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2年2月21日人民日报第4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2-02-21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曾庆红在重庆湖北就“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情况调研时'...

第4版(要闻)
专栏:

  曾庆红在重庆湖北就“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情况调研时要求
“学教”活动要善始善终 “学教”成果要巩固发展
  本报宜昌2月20日电 2月15日至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联系会议领导小组组长曾庆红,在重庆、湖北就农村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情况进行调研时指出,目前全国农村村级“学教”活动大多数单位已进入整改提高阶段,各级党委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和中央的部署,做到思想不松,精力不散,力度不减,善始善终地抓好这一活动,决不能虎头蛇尾。同时,要注意总结和运用好这次“学教”活动的经验和成果,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巩固和扩大学习教育活动的成果,努力形成让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机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正月初四,山城人民还沉浸在欢度马年春节的喜庆之中。曾庆红和有关负责同志来到重庆,一下飞机,就走村串户,看望群众,向基层干部和村民拜年,了解村级“学教”活动的开展情况,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他先后深入到璧山、云阳的乡村和奉节的深山区,所到之处干部群众都用真挚的语言称赞“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带来的深刻变化,基层干部参与热情之高和农民群众的反映之好,超出了预料。在璧山县新堰村召开的座谈会上,县、镇、村干部在前面汇报开展“学教”活动的情况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数百名村民就站在后面旁听。干部讲的对不对、是不是事实,群众听得一清二楚。曾庆红感慨地说,我参加过各种会议,但参加这样的会议还是头一次。它说明通过“学教”活动,干部确实受到了教育,农民确实得到了实惠,干群关系确实有了明显好转,“学教”活动确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重庆市在村级“学教”活动中,注意把中央的要求与本地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领导干部的新作风落实中央的新部署,以村干部作风的转变带动农村突出问题的解决,以“学教”活动促进农村党支部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提高,用“学教”活动推动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曾庆红在听取重庆市委汇报后说,市委高度重视,真正把这项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准备充分,措施有力,成效明显,干部群众精神状态很好。他赞扬重庆市在“学教”活动中创造了一些新的经验,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曾庆红在看望库区移民和贫困农户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扶贫帮困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真心实意地帮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脱贫致富。这要作为“学教”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湖北省在村级“学教”活动中重点抓了“建班子、强素质、明路子、促发展”,特别是围绕“切实转变作风,真心服务群众”开展工作。通过“学教”活动,干部受到了深刻教育,手脚变勤了,工作扎实了,办事公道了,为群众办了一大批“便民”、“利民”、“安民”的实事、好事,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曾庆红在宜昌市猇亭区红港村召开了有市、区、乡、村干部参加的“学教”活动座谈会,听取了省委的汇报,并看望了农户。曾庆红对湖北省的村级“学教”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省委对“学教”活动高度重视,指导思想明确,安排部署周密,领导责任制落实得较好,督查指导工作得力,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把乡镇站所的学习教育作为一个单独层次来抓,确保了“学教”活动的质量。希望再接再厉,继续把村级“学教”活动抓紧抓实抓好,务求取得更大成效。
  曾庆红在重庆、湖北调研期间指出,自去年10月下旬全国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以来,各地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精心组织,加强督查,狠抓落实,保证了村级“学教”活动的顺利开展。目前,全国村级“学教”活动发展态势很好,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要按照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搞好“学教”活动的重要指示,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为主题,以改进村和乡镇站所干部作风为重点,以干部受到教育、农民得到实惠为基本要求,善始善终地抓好村级学习教育活动。一是要加强对春节后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的村和站所的领导和指导。不能因为“学教”单位数量少而放松指导,更不能盲目赶进度、草率收场。二是要切实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的制定,要坚持实事求是,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要认真搞好督查和回访复查。继续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村和乡镇站所“学教”活动的督促检查。对于“学教”活动告一段落的地方,要适时开展回访复查,凡多数群众不满意的要重新搞。同时,对乡镇和县(市)部门也要再进行一次回访复查,着重复查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四是把“学教”活动的经验制度化,研究把“学教”活动与“三级联创”有机结合起来的办法,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机制。
  曾庆红在调研中反复强调,“学教”活动作为集中一段时间进行的重要工作,总要告一段落,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实践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各地要进一步深化“学教”活动的主题,突出“学教”活动的重点,落实“学教”活动的基本要求,研究和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对这次学习教育活动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要进行认真的总结和深入的理性思考,切实把这场8亿多农民关心、1500多万基层干部参与的“学教”活动总结好,把“学教”成果巩固发展好,使之成为推动农村各项工作、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宝贵财富。
  调研期间,曾庆红还在三峡总公司领导的陪同下,到正在建设中的三峡工程工地,亲切看望了技术人员和工人,并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
  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联系会议领导小组副组长马忠臣、李景田,重庆市、湖北省领导贺国强、包叙定、俞正声、张国光等陪同进行了调研。 Ef3品论天涯网


