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2年3月7日人民日报第12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2-03-07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树木·树人·树企业——访全国人大代表、新任武汉市'...

第12版(专页)
专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树木·树人·树企业
  ——访全国人大代表、新任武汉市市长周济院士
  本报记者龚达发罗盘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科学家周济,今年1月当选为武汉市市长。他是我国目前在任的唯一一位院士市长。在全国人大会议的间隙,记者采访了周济院士。
  记者:您怎样看待做院士和做市长?周济:“院士市长”首先是个象征,象征武汉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同时也说明湖北省暨武汉市高度重视知识、重视人才。实际上,院士市长跟其他市长相比没有特别优势。因为院士只是一种荣誉称号,是对我过去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成就的肯定。现在从事城市管理、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是全新的工作,面临重新学习的艰巨任务。今后一定要认真学习国内外发展经济、管理城市的理论与经验,尽快熟悉情况、进入角色,更好地履行市长之责。具体地说,我将抓好树木、树人、树企业这几件事情。
  记者:您上任伊始,第一件事就是提出“绿色武汉”计划,这是基于什么考虑?
  周济:“绿色武汉”计划,可以简称为“树木”。武汉是中国的三大火炉之一,市民绿化城市的要求十分迫切。启动“绿色武汉”行动计划,主要是为了解决群众反映的城区环境创新草坪多、大树少、建绿不见绿等问题,让市民“见绿荫”、“见大绿”,改善生活和生态环境。城市绿化是城市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可以提高武汉市民的文明素质。这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战略举措,对武汉招商引资也极为有利。
  记者:“绿色武汉”计划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在这方面市政府有何具体举措?
  周济:新年第一次市长办公会确定:以每年至少2500万株速度,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一行动要持续数载,让“林中之城”成为武汉享誉国内外的城市特色。今年中心城区大苗(树)将主要种植在琴台广场等12个已建绿化广场,解放公园等12个城市公园,南干渠等20个已建游园,以及青年路等160条城区主次干道。城区移植大树苗要由去年的1万株增至10万株,城区种树要在去年37万株的基础上增长3倍,达到百万株。市郊7区将造林12万亩,植树2000万株,市委、市政府还将派员实地检查植树成活率。武汉水多,气候变化明显,完全有条件实行绿化造林的超常规发展,构筑“城在林中”的景观格局。
  记者:您的“树人”计划是什么?与“科教兴市”
  战略有什么关系?
  周济:武汉在校大学生数量在全国大城市中排第三,科技教育力量也位居第三,这是武汉最大的优势。我们要发挥这一优势,抓好“树人”——培养人才、促进教育产业化的工作。目前,东湖周边高校有35万大学生,我们完全可以发展到50万大学生。教育兴旺了,我们就可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武汉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在国内乃至全世界都有名气,要珍惜这一资源,把它做成武汉的一个品牌。教育搞好了,既可源源不断提供人才,又可提高整个市民的素质。从而为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为武汉经济发展作贡献。
  树人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加强我市社区文明建设,用先进的文化提升广大市民的整体素质。在武汉,近10万党员组成的4000多个“吴天祥小组”、“民意街派出所”和“百步亭社区”三个在全国有影响的先进典型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纲,大力推广“吴天祥小组”、“民意街派出所”和“百步亭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经验,掀起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新高潮。
  记者:精神文明建设对树人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您将如何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周济: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它凝聚人心,聚集人气。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一要狠抓组织落实,强化政府目标责任制,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目标细化,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落实到责任人;二要狠抓措施落实,要有完成目标任务的计划和措施,并将其付诸行动,长期坚持,锲而不舍;三要狠抓政策落实,特别要把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激励奖励制度落到实处。
  记者:树企业在您的施政纲领中占有重要位置,您为什么要提出树企业?如何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周济:市场竞争的主体是企业,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财政税收的主体是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以企业发展为中心。因此,在加入WTO的背景下,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变管理为经营,变服从为服务,经营好城市,服务好企业,全社会要更多地关注企业的发展,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发展创造好的环境。
  记者:沿海有先发优势,西部有后发优势,中部城市武汉发展的机遇在哪里?
