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国际)
专栏:连载
石油滚滚钻石闪
———安哥拉纪行之二
本报驻南非记者李新烽
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沿海,国土面积相当于法国、英国和西班牙的总和,是其前宗主国葡萄牙的14倍。刚果河和赞比西河流经安哥拉。安哥拉土地美丽富饶。
大自然青睐安哥拉,赋予这片土地充足的资源。安哥拉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石油、天然气和钻石的储量在非洲居前列,铁、铜、黄金、大理石和石英等30多种矿产储量可观。
安哥拉新闻部官员向记者介绍说,他们的国家具有发展经济的巨大潜力,石油和钻石是其支柱产业。安哥拉的石油勘探始于1906年,但第一口井直到
1955年才开始投产。1966年在卡宾达海湾发现大量石油后,石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迅速提高,从1973年起取代咖啡成为安哥拉最大的出口产品。1975年独立时安哥拉就是非洲主要石油生产国之一,现在日产石油上百万桶。近年又发现了新的近海石油资源,石油总储量达到177亿桶。除石油外,天然气的储量也达到500亿立方米。
安哥拉是在1912年发现钻石的,5年后开始采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钻石一直是安哥拉最重要的出口产品,二战后让位于咖啡。目前,钻石在安哥拉是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出口产品,品质一流,产地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
令人气愤的是,源源不断的石油和闪闪发光的钻石先是引起西方殖民者垂涎三尺,进而又被殖民者据为己有。掠夺性开发攫取的暴利撑破了殖民者的腰包。自1482年葡萄牙殖民者的船队首次抵达刚果河口后,西班牙、英国和荷兰殖民者纷至沓来,开始干起贩卖奴隶的罪恶勾当,把安哥拉作为取之不尽的“黑奴矿”。1576年,殖民者始建罗安达城,沿着宽扎河向内陆地区进发,把罪恶的双手伸向内陆高原地区,300多万黑人先后被贩卖到葡萄牙、巴西和中美洲国家。在1885年殖民者分赃的柏林会议上,安哥拉被划为葡萄牙的殖民地,1922年葡萄牙占领安哥拉全境,丰富的矿产则由葡萄牙一国尽情掠夺。
20世纪50年代,安哥拉人民反抗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先后成立了三个民族解放组织: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安人运)、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安解阵)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安盟),并于60年代揭开了声势浩大的争取民族独立武装斗争的序幕。1975年1月,这三个民族解放组织在肯尼亚的蒙巴萨相互承认,并于1月15日同葡萄牙政府达成关于安哥拉独立的《阿沃尔协议》,同月31日组成过渡政府。然而,1975年8月,这三个组织为争夺对罗安达的控制权而矛盾激化,最终导致兵戎相见,过渡政府解体。同年11月11日,安哥拉宣布独立。同一天,安人运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国。另两个组织不予承认,计划联合成立安哥拉民主共和国,但双方又未达成一致,安盟单方在万博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民主共和国。次年,安人运在北部击溃安解阵部队,并在南部将安盟部队赶出城市。
安哥拉石油部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国自独立以来便陷入内战的泥潭难以自拔,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政府与反政府武装安盟分别据有国家的两大经济支柱———石油和钻石,使得双方均拥有支撑战争的经济来源。尽管联合国多次做出对安盟实行武器和钻石禁运的制裁决定,一些国家从一己私利出发,仍继续与安盟从事地下非法交易,安盟因之财源不断,有资本与政府进行长期武装对抗。
值得庆幸的是,和平曙光已经降临安哥拉。正如多斯桑托斯总统在安哥拉25周年国庆时指出的:“在将近40年的战争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创伤之后,安哥拉迫切呼唤和平与进步,我们正在走向这一目标,政府正在全力创造一个和平的气氛,使民族走向和解,经济走向稳定,并针对国家面临的巨大挑战提出了解决方案。”
(本报约翰内斯堡电)(附图片)
