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2年3月19日人民日报第9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2-03-19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服务业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挑战——立足自身优'...

第9版(理论)
专栏:工作研究

  服务业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挑战——
立足自身优势在竞争中发展
  沈成相
  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现象将越来越突出。我国服务业面对挑战如何发展,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为了应对竞争和挑战,首先应了解竞争对手的长处和自身的差距。
  国际著名服务业企业十分熟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不但具有先发优势,而且在企业理念、管理体制和人才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也十分明显。这些企业拥有庞大的市场网络体系,善于运用先进的市场营销网络技术,综合竞争能力很强。我国服务业企业与之相比,差距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市场拓展工作起点低,市场网络构建和技术引进经费不足,多数企业没有构建自己的国际营销网络体系,很少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市场营销。
  国际著名服务业企业十分重视教育培训,往往投入巨资对员工进行培训。而我国服务业企业大多没有意识到员工培训的重要性,也不愿意在员工培训方面进行经费投入。很多企业为了减少经营成本,采取从其他企业“挖人”的办法获取人力资源,这是一种短视行为,也是一种破坏性的经营行为,其结果将导致全行业员工整体素质低下,最终影响全行业的良性发展。
  国际著名服务业企业特别重视品牌竞争,利用良好的品牌进行多种形式的输出合作,获取丰厚利润。而我国服务业企业大多市场竞争的品牌意识较差。
  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我国服务业企业必须立足自身优势,采取综合措施,加快改革发展。
  首先,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目前我国服务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引入了市场机制,但由于产权界定不清晰,企业在进行产权重组及市场开拓上受到很大限制。此外,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及各种垄断性限制等,也在制约服务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进行综合配套改革,为服务业企业的发展扫清体制障碍。
  其次,创造良好的企业内部成长机制。国际著名服务业企业的扩张方式包括资本纽带型、管理合同型、特许经营型和松散的战略联盟型等。我国的服务业企业在选择成长模式时,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而定。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集团宜采用管理合同型,并积极发展企业特许经营。起源于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集团则应充分利用其资本实力进行扩张,或者直接收购现有成熟品牌,这也是国际服务业企业新一轮兼并收购的主要模式。
  再次,实现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有效对接,加强对优势品牌的扶持。实现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有效对接,是我国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这既是对国际著名服务业企业经验的总结,也是由服务业产品的特殊性决定的。工业制成品可以采用集中生产、网络分销的方式提高市场占有率,产品本身就是其最有效的扩张载体。而服务业提供的服务是不可储存和运输的,服务业企业要做大做强,提高市场占有率,就必须选择适合自身产品特色的扩张媒介和方式,而最能胜任这一角色的就是资本和企业文化。资本具有增值的内在要求和极强的流动性,而企业文化则有很强的可复制性。但是,无论是资本还是企业文化都不是顾客能够直接享受的最终消费品,真正能够影响顾客(市场)价值判断的是产品和服务。所以,资本、企业文化的输出又必须与产品生产结合起来才能完成其使命,两者的对接点则是品牌。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而言,品牌代表着市场对产品与服务的认可程度;从管理的角度而言,品牌的最有力的内在支撑则是资本和企业文化。目前,重视品牌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但我国服务业企业如何通过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的有效对接来培育优势品牌,还值得认真研究。 O9k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工作研究

  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
———浙江经济快速发展“探秘”
  李兴山
  浙江虽地处沿海,但并没有特别优越的经济发展条件,国家对浙江的投入也相对较少。但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指引下,浙江经济迅速崛起,很快从“资源小省”发展成为“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名列全国前茅。浙江经济为什么能在客观条件并不优越的情况下发展得那么快、那么有活力呢?