  周济:东南沿海城市占着改革开放的先发优势,西部城市占着西部大开发的后发优势,发展都非常快,武汉位居中部,的确面临严峻挑战。但武汉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天时表现在我国连续10年快速发展,世界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中国制造业向内地转移。武汉工业基础雄厚,有成为中国主要高新技术制造业基地的历史性机遇;地利表现在武汉是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同时,拥有两江百湖,水面占整个城区的25%,淡水资源十分丰富,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人和表现在武汉领导班子团结,全市人民有强烈的发展愿望,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记者:今年是加入世贸组织第一年,老工业城市武汉如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周济:加入WTO规范的是政府,而竞争的主体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是企业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关键。武汉要尽快造就一批规模上档次的重量级的高科技企业集团,要在改革中联大做大,强化支柱产业。现在看来,在武汉的经济增长过程中,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钢铁和新材料产业、新医药和生物技术、环保产业为主的产业崛起,将成为武汉经济增长的主发动机。要加快建设五大产业基地,五个功能中心,加快建设新的经济增长带,推动武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植产业核心竞争力。要以资本为纽带,以项目为依托,开展跨国、跨地区、跨行业的多种形式的联合,逐步形成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今后五年,培育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过100亿的集团公司。
  记者:武汉是我国重要的光电子信息基地,“武汉·中国光谷”正式批复至今已经一年,请您描绘一下未来五到十年光谷发展前景。
  周济:1998年,世界第一个“光谷”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开始建设,接着,英、德、日等国相继启动了“光”计划,全球“追光”步伐日益加快。2000年3月,许其贞等10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建设“武汉·中国光谷”议案,湖北省委、武汉市委敏锐地觉察到,这对改变本地经济、科技的结构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在距10名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后仅25天,“武汉·中国光谷”的轮廓即被勾画出来:从珞珈山起,沿南望山、喻家山,跨东湖、南湖、汤逊湖,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在未来5—10年内将形成1000亿元的产业规模。
  从光谷概念提出之日起,整个湖北省、武汉市上上下下行动起来,一致确立:打“中国光谷”牌,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提出了“中国光谷”的“三最目标”与“四大重心”。
  “三最目标”是:一是水平最高。起点高、产业水平高、目标也要高,要吸引全国乃至世界人才,进入光器件“爆炸”发展的中心;二是规模最大,不但做国内最大,在国际上也要大;三是速度最快,要用大的思路、大的手笔、大的规划迅速扩张。“四大重心”是:一是产业规划,尽早规划中国光电子市场、产业种类;二是落实项目,招商引资,尤其是引进世界500强中光电通信的大企业;三是舆论宣传,展开系列报道、系列宣传,广而告之;四是环境建设,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的优惠政策。武汉光谷要留住人才,光谷内的公司推行个人持股制,公司争取上科技板。
  记者:武汉中国光谷已成为武汉在海内外的一个重要品牌,请您介绍一下光谷的最新进展。
  周济:“中国光谷”概念提出一年多以来,借助社会各界的支持开始迅速扩张,截至2001年底已有20多个光电子信息领域的大项目开工或投产,一期总投资约25亿元,吸引海内外投资50多亿元,与商业银行签订授信贷款总额达323亿元,新注册公司1000多家,在深、沪股市上出现了“光谷概念”。
  过去的一年是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获得较大发展的一年。东湖开发区科工贸总收入33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7%,财政收入11.8亿元,增长7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2.1亿元,增长35%,全口径工业增加值76亿元,增长31%,出口创汇1.13亿美元,增长76.6%,拉动全市经济增长达19.3个百分点。可以说,光谷已成为拉动武汉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记者:请问实现光谷的跨越式发展今后还将有什么重要举措?
  周济:要按照超常规建设和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搞好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在国际化竞争方面步伐要加快一点,进一步搞好环境建设,改善信用环境和服务环境,争取今年有良好开局。
  今年的工作要以企业为主体,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项目是建设中国光谷的关键。我们要使光电子信息产业从一个新兴产业变为主导产业,没有创新是不能实现的。在光电子信息产业这个问题上,我们决心“抓大放小”:一方面,我们要创办一批光电子产业的“大船”,使之上规模、上水平。同时,也应特别重视学习美国“硅谷”和台湾发展高科技产业的经验,放手发展各种层次、多种模式的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小型高新技术产业。在项目问题上,我们将按照“双赢”的发展思路,在合作中发展,在竞争中发展。引进我们想有而还没有的项目,实行“高位嫁接”、跨越式发展。
  记者:武汉是如何推进企业孵化器建设的?
  周济: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过程中,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条件,帮助创业者把发明和成果尽快形成商品进入市场,使之形成规模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企业孵化器建设上,武汉市的工作进行得早,取得的效果明显。成立于
  1987年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
  是我国按国际惯例创立的首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已孵化企业260多家,毕业企业109家。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这种培育企业的模式,为本地众多高校、城区所借鉴。目前,全市已建起各类孵化器22个,在孵企业近千家。
  记者:“树木、树人、树企业”,这三者之间是个什么关系?它对武汉市未来的走势将产生什么影响?
  周济:“树木、树人、树企业”是一个辩证的统一,我国可持续发展计划包括生态系统、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简而言之即树木、树人、树企业。它涉及到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市民的整体素质,促进招商引资和产业结构调整。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武汉市50年以后、100年以后就一定能真正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性大都市。
  记者:武汉是一个拥有800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您作为一市之长,打算采取什么措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周济: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我们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政府工作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一方面要抓发展,发展了,很多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市民收入水平就可大大提高,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另一方面,我们要非常关心困难群体,要改变目前很多群众生活水平比较低的现实,包括大量低收入的群众,一些没有工作的群众。我们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再就业。同时要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等一系列社会保障体系,使人民生活得到最基本的保障。我相信,只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实现武汉市跨越式发展,武汉市一定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附图片)
武汉市市长周济 f8w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