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制裁非良方
徐步青
最近,欧盟决定制裁津巴布韦一事闹得沸沸扬扬。起因是津3月初举行大选,欧盟等方面将派遣观察团,但欧盟没有遵守不担任观察团领导的协议,遭到津方的拒绝,欧盟遂决定对津巴布韦实施制裁。欧盟的这一做法理所当然地遭到津和一些非洲国家的反对。
其实,欧津争执发端于去年2月。津独立战争时期的老战士发起了强占白人农场土地运动,激化了津与前宗主国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津巴布韦出现的土地争端和社会动荡,是长期殖民统治遗留问题造成的。1980年津独立时,执政的非洲民族联盟与前宗主国英国以及白人移民达成妥协,不进行没收白人土地的土改,英美则口头承诺向津提供资金补偿。由此造成津巴布韦少数白人拥有大量良田,而黑人无地或少地的不正常情况一直未获根本解决。由于近年来津经济困难,英美资金补偿又未兑现,致使津社会与种族矛盾加剧。
津巴布韦与欧盟的紧张关系,可归因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从历史的角度看,津巴布韦和广大非洲国家的欠发展,是长期殖民统治的后果,有关的发达国家应当勇于承担历史和道义责任,真诚地帮助非洲进步,援助非洲的发展,使之走出贫困,远离“边缘化”。从现实的角度看,发达国家如果仅以类似画饼充饥的许诺,不真心地援助非洲的发展,而片面强调非洲国家政治“民主化”和选举“自由化”,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津巴布韦土地问题的激化和有关选举的制裁风波,就是这两个方面的严重教训。
近年来,由于非洲一些国家殖民统治时期的遗留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危及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一旦欧盟实施包括停止军援和削减经援的制裁,那只会加大津巴布韦的贫因化,导致越穷越乱,越乱越穷的恶性循环。与此同时,津社会动乱必将影响部分非洲地区的稳定。南非、尼日利亚、坦桑尼亚等国家坚决反对欧盟对津实施制裁,其道理也正在这里。看来,依赖制裁不是办法,平等协商才能有助于问题的合理解决。
第3版(国际)
专栏:
以继续限制阿拉法特自由
埃约两国予以指责
沙龙愿考虑中东和平新设想
巴以又各有两名平民被打死
据新华社开罗2月24日电 (记者邵杰)埃及外长马希尔24日在此间指出,以色列政府当天做出的继续限制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行动自由的决定,表明以色列继续奉行敌视巴勒斯坦人民及其领导人的政策。
马希尔指出,上述决定意味着以色列政府拒绝兑现沙龙总理做出的承诺。根据这项承诺,在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逮捕涉嫌在去年10月杀害以色列旅游部长泽维的凶手之后,以色列将立即解除对阿拉法特行动自由的限制。
据新华社安曼2月25日电 (记者鲁绍明、王丙飞)约旦政治事务国务大臣兼新闻大臣、政府发言人阿德万25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安全内阁继续“软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决定。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2月24日电 (记者明大军、蒋国鹏)以色列国防部长本—埃利泽24日下午下令,撤走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围困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总统府的坦克。
以色列安全内阁当天上午作出决定,允许阿拉法特离开总统府,但仍不得离开拉马拉市。如果阿拉法特要离开拉马拉前往巴其他城市,必须向以总理沙龙提出申请,由沙龙与本—埃利泽协商决定。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2月24日电 以色列总理沙龙24日在内阁会议上说,他正在考虑如何借助日前透露出的沙特关于中东和平的新设想,来重启与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世界的和平进程。这是沙特方案披露后,沙龙首次表态。