图为安哥拉首都罗安达一角。本报记者李新烽摄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盟首脑会议闭幕
达成经济改革新方案
据新华社巴塞罗那(西班牙)3月16日电(记者王星桥、刘瑞常、张征东)欧盟巴塞罗那首脑会议16日在这里结束。欧盟15国首脑就经济改革计划达成了一揽子妥协方案,其中开放能源市场的决议引人注目。
由于两年前欧盟里斯本首脑会议制定的经济改革10年计划迟迟未能得以实施,欧盟领导人决定在此次首脑会议上作出旨在具体落实改革措施的决定,为全面推动欧盟经济结构和社会体制的改革创造有利条件。因而此次会议被舆论称为“经济改革首脑会议”。
欧盟轮值主席国西班牙首相阿斯纳尔在会议结束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本次首脑会议达成的妥协为欧盟进一步推行市场经济改革奠定了基础。他说,有关在2004年开放“非家庭能源市场”妥协方案是会议取得的重要成果。在开放能源市场的同时实施能源税也是一揽子方案的重要内容。
会议发表的最后文件表明,欧盟首脑同意最迟于2004年向企业和商业用户开放电力和燃气市场,这部分市场约占欧盟市场的60%。而关于如何向私人用户开放能源市场的问题将在今后的欧盟首脑会议上作出决定。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期间,欧盟15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还就2010年前的经济和社会改革等问题达成了广泛共识。会议发表的中东问题声明对联合国安理会最近通过的支持巴勒斯坦建国的决议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沙特的中东和平方案表示赞赏。
第7版(国际)
专栏:
基辅举行大型音乐会
庆祝中乌建交10周年
据新华社基辅3月14日电(记者张志强、宋宗利)基辅华人华侨联合会14日晚在乌克兰国家音乐厅举行了大型音乐会,热烈庆祝中国和乌克兰建交10周年。
中国驻乌克兰大使李国邦在音乐会上说,中乌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高层互访频繁,相互理解与信任不断加深。两国在政治、经贸、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日益扩大,成果喜人。
乌克兰议会乌中友好议员团主席帕夫洛夫斯基说,中国的改革开放使整个国家面貌焕然一新。乌克兰需要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他希望两国继续扩大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和交流,进一步加深两国人民之间传统友谊。
乌克兰国立交响乐团、国立民族管弦乐团等5大音乐团体与来自中国的民族乐器演奏家王次恒、歌唱演员冯瑞丽和青年钢琴演奏家黄业威等人同台献艺,为400多名观众做了精彩表演。他们精湛的技艺倾倒了在场所有的观众。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国和伊朗举行经贸科技联委会议
双方表示将加强友好合作
据新华社德黑兰3月17日电(记者姜显明、蒋晓峰)中国和伊朗17日在此间举行两国经贸科技联合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双方高度评价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同意继续加强协调与合作,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和双边关系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国务委员吴仪和伊朗副总统兼伊中经贸科技联委会伊方主席塞塔里·法尔分别率政府代表团出席会议并发言。
吴仪指出,伊朗和中国同为文明古国,友谊源远流长。中伊建交30年来,特别是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以来,双边关系不断加强,经贸合作成效尤为显著。去年双边贸易额已增加到33亿美元。
吴仪还就进一步发展中伊经贸合作提出具体建议,主张两国在油气、科技、商检和避免双重征税等广泛领域扩大和加强合作。
法尔赞同吴仪对两国关系和经贸合作现状的评价。法尔指出,今年伊朗开始实行第三个五年发展计划,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伊国内资源发展国家经济。为此,伊将在金融、外税和投资等领域实行改革,吸引和保障外来投资,这些都将给中国投资企业带来机遇。他希望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伊朗建设,在能源、城市地铁建造、里海高速公路和旅游等诸多领域进一步开展合作。
