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2年3月17日人民日报第8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2-03-17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民族文化宫举办唐卡展 '...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艺坛风景线

  民族文化宫举办唐卡展
  天香庭院美术作品展举行北京民族文化宫近日举办《第二届书画·唐卡藏品展》,共展出四百五十余幅书画和九十六件唐卡。民族文化宫是国家民委直属的文化事业单位,在征集、收藏、研究、展示各民族优秀文物、图书、艺术品与工艺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颇有成效。(钱守仁) a13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博取深究根深叶茂
——纪念宗其香教授
周志龙
宗其香先生去世已经一年多了。其音容笑貌一如他的作品,在我的脑海中依然鲜活。  我清晰记着他在提到老师徐悲鸿时的那种崇敬神情和语气,尤其令他神往的,是徐悲鸿融贯中西、广开创新思路的艺术主张。终其一生,他都力行这一主张,进行创作,进行教学。
  传统的中国画极少画天空与水影。年轻的艺术系学生宗其香在嘉陵江边作了上千幅写生习作,终于创出了中国画少有的夜景山水。徐悲鸿为此专门著文嘉许。
  宗其香自幼丧母,家境贫寒,十五岁即在南京当学徒。绘画全靠自学,而竟能在十六七岁就一再参加当时的全国美展。1944年,他毕业于中大艺术系,受聘于徐悲鸿主持的中国美术学院,1946年转任北平国立艺专讲师,1963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科主任。他的许多学生已经是著名的画家、教授、高级编辑等美术界的骨干力量。
  在创作上,正如他在生活中一样,兴趣广泛:大到壮丽河山,小到一花一草,无不收入画箧;举凡山水、人物、花鸟、走兽,无不形诸笔端。在解放战争与抗美援朝时期,他曾以极大的热情,组织创作了“淮海战役组画”、“不朽的英雄杨根思”等作品,在部队立功受奖。其后,他的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建设工地、劳动英模、边寨风情,一一入画……创作极丰。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宗其香是见诸报刊最多的画家之一。“文革”期间轰动一时的“黑画事件”中,他的三只小虎同黄永玉先生的猫头鹰一道,成为“黑”画之首。
  改革开放,使步入老年的宗其香先生焕发了艺术的青春。他长期以广西一带的美丽风光为依托,作品的生活气息更加浓郁,画风更趋沉雄奔放。所作大幅漓江夜景,薄云遮月而银光弥漫、山色空濛、渔火摇曳,把江上月色表现得淋漓酣畅,曲尽其妙。他先后在国内包括台湾以及日本举办了大型个展,反响强烈。评论界认为他是博取中西艺术之长、融会贯通而创出中国画新风貌的成功典范。由于长期离开北京这一文化信息中心,他的名声反而渐渐淡化。宗其香先生对此却并不在意。他说,艺术与名利,有得有失,只在你如何对待。他认为自己抛开了名利的牵绊,在艺术上所得甚多。
  回顾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历程,“东学西渐”无疑是最具影响的一件事。从二三十年代的留学欧洲日本、到五十年代的学习苏联,不但引进了油画、雕塑等新的艺术式样,而且激发了传统绘画在东西方艺术的冲撞中探寻新路,连“中国画”、“中医”这样的名称,都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其中院校教育的发展、作用至巨。正由于像徐悲鸿、林风眠等众多艺术改革的先驱以及他们的继承者执着的努力,中国美术才有今日的局面。面对新的世纪,宗其香等前辈们的开创精神与艺术成就,永远值得我们崇敬与怀念。(附图片)
山城之夜(中国画)
县夸阳朔好山到桂林奇(中国画)宗其香 a13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时代呼唤大家力作
  ——画家李伯安给我们的启示
  王全书
  最近几年,画家李伯安的名字越来越响亮。越来越多的人怀着热爱甚至崇敬的心情,谈论这位当代画家和他的作品。
  李伯安是河南美术出版社的一名副编审,1998年5月在他五十四岁时因颈椎病引起严重脑缺血而倒在正在创作的画作前。作为一位画家,李伯安生前名气并不大。但是,在他逝世后,却获得了殊荣。全国一百四十六位画家为李伯安捐画筹款,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研究院、上海美术馆和河南省有关单位共同为他在郑州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河南博物院举办了画展、讨论会,出版了画集。他的画作《走出巴颜喀拉》引起了轰动。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在年长于我的李伯安“十年磨一画”的日子里,我与他有过多次接触和交谈。2000年5月和2001年9月,我又多次参观了李伯安画展,认真拜读了他的画集和有关资料。我想,原因只有一个:时代造就了李伯安;李伯安为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为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奉献出了伟大的作品。
