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
专栏:
对香港澳门的前景满怀信心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今天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我们对香港、澳门的前景满怀信心。”
朱镕基表示,要全面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澳门两个基本法。他说,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稳定和繁荣发展,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中央政府将继续全力支持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进一步加强内地与香港、澳门的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第2版(要闻)
专栏:
新一年中国外交战略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今天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在新的一年里,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朱镕基指出,2001年,国际形势变化起伏。但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题并未改变,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并未改变,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朱镕基说,在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下,我国外交工作进一步开创了新局面,国际地位和影响继续提高。
他说,我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继续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发展。去年,我国同俄罗斯和中亚四国共同宣布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在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我国与东盟一致同意今后10年内逐步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我国同朝鲜、韩国和南亚各国的关系稳步发展。我国同非洲、拉美国家友好合作取得新的成果,与阿拉伯各国和其他伊斯兰国家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
朱镕基说,在过去一年里,我国与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的关系得到发展和改善。我们积极务实地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裁军等领域的多边外交活动,有力地捍卫了我国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我国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谴责和反对恐怖主义,在国际反恐怖斗争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朱镕基强调,在新的一年,我们要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
朱镕基表示,中国将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事务,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致力于和平、发展与进步的事业,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第2版(要闻)
专栏:
要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今天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在新的形势下,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严密防范和依法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严厉打击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的犯罪活动。继续开展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和黑恶势力,大力整顿社会治安混乱的地方和场所,使社会治安状况有明显进步。
朱镕基指出,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全面落实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积极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建立政法公安经费保障机制。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把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朱镕基说,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积极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继续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要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要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加强爱国宗教力量的建设。认真贯彻侨务政策,做好侨务工作。
朱镕基强调,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以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坚持科技强军、从严治军、勤俭建军,注重质量建设,提高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增强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快国防科技工业调整、改革和发展,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推进武器装备建设。深化后勤保障改革,提高军事经济效益和综合保障能力。加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建设。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搞好国防教育,做好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工作,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第2版(要闻)
专栏:
我们坚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恢复两岸对话与谈判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今天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我们坚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恢复两岸对话与谈判,进一步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尽早实现直接“三通”。
在谈到台湾问题时,朱镕基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江泽民主席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努力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我们重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朱镕基表示,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加强交往和对话。支持海外华侨华人反对“台独”、促进祖国统一的爱国行动。我们坚信,祖国的完全统一大业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第2版(要闻)
专栏:
2001年财政收入增多,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财政部部长项怀诚今天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关于200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时说,2001年我国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财政收入增加较多,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宏观调控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
——全国财政收支超额完成预算,中央财政赤字控制在预算之内。2001年,全国财政收入完成16371亿元(不含债务收入),比预算增加1611亿元,比上年增加2976亿元,增长22.2%。全国财政支出完成18844亿元,比预算增加1486亿元,比上年增加2957亿元,增长18.6%。收支相抵,支出大于收入2473亿元。
——中央和地方增收较多,部分项目支出变化较大。2001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均增收较多,分别比预算超收748亿元和863亿元。中央财政超收收入主要用于:增加交通专项支出86亿元(车辆购置税增收部分),补助全国社会保障基金310亿元,增加基本建设支出300亿元,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支出52亿元。地方财政超收收入主要用于:解决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拖欠,落实2001年第四季度出台的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政策,增加社会保障补助支出,保证教育、科技、农业、生态保护等重点支出以及支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等方面的资金需要。
