群众监督;党管干部,有效地杜绝了吃喝风、钓鱼风和赌博风,党组织的凝聚力大大加强。
芜湖港党委还遵循“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指导思想,大胆改革创新,积极创造新形势下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制,制定了一系列党建工作文件及制度,创造性地开展了党员责任区等一系列活动,落实了企业重大决策向党委报告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他们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不断增强各级班子和高层管理人员自重、自尊、自警和自励意识。为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清正廉洁,他们抓班子的理论学习,提高素质;抓建章立制,规范议事程序和工作行为;抓民主集中制,促进团结;抓勤政廉政建设,增强在职工群众中的威信。在近几年的职工民主评议中,职工一致公认现任班子是团结的班子、拼搏的班子、务实的班子。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对芜湖港领导班子进行了考验。全港在抗洪之中不但不停产,而且产量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职工将这种精神称为“西道口精神”,即科学精神、牺牲精神、大局精神、奉献精神和拼搏精神,并主动捐资在西道口建起一座纪念碑,要让“西道口精神”在芜湖港留传千秋万代。
企业管理——求新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惟有以不断的管理创新来强基固本,才能抵御市场的“寒流”。
近6年来,芜湖港始终坚持管理创新,相继确立了1998“管理年”、1999“建制年”、2000“创新年”、2001“改制年”和2002“标准化年”,奏响了港口管理的“五步曲”。
一是抓源头,建章立制,在不断建立和完善内部规章制度上做文章。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结合港口实际,对港口生产经营管理的各部门、环节用规章制度进行了规范,编写了数十个门类、约100余万字的管理制度汇编。
二是抓落实,营造氛围,围绕落实、强化制度的宣传、教育,进行定期的管理工作检查和抽查。同时,还建立健全了相应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实施管理工作考核一票否决。尤其是在财务和成本管理上,积极推行模拟成本倒算账,划小核算单位,实行成本否决。制定了“二级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实行局财务处垂直领导的管理办法”,实行财务总监制,强化内部监督和审计。
三是抓升级,实施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从1999年3月起,开始建立ISO9002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经过一年多的实施和完善,一次性通过审核,成为安徽省沿江港口和芜湖市口岸系统首家获该质量认证的企业。在此基础上,又全面实施标准化工作。2000年底,通过了安徽省技术监督局的标准化体系验收。2001年通过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成为我国港口行业中第一家通过该版本认证的“绿色港口”。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企业精神为依托,以改制为动力,以品牌夺市场,以管理增效益;“超常规思维,超常规工作,超常规发展”的企业理念深入人心,职工改“要工资”为“创收入”,改“吃一业饭”为“端多个饭碗”,改“派工作”为“找工作”。
五是定期开展以“管理制度、文明制度、安全生产”为核心的管理否决工作,建立了芜湖港安全生产网络和安全督察制度,为港口参与市场竞争构筑了一座全面创新平台。在这座平台上,强烈的市场前瞻意识和娴熟的市场驾驭技能,使芜湖港迅速走出低谷,开始腾飞。
6年中,港口吞吐量每年递增5.2%,装卸自然吨每年递增6.7%,外贸吞吐量每年递增34.2%,主要货种煤炭装卸量每年递增4.5%,职工收入年均递增11.5%。同时,他们还按照《公司法》要求和产权主体多元化、企业运作市场化、权责利制度化、经营自主化和管理科学化的原则,制定了股份公司的机构设置方案,以裕溪口港区和朱家桥港区经营性资产为主体,联合芜湖长江大桥有限公司、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总公司、芜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中国芜湖外轮代理公司等四家单位发起设立“芜湖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启动芜湖港实施资本扩张和行业拓展、把港口建成现代化、集储运和科工贸为一体的综合物流中心的工程。他们在不到3个月的筹备时间里,顺利完成了股份制的组建,并于2001年11月经过了为期一年的辅导期。
打造品牌——求优
港务局党委认为,芜湖港的品牌,就是优秀的服务质量。客户的利益是人民利益的体现。心中有客户,要具备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积极开拓市场,也就是更全面、更优秀地为人民服务。
2000年4月9日,一个无为县的顾客向芜湖港党委投诉,反映他乘船过江的种种不便,对客运站的服务质量颇有微词。芜湖港党委立即在《芜湖港报》上公开发表了这封投诉书,并以《“上帝”在九号码头受冷遇》加编者按,辟出专栏展开质量大讨论,增强了职工的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忧患意识、大局意识。他们把质量、服务和信誉视为港口的生命,相继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练思想、强素质的训练活动,使港口的品牌意识不断提高。客运总站也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洪水期间工作人员水中检票、拾金不昧、扶老携幼、抢救病人等行为已经成为自觉的行动,为芜湖树立了良好的窗口形象。
芜湖港把过去“坐市场、看市场、等市场”变为“跑市场、培育市场、研究市场”,建立了多边合作机制,与中远、中海集团、长航集团和省外运合作,使朱家桥外贸码头由原来的周四班发展成为周六班,改变了货等船的局面。建立了长江港口第一个理货公司,开了煤炭船板交货的先河。