沙特王储阿卜杜拉上周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透露,他计划在定于3月底召开的阿拉伯首脑会议上提出一项旨在实现中东和平的新方案,即以色列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从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阿拉伯被占领土上全部撤出,以换取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
据新华社加沙2月25日电 (记者杜震)以色列军队24日晚间和25日凌晨在约旦河西岸巴控区的北部和中部两个以军检查站,打死两名巴勒斯坦平民。
据新华社加沙2月25日电 (记者杜震)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城市伯利恒南部25日下午发生巴勒斯坦武装人员枪击以色列平民事件,至少造成两名以色列人死亡。
第3版(国际)
专栏:
德英倡议改革欧盟
据新华社柏林2月25日电(记者戎昌海)据25日出版的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报道,德国总理施罗德和英国首相布莱尔24日共同签署了一份倡议书,建议对欧盟理事会(即部长理事会)进行更深入的改革,以提高工作效率。
报道说,施罗德和布莱尔是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参加11国中左翼领导人非正式首脑会晤后发出这一倡议的。他们在致欧盟现任轮值主席国西班牙首相阿斯纳尔的信中呼吁改革欧盟理事会现行的工作方式,强调它所担当的“领导作用”,并理顺理事会与欧盟其他机构间的相互关系。
两国领导人在倡议书中敦促欧盟国家在6月份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首脑会议上,及时采取一些“具体的步骤”来改变欧洲理事会(即首脑会议)及欧盟理事会的工作方式。
两国领导人建议在欧盟理事会中进一步扩大多数表决制的适用范围。他们认为“一致通过”表决制只应在那些条约规定的领域内采用,否则在其他情况下,这一机制将“可能妨碍欧盟在一些重要领域取得进展”。
两国领导人还建议大幅减少欧盟下属委员会的数量,增强理事会秘书处的地位,并进一步提高欧盟机构工作的透明度。
第3版(国际)
专栏:
克拉克总理会见本报代表团时表示
新中将进一步扩大合作
本报惠灵顿2月25日电 记者王咏赋报道: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今天下午在总理办公室会见了由总编辑王晨率领的人民日报代表团,同代表团成员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克拉克总理说,今年是新中建交30周年。新中建交是在工党执政期间实现的,我们为之感到骄傲。30年来,新中两国关系有了很大发展,经贸往来不断扩大。新西兰的许多部长访问了中国,并接待了许多中国高级代表团。仅在去年,我就两次到中国。我们两国政府之间的关系非常好。
在谈到如何进一步扩大新中合作时,克拉克指出,传统的经贸合作非常重要,同时还有范围更广的方面可以合作,特别是教育、旅游、科技等方面。新西兰有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欢迎更多的中国学生到新西兰留学。
在谈到新西兰是否会恢复参加澳新美安全条约的军事活动时,克拉克说,新西兰与亚太各国都保持着良好关系,在这一地区没有敌人。条约所依据的那些情况已不存在,新西兰不会恢复参加该条约内的军事活动。
王晨总编辑说,克拉克总理一贯重视中新友好关系。去年4月克拉克总理正式访华和后来出席APEC上海会议期间,江泽民主席与克拉克总理亲切会见,把中新关系推向了新阶段。在新世纪,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新闻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会有新的发展,并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人民日报总编辑顾问雒树刚等参加了会见。人民日报代表团是2月23日抵达奥克兰开始对新西兰进行访问的。24日,新西兰民族事务部长乔治·霍金斯在奥克兰会见了代表团一行。在奥克兰和惠灵顿,代表团先后访问了《先驱报》、《晚邮报》、《自治领报》等三家新西兰报纸,同新闻界同行进行了交流。
(附图片)
二月二十五日,新西兰总理克拉克在惠灵顿会见人民日报总编辑王晨。本报记者 王咏赋摄
第3版(国际)
专栏:
哈塔米会见卡尔扎伊
重申伊愿帮阿重建
据新华社德黑兰2月24日电 (记者蒋晓峰)伊朗总统哈塔米24日在这里会见了来访的阿富汗临时政府主席卡尔扎伊。
哈塔米在会见后向新闻界表示,伊朗从一开始就承认了阿富汗临时政府,并支持巩固该政权的努力。他说,伊朗一向与阿富汗人民站在一起,反对他们的压迫者,伊朗将继续奉行这一政策。