据悉,中伊双方已就一些经贸合作项目达成协议,17日下午将举行协议签字仪式。
应法尔的邀请,吴仪一行于16日下午抵达这里对伊朗进行访问。在访问期间,吴仪还将参加中国承建的德黑兰地铁二期工程第二阶段线路的开通仪式,并将会见伊朗总统哈塔米等高级官员,就发展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交换意见。
第7版(国际)
专栏:
穆加贝宣誓就职
宣布将加快土改步伐
本报约翰内斯堡3月17日电记者李新烽报道:今天上午在哈拉雷宣誓就职的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表示,政府将加快土改的步伐,加大土改的力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穆加贝在宣誓时表示,他充满着民族自豪感,在6年的任期内,“遵守诺言,遵守法律,永远忠诚于自己的国家。”
穆加贝强调,新政府将继续正在进行的土地改革,加快土地改革的步伐,加大土地改革的力度,以战胜目前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努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7版(国际)
专栏:
以收回举行以巴美会谈声明
哈马斯将继续进行反以斗争以准备有条件从巴控区撤军
新华社耶路撒冷3月17日电以色列总理办公室16日发表要与巴勒斯坦和美国举行三方会谈声明1个多小时后又发表一份声明,称以方“尚未就明日(17日)举行(三方)会谈问题作出决定”。
以总理办公室在第一份声明中宣布,以色列将于17日与巴勒斯坦和美国举行三方高级会谈,讨论以巴停火和开始执行特尼特停火方案等问题。声明说,沙龙将代表以方,津尼将代表美方出席会谈。
据报道,以色列是在得知巴方就举行三方会谈提出前提条件后发表第二份声明的。巴方强调,除非以军完全撤出巴控区,否则巴方拒绝同以方举行任何谈判。
据新华社大马士革3月16日电(记者拱振喜)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领导人迈什阿勒16日在此间表示,巴勒斯坦人民反以起义斗争和哈马斯的圣战将继续下去。
迈什阿勒当天在大马士革大学就巴形势作报告时说:“巴勒斯坦起义斗争已经成熟,并有能力挫败以色列占领军。”
迈什阿勒说,巴勒斯坦人民的反以斗争已迫使美国改变其立场。联合国安理会最近通过的决议首次提出了建立巴勒斯坦国的问题,而这项决议是在美国提出的草案的基础上形成的。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3月17日电(记者钟翠花、明大军)以色列外长佩雷斯17日说,如果巴勒斯坦方面做好必要的安全安排,以军将从其目前仍然控制的巴控区撤出。
佩雷斯16日晚对新闻界说,以色列已向正在这里进行停火斡旋的美国特使津尼承诺将不会主动对巴勒斯坦人采取军事行动。佩雷斯说,以巴双方地方级别的安全会谈将很快开始,为以军撤离巴控区做好准备。他表示,只有在双方达成协议,并且巴方同意成立中央权力机构,以负责巴领土范围内的行动后,才能在以巴地区派驻外国观察员。
第7版(国际)
专栏:
3月16日,一些群众在德国柏林举行名为“展示面孔”的反种族主义游行。图为两位女青年将面具带在头后参加游行。
新华社记者郭勇摄
第7版(国际)
专栏:
朝控告美霸权政策
据新华社平壤3月16日电(记者张锦芳、李拯宇)朝鲜法学会16日发表控告书,控告美国无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肆意干涉他国内政,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控告书说,相互尊重主权和互不干涉内政是当今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原则。所有国际法文件都规定大小国家都应遵守这一原则。但是,美国目前正严重违反这一国际关系中的最高原则,践踏其它主权国家的主权,干涉他国内政。
控告书说,美国布什政府自成立之初便在“国家利益优先”的名义下,公然干涉他国内政。美国政府将自己看作为超国家的政府,肆意将世界分成“善”与“恶”,将不顺从美国的国家定为“邪恶轴心”。“邪恶轴心论”是迄今为止的国际关系史上践踏其它主权国家主权和干涉他国内政的最严重的行为。
第7版(国际)
专栏:
萨达姆声称
伊将抵抗美军事打击
新华社巴格达3月16日电(记者李学军)伊拉克总统萨达姆16日在会见来访的越南国家副主席阮氏萍时表示,如果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新的军事打击,伊拉克将进行抵抗。
