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2001年中国十大投资新闻评出
本报讯中国投资杂志社近日邀请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统计局、国家开发银行等单位的有关领导、专家和学者共同评选出了“2001年中国十大投资新闻”:《“十五”纲要》确定“十五”期间投资重点、青藏铁路正式动工、国家计委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国正式加入WTO、银广夏等一系列恶性违规事件曝光、上海磁悬浮列车示范运营项目正式开工、我国最大的燃料乙醇项目开工、龙滩水电站开工、联通公司CDMA网络建设启动、扬巴一体化石化基地奠基。(剑红)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中国唐装,神气世界(图片)
最近在浙江省海宁市举行的海峡两岸家用纺织品行业合作研讨会上,海宁市许巷镇推出的APEC领导人身着的唐装面料织锦缎,深深地吸引了台湾纺拓会代表团的35名成员。台湾纺拓会董事长陈修忠(左三)拿起织锦缎面料往身上一披,高兴地说:“中国唐装,神气世界!”
沈达摄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企业形象导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光明博士的新作《企业形象导入》最近出版。该书对企业形象(CI)理论及实施方法进行了系统创新,提出了文化创造价值、形象创造价值、品牌创造价值的新理念和新体系,并引入了学习型组织、企业伦理再造等理念系统。
该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注重CI理论在提升企业竞争力及CI实施中的实效性,如“企业形象阶段性实施计划”、“原形象调查表”、“企业形象导入与企业经营业绩相关图”都具有独到的创新和实际效用,更具有操作性。(王文翠)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最珍贵的礼物”
周刚
日前,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决定:从2002年起,每年投入200万元与中央党校合作培训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直属单位的班子成员三年之内不参加党校培训,不得再担任同级或更高级别的领导职务。
蓝星集团是一家靠清洗业起家的大型国有企业,现控股蓝星清洗、星新材料、西南化机3家上市公司,并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家设有海外公司,资产逾百亿元。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对员工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蓝星集团近年来把企业职工的内部培训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总经理任建新说:“企业发展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干部。企业干部不能单纯强调经营水平,更要强调政治素质、理论水平。”蓝星集团从去年年初就开始与中央党校合办青年干部培训班,办了两期,每期4个月,其中3个月学习60余门理论课程,半个月国内调研,半个月出国考察。还对学员进行严格的考勤、考试和考核,不合格者不发结业证书,还要对工作进行调整;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的及时提拔重用。从党校结业的100多名学员大多被派往蓝星集团各地的直属企业担任领导职务。
参加培训的学员普遍反映,通过培训不仅业务水平有明显提高,政策理论方面也获益匪浅。一位学员在总结中写道:“通过培训认识到,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除了要有满腔热情和敬业精神外,还要用理论武装头脑。一个政治素质高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从《人民日报》社论中也能看到商机。”另一位学员深有感触地说:“参加工作20多年没接受过脱产培训,有机会参加这样的理论学习,是集团送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也是我一生中珍贵的纪念。”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专家点评
品牌是发展的手段
外经贸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何曼青
