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两会建言)
专栏:
基础设施建设要引入市场机制
陈双全(陕西)
基础设施建设既是“硬环境”,也是“软环境”,它的完备程度事关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应当改变长期以来把基础设施建设简单地作为一项公益事业的观念,大胆引入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兴办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引入市场机制,关键是要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很多地方以水、电、路、气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备,历史欠账问题比较突出。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相关配套政策,调动、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基础设施建设,保护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建立权责分明、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宏观调控,做好经营、监管基础设施建设这篇大文章。
第7版(两会建言)
专栏:
加快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石忠信(黑龙江)
农业结构是一篇“重中之重”的大文章,我们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要靠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打造农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加速种植业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的转变。二是做大绿色食品产业。三是把畜牧业发展成强势支柱产业。哈尔滨作为粮食生产区,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重点建设了奶牛、生猪、肥牛、肉蛋鸡等专业生产基地。
只要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就一定会加快农民增收。
第7版(两会建言)
专栏:
高等教育要办出特色
贾连朝(河南)
建议:
1.进一步加大对教育
结构调整的力度。教育布局结构、专业学科结构、培养的人才层次结构等方面都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建议教育部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结构调整的宏观指导力度,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高教布局、重点学科建设等方面支持的力度。2.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坚持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并建议采取试点的办法,逐步扩大重点高校在招生等方面的自主权。3.在符合金融体制改革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银行对教育,特别是对高校在实施后勤社会化工程,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方面的政策措施。
第7版(两会建言)
专栏:
促进私营经济健康发展
郑卓辉(广东)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日益加快,我国私营经济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一些政策的限制和行业壁垒,个体、私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仍然受到很大制约。
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已经写进了宪法。应当按照这个精神,清理法律、法规、政策,取消对私营经济的歧视和不合理限制,确认对私营企业财产权的法律保护,为私营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平等的法律和政策环境,让私营经济真正享受到“国民待遇”,参与国际竞争,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7版(两会建言)
专栏:
建立企业经营者诚信档案
荣海(陕西)
信用秩序混乱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我国市场经济向深度推进,信用环境将越来越重要。
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信用(诚信)经济,现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诚信,但诚信需要国家权威机构或部门来加以评估、评价、公示,以使守信者畅行天下,让无信者寸步难行。
企业是靠经营者来经营的,经营者的诚信决定了企业的信用,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中国企业及高级经营者的诚信档案和公示系统,这些档案的建立,将使企业和经营者的真实信用度“大白于天下”。
第7版(两会建言)
专栏:
加强司法队伍建设
陈学亨(甘肃)
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有更高的期盼。司法机关要完成江总书记提出的“两年内使社会治安取得新的明显进步”的任务,必须加强队伍建设,这是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的根本保证。
做好这项工作,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司法机关为人民服务的观点,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和保护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二是紧紧搞好作风建设,克服、纠正司法干警中存在的作风拖拉、态度蛮横、对待当事人冷硬横推的问题,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三是防止司法腐败。从改革司法制度入手,加强内部监督,增强司法工作的透明度,以公开促公正,解决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的问题,提高司法工作的公信度;四是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抓紧培训司法队伍,特别要培养一批思想过硬、素质全面、懂得涉外法律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涉外司法工作的需要。
第7版(两会建言)
专栏:
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
李志辉(湖南)
打击是惩治职务犯罪的治标措施,预防才是治本之策。人们往往关注打击职务犯罪而忽视预防工作。惩办贪污腐败,令人解气,但更重要的是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以减少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损失,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预防职务犯罪要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让广大党政干部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线,为党为人民尽职尽责工作。
预防职务犯罪,尤其需要法治保障。当前,制定全国范围内有法律效力的预防职务犯罪法已相当迫切。立法内容应包括各级政府规范行政行为、改革审批制度,完善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制度,落实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任职回避制、财产申报制等;各级检察机关应开展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和法律咨询。应对检察机关的监督,立法还要加强对预防职务犯罪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第7版(两会建言)
专栏:
提高司法人员素质
李岩(湖北)
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报告抓住了两个核心的问题:司法公正和提高司法干部队伍的素质问题。司法机关是伸张正义、体现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只要抓住这两个问题,依法治国就不是一句空话。
近年来,法院和检察院系统在秉公执法、公开公正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司法腐败、司法队伍素质不高,仍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办案简单化、感情化和粗暴执法等现象时有发生。我认为造成执法不公等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司法人员素质不高是一个主要原因。