第4版(要闻)
专栏:社会观察

  令人兴叹的“青年教师公寓”
本报记者 苏显龙
  在北京北三环路北有一座引人注目的14层高楼,这就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筒子楼改造工程——青年教师公寓。教育部于1998年12月24日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规定:“要加快高校筒子楼建设和危房的改造,在2000年内解决高校青年教师住房困难”。可是这座2000年底竣工的公寓,至今闲置一年有余,而该校青年教师仍住在破旧筒子楼里。
  记者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西六楼教师集体宿舍看到:楼道里堆满了煤气罐、厨具、纸箱等物品,垃圾随处可见。楼内的厕所由于年久失修,卫生条件极差。一位青年教师向记者提供了一份教师集体宿舍人员统计表:该校16间宿舍里住着68名青年教师,其中约一半具有硕士、博士学历,人均居住面积不到4平方米。
  1998年,国务院领导同志到该校视察时,指示要加快筒子楼改造工程,尽快解决青年教师住房困难。之后,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该校东一楼被列入全国高校筒子楼改造计划,拆除后建成“青年教师公寓”。青年教师把改善居住条件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此次改造上,可是他们等到的却是一次次的失望。
  “青年教师公寓”于1999年10月20日开工,2000年12月底竣工。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发文中明确,“改建后的住房按青年教师公寓进行管理”。《北京中医药大学2000年工作报告》等诸多文件中也将此工程定性为“青年教师公寓”。可是工程竣工后,学校却迟迟不公布分配方案。青年教师更为失望的是,“青年教师公寓”的性质已被改变:公寓1至5层在工程立项时为研究生宿舍,后变成行政办公用房;学校将公寓变成普通的拆迁房、住宅房,把各方人员(包括后勤工人、回迁户、拆迁户)都列为入住对象,而住房最困难的青年教师却排在了入住顺序的最后。
  从2000年10月31日起,该校青年教师先后三次向校领导及教育部写信反映情况。2001年7月23日,本报在一份内部材料中刊登了他们的来信,国务院领导同志作出批示。2001年8月,教育部派员到该校进行调查。从本报接到的反馈材料看,北京中医药大学向教育部的汇报内容多处不实。
  2001年9月4日,校领导与青年教师座谈,承诺9月底拿出分配方案,10月底全部入住。可是当10月12日《北京中医药大学青年公寓周转租赁办法》(讨论稿)出台后,青年教师发现校方9月份作出的承诺多数落空,而且公寓的名称省去了“教师”两字,经教师们据理力争,第二稿中名称才改回“青年教师公寓”。最近学校又拿出第三稿,这次公寓名称又被改为“东一楼公寓”。
  校领导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座楼建筑面积12878.5平方米,国家投资500万元,1至5层由学校自筹经费做办公楼,所以在分配时学校有权统筹安排。但是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加快普通高校筒子楼改造,改善青年教师住房条件的意见》规定得很清楚,“筒子楼改造后,近期内主要用于解决现有青年教师的住房困难,在一段时间内由他们租用……从长远讲,则是作为学校的永久性青年教师公寓和周转用房。”青年教师们一致认为,“青年教师公寓”是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立项建造的,其使用必须坚持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原则。但学校把“青年教师公寓”变成一座综合楼,最初声称改造前的筒子楼仅有2户回迁,可目前公布的数字多达12户。这意味着青年教师的住房将被挤占。据了解,该校青年教师集体宿舍一直存在被校外人员挤占的现象。校内外人员混杂居住在一起,给青年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青年教师公寓”分配方案之所以一拖再拖,学校领导似乎也有难言之隐。青年教师对记者说,他们曾多次要求学校公布回迁户名单,可是几位校领导要么搪塞回避,要么答复前后矛盾。公寓虽然建成了,可是青年教师依然住在拥挤破旧的筒子楼里,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行政人员早在去年8月就已搬进“青年教师公寓”办公。
  北京中医药大学一直到今年1月底才公布“青年教师公寓”的分配方案。该校领导一再向记者表示,青年教师在寒假前一定能住进“青年教师公寓”。可是令青年教师们大失所望的是,校领导突然又宣布停止分配。有的青年教师为了分房,连春节都没有回家。他们不无忧虑地说:“照这样安排,我们不知何时才能入住‘青年教师公寓’?”
  编者的话
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关怀下,全国高校基本完成了筒子楼改造任务,使广大青年教师安居乐业,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可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由于认识和管理上的问题,导致“青年教师公寓”被挤占,又因难以分配而长期闲置。希望北京中医药大学认真执行有关规定,妥善解决住房矛盾,让苦苦等待的青年教师早日搬进“青年教师公寓”。 Ef3品论天涯网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国与东盟筹建自由贸易区进展顺利
  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孔泉今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去年11月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就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达成共识,并授权经济部长和高官尽早谈判自由贸易协定,目前双方工作层已经开始了接触,进展情况顺利。
  记者问:中国与东盟在筹备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上有何进展?
  孔泉说,在去年11月于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领导人就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达成了共识,并授权经济部长和高官尽早谈判自由贸易协定。
  为落实上述共识,启动有关谈判,双方工作层已经开始了接触,目前,进展情况顺利。近日,中方组成了专门代表团赴部分东盟国家实地了解情况。2月初,东盟方面也召开了经济高官会,就启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进行了初步研究。下一步是通过磋商,制定出谈判方案,以启动谈判。我们相信,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将给双方带来共赢的局面。 Ef3品论天涯网