萨达姆说,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可随意对其它国家发动军事打击,甚至改变一个国家的政权,但一个国家人民的意志是美国用武力无法摧毁和征服的。萨达姆告诫美国不要以国际法为借口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别的国家和人民头上。
就伊越两国关系,萨达姆表示,希望全面加强两国在科技、经济和农业等领域的合作。
阮氏萍在会见时说,她26年前访问过伊拉克。这么多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越南同伊拉克的关系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这是因为两国关系建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阮氏萍表示,越南同情伊拉克人民遭受的苦难,反对别国对伊拉克进行任何形式的军事打击。
阮氏萍是14日抵达巴格达对伊拉克进行访问的。16日早些时候,她和伊拉克副总统拉马丹出席了伊越加强合作、扩大贸易的协议签字仪式。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说基地组织资金流动增加
据新华社华盛顿3月16日电(记者谭卫兵)据此间媒体报道,美国一位不愿披露姓名的官员16日说,最近几周,本·拉登的“基地”组织增加了在金融方面的活动,这表明“基地”组织的一些领导人正在恢复对这一组织的控制,并可能谋求资助更多针对美国目标的袭击活动。
这位官员说,在“基地”组织资金流动增加的同时,幸存的“基地”组织成员之间的通讯联系也在增加。美国情报部门截获的信息显示,小股“基地”组织成员和塔利班武装分子正在进行联系。大部分通讯联系活动都集中在靠近阿富汗边界的巴基斯坦西北部地区。
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反恐部门负责人坎尼斯特拉罗说,大量迹象表明,“基地”组织正在重新组建,他们之间大量的通讯联系都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资金往来也很频繁。一些证据表明,“基地”组织领导层也开始活跃起来。
第7版(国际)
专栏:
南联盟释放佩里希奇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3月16日电(记者杨成明)南联盟贝尔格莱德军事法庭16日发表公告说,因涉嫌出卖军事机密而被捕的塞尔维亚副总理、退役上将佩里希奇已获释。
公告说,除佩里希奇外,获释的还有同时被捕的一名南军现役中校和一名文职人员。上述三人均因涉嫌出卖军事机密于15日凌晨被拘留审查。贝尔格莱德军事检察官将根据法庭调查官的审讯记录对他们起诉。
南军总参谋部新闻局随后发表公告强调,南军安全部门工作人员逮捕并拘留审查佩里希奇完全符合南联盟宪法和有关法律条款。
公告强调,南军安全部门早已掌握了佩里希奇等人从事间谍活动的确凿证据。鉴于佩里希奇在作案时被当场抓获,根据南斯拉夫法律,南军安全部门有权对其逮捕并拘留审查。南联盟国防部直属的军事司法机关将对其采取进一步措施。
第7版(国际)
专栏:
伊斯兰堡一基督教堂遭袭
穆沙拉夫严厉谴责
本报伊斯兰堡3月17日电记者丁子报道:位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使馆区的一座基督教教堂今天上午10时50分左右遭到袭击。截至发稿时为止,巴警方透露已有5人死亡,45人受伤。死亡者中包括3名妇女和儿童,而伤亡者中有些是居住在使馆区的外国人。
据悉,袭击发生时,大约有60至70人正在教堂做礼拜,一名男子向里面投掷了4枚自制的炸弹后逃走,其中有两枚炸弹爆炸。
巴方称这一事件是“有损于巴国家利益的恐怖事件”,警方目前正在加紧调查和搜捕肇事者。
遭到炸弹袭击的教堂位于美国驻巴大使馆和中国驻巴大使馆之间的外交公寓楼区。1999年底,这里也发生过炸弹爆炸事件,有人用炸弹同时袭击了这一地区距美国使馆较近的一个空旷地带和位于市区的美国文化中心停车场等处。
据新华社伊斯兰堡3月17日电(记者杜振丰)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17日严厉谴责当天上午发生在伊斯兰堡的恐怖袭击基督教教堂事件,并命令各保安单位联合追查肇事案犯。
据报道,穆沙拉夫说,他已经命令各保安单位联合追查肇事案犯,以便让人们明了,究竟是谁指使制造了这起骇人听闻的恐怖事件。
第7版(国际)
专栏:加入世贸经验谈系列报道(十七)
加拿大立足国际竞争力
——访加拿大银行家协会副会长坎贝尔
本报驻加拿大记者陈特安
