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要闻)
专栏:代表团之声
开创首都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代表
本报记者 王建新
“‘十五’开局之年,首都北京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几组非常有说服力的数字: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817亿元,比上年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77.8元,同比增长8.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099元,增长8.9%;“一线两翼”的城市发展格局初步显现。贾庆林说,北京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全市上下呈现出“人心齐、抓机遇、求发展”的喜人局面,有力地推动了首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002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也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实施《奥运行动规划》的第一年。”贾庆林说,加入世贸组织,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了有利契机;申奥成功和筹备奥运工作,为首都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北京市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保持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确保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左右。
谈到今年要抓好的重点工作,贾庆林提出了六个方面:一是努力实现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三年大变样”的目标。二是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积极应对世界经济和贸易形势的变化,保持外贸出口的稳定增长。三是抓住筹办奥运的机遇,全面实施《奥运行动规划》,加快城市建设,强化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四是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十六大的胜利召开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首都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六是以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和市委换届为契机,大力加强各级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贾庆林最后说,今年首都各项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全市各级组织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以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业绩,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
第5版(要闻)
专栏:代表团之声
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
——访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贺国强代表
本报记者 崔 佳 盛若蔚
朱镕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去年全年的工作时,对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所取得的显著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安排今年工作时,对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工作又作了全面部署,这极大地鼓舞了西部各省市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热情和干劲。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市在去年“十五”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新变化?记者采访了重庆市委书记贺国强代表。
贺国强说,去年以来,重庆市坚持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统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着力办好江总书记交办的“四件大事”,克服本市历史上罕见的旱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贺国强向记者介绍说,去年重庆市的经济建设呈现出一些重大变化和新的亮点: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750亿元,同比增长9.0%;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第三产业比重已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4.5%;经济运行的质量明显改善,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1.8亿元,比上年增长55.4%;对外经贸保持持续稳步增长,外贸出口在上年增长1.03倍的基础上,又增长10.8%;三峡库区移民开发取得新的进展,重庆库区经济呈现好的发展态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7.1%和4.2%,社会保障体制的基本框架已建立。
贺国强说,去年重庆市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以国有企业为中心的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展望未来,贺国强信心满怀:“今年是重庆直辖五周年,五年来的实践和变化充分证明,中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总理的报告对今年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认真落实,团结和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负重自强,扎实工作,加快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把重庆市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而努力奋斗。”
第5版(要闻)
专栏:两会时评
扩大内需根本之策
皮子
今年春来早。还不到3月,院子里的桃花就开了,犹如一片红云,报道着春天的信息。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里的“两会”寄托着人们的希望,也鼓舞着人们的信心。
朱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扩大和培育内需,促进经济较快增长,作为今年要着重做好的八个方面工作的第一个,提出在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根本之策,是扩大国内需求,进一步形成消费和投资的双重拉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内需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一项战略方针。
当前世界经济普遍低迷,使我们面临更加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要保持今年经济的较快增长,只能靠继续扩大内需。
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只有持续强劲的需求,才能带动中国经济这列重载列车高速前行。尽管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较高,但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还是来自内需。我们既要积极利用外需,更要扩大内需。这样,才能减少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有更大的回旋余地,使经济发展的基础更为可靠。这几年,坚持扩大内需政策,对推动经济增长功不可没,特别是国债投资项目作用明显,从1998年到2001年4年间,国债投资项目分别带动经济增长1.5、2、1.7、1.8个百分点。
扩大内需,仍然有较大的潜力。我国是大国,更是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总量已达1万多亿美元,但只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6%;人均不到900美元,还只是小康水平。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大,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都有待升级,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差距就是需求,差距就是潜力。逐步缩小差距,把潜在的需求变成现实的需求,我国经济就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扩大内需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方针,也是一个动态的方针,要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调整充实内容,增强政策效果。今年如何扩大内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培育和提高居民购买力,继续增发国债、带动投资增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方向明确,很有力度,互相配套。认真落实这些政策措施,人们就有理由对今年的经济增长满怀信心。
第5版(要闻)
专栏:
今日两会日程
人大
●上午: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作国务院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财政部部长项怀诚作国务院关于200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下午: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外交部部长唐家璇答中外记者问。政协