卡尔扎伊称伊朗是阿富汗的友好兄弟国家。他指出,伊朗在帮助阿富汗推翻塔利班政权、打击恐怖主义和抵御外来侵略方面作出过贡献,“每个阿富汗人都感激伊朗的帮助”。
卡尔扎伊还表示,伊朗在维护阿富汗稳定和安全方面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在教育、卫生、交通等领域援助阿富汗。
据新华社德黑兰2月25日电 (记者蒋晓峰)伊朗总统哈塔米24日晚在这里会见阿富汗临时政府主席卡尔扎伊时重申,伊朗愿意帮助阿富汗建立一个稳定、发展的国家。
据伊朗通讯社报道,哈塔米在会见时表示,伊朗将帮助阿富汗重建和平与稳定。
卡尔扎伊感谢伊朗多年来对阿富汗提供的援助,特别是收留了大量阿富汗难民。他呼吁伊朗在工业、农业和公路建设方面向阿富汗提供必要的帮助。
第3版(国际)
专栏:
国际社会和哥各界发表讲话或公报
谴责哥游击队绑架总统候选人
哥政府军又收复两城
据新华社圣菲波哥大2月24日电 (记者尹南)联合国、哥伦比亚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24日强烈谴责反政府游击队组织“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绑架总统候选人英格丽德·贝坦库尔女士。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联合国驻哥伦比亚办事处分别发表讲话和公报强烈谴责游击队的行为,指出这起绑架使哥国内严峻的形势更加恶化。法国总统希拉克致电哥总统帕斯特拉纳对贝坦库尔女士的处境表示担忧。
哥伦比亚内政部长埃斯特拉达要求非法武装组织尽早释放贝坦库尔女士,使其能够继续参与总统竞选。
将于今年5月参加哥伦比亚大选的总统候选人均对游击队绑架贝坦库尔表示强烈愤怒。反对党自由党总统候选人塞尔帕要求游击队立即释放人质,并要求政府采取相应的行动保证大选能够顺利进行。
现年40岁的英格丽德·贝坦库尔是哥“绿色氧气”运动的总统候选人和哥前总统贝坦库尔的女儿。23日,她在执意前往原非军事区的卡关市的途中被游击队绑架。
据新华社圣菲波哥大2月25日电 (记者尹南)据哥伦比亚军方25日宣布,政府军于24日正式收复了原由游击队控制的非军事区中的梅塞塔斯和比斯塔埃尔莫萨两座城市。至此,政府军已经收复原非军事区五座城市中的三座。
据哥陆军发布的战报,政府军24日当天早些时候进入了梅塔省境内的梅塞塔斯和比斯塔埃尔莫萨两座城市的城区,并进行了细致的排雷工作。
第3版(国际)
专栏:
印尼前总统接受总检察院询问
据新华社雅加达2月25日电 (记者麦棠源)印度尼西亚总检察院检察官25日就挪用国家后勤事务管理局非预算资金问题询问了前总统哈比比。
哈比比在长达7个小时的询问结束后对记者说,他回答了检察官提出的所有问题,但他不愿透露回答内容。这是哈比比第二次以证人身份接受检察官的调查。去年年底,总检察院派遣检察官到哈比比目前的居住地德国进行了询问。
据报道,哈比比担任总统期间,于1999年2月10日主持小范围内阁会议决定从国家后勤事务管理局非预算资金中拿出546亿盾(546万美元),其中400亿盾交给当时任国务秘书的阿克巴尔·丹戎,用来购买粮食和食品救济爪哇等地灾民,100亿盾交给当时的国防部长兼武装部队司令维兰托,46亿盾借给了前总统苏哈托的幼子托米。现任国会议长的丹戎坚持说,他当即把400亿盾交给一个基金会,购买了170万袋食品分发给雅加达和爪哇的穷苦百姓。
第3版(国际)
专栏:述评
在以方“松动”的背后
本报驻埃及记者 徐平
以色列安全内阁会议24日决定,对阿拉法特的“软禁”略作松动,但只允许其在拉马拉市内活动。巴勒斯坦方面对此反应强烈,不仅取消了双方原定的安全会谈,巴民族权力机构还举行紧急会议,决定暂停同以方的联系,并表示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应由以承担。
巴安全部门21日根据阿拉法特发出的逮捕令,以涉嫌组织、参与和实施刺杀以色列旅游部长泽维为由,逮捕了3名藏身该市的“人阵”极端分子。巴方认为已经满足了以方关于逮捕暗杀者和走私武器者的两项要求,以色列“解禁”阿拉法特是顺理成章的事。不想以居然表示没有完全达到要求,只答应给阿拉法特以“有限自由”。巴以冲突很可能将因此再度激化。
众所周知,巴以问题的最终解决离不开和谈。也许正是基于这一点,巴以冲突尽管有时看上去似乎相当危险,但实际上“失控”的可能性很小。可以说,巴以局势一直在当事双方、特别是在以色列的掌握之中。巴以双方尽管没有正式举行和谈,但是高层接触和安全部门的“安全会谈”从未完全停止过。双方都清楚单靠他们自己已经无法解决问题,他们都需要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因此不管有无美国的参与,“缓和当前紧张局势”实际上是当事双方一个“永恒的主题”。每当局势临近失控边缘,双方总会做出些缓解动作。此外,国际社会都不希望也不允许巴以冲突失控。欧盟、俄罗斯和埃及、约旦、沙特等国不断有人到中东斡旋、领导人之间也一直有热线电话联系就是证明。
