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2年2月25日人民日报第1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2-02-25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本色赋——原湖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以工代赈办主任龙'...

第1版(要闻)
专栏:

  本色赋
  ——原湖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以工代赈办主任龙清秀事迹报告之一
  本报记者 王比学
  龙清秀已昏迷两天了。看到虚汗湿透了她的内衣,医生吩咐她妹妹龙清莲,给她换件内衣。清莲刚脱下她的内衣,她突然醒了,用力拽住衣服不放,弥留之际的她,不知哪儿来那么大的劲,妹妹怎么拽也拽不过她。妹妹说:“大姐,你必须换,不然感冒了。”她用尽最后一口气,对妹妹吼了一句:“我要穿本色衣……”
  “本色衣”!这是龙清秀同志留给我们的最后一句话。
  2001年2月15日,龙清秀——这位生前曾亲手批过24亿多元以工代赈资金、被人们称为“在钱堆里打滚”的人,穿着8元一米的土布做的本色衣离开了人间。
  本色衣——农家女儿的本色,人民公仆的本色,共产党人的本色。这是龙清秀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是她光彩照人的实践。
  “我们是做扶贫解困工作的,每次端起饭碗,都要想一下还有多少人吃不饱饭,在挨饿呢”
  龙清秀生前是湖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以工代赈办主任。
  她生于贫困——出生在新中国建立前湘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长于贫困——湘西山区至今还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又担负着带领父老乡亲治理贫困的重任——在以工代赈的岗位上工作了15个春秋,直到生命的终点。她53载的人生,始终和贫困纠缠在一起。她懂得贫困的滋味,和在贫困中生活的父老乡亲始终贴着心、连着筋。
  到北京出差,她舍不得住宾馆,经常住在招待所或旅店的地下室。就是到下面检查工作,她也要找便宜的房子住。一次,她到邵阳市检查工作,市里的同志看她工作任务重,找她的人又多,想给她安排个套间,她婉言谢绝:“这样住一晚,老百姓能吃一年了。”难怪人们说:“龙清秀虽然不是生活在农村,可她实实在在是农民的女儿。”
  下基层,她不进饭店,总是要求在机关食堂和基层的同志一样用餐。一次,沅陵县的同志多炒了几个菜,她不肯吃,劝大家说:“我们是做扶贫解困工作的,每次端起饭碗,都要想一下还有多少人吃不饱饭,在挨饿呢。”她用贫困群众的生活标准来衡量自己的生活。她用的梳子,是从地摊上买的,两元一把,还觉得贵了。可是当贫困地区的群众遭遇到困难和不幸时,她花钱却大方得很,经常以自己的微薄积蓄帮助贫困群众。1994年4月,她到桑植县狮子坪检查工作,看到村民李红梅因车祸头部受伤,当即送去1000元。白水坪村民聂平安家连续两次失火,一家三口住在岩洞里,孩子辍学在家,她立即送去500元,催他赶快送孩子重返校园。
  千千万万的父老乡亲始终把龙清秀当作自己的女儿。早在1973年,龙清秀在隆回县金石桥镇晓阳溪村当工作队员时,住在村民罗崇述家。她和乡亲们一样插秧、锄草、挑粪。老罗一家人每天吃红薯丁拌大米,怕龙清秀不习惯,就在锅的一边少放些红薯丁,可龙清秀高低不肯吃,“你们吃得下,我也吃得”。20多年来,她一直同老罗一家和村民们保持着密切联系,村民们也一直将她当作自家人。
直到1996年7月,晓阳溪村举行了一个简单而庄重的仪式,村干部将写着“金石桥镇晓阳溪村荣誉村民龙清秀”的证书授予了龙清秀。一向对个人荣誉看得很淡的龙清秀,对这个证书却十分看重,一直将它珍藏着。
  “群众太苦了。党把我放在这个位置上,就一定要为他们做实事”
  在湘西的大山里,龙清秀看到一位农民全家的家当不到200元,一根扁担就能挑走。贫苦苗民家庭出身的龙清秀,忍不住掉下了眼泪:“群众太苦了。党把我放在这个位置上,就一定要为他们做实事。”
  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早脱贫的责任感激励着她不辞辛苦,不畏艰险,在崇山峻岭中跋涉,在三湘四水中穿梭,每年1/3多的时间都在乡下。她乘坐的车斗里,放着雨伞、雨靴、布鞋,天晴雨雪全不怕。她的司机说:“和龙主任一起去湘西,不用当地老百姓带路,龙主任对这里的坡坡坎坎太熟悉了。”桑植县她先后去过28次,隆回县去过29次,永顺县去过24次。
  64岁的古丈县原以工代赈办主任鲁开玉说:“全县189个村,她去过的地方占到60%以上,最偏最远的地方都去了。古丈县有个断龙乡,海拔1600米,严重缺水。解放后,党和政府曾三次组织治水之战,都因技术、资金等原因,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989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那天下起了鹅毛大雪,龙主任又一次来到断龙乡找水源。通往断龙山的路泥泞难行,来回32公里,要过48道小溪,而且到处是悬崖峭壁,有的地方根本无路可走,人要紧贴山崖,背对峡谷,用手抓住树枝或藤条才能慢慢攀行……”