国内品牌之所以大多长不大,活不长,缺乏竞争力,就其根源来说,是中国的市场经济历程太短,品牌观念传入较晚,企业实际操作经验匮乏。这决定了中国品牌的成长道路从一开始就充满了艰辛和曲折。
当前,一些企业放弃自营产品、转让商标权或与跨国公司合资,是否就必然损害中方权益,危害民族产业?这要理性地看待。一般说来,国内企业不得不放弃或转让原有国产名牌,甚至转而经营跨国公司品牌,有着深刻的原因:或企业经营陷入了困境,经营国际知名品牌赚取的利润更多;或者资金短缺、自身技术开发能力差,需要用商标、牌名作价投资;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坚守阵地,就可能亏损、破产———这才是国内企业资产的真正流失。
此外,一些知名品牌纷纷“外嫁”,也实属无奈。一方面是因为仅靠单打独斗已顶不住国际巨头的竞争压力,担负不起日益昂贵的研究开发费用,如果不合资很可能连自己的品牌都保不住。另一方面是一些地方企业为了吸引外资,要求“靓女先嫁”。因为,销售不佳的品牌,经营不善的企业,是不会有人要的。在合资、跨国购并中只想甩掉包袱的想法,是行不通的。“强强联合”也是当今企业战略联盟发展的趋势。
另外,从根本上讲,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收益率,为股东创造好的回报。只要能够有利于该目标的实现,企业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途径都是无可厚非的。商标权不过是一种手段。
其实,关于民族产业问题,需要客观地认识。随着经济全球化,“民族产业”这个约定俗成的概念,从行业到企业、到产品,也将增加新的内涵。
我们的企业应该学会利用全球资源,积极与国际有实力的大公司合作与竞争,恰恰有助于中国“新工业”的形成和壮大。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专家点评
一定要做品牌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副主任王耀
中国的许多企业特别是服装企业长期以来为外国品牌加工,近些年来由于受到更多的竞争,加工费越来越低,一件衬衫只能赚1美元,一套西装也只能赚10美元。没办法,一些企业只好转为代理。有些有品牌的大企业特别是主要做男装的还能生存,没有品牌或知名度不大的小企业只好去代理。因此,可以说,做国外品牌的代理,是企业不得已的选择。
但是,对一般代理商来说,代理国外大品牌没实力,代理小品牌又没优势,代理中档品牌又受到国外分销商的竞争,因此我认为不要盲目去做国外的品牌代理。最好的办法是利用国外品牌。一是在国外注册一个新品牌,自己生产经营,这样的办法国内已有企业开始采用,如杉杉、庄吉;二是利用国外品牌自己加工,已经做得很好的如宝姿,这就是目前中服股份采取的办法。总之,一句话,服装企业一定要做品牌,不要纯作加工。只要用“心”去做而不是用“手”“脚”去做,总能做出来。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专家点评
暂时放弃不可怕
外经贸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
企业为外商作代理,是不是抛弃了民族工业?是不是引狼入室?这个问题要理性看待。企业就是企业,从自身生存和发展出发,完全有理由选择代理别人的品牌还是生产经营自己的品牌。况且片面保护民族工业的做法不符合WTO的基本原则。政府和民间舆论不应干预企业的这种行为,但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和法律加以引导。
我认为,如果企业选择放弃原有品牌而代理洋品牌,这也许是退后一步的做法。然而后退不是目的,仅仅是手段,退是为了进,是为了增强实力。人们不能只看企业眼前的做法,而要看到该企业未来的发展。企业暂时放弃品牌没什么可怕的,数年后企业实力强大了,还可以再创建自己的新品牌。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中服股份公司最近作出决定,暂时放弃苦苦经营而不成器的品牌,重点转向代理国外品牌——
代理洋品牌:引狼入室?
本报记者彭嘉陵
中服股份将主要转向做洋品牌代理
采访中国服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玉根时,他刚刚从韩国考察归来。这次赴韩,他与韩国电视台就代理其现代百货Mille服装品牌的细节作了进一步探讨。中服不久将成为Mille品牌的中国总代理。
此前,中服已经成为国际著名品牌Jenni-ferGucci的中国总代理。方玉根明确表示,中服以后将转向自创品牌和代理国外品牌并举,优先并重点转向代理国外品牌。三五年内中服将不会花大投资去做自有品牌。也就是说,中服将暂时放弃自有品牌。
在许多人看来,做好自己的品牌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而优先经营国外品牌,不等于为洋人打工吗?不等于是在引狼入室吗?中服难道没有看到其中的危险?