●上午:列席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
●下午:小组讨论。
第5版(要闻)
专栏:两会剪影
会场内外
三月五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图①:会场外,红旗在春风里迎风飘扬。
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摄
图②③:会场内,代表们聚精会神地听取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作政府工作报告。本报记者 李 舸摄
第5版(要闻)
专栏:两会聚焦
拉动经济列车快跑
——代表、委员谈扩大内需促发展
本报记者 朱剑红 田俊荣 韩建清
在克服重重困难,赢来一个良好的“十五”开局后,国民经济列车今年是否还能保持快速前进?这是代表、委员普遍关心的话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扩大和培育内需,促进经济较快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增强了大家对今年经济发展的信心。
“列车”运行有阻力,更有动力
认清形势,充分估计我们面临的困难,是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前提。
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今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困难是国际经济形势依然比较低迷,外部需求疲软。这将不利于我国的出口,再加上今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因此,今年出口形势更加严峻。
除了国际经济的不利因素之外,我国经济还存在着一些难点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原北京大学校长吴树青教授说,目前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些根本性因素尚未消除,农民增收的难度仍然很大。比如,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供过于求,通过提价来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没有空间,这就要求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但这一结构调整比工业的结构调整要困难得多。再如,乡镇企业在过去异军突起,原因之一是当时它们面对的是短缺经济,在当前买方市场的大环境下,乡镇企业要再度崛起,需要埋头进行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此外,农民进城务工也步履维艰。由于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的增加,一些城市明里暗里对农民进城务工采取限制措施。
在城市,到2001年末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达515万人,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减员增效还将进行;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一些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可能面临重组、破产,也会分流出一批人员;再加上农村转移的劳动力和城市新增的劳动力,就业压力很大。
此外,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在自身改革、转换机制、技术进步和现代化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市场竞争力不强;国民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一直未得到解决,目前仍然比较突出;市场经济秩序比较混乱;社会信用淡薄等等,这些因素也会制约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应当看到,今年经济发展的困难和不确定因素多,但有利因素更多。人大代表、国家计委副主任李子彬告诉记者,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经济实力已大大提高,物质技术基础比较雄厚,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些瓶颈得到了缓解。中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增强了各方面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我们有世界上最大的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很大,可以实行以扩大内需为主的经济建设方针。我国居民储蓄水平较高,粮食和外汇等重要储备较为充裕,国家总体财力增长较快。在应对国内外各种政治、经济重大事件中,党中央、国务院积累了抵御各种风险的丰富经验。
双重拉动让“列车”快跑
经济列车要快跑,就要继续扩大内需,进一步形成投资和消费的双重拉动。
人大代表、国家计委副主任于广洲说,去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确定,扩大内需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一项战略方针,今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保持必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促进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关键在于发挥国债投资的积极作用,国家计委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已明确提出,用好管好国债资金,是全国计划系统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要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努力做好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张卓元认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能淡出。为了充分发挥国债投资的积极作用,要特别注意精心选择项目,在顾及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应适当考虑经济效益,提高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益。他认为,应当考虑多把国债资金投向农业、技术改造项目,比如农村电网改造、农业技术改造、种子工程、水利建设等。
吴树青代表则提出,当前的消费需求中,最有挖掘潜力的是农村的消费需求。可以说,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根本出路。要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思想,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他建议扩大去年开始的对灾区减免农业税政策的实施范围,将这一政策发展为对西部地区、粮食主产区和灾区在若干年之内减免农业税,这样能够立竿见影地增加农民收入。
据测算,今年的投资需求如果增长10%,就可以拉动GDP增长3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如果增长9%—10%,就可以拉动GDP增长4个多百分点。而去年投资和消费的增长分别为12.1%和10.1%,如果今年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国民经济就能继续保持去年以来的良好发展势头。
第5版(要闻)
专栏:来自基层代表委员的声音
农业发展要抓住难得的机遇
本报记者 夏 珺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农业带来的挑战是严峻的,但机遇也是难得的,农业发展要抓住加入世贸后的机遇。”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垦区北大荒农垦企业集团总公司董事长王玉林观点鲜明。
王玉林列举了垦区的优势:一是经济实力的优势。2002年,垦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二是规模经营优势。垦区有近一半的土地属于规模经营,主要农产品已实现生产、收获、仓储和销售一条龙作业;三是农业机械化优势。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已达50%……
为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挑战,王玉林说,我们要扬长避短,以战略性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做强龙头企业,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第5版(要闻)
专栏:来自基层代表委员的声音
新疆需要高素质艺术人才
本报记者 陈沸宇
新疆的优秀文化艺术人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一级舞蹈演员吐尔逊娜依呼吁,建议有关部门采取特殊的扶持政策,帮助新疆加快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
吐尔逊娜依建议采用两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在中央直属文化艺术院校恢复举办“新疆班”;二是动员中央直属文化艺术单位和东、中部发达省市区优秀文化艺术单位,采取师带徒、跟班学、专题培训、挂职锻炼等措施,对口帮助新疆培养高素质人才。
第5版(要闻)
专栏:来自基层代表委员的声音
用软件补硬件不足
本报记者 孟 扬
雪域高原的西藏以其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怎样发展旅游业成了西藏委员关心的话题。
巴桑委员认为,一个地方要想得到游人的青睐,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很重要。发展旅游业,关键是要吸引人,这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硬件建设上,我们西藏比不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我们可以用最好的软件来补硬件的不足,尽力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我想,这样我们不仅能吸引游客,还会引来更多的回头客。
拉萨市副市长甲热·洛桑丹增委员则认为,对西藏的宣传还要加大力度,让大家更多地了解西藏。此外,他还提了一条很具体的意见,拉萨的城市建设,尤其是在外观设计上,还应该注意突出自己的民族特色。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