  李伯安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业余绘画创作,专家们把他的作品分为四个部分:太行系列、头像系列、素描手稿和长卷《走出巴颜喀拉》。他的这些画作都有独特的创造,特别是《走出巴颜喀拉》,更是一件具有深刻丰富的思想容量、高超的艺术价值的中国水墨人物画的杰作。
  李伯安魂牵梦绕的是通过人物画创作,来表现他对中华民族亘古久远精神的理解和体悟,尤其是想在世界画廊上,来展现我们伟大的民族。为了完成这一使命,他最终选择了黄河。他的宏愿是创作一幅浩浩人物长卷《大河上下》,从黄河发源地一直画到黄河入海口。他用群像式的构架,让代表中华民族的汉、满、回、藏、蒙古各族百姓,拥黄河而前行,九曲回环,一泻千里,归入大海。令人万分惋惜的是,他的这个宏大的构思没有完成,只画完了黄河源头的藏族。这就是中国水墨人物画长卷《走出巴颜喀拉》。
  我们通常不轻易把“伟大”一词送给一位当代艺术家,因为评判艺术的价值需要时间。但是,由于颀长、白皙、腼腆、文弱的李伯安这幅气贯长虹、大气雄强的作品,对民族精神和黄河文明的描绘而呈现出来的史诗般的光辉,绘画界几乎不约而同地达成这一共识。
  一个民族,尤其像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华民族,在世界上必须有自己的声音,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体育的等等。在文化上,《走出巴颜喀拉》就是我们当代中华民族的黄钟大吕。我们经常呼唤精品、力作、大作的出现,《走出巴颜喀拉》就是对这种呼唤的极好的应答。
  李伯安艺术创作成功的内在依据在于他献身艺术的人格精神。
  李伯安是一位以艺术为生命的艺术家。就个人遭遇而言,他不是幸运者。他早年就读的郑州艺术专科学校在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被撤销以后,为了生计,他曾经当过建筑队的小工,卖过汽水,在小学当过代课教师,在工厂当过工人。但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底层百姓的生活经历,苦难的磨练,成为他艺术创作的底气。无论什么情况下,他都不扔下手中的画笔。他到乡村、街道,为人画像,为小报画插图。
  调到出版社后,他利用一切机会,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他无数次地深入太行山区,废寝忘食地进行写生。他试图从底层百姓身上提取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找到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和路子。他还利用业余时间为报刊画二千余幅人物插图的机会,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了解时代精神的走向。
  李伯安用生命的最后十年,画出了《走出巴颜喀拉》。这是一个艺术殉道者感天动地撼人心魄的历程。不朽的《走出巴颜喀拉》共有二百六十六个人物,第二百六十七个就是李伯安。李伯安将因此而永垂画史。
  时代呼唤大气、大度、大家、大作。
  李伯安的出现,使人们增强了信心:我们的文艺大军是大有希望的,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是大有希望的。我们要努力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采取更加切实有力的措施,促使更多的《走出巴颜喀拉》式的大作、精品出现,促使更多的李伯安式的文艺家出现,促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更加繁荣。压题照片:李伯安正在创作长卷。(本文作者系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附图片)
一夜山雨百重泉(中国画)张志君日前,中国油画家刘亚明个人画展在比利时安特卫普AMBERES画廊举行。这是该画廊第一次举办中国人的个人油画展。AMBERES画廊是欧洲著名的艺术机构之一,曾成功举办过毕加索、米罗等人的画展。刘亚明一九六二年出生于四川,八十年代中期进修于北京电影学院,曾任电视连续剧《渴望》与《编辑部的故事》的美工。随后,他急流勇退,一心从事油画创作。他博采众长,逐步找到了自己的油画语言,形成了新写实主义风格。下图为其油画《绿调子》。
走出巴颜喀拉·圣山之灵(中国画·局部)李伯安 a13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艺坛走笔