我们努力了,但做得很艰难
中服成立十数年来,曾创过几个品牌,如“天宫”、“中服”、“特米尔”、“北天鹅”等。为什么不继续经营,直到培养成名牌?方玉根说,别提了,前两个品牌现在基本上都没有了,后两个品牌前者主要做羊绒,后者主要做羽绒,以外加工为主,国内几乎无人知晓。为何?“我们创品牌太艰难。过去国内市场相对封闭还创不出名牌,现在入世了,国外服装名牌将大举进入,困难更大。”方玉根说。他认为,现在不能创名牌,并不等于企业没有生存的可能。中服有现代化的生产基地,有较强大的研究设计力量,代理国外品牌还是很有实力的。
中服股份是在原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的基础上重组发展起来的,“八五”期间,国家给服装行业唯一的一个“863”项目就给了中服。这个设在北京通州区的基地拥有可根据每个人身材量身订做服装的现代化设备和厂房,不仅在国内绝无仅有,在国际上也不多见。此外,中服在深圳、内蒙古、浙江、厦门、顺德、通化、吴江等省市还有现代化的加工基地和原料基地。
然而,有现代化的设备和厂房,不等于就能够创出名牌,特别是对于需要文化作支撑的服装行业,品牌更难以在短时间内创出来。“中服”西装品牌就是在通州基地夭折的。方玉根认为,许多人对创自有品牌有很高的心气,这固然可嘉,但还是要面对现实,要理性一些,特别是对于中服这样的上市公司,效益是第一位的,生存是首要考虑因素。不能在培育品牌上浪费更多时间和资金。
方玉根认为,入世了,国外服装品牌大举进入是早晚的事,特别是中高档服装市场。过去洋品牌进来少是因为关税高,入世后,关税将逐年降低,到第五年降至零,国外中高档服装会长驱直入。自创品牌风险大,上千万元投进去说不定就变成了库存;而代理品牌,实行特许加盟,加盟商拿钱来提货,我们的风险很小。而且还可以利用名牌效应,较容易地打开市场。
以实力挖来专门人才,中服初尝代理甜头
当然,外国品牌服装进来不会一下子杀进来,他们还不太了解中国市场,会先找代理公司,步步为营。一般认为,这个过渡期大概1—
3年。这期间,国内的代理商大有可为。
而这样的代理商不是谁想做就能做成的。外商对代理商的选择条件相当苛刻,必须有一定的实力,并能按国际规范运作。中服有这个实力,但没有会与外商打交道的人才。方玉根特地从香港华润集团挖来了许振荣。
许振荣是学服装设计的,在香港华润工作了十六七年,其间专门作服装贸易,与国外许多著名服装品牌有密切联系,也了解国际运作规则。曾作过国际品牌Esprit的中国总代理,把该品牌成功引进内地,现在内地的销售额达到6个亿。有了代理Esprit的成功经验,这一次,许为中服代理JenniferGuc-ci就更加精明。代理Esprit时,中方只有25%的自主生产权,其余75%必须从外方进货,这使代理方自由度大受限制,而且利润的大头归了外方。现在,与Gucci合作,中服经过艰苦谈判,取得了很优惠的条件:中服只是借用其商标,产品完全由自己设计生产。这样,中服第一年只需支付10万美元的商标使用费,而所有经营利润都可理直气壮地收入自己囊中。
代理名牌使中服初尝甜头:前年签合同,去年9月北京、天津、厦门等三家店面开业,仅一个季度销售额就达到五六百万元,而投入也就1000万元左右。目前加盟店已开了11家,为稳步发展,有意控制加盟店数量。用的是美国的概念设计,丹麦的系列产品设计,由中服的设计师作具体量化设计,在中服的生产基地生产。面料在全球采购,优先选购国产价廉物美面料,成本自然大大低于直接从国外进货。
光靠这一个品牌还不足以支撑起中服的主营业务,中服计划再引进一两个国外大牌。但高档品牌市场占有率太低,中服将主要引进国外中档品牌,代理韩国Mille品牌就是出于此考虑,这将是中服更大的赢利点。
退是为了进,最终要做自己的品牌
洋品牌进来后,不仅会挤占中服自有品牌,也会挤占国内其他品牌市场,这怎么看?许振荣认为,市场是由消费者决定的,除非市场不开放,继续封闭。什么东西好消费者就买什么,这是市场规律。更何况在WTO原则下,企业可享受全球资源,不仅是生产资料、劳动力等资源,也包括品牌等文化资源。
许多人认为,中服暂时放弃自有品牌而代理洋品牌,等于为虎作伥,养虎遗患,把竞争对手扶植得更加强大,而自有品牌更加没有市场。方玉根不这么认为。他说,我们现在实力还不够,如何与人家竞争?如果不承认这一点,硬撑着去拼,只能是死路一条。我们采取退一步的办法,是为了休养生息。中服虽有许多设计人才,但大多不懂市场。经营洋品牌的过程,其实是学习锻炼自己的过程。我们最终还是要做自己的品牌,但不是现在,而是等我们学到了真本事以后。当我们将国外先进的营销方式、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真正学到手,完全吃透了,再加上中国自己有特色的东西,这时打出自己的品牌,才不会比国外品牌差,才能一炮打响。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职工热线
女工怀孕
不应解除劳动合同
编辑同志:我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并签订了10年劳动合同(已履行3年,尚有7年)。这家企业有条不成文的规定:怀孕女员工一律解除劳动合同。因此,我和其他女职工一样不敢怀孕、生育。但我不能等7年后合同期满再要孩子,那时我年龄就太大了。我很苦恼,特就此咨询。
福建李平