  就这样,龙清秀先后27次到现场考察,将投资计划由320万元调整到1500万元,断龙乡人民历时五载奋战,终于建成了穿越7个隧洞,主渠道长22000米,其中悬崖上的渠道就达7000米的“接龙渠”,彻底解决了21个村20000多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用水,灌溉稻田12000亩,新增稻田6000亩,群众的口粮由200公斤增加到400公斤。人民群众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庆祝党的以工代赈政策带来的实惠。当听到龙清秀去世的消息后,当地的父老乡亲自己编了许多歌谣,到处传唱,表达了他们对龙清秀无限怀念的深情。
  群众苦,国家大,底子薄,以工代赈的有限资金怎样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这是龙清秀时常考虑的问题。1996年7月19日,骄阳似火。龙清秀在桑植县村民席本耀的梨园,拿着一根棍子数树上的梨子。一算账,一亩梨园往少里说,也能收入5000多元,是稻田的10倍。这天晚上,她就住在席本耀家。灯下,她问席本耀:“你能不能做个典型,把周围的农户都带动起来,一起搞山地开发?”席本耀满口答应。这夜,她集中乡亲们的智慧,提出了“政府建设施,能人办产业”的扶贫思路和“能人承包,大户经营,带动特困户”的造林种果模式。当年,席本耀带动乡亲们一共种了315亩果树。这一经验,很快在全县推开,全县已种了8万多亩水果,成为农民新的致富支柱产业。
  龙清秀时刻记着,她是共产党员,一言一行都要为党增光。从她手里花出的一分一厘以工代赈资金都要体现党的方针政策,体现党对贫困地区群众的关怀。
  对每个项目的立项,她都要亲自调查,精心审核,合理安排。把一个项目的建设放到整个地区发展的大背景中去考虑,使每一笔钱都尽可能发挥出最好的效益。桑植县陈家河镇山高坡陡田少,由于前些年毁林开荒,破坏了生态环境,加剧了当地的水土流失。当地政府希望将治理水土流失纳入以工代赈计划。龙清秀和县里的同志实地进行了考察。县上拿出立项报告后,以为马上可以立项,不料龙清秀却不同意。她说:“你们的计划是坡地改梯土、梯田,但没有根本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应当实行田、水、林、路、新能源开发综合治理。”第二次,县里的报告将山上的梯田、梯土由种粮改为种果树。龙清秀又说:“你们现在的方案治了山、治了水,是一个进步,但没有解决农民的烧柴问题。农民没柴烧,将来还会出现新一轮乱砍滥伐。”她建议把帮助农民建沼气池列入规划。县、乡再次修订了规划,直到符合要求为止。经过4年的综合治理,昔日荒山秃岭,今日郁郁葱葱,瓜果飘香。
  桑植县官地坪镇,8个村没有一分水田。世世代代的人们靠红薯、土豆、玉米过日子,连女人坐月子也难吃上一碗大米饭。1998年8月,龙清秀顶着烈日,带着工程师来到这里,对6条水源进行了详细考察,经过反复论证,确定了在这里进行片区治理,进行小流域开发。之后,她又来了5次,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具体问题。到2000年3月,官地坪造田4293亩,亩产稻谷500多公斤,贫困山区的人们终于圆了世世代代的造田梦。有了水,“山里什么都活了”,农业结构的迅速调整,使人们过上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日子,修了新房,买了彩电,装了电话,用上了手机,开上了小汽车。人们感谢龙清秀,给她立了一块碑。她知道后,坚决制止:“你们要感谢,就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以工代赈的扶贫政策。”于是,人们自发组织起来,捐工捐款,在山坡上,刻了8个6米见方的大字:“以工代赈,利国利民”。
  “当公仆,搞服务,既要肯做事,还得会做事,这就得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熟悉有关业务”
  任何地方的任何工作,都需要创造,也都能有创造。而唯有创造,才能真正做好工作。龙清秀深谙此理。她经常说:“当公仆,搞服务,既要肯做事,还得会做事,这就得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熟悉有关业务。”
  以工代赈需要认真搞好规划。龙清秀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湖南省贫困县主要分布在武陵雪峰山区、井冈山区、南岭山区,贫困成因各不相同。针对各地的特点,在她的主持下,湖南省先后制定了7个以工代赈专项规划,既有力地贯彻了中央的方针政策,又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开发思路。譬如,武陵山区要重点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雪峰山区应着重解决交通闭塞问题,南岭山区主要考虑水源点建设,井冈山区重点发展山区特色农业等等。
  以工代赈是同资金打交道的工作,龙清秀认真总结了各地资金管理的经验,从制度建设入手,根据国家每一批以工代赈计划的不同特点和政策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她和省财政厅的同志研究后,提出了严格实行“报账制”管理的办法,便于对每一项支出进行核查;她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拟订了《湖南省以工代赈财会工作暂行规定》;她自己动手编撰教材,登台讲授有关以工代赈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经验。
  以工代赈工作涉及到水利、交通、通信、农业、林业等众多行业,需要具备方方面面的专业知识。龙清秀随身带着三个本子:一个记政策,主要摘录中央和省里有关以工代赈的政策规定;一个记情况,主要是平时下基层调查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一个记心得,主要是听专家讲课和自学的心得体会。她还要求以工代赈办的同志做到:每人每年要写一篇好文章,每季要读一本好书,每月要组织一次业务研讨会。这“三个一”坚持数年,大大提高了大家的业务素质,现在已推广到全省的以工代赈系统……