第4版(要闻)
专栏:

  就美一参议员发表文章无端指责中国
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
  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孔泉今天在这里说,美国国内总有少数人死抱冷战思维不放,颠倒黑白,无端指责中国,企图破坏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这些人违背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逆历史潮流而动,其政治图谋是不会得逞的。
  有记者问:近日,美国参议员杰西·赫尔姆斯在《华盛顿时报》上发表文章,就人权、宗教、台湾等问题指责中国。请问你对此有何评论?
  孔泉是在回答这一问题时作上述表示的。 Ef3品论天涯网


第4版(要闻)
专栏:

  《走进曲阳》画册出版
本报讯 大型画册《走进曲阳》首发式日前在北京举行,河北省曲阳县有关领导,在京曲阳籍人士,以及部分国家的驻华使节和外交官等100余人出席。画册《走进曲阳》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对被誉为“雕刻之乡”的曲阳县进行了全方位介绍,配有中、英文对照说明。 Ef3品论天涯网


第4版(要闻)
专栏:

  杨长春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委员、中央党校一部原主任杨长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杨长春逝世后,胡锦涛、曾庆红、宋平、马文瑞等同志对杨长春逝世表示哀悼,并向其家属表示慰问。
  杨长春原名吴阅昌,安徽庐江人。早年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奔赴延安,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担任中央工人学校组织科科长,延安军工局兵工厂主任、支部书记,冀热辽军区军工部驻赤峰办事处协理员,黑龙江桦南县中心县委委员、土改工作团团长,鸡西矿务局副局长、党委书记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东北煤矿工会主席、燃料部煤炭总局副局长、北京矿业学院党委书记等职。1963年,杨长春到中央党校学习后留校工作,任学员支部书记、组织处处长。粉碎“四人帮”后,任校党委委员、一部主任。1978年12月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84年1月被聘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特约检查员。 Ef3品论天涯网