  “种子”好:人民群众有强烈的创业欲望和商品经济意识
浙江经济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是因为民间有商品经济的自发性、坚韧性,也就是说经济发展的“种子”好,经济细胞有活力、有韧劲。这主要表现在:长期以来,浙江人民受山多地少、资源贫乏所迫,有强烈的创业求生欲望,有浓厚的务工经商传统和商品经济意识,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艰苦创业精神。改革开放以后,浙江人发扬“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较早地从家庭作坊、外出打工、长途贩运开始,人自为战、户自为战、村自为战,小商品、大市场、高回报,从“点状经济”到“块状经济”,从粗制仿造到技术创新、“质量立市”……就这样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低到高,自我创业、自主发展、自由交换、平等竞争,经济细胞不断裂变,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一些原本是修鞋打铁、缝衣摆摊的普通劳动者,成长为著名的企业家;一些原本是以小取胜、以量取胜、以薄利多销取胜的小商品和小市场,成了国内名牌、世界知名。
  “土壤”好:企业有适宜的制度和灵活有效的机制
浙江经济迅速发展的另一原因,就是从实际出发,顺应企业制度演进的客观规律,及时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转换。
  浙江的民营企业大部分是由家族企业或合伙企业发展起来的。家族制、合伙制虽然是相对原始的企业制度,但在企业发展初期,由于规模小、人员少、产权单一、管理简单,这种企业制度是合理、有效的。相反,如果在这一阶段生硬地模仿大公司的企业制度和组织形式,则如削足适履,效果只会适得其反。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营管理关系的日趋复杂,特别是在产权多元化、资本社会化的情况下,企业又必须及时进行制度创新,否则就会束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导致企业衰败。目前,浙江的许多企业,包括一部分家族制企业、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相继进行了股份合作制或股份制改造,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起比较规范的公司制度。适时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使企业一步步地做大做强。
  浙江的民营企业在创立伊始,就不存在吃“大锅饭”的问题。对于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人们习以为常,从而使企业顺理成章地建立起以经济效益和物质利益为基础、以精神文明或企业文化建设为导向、平等竞争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企业有了灵活有效的制度和机制,就像土壤中有了充足的养料和水分一样,能够不断地激发和调动经营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成长壮大。
  “气候”好:政府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浙江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又一个原因,就是政府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这主要表现在:当群众中萌发出某种一时拿不准、人们又有不同认识的新经济现象时,党委和政府不争论、不压制,冷静观察;当某种经济现象经过观察分析,应当基本肯定时,就大胆鼓励,并注意正确引导;当某种经济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被证明可行又得到上下认可时,就大力提倡和推广,并尽力创造宽松的条件和环境,使其快速健康地发展。大胆支持群众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这是浙江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责是搞好宏观管理,核心职能是服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浙江各级政府的经济职能也在随之转变。对于必须由政府审批的事项,许多地区设立了行政服务窗口,实行“一个门进出、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审批”。这种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人员少了,办事效率却提高了;权力似乎小了,政府的威信却提高了;找上门来的人不多了,但工作更主动了,与群众的联系也更紧密了。 O9k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加入世贸组织与我国人事制度改革
  张学忠
主要观点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人事人才工作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入世贸组织对我们的考验,归根到底是对我国公务员队伍和各类人才队伍素质的考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队伍建设,抓紧培养和造就一支能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对于我国人事人才工作来说,加入世贸组织后,既面临着挑战,也迎来了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就必须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抓紧培养和造就一支精通国际经济和法律的人才队伍”的要求,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抓紧人才队伍建设,以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挑战和机遇并存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人事人才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是人才竞争的压力明显加大,表现出“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特点。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对此,各国纷纷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吸引别国人才。目前,全球跨国公司500强中已有400多家企业以及100多家研发中心在我国落户生根,加入世贸组织后,会有更多的外资企业和机构进入我国,它们将会加大在我国吸纳人才的力度,这必然会给我们稳定现有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带来更大的压力。
  二是调整人才结构的任务更加紧迫。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将明显加快,人才短缺及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会更加突出。主要表现为:初级和长线专业人才供过于求,而高新技术专业和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普遍短缺,农业、信息、金融、财会、外贸、法律及现代管理人才严重不足,熟悉国际经贸规则、能参与解决国际争端的专门人才匮乏,涉及国家安全与发展领域的基础研究人才青黄不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比例偏低。
  三是人才素质的不适应进一步加剧。近年来,我国国民文化程度的提高比较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仍然偏低,而且人力资本的利用率也不高,造成人才的短缺与浪费并存。
  四是现行人事制度有待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我国传统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及人事管理的模式在理念、体制、机制和政策等方面,都与市场经济和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有一定差距,特别是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不灵活,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不健全。加入世贸组织后,人才的竞争将直接表现为人事制度的竞争。能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稳定人才,关键在于能否建立一套对优秀人才具有吸纳和积聚功能的人事制度。
  然而,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从长远看,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转变人事人才管理的观念,加快我国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进程,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水平,提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战略地位。同时,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还有利于企业加快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创新,扩大人才和智力的国际交流。
  应对挑战的思路与对策