龙清秀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可以告慰她在天之灵的是:到目前为止,国家和湖南省共投入以工代赈资金27亿多元,这些资金新建改建等级公路5766公里,解决了206万人、165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兴建了小水电站480处,新增灌溉面积86万亩。湖南全省的贫困人口,已经由1985年的800多万下降到130万。一座座丰碑在山山岭岭耸立。这里,没有一座是龙清秀的,但每一座都和龙清秀紧密相连。因为这些碑都是为党立的,而龙清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员。(附图片)
  1998年10月15日,龙清秀(右二)在湖南桑植县官地坪镇与参加改地造田义务劳动的黄丽梅老人亲切交谈。胡兴贵摄 ZPV品论天涯网


第1版(要闻)
专栏:

  橄榄绿,情洒边疆
——武警新疆总队官兵建功边疆纪实
新华社通讯员 侯小勤 唐延 新华社记者 胥金章
“是谁把赤胆忠诚镌刻在天山雪峰?是谁把青春生命奉献给大漠戈壁?是谁把吉祥平安带给各族人民……啊,橄榄绿,情洒边疆!啊,武警官兵,忠诚卫士!”正如这荡气回肠的歌声所唱的那样,驻守在天山南北的武警新疆总队广大官兵,时刻以“建一流部队,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为使命,扎根边疆,建功立业,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歌。
艰苦环境勇创业
武警新疆总队官兵有的驻守在帕米尔高原、昆仑山上,有的驻守在火焰山下、下巴湖区,还有的常年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深处执勤,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然而,一茬茬的官兵与天斗,与地斗,依靠自己的力量改造生活环境,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缺水是长期困扰驻大漠官兵的一道难题。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部干旱缺水,武警五个执勤点的官兵一次次地打井,但打出的井水苦涩难咽,无法饮用。专家勘察认为:井深一百三十米以上才有洁净水。可打这样的一口井需投资四十万元,五个执勤点就得二百万元。部队经费有限,驻地政府也拿不出这笔钱来。掘井不成,官兵们便挖渠引水。大家一齐出动,挖沙运土,苦干两个多月,在沙丘脚下开出一条“人工河”,克里雅河水终于被引进了管区的涝坝。
有了水,官兵们又开始试验种菜。他们从几十公里外的乡村挑来粪土,在黄沙上垫出二十多亩菜地,可菜籽刚刚下种,一阵狂风过后,菜地又被黄沙掩埋了。埋了不要紧,再垫!就这样,埋了垫,垫了埋,挑回的粪土足可以堆成一座小山……为防止风沙的袭击,官兵们在菜地周围用红柳、树枝扎起了篱笆墙,终于使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在大漠“安家落户”。
塔里木盆地西端的乌恰县有一年被一场大地震将县城夷为平地,县城被迫迁址。武警乌恰县中队的营房被毁,新营区规划在一片戈壁滩上。这里是帕米尔高原的边缘,海拔二千一百米。无垠的荒野没有树,没有草,肆虐的风沙阵阵吹过,留下了满目苍凉。乌恰县中队官兵重建工作开始时,只有一辆手推车和十几把镐锹。凭着这几样简单的工具,他们采石、备沙、运砖,很快告别帐篷搬进了新居。如今,几年过去了,县中队营房错落有致,道路平平坦坦,夏秋季节营区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招惹得蜂飞蝶舞,鸟啭莺啼,成为了县城最漂亮的景点,中队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
武警喀什地区支队三大队驻地克拉克勤,是一片白茫茫的盐碱滩。官兵们翻走了一米多深的碱土,填上沙土和肥料,种上三千四百棵耐碱的榆树。经过精心呵护,成活了二千余棵,改写了驻克拉克勤部队无树的历史。接着,他们又在戈壁荒漠上辟出了几十亩菜地,十多亩鱼池,建起了集养鸡、鸭、兔、猪、羊为一体的综合养殖场。目前,全大队基本达到了肉菜自给,冬天也能吃上新鲜蔬菜。
赤胆忠心保安宁二○○一年八月七日,被公安干警追捕多日的暴力犯罪团伙的三名骨干,被包围在库车县城郊一片民房中。抓捕中,双方发生激烈枪战,在一线指挥战斗的县公安局局长为掩护战友不幸中弹牺牲。关键时刻,武警库车县中队接到增援命令。中队长艾合买提·尼亚孜带领应急小分队赶到后,立即勘察地形,制定作战方案。他将兵力分成三组,一组占领两侧制高点用火力压制歹徒,一组埋伏屋后防止歹徒逃跑,他自己带领2名战士从正面进攻。在歹徒不断射击的情况下,尼亚孜与战友毫不畏惧,利用地形地物,很快到了歹徒躲藏房间的窗口下。尼亚孜一气向屋内投掷了3枚手榴弹,3名歹徒当即毙命。战斗结束后,尼亚孜荣立一等功,并被评为第三届“中国优秀青年卫士”。
  在武警新疆总队,像这样为维护边疆繁荣稳定而出生入死、英勇战斗的故事说也说不完。
  热依木江,这位先后被评为“武警首届十大忠诚卫士”、“中国优秀青年卫士”、“新疆十大杰出青年”的维吾尔族警官,在维护边疆稳定的斗争中,表现出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一天傍晚,他带领“处突小分队”配合公安机关抓捕一暴力犯罪团伙。当他带领突击队员进入犯罪嫌疑人藏匿的窝点时,突然发现这里是他同学岳父的家,但是他没有犹豫,奋臂一挥带领战士冲进院子,将两名犯罪嫌疑人擒获。这些年来,热依木江在抓捕毒犯、铲除暴力犯罪团伙等战斗中一身正气,冲锋在前,使一批犯罪嫌疑人落网,因此,一些不法之徒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扬言要对他进行报复。对此,热依木江说:“我不怕那些坏人,只要他们胆敢作恶,我绝不放过!”