加拿大的银行体系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竞争性和创新性的银行体系之一,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已有111年历史的加拿大银行家协会,是加拿大全国性的银行专业协会,加拿大所有银行均是其正式会员。协会的宗旨和任务是:参与制定银行政策,并就政府的金融政策提出建议,为政府与银行业之间沟通;有效提高银行服务素质;帮助新成立的外资银行。作为加拿大银行业的代表和总发言人,加拿大银行家协会对促进加银行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前,加拿大银行家协会主管政策法规方面的副会长特里·坎贝尔,在渥太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问:加拿大成为WTO成员后,其银行如何为本国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和支持,以增强加拿大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答:强化银行自身国际服务能力,支持本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这是我们增强加拿大公司国际竞争力的途径。加拿大银行同加拿大主要制造商和出口商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的商业客户的规模已有长足发展。当加拿大公司寻求国际市场时,加拿大各大银行便为他们的客户在全球市场上的营运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投资于有机遇的市场。当客户进入国际市场时,各大银行就为其提供多层面的金融服务,包括借贷、出信用函、跨国过境保证、国际货币现金运作、顾问咨询等服务。这是一种富有成效的合作与支持,加拿大公司走到哪里,加拿大的银行就服务到哪里。
加拿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更是下大气力。银行是中小企业资金的来源,反过来,中小企业则是加拿大银行业最重要的客户基础。加拿大的许多中小企业是重要的货物和技术服务出口商,他们占加拿大所有主要银行贷款顾客的95%,约有78.8万户中小企业从加拿大七大银行贷款,贷款总额高达710亿加元。这些贷款无异于为加拿大中小企业输血强身,帮助他们拓展业务,阔步走向国际市场。
银行给客户提供多样的产品管理和多层次的金融服务,这为商业客户参与国际竞争、进入新的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问:各大银行怎样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增强国际竞争力、拓展国际业务?
答:加拿大作出几项遵守金融规章的承诺,按关贸总协定范围内的金融服务章程办事,这有助于加拿大银行增强竞争力。比如,取消对来自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外WTO成员的银行在加拿大设立新分行,需要加拿大财政部长审批的限制,允许外国银行,直接作为他们国内总行的分行在加拿大营运。加拿大为外国银行提供一个非常开放的市场,它们在加拿大可以有灵活的选择,即或者作为附属机构(这些附属机构可以从事全面银行服务,包括存款),或者进行全面业务经营的分行。
10多年来,加拿大各大银行一直活跃在国际市场上,捕捉市场机会,活动的轨迹也在向东延伸。过去两年,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赢利占其总赢利的1/2,而在1988年则只占不到20%。更重要的是,当他们在度量国外赢利在整个赢利中占的比例时,加拿大各大银行深知,他们要有一个广阔的国际视野,要有自己的国际发展战略。加各大银行的活动非常广泛:有些银行在寻求机遇进入北美市场;另一些银行则着力开拓北美以外、尤其是亚洲和中国的市场。加拿大第二大银行道明银行目前已发展成为世界三个最大的网上金融服务机构之一;蒙特利尔银行已发展成为北美最大的银行之一;皇家银行作为加拿大首屈一指的银行,已发展成在30个国家有300个分支机构的国际性银行。
加拿大各大银行通过多种渠道扩展国外市场:在国外开设分行或附属机构,在国外市场作探测研究,在国外市场寻求合作伙伴以及同其他金融机构结盟;与国外非金融机构(如百货公司、食品杂货公司等)结成合作伙伴,为他们提供金融服务的配给渠道,丰业银行与美国沃尔玛的合作就是一例。
问:加各银行如何制定营运规则?在避免不良贷款方面有什么成功的管理规范?
答:由于遵循稳健的管理条规,加拿大各大银行一直享有良好的国际信誉。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赞扬加拿大有一个很好的金融体制和一个井然有序的、强有力的机构,加拿大的银行完全遵循国际市场的管理规范。
加拿大也得益于高效有序的金融结构。
根据国际先进的管理规范管理业务,使银行业有效向存储者、投资者提供舒适方便的服务。(上)(本报渥太华电)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