李平同志:你的苦恼我们十分理解。经咨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现答复如下:国家对女职工怀孕、生育,实行特殊保护,任何人无权干预。外资企业也应遵守我国的法律规定。《劳动法》对此有明确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每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其中(三)项规定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就是情形之一。《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也做了规定。劳动者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自动延续至孕期、产期、哺乳期满为止。
你所在的外企的规定,是没有任何法律约束力的,你完全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编者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从跟跑到领跑
钟立宏
王军霞成为世界长跑冠军,有她刻苦勤奋的一面,还有她运用战术得当的一面。
王军霞在比赛中,开始总是跟在领跑运动员的后面,既可节省体力,又可保持一定的领先优势。等到离终点还剩一段距离时,她才使出浑身力量,超过领跑运动员,一举夺得冠军。
联想到我国目前多数企业的现状,引进外企的先进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作为自己企业起飞的基础,是应该的,也是无可厚非的。但不能永远跟在外企后面,亦步亦趋。如果这样,我们的企业只能始终处在落后的位置,永远不能成为世界企业的领头羊,更不可能在国际市场这个大舞台上独领风骚。造成这种甘居人后的原因,我认为关键在于企业的领导,一是不愿冒风险,怕承担责任;二是没有把企业当作自己的事来办;三是没有危机感和使命感。
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今天,如果我们还抱着“跟跑”
的思想,不拿出主人翁的姿态,我们的企业就无法生存和发展。“狼”已经来了,我们就要有面对“狼”的勇气和魄力,学会与“狼”共舞的本领。既要学习外企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借助既有的基础和条件,把外企的长处和自己的优势结合起来,办出赶超世界一流的企业,使我们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既要像王军霞那样善于积蓄力量,又要有王军霞那种赶超意识。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会蓬勃发展、事业兴旺发达。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各抒己见
从拼价格到拼设计
晓飞
用“空前惨烈”一词形容去年家电业竞争之激烈大概不为过,价格战下29英寸纯平彩电2000元左右,搁前两年绝对“匪夷所思”。年底一盘账,家电企业纷纷报亏损、报微利,听来便觉正常,同在家电业的TCL却报出个销售收入211亿,增长近20%,盈利7.1亿元的大单。这般逆风飞扬,乍一听反倒有点“匪夷所思”的感觉。TCL从哪儿抱了个“金娃娃”呢?
“金娃娃”是手机。去年TCL彩电销量只增长5%,价格战下也是赔了辛苦不赚钱;手机则销量达130万部,增长478%,利润高达3亿元。开始时不解。要说彩电,国内的水平和国外公司还有的一拼;而说起手机来,要从诺基亚、摩托罗拉这些跨国巨头的碗里扒食实在是谈何容易。在产品功能、科技含量上肯定是拼不过的,TCL的成功,关键就在于在工业设计上求新求变,在不断加大研发力度的基础上推出了若干款符合国人审美心理、欣赏眼光的新产品,用专家的话说即达到了“东方审美情趣与现代化的统一”。据说一款珠光宝气的“宝石”手机新推出时,有的地方甚至卖到了脱销的程度。
这便是工业设计创新的魅力。
事实上,前些年家电企业一派红火景象中,有技术创新之功,也得益于设计创新之力。TCL曾推出一种可更换面板的“百变星”电视,赚得盆满钵满;康佳受苹果电脑启发推出的14英寸“七彩小画仙”,以其缤纷的色彩和前卫的造型,利润竟超过21英寸彩电。然而,总的说来,我国企业对工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还是很不够的。北京市工业设计促进会、北京市技术创新与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大量案例后得出一个结论: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科技是第一次竞争,产品工业设计则是第二次竞争。当企业普遍掌握技术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激烈的带有深厚市场色彩的设计和品牌之争。确实,有时一些洋玩意并不见得性能比国产的出色多少,往往是那美轮美奂的造型撩人心魄。
眼下主流消费群体可以说已具备了相当的生活品位,已从“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满足”甚至“感情的满足”,工业产品设计水平不高的问题已影响到人们的消费欲望。因此,对产品设计决不可等闲视之。甚至可以说,你多重视都不为过。如果说TCL去年的逆势增长还不足以说明这点,那么在此不妨再引一例:日本日立公司作过统计,该公司每增加1000亿日元的销售收入,工业设计所占的作用占51%,而设备改造的作用只占12%。
企业家们,早点从拼价格转向拼设计吧。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