  一次,于田县中队奉命围歼一犯罪团伙。据通报,这伙歹徒不但十分凶残,而且持有砍刀、铁棒和杀伤力极大的自制手雷。天色渐晚,中队长吕宏军安排屋顶上的战士向躲在地窖内的犯罪嫌疑人投掷催泪弹,自己带人从正面进攻。4枚催泪弹投进地窖后,吕宏军利用烟雾作掩护,与战友迅速靠近了地窖口。这时,从地窖里扔出的一枚手雷落在吕宏军脚下,引信冒着火花“嘶、嘶”作响。吕宏军一边喊:“快卧倒!”一边捡起手雷扔向远处,手雷尚未落地,便“轰隆”一声爆炸了。接着,吕宏军一个前滚翻靠近地窖口,端起冲锋枪朝里一阵猛扫,将一名歹徒当场击毙,将另一名歹徒击伤生擒。
  经济建设挑重担
  2002年1月9日,武警新疆总队机关从寸土寸金的繁华市中心搬迁到交通不便的市郊。这是武警新疆总队为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再次主动让利于民。
  这支部队总是这样,始终把支援地方的建设放在重要地位,许多关系到地方发展的重大工程项目,都洒有武警官兵辛勤的汗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的阿克苏市,常年遭到“沙暴”的袭击,当地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为此,市里把植造“柯克亚绿化带”列为重点建设工程。为支援这项宏伟工程的建设,武警阿克苏支队、第六支队每年春季都组织数千官兵参加义务植树劳动,与当地群众一起建起了一条长28公里,宽17公里的“绿色长城”。
  横跨新疆的“亚欧光缆”,是边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武警新疆总队官兵主动请缨,担负了艰难险段开挖光缆沟的任务。高山峡谷,戈壁荒漠,上千官兵一线摆开,大干100天。一批面临退伍的老兵,离返乡只有7天了,战友们劝他们回中队整理行装,可他们没有一个人愿意离开。望着这些执著的战士,部队领导只得把“欢送退伍老兵大会”临时搬到了工地上。
  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武警新疆总队先后以劳动日170余万个,出动车辆3.4万台(次),支援地方重点工程建设105项。一年冬天,寒风凛冽,大雪纷飞,零下20多摄氏度的气温将喀什电力工业公司水电站的进水管道冻结堵塞,引水渠被迫关闸,使每小时发电6000千瓦时的机组停止工作。喀什市部分地区供电、供暖中断,一些工厂被迫停工,直接经济损失每小时数万元,间接损失无法估量。排除故障的任务下达到四支队六中队,中队长贾全路带领50多名官兵分成几个小组轮流作业。他们跪在管道内用铁棍撬,用镐刨,一点一点地向前推进,饿了啃几口干粮,渴了吃一把冰碴,每个人的手都磨出了血泡。经过三天三夜的苦干,官兵们终于疏通了管道,使电站恢复了发电。
  拼搏进取创一流
  武警新疆总队广大官兵扎根艰苦边防,屡创佳绩,关键是有一个“拼搏进取、廉洁勤政”的好“指挥部”——总队党委。
  总队党委认为,要圆满完成维护边疆稳定的神圣使命,让党和人民放心,首先得有过硬的队伍。为此,他们制定了“争创先进党委、建设一流机关、建设一流部队”的奋斗目标,下大力加强部队的全面建设。党委领导把心思、时间都用在抓部队上,克服自身困难,夜以继日勤奋工作,在官兵心中树起了标杆。同时,“一班人”廉洁勤政,在涉及工程承包、干部提升、战士考学等问题上从不以权谋私,在处理事关部队建设大局的敏感问题上做到不手软、树正气。特别是他们“严守军令不打擦边球”,严格按照总部的要求,彻底清理了机关的编制,将超编的干部、战士全部充实到基层一线,把超编车辆全部入库封存,赢得了官兵的好评。
  党委领导的模范作用,给了基层官兵开拓前进的巨大动力。近年来,部队在确保各类固定执勤目标安全、圆满处理突发事件等重大任务的同时,还参加了伽师抗震救灾、巴仑台森林扑火、阿勒泰特大雪灾抢险。全部队有33个单位、个人被国务院和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拥政爱民先进个人”,有120名官兵光荣立功。
  (据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 ZPV品论天涯网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债投资建设项目巡礼
国债投资:高校扩招的开路先锋
  本报记者 原国锋
  “离开国债资金的支持,高校的扩招绝不会像现在这样顺利。”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处处长倪宁说话开门见山。
  据介绍,人民大学2000年招收本科生、研究生均为1800人,2001年分别扩招到2300人和2400人,扩大了30%。扩招规模如此之大,学校的教研环境、校舍条件能跟得上吗?倪宁告诉记者:人民大学扩招规模史无前例,但国债的支持力度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以人民大学的在建工程世纪馆来说,这项总投资达1.3亿元的宏伟工程,国债资金就占到6000多万元,实实在在解了燃眉之急。其他比如,已经投入使用的科研楼、研究生(3)楼,以及配备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可同时容纳4500人上课的多媒体教学楼,这些工程的顺利建设和落成,与国债资金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人民大学是全国高校使用国债资金实现扩招、发展教育的缩影。