我国加入WTO后,一方面对司法公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对有关法律条文作了很多的修改和增补,司法人员今后碰到的案件会更加复杂。这就要求司法人员要熟悉掌握有关法律条文,以适应加入WTO后的新要求。
第7版(两会建言)
专栏:
重视山西水利建设
李英明(山西)
政府工作报告把“三农”问题提高到衡量政府工作标准的高度上,体现了人民政府为人民宗旨。山西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主要工作是解决水利问题。
山西的水资源全国倒数第二,天旱少雨,水成为制约山西农业的主要因素。山西已连续5年干旱,造成500万人吃水困难。目前,山西水利有三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27座“病险”水库需及时整治。二是为解决水资源短缺,急需修建水源工程。山西有500多条河流,其中几十条都已干涸。为避免这种状况再现,山西省迫切希望在沁河修建张峰水库。如果张峰水库建成,库容将达3.7亿立方米,可解决山西工业重地晋城地区的用水,还可浇灌30万亩耕地。三是位于晋陕内蒙古交界处的黄河大峡谷急需整治。建于此地的万家寨水库今年即将通水,但由于黄河大峡谷恶劣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水土流失和污染,很有可能使国家花费100多亿、历时8年修建的这个水利设施给山西引来污水。
第7版(两会建言)
专栏:
引导农民改变“提篮小卖”
滕彩元(四川)
加入世贸组织后,出现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趋势,我国市场农业还没有完全到位,又要迎接国际化的挑战。多年的实践证明,农副产品的竞争不完全是产品质量的竞争,而且包含经营方式的竞争,很多优质产品,比如四川的蔬菜、水果、花卉在市场上本身有很强的竞争力,但走出国门的却很少,主要是缺少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公司、大集团,农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太低,制约了农业走入国际市场。
当务之急是要培养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经营主体,应当从三个层次着手:一是推进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各类专业组织。二是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竞争能力的农产品加工的贸易骨干企业。三是建立和发展专业协会,形成国际化的产业组织。只有大力培养有竞争能力的经营主体,农业才能走向国际,这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第7版(两会建言)
专栏:
建设区域性果树示范基地
陈伟忠(广东)
建设区域性果树良种示范基地的理由如下:
一、它是我国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我国南北水果都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生产效益高于其他多数农作物,优化和稳定发展名优特品种是国家今后水果业结构的调整方向,也是新一轮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
二、它是加入WTO,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加入WTO后,我国必然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中,这将有利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出口。
三、它是增加水果生产科技含量的有效途径。
四、它是保证水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各省区内按照不同的气候、区域类型与水果布局的要求,建设有规模的水果无病苗木繁育基地,并通过实施有效管理,对保护生产者切身利益和促进水果业生产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7版(两会建言)
专栏:
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刘华国(陕西)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加入WTO,一个突出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因此,建议国家尽快制订关于农产品、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制订关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安全质量监督标准,加强对畜禽疫病的防检及使用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有害残留及影响的控制,使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质量安全指标尽快达到国际行业标准,以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不断发展。
第7版(两会建言)
专栏:
推进政府行政方式法制化
许卫国(辽宁)
要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就政府而言,首先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观念上的转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树立规则意识、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二是政府职能上的转变。实现政府职能由领导型到服务型的转变,实现政企、政事、政社分开。三是在行政方式上的转变。推进行政方式由行政型向法制型的转变,把政府的行政权力纳入法制化轨道。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还应该适应世贸规则要求,着力抓好便民审批中心、项目开发中心、市场信息研发中心、人才交流中心、工程招标中心、金融担保中心和规划发展体系、法律咨询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第7版(两会建言)
专栏:
加快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步伐
杜碧兰(海南)
我国虽然已经启动了“南水北调”的一期工程,但是解决不了北方沿海和岛屿普遍存在的严重缺水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为,向大海要水是解决沿海地区缺水的必由之路。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海水淡化等资源利用先进技术的国家之一。在国家“六五”开始的初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支持下,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迫切需要转化,可以说,我国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已基本具备产业化条件。海水淡化完成了千吨级的示范,正在进行万吨级示范的准备。海水淡化的吨水成本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的7元左右降低到目前的5元左右,随着装置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造水成本还有希望进一步降低。
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经过“九五”攻关,取得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形成全套技术和产品,建成我国首例工业试验装置。目前,正在天津碱厂开展每小时循环量为千吨级的示范工程。若按海水替代现有工业和生活用水总量的30%计算,可节约沿海城市和地区20%淡水资源,并减少环境污染。这将有望改变我国沿海城市和地区的水资源结构,并从根本上解决淡水资源紧缺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第7版(两会建言)
专栏:
民族地区要加快发展经济
尹克升(新疆)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克服困难,阔步前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国民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3%,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党的建设都有新的进展。
民族地区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实际出发,抓住新的历史性机遇,加快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是新时期民族地区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解决所有民族问题的基础。无论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和保持社会稳定,还是对于巩固边防和维护祖国统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但是,抓机遇,求发展,不能不顾基础差等实际情况搞盲目冒进和超常规发展,民族地区同志要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努力开拓进取。