  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挑战和机遇,我们要努力争取和赢得更加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的主动权,就必须更加重视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队伍建设,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战略,以人才战略总揽全局,推动人事人才工作的发展,抓紧培养和造就一支能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一)牢固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理念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增长,技术密集型、智力密集型的产业比重显著上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人才资源已成为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谁拥有了高新技术人才,谁就能发展得更快。从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江泽民同志的“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深化与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人才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载体,其作用日益显著,并越来越直接成为带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
  树立人才资源开发的理念。我国人才资源潜力很大,关键在于开发。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都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有经济学家指出,人力资本投资是效益最佳的投资,是得到回报最好的投资。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量事实表明,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人才资源的开发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重视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实现投资渠道的多元化,逐步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树立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的理念。市场是人才供需的晴雨表,人才的需求信息在市场中反应最灵敏。通过市场,能够有效地把作为生产要素的人才配置到最合理、最能创造价值、最有效率的地方。要破除人才“单位、部门所有”的观念,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加快发展人才市场,完善人才市场服务功能,促进人才流动,做到信息共享,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树立人才资源管理法制化的理念。无论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还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要求提高人事工作的法制化水平。没有规则,市场就是无序的市场,市场化也就实现不了。我们应进一步完善人事法规体系,提高依法行政和按国际规则办事的意识及能力。
  树立人才竞争国际化的理念。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使人才竞争国际化,这就对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有面向全球、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制定对策,开发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和资源,更好地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始终是实施人才战略的根本任务,也是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挑战、赢得人才竞争主动权的关键。要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培养各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在普遍提高国民教育文化水平的同时,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抓紧对精通世贸组织规则的专业人才的培养。
  以培养高层次急需人才为重点,加快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博士后科研队伍,改进和完善专家培养管理办法;加大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力度,抓住当前海外留学人员趋向回国创业的有利时机,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和吸引海外学子和各类人才回国创业;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培养农业开发、农产品加工转化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加强继续教育工作。
  以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为契机,全面提高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挑战,首先是对公务员素质和能力的挑战。我们要把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作为当务之急,努力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依法行政能力和行政管理水平,使广大公务员牢固树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程序和法律规则办事的观念,提高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能力。积极开展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提高公务员专业化行政管理能力。同时加强公务员的外语、计算机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以调整人才结构、服务西部大开发为目标,稳步推进西部人才资源开发。加大人才和智力向西部地区流动的政策支持力度。
  (三)继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挑战,制度环境是关键。我们要紧紧扭住改革不放松,继续推进人事制度和体制的创新。
  一是健全完善公务员制度。完善公务员竞争上岗制度,做好竞争上岗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工作,提高竞争上岗考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完善公务员选拔录用制度,在坚持凡进必考原则的基础上,扩大公务员的选拔录用视野,进一步打破身份、地域限制,扩大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比例,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对财税、金融、信息技术等部门特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可以优先面向海外学子择优聘用;规范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建立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分类分级考核,把考核结果与任用、培训、晋级增资、年终奖金等紧密挂钩。
  二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推行聘用制为突破口,以建立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为重点,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突出抓好科学设置岗位、严格聘用程序、依法签订聘用合同等环节,规范聘用操作程序,把推行聘用制与岗位管理结合起来,切实转变用人机制。同时,深化职称改革,积极推行执业资格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强化竞争激励机制。
  (四)大力推动人才市场建设
我们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促进我国人才市场建设,提高人才的市场化配置程度,健全人才市场机制;提高人才市场信息化水平;促进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向市场竞争主体转变。
  (五)进一步加强人事法制建设要把人事法制建设摆到突出位置,从立法、执法、守法几个层面规范人事人才工作。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认真进行人事法规的清理,创造良好的人事法制环境;加快人事立法步伐,抓紧做好《公务员法》的起草工作,推动《事业单位聘用制条例》等行政法规的出台,制定出台《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加强人事执法工作,严格执法监督,建立执法责任制;健全完善人事行政复议制度和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依法维护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 O9k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靠得住”与“有本事”
赵安华
  选人用人是一个导向。选人用人首先要讲究的就是标准问题。我们党有着一以贯之的选人用人标准,即德才兼备。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如何把这些要求更好地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在培养选拔干部工作中牢牢把握住“靠得住”、“有本事”这两条,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