  扩招多亏了国债支持
  “我要上大学”,这曾是多少适龄青年发自内心的渴盼。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筹资渠道狭窄,投入不足,教学、实验和生活设施短缺,高等院校办学条件难以满足社会需要。1995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7.2%,大批高中毕业生面临严酷的升学压力,读大学成为许多适龄青年可望不可即的人生梦想。
  教育资源供给不足,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缓慢,其中,经费紧张是制约高校扩招的最大瓶颈。为有效帮助解决日益突出的教育资源供求矛盾,并借此拉动疲软的社会需求,1999年,中央果断决策使用国债资金帮助高校扩招!
  ——1999年国家安排国债资金14.7亿元,为承担扩招任务的普通高校改善办学条件。截至2001年,中央共安排高校扩招国债资金52.9亿元,支持高等学校新建教学、实验和学生生活设施项目共计835项,建筑面积达到1228万平方米,批准项目总投资203亿元。
  据国家计委提供的资料,在国债资金三年的连续支持下,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从1998年的108万人增加到2001年的260万人,在校生从341万人增加到700万人,高校培养能力翻了一番,为300多万高中毕业生创造了升学机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显著提高,1990年只有3.4%,1995年为7.2%,到2001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了12%。
  高校扩招国债项目的建设,有效地缓解了高校办学条件的紧张局面,推进了学生公寓社会化进程,为扩大招生创造了条件。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定位于精英教育的阶段渐成历史,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需求、满足大众需要的教育理念已经进入社会生活,精英教育向着大众化教育迈进。
  好钢用在刀刃上
  “突出重点、相对集中、适当兼顾”,这是教育国债资金安排的总原则。1999年教育国债重点保障了扩招数量大、办学条件矛盾突出的高校,短时间内为这些高校新建了一批学校急需、耗资巨大的教学设施和学生生活设施项目。
  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投入严重不足,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学实验条件滞后,为了提高西部高等教育总体水平,扩大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促进高等教育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从2000年起,国家开始用国债资金支持西部地区每省重点建设一所大学。项目覆盖了西部12省(区、市)以及新疆兵团、湘西、恩施、延边三州的25所地方和中央部门所属高校。重点建设了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基础设施项目57项,建设总规模达103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8.7亿元,其中累计投入国债资金13.66亿元(含高校扩招国债资金6600万元)。目前,所有项目均已按计划抓紧建设,部分项目已经建成。
  教育国债的使用,做到了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在保证高校扩招顺利进行的同时,还推进了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
  为保证用好国债资金这块“好钢”,国家计委专门建立了教育国债项目管理机制。对教育国债的项目实行专款专用专户管理;严格核实项目配套投资、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的到位、运行状况;项目按照国家有关招投标法律法规进行招投标;教育国债项目实行法人负责制和工程监理制度,等等。国家计委社会发展司人力资源管理处处长王凤玲对记者说,“你到高校打听打听,凡是教育国债支持的项目肯定是该所高校最需要的办学设施,也肯定是质量最过硬的工程。”
  作为整个国债资金的一部分,教育国债有力拉动了社会的投资和居民的消费。据统计,仅1999年和2000年高校扩招国债资金拉动各项配套投资就达到110亿元。同时,教育国债投资对各省市常规投资方向的调整也起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ZPV品论天涯网


第1版(要闻)
专栏:

  党的光荣
本报评论员
  龙清秀的出现是党的光荣。只有集中了中华民族优秀分子的党,只有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党,只有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党,才能培养出龙清秀这样的优秀党员。