第4版(要闻)
专栏:

  春节刚过,安徽许多农民就来到农资市场,选良种、购农膜,准备春耕生产。这位来自濉溪县的农民说,如今种地得跟市场走,由于花生好销、价格好,他家的3亩地准备种花生套西瓜,争取今年再卖个好价钱。 武正润摄 Ef3品论天涯网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美关系三十年》画册出版
本报北京2月20日讯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编的大型画册《中美关系30年》今天开始在全国发行。
  画册共收入100余幅珍贵图片,真实地记录了中美关系30年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画册分为“打破坚冰”、“正式建交”和“向前发展”三部分,反映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中国三代领导人与美国政府首脑为改善、发展两国关系所做的贡献。
  1972年2月,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两国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建交之后,中美关系虽然有曲折和起伏,但总体上是向前发展的。中美两国保持了领导人的互访和高级官员的磋商,两国在经贸、科技、文化、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取得进展。《中美关系30年》画册真实反映了这一历史进程。 Ef3品论天涯网


第4版(要闻)
专栏:阳光杯现场短新闻征文

  芒果楼“里话致富”
本报记者 贺广华 吴刚
  正月初六,记者来到海南国有南田农场,但见一栋栋白墙红瓦的别墅式小楼,掩映在果实累累的芒果林中。
  黎族职工董尊全一家三口,与全场靠种芒果致富的上千户职工一样,在自家承包的6亩多芒果林里也花上10来万元,盖了一幢漂亮的两层小楼。记者到他家做客,这位憨厚的黎族汉子动情地回忆起去年2月24日江泽民总书记到他家看芒果,教导他要走高科技种植致富的路子。董尊全说:“我努力按总书记的要求去做,投资1万多元,在果园装上现代化滴灌设备,又学会了芒果催花技术,第一批反季芒果在春节前就上了市。”他自豪地指着屋外的芒果林说:“看芒果长得多好,今年能挣8万元。”董尊全这一年来还在芒果园里养了240只鸡,又办了个生态家庭旅馆,每逢“旅游黄金周”,都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10年前,南田是全国农垦十大亏损农场之一。这些年,农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橡胶更新地划分给职工种芒果,推出资金扶助、减免地租、技术服务等6项优惠政策,鼓励职工发展家庭自营经济,一举甩掉了亏损帽子,2001年农场实现产值1亿多元,走上致富路的农场职工盖起了近千栋“芒果楼”、“瓜菜楼”。
  农场场长彭隆荣对记者说:“我们南田农场1万名职工要牢记总书记教导,继续努力探索高科技农业发展的路子,把农场建设成文明富裕的现代化农场。” Ef3品论天涯网


第4版(要闻)
专栏:

  《人民日报2001年图文数据光盘》出版
  本报讯 由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制作的《人民日报2001年图文数据光盘》近日出版。图文数据光盘收录了人民日报2001年全年报纸数据,采用浏览器方式查询,查询准确、方便、快捷,并可打印;采用PDF技术,保留了报纸的全部版式信息;支持网络检索,适合局域网系统使用。(新文) Ef3品论天涯网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美网友在南京“e代奇遇”
  本报南京2月20日电 记者龚永泉报道:今天上午,一对远隔重洋的中美网友在南京举行见面活动暨《e代奇遇》一书新闻发布会。书中收录了一个中国女生和一个美国老师在为期一年的时间里,通过网络传递的300余封信件。
  《e代奇遇》的中国作者、南京艺术学院附中学生陈昕冉为开阔视野、学习英语,两年前开始学习上网并和国际网友进行交流。该书的美国作者、现年40岁的埃瑞克来自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17岁开始学习中文。2000年10月,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他在网上发出了寻找中国网友的短信,陈昕冉回应了他。
  一年多来,他们抱着学习外语、增进了解的极大热情认真交流,用对方的母语互通了300多封“伊妹儿”。
   Ef3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