巴方逮捕了3名“人阵”极端分子并向以色列通报后,以国防部长本—埃里泽当天就下令,今后7天内不主动对巴方发动军事行动,但保留还击的权利;以方还决定在“宰牲节”期间放松对巴人的封锁,允许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人走亲访友;同意居住在约旦河西岸的巴人到东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做祈祷等。这些都表明以并不希望局势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暴力冲突使双方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都受到了巨大打击。没完没了的暴力冲突也使双方领导人威信受到很大影响。以发行量很大的《新消息报》22日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表明:61%的被调查者认为沙龙错误地处理了巴以冲突,仅有38%的人对他处理巴以冲突的手段表示满意;民众对沙龙的信任度也从去年7月的77%下跌到54%。
最近国际上对巴以的斡旋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但总的感觉是“灭火”有功,治本无方。沙特王储阿卜杜拉18日接受美国《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在3月下旬的贝鲁特阿拉伯首脑会议上将提出一项中东和平新方案,要求以归还1967年以来占领的全部阿拉伯土地(包括耶路撒冷),以换取阿拉伯国家与其实现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全面正常化。它虽然受到相当多国家的支持和赞同,但可行性却难说。另外,它能否代表所有阿拉伯国家的意见还是个大问题,换言之,一些阿拉伯强硬派未必同意。而沙龙政府的态度更是难测。
21日晚,沙龙总理在对全国发表的电视讲话中表示,要立即实施建立与巴隔离的缓冲区,保护以色列人和犹太定居者;仍将义无反顾地打击巴“恐怖”势力及其设施,直至完全摧毁;以将继续与巴方官员举行安全会谈,尽力避免引发全面战争,并与巴方实现停火,为实现持久和平铺平道路。由此看来,以色列近期对巴政策不会有大变化,也不会做出多大妥协。
(本报开罗2月24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安哥拉总统希望
尽快实现国内停火
新华社里斯本2月24日电 (记者赵晓钟)葡萄牙外交部长伽马24日晚向此间媒体通报,来访的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当晚早些时候在与他会晤时表示,安哥拉政府愿意采取决定性步骤,为迅速实现国内停火和履行1994年在赞比亚签署的《卢萨卡和平协议》作出努力。
多斯桑托斯是于当晚抵达里斯本,开始对葡萄牙进行为期一天的访问的。他将于25日会见葡萄牙总统若热·桑帕约。在结束对葡萄牙的访问后,多斯桑托斯将前往华盛顿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
葡萄牙政府24日就安盟领导人萨文比被击毙一事发表公报,呼吁安哥拉政府和安所有政治力量共同努力实现全国和解,并把宣布停火作为实施1994年安政府和安盟签署的《卢萨卡和平协议》的第一步。
第3版(国际)
专栏:
伊萨亚斯总统说
厄将接受同埃边界划分裁决
新华社阿斯马拉2月24日电 (记者李大伟)厄立特里亚总统伊萨亚斯24日在此间表示,厄立特里亚将接受边界委员会将于下月底作出的关于同埃塞俄比亚边界划分的裁决。
伊萨亚斯总统在同来访的联合国安理会代表团举行会谈时说,边界委员会的最后裁决不仅有助于缓解两国边界间的紧张局势,而且还有助于恢复双方间的信任。伊萨亚斯总统认为,两国政府都应采取建设性的步骤,在相互尊重主权和维护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和平相处。
联合国安理会代表团是23日抵达厄首都阿斯马拉进行为期两天的工作访问的。在此之前,代表团已访问了埃塞俄比亚。
在埃塞访问期间,代表团就边界划分等问题听取了埃塞政府的意见。埃塞总理梅莱斯表示,将接受边界委员会作出的裁决。
厄立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于1998年5月因边界争端爆发了长达两年多的战争,使双方在生命财产方面蒙受了重大的损失。在非洲统一组织和其他国际机构的斡旋下,双方于2000年下半年签署了停火协议。根据这一协议,边界委员会将于3月底作出关于边界划分的最后裁决。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