  党的宏伟队伍是由千千万万个优秀儿女组成的;党的远大理想是靠一点一滴的具体工作实现的。龙清秀正是靠着在悬崖峭壁上一步一步地艰难跋涉,在农家小院一遍一遍地嘘寒问暖,在以工代赈工程上一分一分地精打细算,在反腐倡廉中一次一次地防微杜渐,使中央的以工代赈政策春风化雨,滋润万家;使数百万世世代代在贫困中挣扎的人民群众告别艰辛,奔向小康。人民群众也是从龙清秀和她的同志的一言一行中,从他们制定的每一个以工代赈工程方案中,从他们带领群众成就的每个具体工程中,认识到中央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领悟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谛,坚定了跟着我们党奔小康的信心。三湘四水之间,人民群众自发为以工代赈工程树立的座座丰碑,是人心的昭示,是力量的凝聚,是希望和未来的展现,也是龙清秀和她的同志以自己的辛劳、汗水甚至生命为代价,为党赢得的光荣。
  龙清秀的模范事迹,给广大党员的启示和教育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每个共产党员都可以也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党增光。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是构成个人总体形象的组成部分。同样,每个党员的一言一行也是构成这个党员个人形象的组成部分。而千千万万党员的个人形象就构成了党的总体形象。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时刻记着:共产党员就应该做党员该做的事,党员不该做的事,一点也不能做。该做的事做好了,就像党员的样子,就为党的形象增加了光彩;不该做的事做了,就不像党员的样子,就损坏了党的形象。就拿以工代赈这件事来说,同样的政策、同样的资金、同样的权力,放在龙清秀和她的同志手里,事情办好了,群众得到了实惠,党的威信和凝聚力大大提高。相反,在有些地方,放在个别人手里,事情有的办不成,有的没办好,极个别的甚至办砸了。结果是群众得不到实惠,党的威信没有提高,干群关系闹得比较紧张。原因就是有的党员干部不按党的要求办事,有的做了不该做的事,甚至有极个别腐败分子违法乱纪,贪污受贿。这就要求每个热爱党、忠诚党,每个希望党的形象更加光彩伟大的同志,时刻记着共产党员的责任,认真做好党交给的每一件事。
  做一个共产党员是光荣的。做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曾经是每个共产党员入党前的崇高追求。当成为共产党员以后,应该时时刻刻、始终如一珍惜这份光荣。每一个共产党员,既有权利享有党的光荣,更有责任为党创造光荣,增加光荣。龙清秀是为党创造和增加光荣的典型。深入开展学习龙清秀的活动,会使我们党的队伍中出现更多的龙清秀。这将会为我们党增添新的更多的光荣,使我们党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ZPV品论天涯网


第1版(要闻)
专栏:

  放眼尽是春消息
  ——辽宁省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巡礼
  本报记者 郑有义
  屋外,白雪、寒流,农民的大棚内,姹紫嫣红、桃花盛开——北国春早。
  放眼处,尽是春消息。记者在辽宁省农村采访看到,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如春风吹得辽宁大地生机勃勃。全省4.4万名党政机关干部下乡进屯,16.2万名村干部登门入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普及,干部作风明显转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给农民带来了明显的实惠,广袤的辽宁农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三个代表”思想大普及:心中深扎为民根
  辽宁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骆琳对记者说,这次农村学教活动,我们着力在广大农村干部中深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子,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记者在辽宁各地看到,各级党委针对农村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一些干部对群众疾苦淡漠的状况,采取了多种形式,引导农村干部深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子,从根本上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
  各地普遍采取领导干部“帮学”、驻乡村指导组“领学”、乡镇干部“带学”等方法,使广大村干部对什么是“三个代表”、怎样实践“三个代表”有了自己的认识。省委还组织各地扎实开展了“三访三问”和“五必访”:要到群众中访贫问苦、访富问经、访民问愿;党员户必访、老村干部和退伍军人户必访、致富骨干户必访、贫困户必访、对村里意见大的户必访。省委规定,对300户以下的村,村干部必须进行全面走访;超过300户的大村,走访面要达到80%以上。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全省各地还创造了很多各具特色的联系群众方法。有的开展了“进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忧、为百家乐”的“四百”活动;有的开展了“三个一”送农家活动,即村干部在走访中,送一封致村民的公开信、送一张征求意见表、送一张“村干部联系卡”。