第7版(两会建言)
专栏:
进一步完善西南出海通道
李兆焯(广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这在当前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发展,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协调制定好南贵昆经济区的规划。目前西部大开发的许多工作,很有必要加强省际间的协调。如广西当前推进西部大开发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进一步完善西南出海通道,而完善西南出海通道,有些问题仅靠广西本身是解决不了的。西南出海通道建设,从交通的角度来说,起码应该包括3个方面:一是公路,主要有:从四川、重庆、贵州经河池、南宁达沿海;南宁经贵港、玉林、梧州通广东;从桂林经贺州、梧州通广东。二是沿海港口及西江航运等。三是铁路,建议洛湛铁路走玉林通往湛江。除交通外,西南省区西部大开发中尚有其他一些问题,比如,南贵昆经济区中的产业构成、建设布局、实施步骤、政策支撑和必要的协调制度等,都需要通过规划加以明确,以促进经济区的形成,提高南贵昆经济区开发的整体水平。
第7版(两会建言)
专栏: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次仁(西藏)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水利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立的117个建设项目,水利占6大项。加强农田草场水利基本建设,继续推进以“一江两河”综合开发为重点的农牧业综合开发,不断提高生产能力。抓好灌区、重点防洪工程、水源工程和人畜饮水工程。
在工程建设中,我们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深入总结经验教训,加强项目审查责任制。对水利工作,我们做到“一个优先”,即优先考虑人才保证;“两个到位”,即前期工作到位,监督检查到位。
第7版(两会建言)
专栏:
全面贯彻实践“一国两制”
姜恩柱(香港)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给予我们许多宝贵的启示。
首先,中央的坚强领导、全国人民的关心和支持、国家整体形势好,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中央严格遵守基本法,不干预特区自治范围内的事务。同时在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妥善处理“居港权”问题和应对香港当前经济困难等方面,给予香港必要而及时的帮助。
其二,全面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成功的基本前提。“一国两制”是个完整的概念,不可分割。
其三,认真实施基本法,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成功的法律保障。基本法是香港特区的根本大法,要全面实施基本法,并保持基本法的稳定性。
其四,坚决维护行政长官依法施政的权威,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其五,充分发挥香港同胞的爱国爱港精神,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成功的强大动力。
其六,加强香港社会各界的团结,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成功的深厚社会基础。
第7版(两会建言)
专栏:
努力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李泽民(浙江)
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有新的发展观念、新的发展思路、新的发展举措。
在现代社会,讲环境,第一位的、基础性的、靠得牢的还是法治环境。
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坚持法制统一、公开透明和非歧视性原则,坚持立改废并重,不断开拓创新,以公开化促进立法的民主化,提高地方立法的质量。
另一方面,对现行有效的法规,进行了全面清理。
执法检查也要抓住对规范市场秩序、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这些年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还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情况的汇报,开展任命干部述职评议和执法评议,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国家机关转变职能、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改善服务,构筑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软环境。
第7版(两会建言)
专栏:
千方百计维护司法公正
张福森(北京)
司法是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维护司法公正集中反映了党和人民的基本要求,是司法工作的永恒主题,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线。我认为,千方百计维护司法公正,当前至少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抓紧队伍建设、推进司法改革、改善司法环境。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实施建构了司法职业的准入制度。司法人员的教育培训制度也应当借鉴司法考试的模式,实行统一的教育培训制度。各级司法机关应当有针对性地适时开展思想、纪律和作风整顿,集中解决司法队伍中存在的作风粗暴、徇私枉法等突出问题,千方百计维护司法公正。通过改革和完善司法体制、司法工作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是解决司法不公问题的治本之策。司法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不仅需要改进司法部门内部的工作程序和运行机制,而且涉及审判权、检察权、侦查权、执行权、司法行政权的合理配置以及相互之间的分工制约、协调配合问题,涉及立法、财政、人事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第7版(两会建言)
专栏:
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李成玉(河南)
政府工作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几个问题:一是扩大内需问题。在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要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根本之策是扩大内需,进一步形成消费和投资的双重拉动。这几年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发行国债搞了许多基础设施,例如高速公路建设目前已列世界前茅,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今年还要发行1500亿元国债,重点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对扩大内需的肯定;二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问题。实践证明,农村税费改革是一项非常好的政策,谁先改、谁受益;三是转变干部作风问题。
河南这几年发展较快,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基础设施发展较快,也出现了一些知名企业,但河南的财政基数偏低,收入增幅较慢,还存在欠发工资、基层政权经费过少、运转困难的问题,希望国家财政在所得税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调整上对河南给予倾斜。
第7版(两会建言)
专栏:
帮助扶持与自强自立相结合
王信田(海南)
关心、帮助和扶持弱势群体,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
弱势群体的遭遇必须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如果他们的生活水平不能切实提高,社会进步和稳定就会受影响。海南省有关部门已注意到这种情况,今后省人大在立法和监督上,会积极考虑帮助扶持弱势群体,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当然,一方面政府和社会要关心帮助弱势群体,使他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另一方面,这部分人也要自强自立,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再就业。两方面的力量结合起来,弱势群体才能过上好日子。
海口市在保证下岗职工和低收入单亲家庭达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同时,还积极安排他们培训,为他们再就业创造条件。对农村贫困人口则实行对口扶贫帮困。对残疾人,在就业就学等方面给予关注。对弱势群体最好的帮扶还是积极发展经济,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