  “靠得住”、“有本事”,是德才标准的具体化,是新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对干部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德才兼备,包含德和才两个方面的要求。所谓德,是指理想信念、政治立场、法纪观念、理论素养、人品道德等;所谓才,主要指一个人的能力,包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履行职责的能力等。简单地说,可以概括为“靠得住”与“有本事”。“靠得住”,就是忠诚于马克思主义,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求真务实、勤政廉洁、公道正派。“有本事”,就是具有大局意识和世界眼光,能够站在战略高度、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客观地审视各种事件和问题,紧跟时代潮流;具有较高层次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准,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方面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领导艺术和社会责任感,善于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具有较高的决策、管理、组织领导和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能够切实地干好工作,不断地把事业推向前进。
  “靠得住”与“有本事”,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靠得住”是前提,“有本事”是依据。一名领导干部不管职务高低,仅仅“靠得住”,却没有“本事”,显然是难以胜任的;反之,“有本事”却“靠不住”,则很有可能出问题。假如有的人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想摇摆不成熟,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对一些问题判断不准、处理不力,甚至偏离方向;假如有的人政治不合格、作风不过硬,甚至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贪图享乐,腐化堕落,这样的人哪怕他在其他方面拥有“天大的本事”,最终也是不牢靠的。因为他不是一个真正的、合格的共产党人,他的理想信念及世界观出了问题。同样,假如有的人领导水平和业务素质不高,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驾驭各方面工作的能力不强,但就是很听话;假如有的人一味地甘做“老好人”,工作上不思进取,甚至根本就不干事、干不成事,这种“没本事”的所谓“靠得住”,也是有害无益的。“靠得住”的“没本事”和“有本事”的“靠不住”,都不符合德才兼备的要求。“靠得住”而“没本事”,只会贻误时机、耽误事业;“有本事”而“靠不住”,只会败坏党的名声,损害党的形象。
  当然,“靠得住”不是搞人身依附,而是指在政治上、思想上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诚、负责。“有本事”说的是有益于党和人民的事业的真本事,而不是那些歪门邪道、投机取巧的“小聪明”。强调培养选拔“靠得住”、“有本事”的干部,就是要正确处理德与才的关系,既不可轻才重德,又不可轻德重才,也不能求全责备、以瑕掩瑜。这样做的目的,是努力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科学文化水平高、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使我们的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永葆生机和活力。 O9k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

  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的统一
马小林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坚持把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相统一,需要正确认识两个关系。
一是正确认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关系。我们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始终不变的。党的最低纲领则是根据革命和建设不同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制定的,客观实际不同,党的最低纲领也有所不同。在现阶段,党的最低纲领,也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从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关系看,最高纲领是最低纲领的最终归宿,最低纲领是最高纲领的具体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在现阶段的具体实践目标。我们共产党人既是革命和建设的阶段论者,又是革命和建设的统一论者,既胸怀建设人类美好社会的崇高理想,又具有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我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进行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为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正是通过完成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阶段的一个又一个具体目标而逐步实现的。在现阶段,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就是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只有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也只有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保持正确的方向。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都是不可取的。
二是正确认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然性和长期性的辩证关系。共产主义必然要实现,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刻地研究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但是,共产主义只能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这是一个非常漫长而又艰巨的历史过程,需要经历许多发展阶段。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比较肤浅和简单,对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长期性认识不足。但是,充分认识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共产主义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并不妨碍我们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并不妨碍我们为实现这一信念而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和长远目标。正是靠着这一理想,我们才战胜了千难万险,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正是靠着这一理想,我们才能在艰难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明确了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这个初级阶段到共产主义还需要经历若干个发展阶段才能最终实现,它至少需要我们十几代人乃至几十代人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
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而最高理想的实现,是靠一个个近期理想的实现逐步完成的。建设好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需要长时期努力奋斗。只要我们方向正确,齐心协力,上下同心,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速度就会快一些,离目标就会近一些。我们现在的近期目标是: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我们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符合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的共同理想,也是我们当前所要坚定的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首先就要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因此,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实的点点滴滴做起,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把远大理想与现实工作结合在一起,做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 O9k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