广泛走访使村干部思想上受到了强烈震撼,有的农民屋地塌陷,村干部门对着门不知道;有的农民患病10余年,村干部门挨着门没有进去过。许多村干部流泪了,痛心地说,我们看起来常年生活在群众中,但实际上确实不大了解群众想什么、怨什么、盼什么。过去总是埋怨群众不听话、难管理,做工作总是一吓、二骂、三动硬,实际是我们心里没有了群众,宗旨意识淡了。北宁市的一位农村干部说,身在农村,却总想逃离农村,交的是领导,盼的是提拔,顾的是亲属,想的是朋友,这样下去就会被群众抛弃。村干部纷纷主动上门与群众倾心交谈,解开了多年干群之间的矛盾疙瘩,加深了干群之间的感情。省委总结了28名优秀农村基层干部典型,编印成《黑土地的风采》一书,发给村干部学习;总结了22个农村基层先进典型,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制作成电教片在各地进行推广;抽调1200名农村实践“三个代表”的先进典型和理论工作者,组成200个先进事迹报告团巡回作报告2500余场(次),75万多名农村基层干部听了报告,使“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农村干部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子。干部们普遍反映,“这次学教活动解渴、及时,为今后加油、充电,上紧了发条。”
  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党大姐”情暖百姓心
  在法库县农村,农民们流着泪对记者讲述了“党大姐”感人至深的故事。
  法库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利民包四家子乡,这个乡四家子村最贫困的农民杨百权家四口人,前年因车祸治病欠债数万元。病魔与外债使杨百权丧失了生活的勇气,家庭走到了散伙的边缘。李部长知道这个情况后,坐在杨百权家的炕头上与他们谈心想出路。李部长看到这个村两面环山,很适合发展养殖,就拿出3000元钱为杨家买了5只小尾寒羊,现在,5只已发展成了11只,杨百权家又传出了欢笑声,村里农民亲切地称李部长为“党大姐”。杨百权的妻子泣不成声地对记者说,“没有‘党大姐’,俺这一家就算完了。”
让农民们感激的,何止一个“党大姐”!在辽宁,“党大姐”已成为党的干部在农村形象的化身。省委要求把躬身为民、做好事实事作为转变干部作风的切入点。32名省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进村入户,推动农村突出问题的解决。省委书记闻世震把国家级贫困县建昌县作为联系点,并包扶该县魏家岭乡赵杖子村,研究建立了“寒窗基金”,解决了30余名中小学生的辍学问题。他还帮助赵杖子村协调资金,用于建蔬菜大棚、改造校舍、购买优良种羊,用点上的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省长薄熙来选择贫困县康平县作为联系点,帮助胜利乡孔家村农户贷款发展养牛,为贫困群众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门路。省委副书记张文岳的联系点在建平县,他通过调研为县里定思路,为群众找富路,解决难点问题,并要求有关部门具体抓好落实。全省掀起了变作风、动真情、为农民办实事的热潮。沈阳市组织全市2800名正处级领导干部开展了大规模的“驻村联户,带学习、帮致富、送温暖”活动,进村入户为农民送信息,找项目,解决困难。市委组织部19名处以上领导干部,为所联系村的19户贫困户每户买了一台彩电,并与19户贫困户结成了一包三年的帮扶对子。秋后群众卖粮难,许多村班子和村干部多方筹集资金,集中收粮,统一销售,风险由村集体承担,仅3个月内,各地就为农民卖出粮食130余万吨。思想变带动感情变,感情变促进作风变,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农村学教活动期间,各地就为200多个贫困户建起了新房,打水井1680眼,新铺(修)村级道路2290多公里、便民桥168座。全省农村全部取消了村级小食堂,仅此一项就可减少村级支出1.2亿元。在灯塔市下缸窑村,记者看到,这里的村党支部书记李忠宝为全村600户村民,每户建了一张“连心卡”,上面细细地登记了每户农民的吃粮、花钱、困难、解决情况等。
为了使干部作风的转变坚持下来,辽宁各地把学教活动的成果制度化,创造了许多有效的形式、制度和载体。如“集体公开接待日”活动,各村设立“公开接待日”,定期由村“两委”班子成员集体接待群众来访,解决群众困难;“民主日”活动,定期由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向党员和村民代表报告工作,答复群众提出的村务问题;“传经送宝”活动,由乡(镇)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组成报告团,为农民传递和推广致富项目;“一人双岗”活动,乡(镇)、村干部每人联系一个贫困户,不脱贫不撤户,等等。全省普遍推行了“村干部包户连心卡”制度,要求村干部每半个月要到所联系的农户家中至少走访一次,提供服务、解决困难,使村干部与农民的“连心”关系制度化。现在,全省已有4.5万名村干部、22.5万名党员与81万余农户通过“连心卡”建立起了“连心”关系。农民高兴地说:“过去,‘村官’拿着本子撵到家收钱,这阵儿是拿着卡送温暖,搞不搞‘三个代表’是真不一样。”农民普遍的反映是,学教活动使干部的腿变勤了、心变细了、想事周到了、事情好办了。
农村经济的有力促进:迎来“财神”驻山村