在抓紧揽货的同时,芜湖港还狠抓码头服务质量。他们知道,揽货与服务是相辅相成的。揽货中包括服务,服务中可以揽货。1993年时,业务员好不容易揽到一笔货,货主要求两天装卸完一船钢板。可是,这船货在该港却装了一星期。从此,这个货主从芜湖港客户名单上消失了。这件事,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服务的重要。从此,他们以客户满意为标准,实行按量计酬,使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为了替客户排忧解难,各港站、堆场、库房对社会承诺,实行24小时服务制。江岸港埠总公司仓储公司不仅改变了吃饭、下班时间货主来了无人接待的现象,而且为了替货主赶时间,保管员、理货员当搬运工的场面随时可见。去年5月份,一艘煤船夜里才到裕溪口,因船上用电插头与港口供电插座不匹配,无法作业。经理和设备部门负责人知道后,马上赶到现场,及时解决了船舶用电问题。
一切为客户着想,不断增添新的服务项目,是芜湖港的又一特色。朱家桥外贸码头实行“一票承诺服务制”,帮助货主办理报关、报检等一切手续。裕溪口煤港在煤炭运转过程中,确保零扣损。为了达到这一近乎“苛刻”的目标,他们将对用户的质量承诺纳入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中。该公司每一位卸车工都随身带有一个小刷子,车缝中、挂钩上,每一处有可能留有煤炭的地方,他们都要一一扫到。与部颁的3%的扣损率相比,该公司每年仅此一项就为国家节约煤炭10多万吨。良好的服务也为企业赢得了煤炭运输“绿色通道”的美誉。
上乘的服务不仅吸引了新客户,而且也使走了多年的老客户又回来了。据统计,1996年以来,裕溪口的煤炭客户中,40%是新增加的;朱家桥外贸码头,吞吐量也逐年上升,基本达到设计能力。
企业文化——求实
90年代初,芜湖港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面对着野蛮装卸现场,一位货主当着码头工人的面,搬起一块石头甩进江里,并发誓:“哪天这块石头漂上来,哪天我再来与你们做业务!”港口一大批货源流失。芜湖港人记住了过去的教训,他们千方百计提高服务质量,力争挽回客户的心。经过多年不懈努力,芜湖港终于再次赢得客户的信任,恢复了过去的业务。这个故事就是芜湖港以个性化的优质服务和以企业文化培育员工队伍、打造港口品牌的一个生动写照。
近6年来,芜湖港党政一班人始终坚持以先进的企业文化为向导,不仅率先在长江全线推出
24小时承诺服务制和煤运全程服务体系,而且从适应市场竞争的内在要求出发,不断调整员工生产经营与理想目标、价值观念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以“三心凝聚”(即高层面要有事业心,中层面要有上进心,一般层面要有责任心)为切入点,要求广大员工“爱港从三心做起,敬业从尽责开始”,把知识经济的理念融入到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强素质、练思想、迎接港口改制的热潮,从而不仅形成了芜湖港人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深厚的团队精神、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优良的文化传统,为芜湖港“西道口精神”的形成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塑造了良好的港区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使企业道德行为始终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为港口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强劲持久的驱动力。芜湖港还把建立学习型组织、培育知识型员工队伍作为港口生产经营管理的战略内容之一。
为给各层面的人员创造转变观念和知识更新的条件及环境,6年来他们坚持以人为本抓管理的指导思想,把员工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放在提高港口整体素质的首位。利用中心组和机关干部理论学习、正规培训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为主,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廉政建设方面的知识相结合;管理人员以学习专业管理知识为主,学习市场经济、财会、法律法规、计算机、金融、证券等方面的知识相结合;操作工人以学习岗位技能知识为主,保证员工精一门、懂两门、会三门。1999年,港口选送了100余名员工到上海海运学院进行MBA脱产培训;2000年,港口共举办各类培训班82期,培训5000人次,受训率达160%,建立起高、中、初级港口主体技工队伍。
他们还围绕员工素质培养,精心设计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组建和成立了舞狮队、舞龙队、腰鼓队和海员艺术团,坚持每年举办一台具有较高水准的大型文艺演出,在江城引起了轰动,极大地提升了港口的知名度。
值得称道的是,芜湖港在不断引进各类专业人员、优化员工结构、提高队伍素质方面,有其独特的做法。他们一手抓“引凤筑巢”,一手抓“培育骏马”。通过教育、规范、关心、激励等手段,鼓励员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重实效,在港口内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互相学习、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2000年芜湖港还对来港工作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给予“新待遇”,在领取工资的基础上享受120至240元的补贴,使他们更加安心工作,努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另外,芜湖港通过“看、帮、试、用、评”等办法,优胜劣汰,大胆起用那些敬业爱岗、勇于创新、思维敏捷、年富力强的智力型人才,给他们搭台子、压担子,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他们还先后开展了建章立制、全员军事化训练等素质教育活动,摔打磨砺出一支觉悟高、纪律严、业务精的员工队伍。
今天,品尝着初步成功喜悦的芜湖港人又开始了新的思考、新的探索、新的征途,瞄准“一流品牌、一流港口、一流企业、一流队伍”的奋斗目标。(附图片)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