——积极财政政策得到较好落实,扩大和培育了内需。2001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了15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国债资金的投入,不仅保证了青藏铁路、西电东送等西部开发重大项目的及时启动和建设,而且促进了一批重大在建项目的完成。
——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努力解决基层工资拖欠问题。
——社会保障投入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2001年,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性支出完成982亿元,是1998年的5.18倍。据统计,截至2001年底,全国共有4700多万社会保障对象得到国家预算的社会保障资金补助。
——农业投入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
——科教投入逐步增加,科教兴国战略得到有效贯彻。2001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完成213亿元。其中,按照中央要求,从1998年至2002年,中央财政本级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按同口径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2001年中央财政本级增加教育经费41亿元;实施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2001年中央财政支出10亿元,又有32个县(市、区)通过了国家“两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实施“全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专项补助地方26亿元,改造危房1700万平方米。2001年,中央财政科技支出完成373亿元,增长29.5%。
第2版(要闻)
专栏:
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基本实现,“十五”计划开局良好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今天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时说,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基本实现,“十五”计划开局良好。
曾培炎说,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95933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898亿元,增长12.1%。市场物价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0.7%。外贸进出口总额5098亿美元,增长7.5%。财政收入增长较快,财政赤字控制在预算目标之内。金融运行平稳,现金净投放1036亿元。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122亿美元。城镇登记失业率3.6%,人口自然增长率6.95‰。
——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国债资金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经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2001年发行长期建设国债1500亿元,加上1998年到2000年批准发行的,累计5100亿元,有效地带动了地方、部门、企业配套资金和银行贷款以及其他各方面投资的增加,国债项目投资总规模近3万亿元。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农业布局不断优化,主要农作物生产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增长速度达到28%。淘汰落后、压缩过剩生产能力取得成效,煤炭行业实现整体扭亏为盈。
——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的各项改革继续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体制环境进一步改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逐步规范,特困企业改革和调整力度加大。垄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取得进展,电信、电力、民航改革方案已经完成,并开始组织实施。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达99.9%,下岗职工领取基本生活费的比例达99.4%,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97.8%。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初步建立。放开棉花收购,重点转到规范市场秩序和加强质量监管上来。进一步放开了一批商品和服务价格,积极探索价格决策听证制度等新的价格管理办法。石油价格按国内外市场供求形成的机制不断完善,供水价格和公有住房租金的改革取得新进展。
——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阶段性成果。坚持加强教育与严肃法纪相结合、全面治理和专项整治相结合,努力从源头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集中力量开展了打击走私犯罪、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骗取出口退税和逃汇骗汇等专项斗争。整治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建筑市场和文化市场,开展药品及医疗服务价格、农村电价和农网改造收费等专项检查,进行重大项目招标投标专项稽察,促进了市场环境的净化。
——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经济增长空间不断拓宽。在国际贸易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出口总额增长6.8%,进口总额增长8.2%。商品结构继续改善,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2.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25.4%。全年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468亿美元,增长14.9%。
——加强规划、完善政策,西部大开发迈出新的步伐。全年用于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性建设资金超过上年,西部和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9.3%和16.3%,高于东部地区6个和3个百分点。2000年开工的十个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去年又相继开工建设了一批重点工程。中西部地区退耕还林三年累计完成124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09万公顷。
——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础研究取得重要成果,高技术研究在一些领域获得新的突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社会科学、计划生育、卫生、体育和文物保护等各项事业发展加快。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人民群众生活不断改善。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95亿元,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实际增长率分别达到8.5%和4.2%。农村贫困人口减少400万。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覆盖面明显扩大。
第2版(要闻)
专栏:
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今天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时谈到了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这些主要目标是:
——经济增长率7%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2%;
——外贸进出口总额力争有所增长;
——中央财政赤字控制在3098亿元以内;
——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长13%左右,现金投放不超过1500亿元;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第2版(要闻)
专栏:
继续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今天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时指出,2002年,要继续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曾培炎说,要继续加强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优先发展科技教育,加快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要把加强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放在重要的位置,努力做到:一是“油路到县”,对尚无沥青公路与省会城市或地(州)政府所在地城市连接的西部地区3个州和281个县(团场),进行沥青公路建设与改造,建设总规模25000公里,年底基本完成。二是“送电到乡”,着力解决不具备联网条件、尚未通电783个乡的用电问题,采用多种方式,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太阳能或风能发电。加快实施第二批农网改造,力争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中西部地区1916个县的农网改造任务。三是“广播电视到村”,继续推进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和“西新工程”,在新通电的行政村建设广播电视接收设施,使更多的农民听上广播、看上电视。四是“退耕还林到户”,采取个体承包方式,将任务落实到户,补助政策兑现到户,林草权属下放到户,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今年新增退耕还林面积227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66万公顷。
曾培炎说,贯彻落实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和支持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中央机关、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干部交流,做好培训工作。
曾培炎说,中部地区要充分发挥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和综合资源优势,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西部开发,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带。为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发展,在安排基本建设投资和技术改造资金方面予以支持。东部地区要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着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更好地发挥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第2版(要闻)
专栏:
2002年中央预算草案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财政部部长项怀诚今天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关于200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时说,2002年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方针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以扩大和培育内需为重点,以推进财政改革,加强预算管理为手段,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严格收入征管,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需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中央各项重大方针政策的落实提供财力保障。
项怀诚说,按照上述指导方针,国务院编制了2002年中央预算草案:
2002年中央财政总收入安排10646亿元,比上年增加765亿元,增长7.7%(为便于比较,计算增长率时已按照2002年开始实施的所得税分享改革方案对2001年执行数作了调整),中央财政总支出13744亿元,比上年增加1265亿元,增长10.1%。中央财政收支相抵,赤字3098亿元,比上年增加500亿元。
2002年代编的地方财政预算总收入15305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加1497亿元,增长10.8%。地方财政预算总支出15305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加1622亿元,增长11.9%。地方财政收支平衡。
200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汇总,全国财政收入安排18015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加1644亿元,增长10%;全国财政支出安排21113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加2269亿元,增长12%。
第2版(要闻)
专栏:
确保社会保障和工资发放支出需要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财政部部长项怀诚今天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200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时说,要确保社会保障和工资发放支出需要。
项怀诚说,近年来,国家适当调整收入分配政策,逐年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提高了社会保障对象的保障水平。但在调资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县乡拖欠干部职工工资的现象。据地方上报数字统计,截至2001年底,各地共拖欠当年国家统一政策规定的工资65亿元,占应发工资总额的1.8%,主要发生在中西部地区的县乡两级。
项怀诚说,为了缓解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县乡工资发放困难,中央财政负担了这些地区执行1999年以来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所需大部或全部财政支出。2001年10月出台的增加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政策,除沿海九省(直辖市)外,其余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与此同时,中央财政每年还专项安排50亿元预算周转资金,用于解决农业大省季节性工资拖欠问题。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2001年县乡工资拖欠问题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有些省除保证当年不发生“新欠”外,还在逐步解决2000年以前的工资“陈欠”问题。2002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力争较好地解决所有县乡当年工资欠发问题。
项怀诚说,2001年,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性支出完成982亿元,是1998年的5.18倍。其中,对养老保险基金补贴支出349亿元;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补助支出136亿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支出23亿元;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310亿元;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84亿元。
项怀诚说,2002年中央财政共安排社会保障性支出860亿元(按可比口径比较,比2001年增长28%)。其中,为了解决城市低收入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国务院决定2002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增加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补助,由去年的23亿元增加到46亿元;考虑到2001年提高企业离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支出翘尾、下岗职工规模等情况,2002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安排企业养老金补贴支出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补贴支出512亿元;同时,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支持一些国有企业依法实施关闭破产,2002年中央财政将安排企业关闭破产补助资金110亿元;安排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96亿元。各级地方财政要认真落实中央政策,在预算安排中大力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比重。
项怀诚说,确保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是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应尽的职责。中央要求,2002年继续适当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工资,并相应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中央财政将增加专项支出118亿元,其中补助地方支出95亿元。为帮助地方解决基层财政困难,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可用于工资性支出的转移支付比例,积极调度资金帮助地方解决基层季节性工资拖欠问题。
2002年中央财政可用于工资性支出的转移支付资金将达1180亿元,这些资金应集中用于补助县乡两级。地方财政也要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尤其是加大省对下的转移支付力度,切实帮助困难县乡解决欠发工资问题;基层财政要合理安排预算,财政资金首先用于国家规定工资的发放;继续完善机关公务员工资由财政统发和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上划到县统一管理的办法,逐步建立保证工资正常发放的机制。加快县乡职能转变,切实精简机构和人员,为从根本上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创造条件。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