辽宁省农村学教活动的主题是明确的,那就是围绕发展搞整改,搞好整改促发展,以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纽带,增强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粘合力。记者所到之处,看到听到的都是干部、农民在学教活动中谈发展、想发展、共谋发展的热气腾腾景象。大连市委抓住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的契机,组织市里机关干部下基层,帮助农民理思路,调结构,加速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海城市是全国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市,市委书记张殿纯说,想富、盼富是农民的最大愿望,只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才符合农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始终坚持把解决发展难题、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学教活动的落脚点。海城市为解决农民致富急需的信息、技术和资金方面的难题,创建了“海城人才网站”、“辽南农业信息”和“中国南果梨信息”等专业网站,帮助农民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使“网上淘金”在海城成为时尚,被农民誉为“富民工程”。目前,全省已有1.2万个村确立了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占村总数的75%;为农民送去各类科技致富资料120余万份,提供各类致富项目和信息80余万条,有45万农户通过村干部的帮助,重新选定了新的致富项目。
在农村学教活动中,辽宁各地还创造性地开展了以党员联系户、党群共同致富小组、党群共同致富专业区和股份合作制致富组织等为基本形式的党群共同致富活动。目前,全省已有各类党群共同致富组织11.5万个,参加党群共同致富活动的村干部和党员33万名,占村干部和有劳动能力党员总数的62%。为增强农村班子带领群众致富和发展的能力,省委及时总结推广了辽阳市等地实行“村企对接”的做法,引导各地把有一定经济实力、有志于回报家乡、乐于为群众服务的致富带头人培养、选拔进村班子,并以他们的企业为龙头带动农户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省已有4200名这样的致富带头人活跃在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岗位上,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
辽宁农村的基层干部从学教活动的实践中,切实感受了“干部受教育,农民得实惠”的深刻意义,他们以自身作风的大转变,推动农村许多突出问题的有效解决,赢得了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赢得了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广大农民群众高兴地说,“过去村干部和我们的关系有时像‘油水’,现在变成了‘鱼水’,心贴得紧了,我们致富的信心和劲头更足了,这样的学教活动我们欢迎!” ZPV品论天涯网


第1版(要闻)
专栏:

杨扬冬奥会再夺一金
中国代表团跃至奖牌榜第十位
本报盐湖城2月23日电 记者缪鲁、刘爱成报道:今晚,杨扬和杨阳在第十九届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比赛中,又得一金一铜,加上随后在男子5000米接力所得的铜牌,中国代表团以2金2银4铜在奖牌榜上跃升至和荷兰队并列的第十位。
  在今晚的比赛中,中国的这两位“杨门女将”均顺利地连过三关取得了决赛权,进入决赛的还有韩国16岁的选手高基玄和加拿大选手德罗莱特。在总共9圈的比赛中,杨阳在大部分时间内处于领先位置,杨扬紧随其后。距离终点还有2圈多的时候,高基玄猛然加速强超杨阳。这时杨扬果断地抢前两步,占据了领先位置并一直将优势保持到了终点。最后,1000米世界纪录和奥运会纪录保持者杨扬以1分36秒391的成绩夺冠,本届冬奥会女子1500米金牌得主高基玄以0.036秒之差获得亚军,杨阳以1分37秒008获得第三名。(附图片)
  图为杨扬(左)和杨阳(右)在领奖台上高兴地拥抱在一起。
  本报记者 李仁臣摄 ZPV品论天涯网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河南今年工业经济开局好
  1月份河南工业经济开局良好,当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1.2亿元,同比增长12.8%;集体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18.7%。(李杰) ZPV品论天涯网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西安给劳模送温暖办医保
最近,陕西省西安市3800多名劳动模范收到了市人民政府和市总工会的一份厚礼:市政府和市总工会要求,所有企事业单位,必须给劳动模范办理医疗保险。(郑少忠) ZPV品论天涯网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深圳1月GDP增长41.5%
  1月份,深圳国内生产总值达140.82亿元,同比增长41.5%;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57.61亿元,同比增长103%;进出口总额61亿美元,同比增长29.3%。(胡谋) ZPV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