  廓清美术理论的雾障
  仲言
  二十余年来,国门渐启,山风徐涌,从现代艺术之父塞尚的作品到西方当下艺术状态———一百余年来西方世界几乎所有的流行艺术形式,以及引发它们或它们引发的艺术思潮,都在中国美术舞台上粉墨登场———印象派后、立体主义、抽象派、未来主义、辐射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精确主义、抽象表现主义、具体艺术、行为艺术、色域绘画、拼合艺术、偶发艺术、光效应绘画、新现实主义、照相写实主义、政治波普、观念艺术……它们或先或后;或原作展,或印刷品;或公开亮相,或悄然而至———时间浓缩了,空间浓缩了———在蜂拥而至中,它们之间的继承关系、平行关系或对立关系被有意无意地隐盖了、消弭了,甚至颠倒了;它们的虚实、优劣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抹煞了,甚至调和了;在中国,西方现代艺术被笼罩在一片浓雾当中。
  曾经盛行一时的审美观和它从属的价值观、历史观被无情地扬弃后,中国人的审美空间与艺术家的思想空间亟待填补。从数千年历史所积淀的文明形态中,还一时难以提取与刚刚被否定扬弃的一切绝然不同的东西,推倒重来还需要一个过程,最实用、最快捷的手段是拿来主义,而这,又和对外开放的大气候相一致。一扇陡然敞开的大门,不可能保证进入的一切是有条有理的;一条饥肠辘辘的汉子面对一大堆食物,是不可能细嚼慢咽的。一时间,充分吸纳西方现代文化思潮与方法论的美术文论在中国出版界大行其道,它们与蜂拥而至的西方现代艺术互相佐证。同时,曾经被极左思潮(包括艺术思想)折腾得丢盔弃甲的美术家和美术理论家们自然开怀相拥,“从善如流”……中国人的精神空间从一个狭小局促的盒子突然放大成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秩序退位,充实成为第一需要。由此,中国的美术史论界浓雾弥漫,某些局部虽然清晰,整体却是有些茫然。
  我们不能否定,这二十余年我们的艺术家、理论家、批评家在艺术精神空间建构上的努力与成就,但也不能否定这一工程的大起大落、局部阙如与整体无序。到如今,除了画册越来越精美外,我们对于西方现代艺术的研究虽说早就开始,但进展缓慢;对于西方现代艺术及其思想背景,我们有了不少的介绍,但还缺乏足够的理论清理与分析;我们对民族艺术传统精神的现代阐释有鲜明的针对性,但缺乏应有的高度。面对艺出多门、纷繁杂乱的创作界都有些手忙脚乱的批评家更遑论对世界美术及其批评、包括西方美术及其批评的生存状态与发展方向加以评说、检讨了。国门洞开已经二十余年了,山风阵阵已经二十余年了,浓雾应当开始消散了。 a13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艺坛风景线

天香庭院美术作品展举行
天香庭院是原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所在地,也是清代恭王府中的一进院落。北京艺术学院虽于一九六四年撤销,其广大师生却一直活跃于中国美术界。近日举行的二○○二年天香庭院美术作品展共展出了彦涵、吴冠中、白雪石、阿老、刘福芳、刘炳森、郭怡宗、杨悦浦等人的新作。(天展) a13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一夜山雨百重泉(中国画)张志君 a13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雁来红(中国画)齐良迟 a13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花长一丈人寿三千(中国画)张世简 a13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王树文从小喜欢用泥巴捏小人与动物。如今,他已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出门在外,总是手不离笔,走到哪儿,画到哪儿,积累了几十本速写、素描与画稿。他在继承发扬牙雕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创作出了一批大型作品,不仅题材广泛,风格上也是自成一家。图为其作品《文成公主》。孟皋卿 a13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方阵(中国画)张青葆 a13品论天涯网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日前,中国油画家刘亚明个人画展在比利时安特卫普AMBERES画廊举行。这是该画廊第一次举办中国人的个人油画展。AMBERES画廊是欧洲著名的艺术机构之一,曾成功举办过毕加索、米罗等人的画展。刘亚明一九六二年出生于四川,八十年代中期进修于北京电影学院,曾任电视连续剧《渴望》与《编辑部的故事》的美工。随后,他急流勇退,一心从事油画创作。他博采众长,逐步找到了自己的油画语言,形成了新写实主义风格。下图为其油画《绿调子》。 a13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