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2年2月5日人民日报第10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2-02-05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一位母亲的痛苦自述 孩子为何怒烧荣誉证书 '...

第10版(教育)
专栏:家教之友

  一位母亲的痛苦自述
孩子为何怒烧荣誉证书
  凝露
  在外人眼里,我的儿子听话、懂事、让家长省心。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便担任班长,在班上第一批加入少先队,三年级时,他的作文便在本地的报纸上露脸,到四年级时便担任了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站长。学校组织的演讲、讲故事比赛等活动,他也常常获得第一名的殊荣;他还和其他同学一道赴省城参加迎香港回归知识竞赛。此外,他还被本市的广播电台聘为少儿节目的业余主持人。由于他出色的表现,在1998年上小学五年级时,他便被推荐为我省“十佳少先队员”。
  至今,我市获此殊荣的还只有他一人。因此,我们的同事、朋友、亲戚包括学校的老师,都纷纷向我们表示祝贺,他们羡慕我们培养了一个好儿子。我市的电视台,还专门为此拍了一个专题片。那一段时间,几乎陷入赞美和被人羡慕的花环之中的我们,只有一个心愿,一定要让孩子继续保持上进的势头。
  我们首先做到的便是时时提醒孩子记住他是省“十佳少先队员”。上了初中后,孩子的功课相对紧张一些,但由于报社的编辑知道他的文章写得好、立意高,于是,栏目编辑经常向我们约稿。因为这是固定栏目,所以,有些约稿限定的时间短,要得比较急。我知道儿子的功课有些紧张,但我又认为,面对那么多的学生来稿,编辑独独看中儿子一人,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基于这种考虑,每次在编辑约稿时,我就非常干脆地替孩子答应下来。
  为了不失信于编辑,孩子放学后,我就向他布置文章,要求他在一定的时间完稿。初一时,孩子还能爽快地答应。尽管他很累,有时也有点小小的不情愿。但到初二时,我们发现,儿子开始不听话了。一开始,他也答应,但迟迟不愿动笔,以后发展到根本不答应。儿子多次对我们说:“你们怎么不事先问一下我,就答应了编辑呢?”
  我想,我是你的母亲,难道就没有这个权利替你答应吗?一想到自己承诺的事不能兑现,失信于编辑,我就一次次催儿子,中午他刚到家里我就提醒,晚上坐在饭桌上我又催,临睡觉时还不忘再重复一句。为了让他提高写作水平,一天晚上,我将一个崭新的日记本交到他的手里,让他每晚坚持记日记。
  第二天早晨,在他的写字台上我们见到了那本依然是空白的日记本,但在日记的扉页上,儿子却用大字写了如下一句话:“写日记是休息,不是负担,想写就写,不写就算——写在日记前面的话。”并打了醒目的着重号。那一个个圆点,不就像儿子大睁着的反抗的眼睛吗?
  更与我高度期望值相反的是,儿子索性不再提笔写作了。这对我来说,简直难以容忍,于是,在一个周末的早晨,在我让他写稿,而他又沉默不理时,我狠狠说道:“你还是‘十佳少先队员’呢,你像‘十佳少先队员’吗?”
  我没有想到,就是这句挂在我们嘴边的话刺伤了孩子的心。中午我刚回家,孩子的奶奶便把我叫到阳台上,指着一堆灰烬告诉我:“今天可不得了,你们刚走,他就把他那满满两盒子的东西全点火烧了,我怎么也拦不住。”
  我仔细一看灰烬中那没有完全烧透的“十佳少先队员”证书、他和省里领导在一起的合影、他从小学到初中所有的获奖证书、奖状和几大本厚厚的文稿剪贴本、日记本时,我的头一下子晕了。孩子的这一举动太让我吃惊了。这不仅是他的心血,也是我们当父母的心血啊!这些年来,我们鼓励他写作,支持他参加各种活动,细心为他剪贴发表的文章,精心收藏他的各种获奖证书。没想到,这些多年的心血被孩子一把火烧个精光!
  我几乎是哭着问儿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哪怕你烧掉两千元钱,也比这些强啊!”孩子说:“妈妈,您不要认为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别人一定喜欢。您是您,我是我,可您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别人的头上呢?”
  听了孩子的话,我和他父亲面面相觑。这以后,报社的编辑再通过我向儿子约稿,我都不敢像过去一口答应下来,而是回答说等征求孩子意见再说。
  (本文摘自《健康时报》) Cfl品论天涯网


第10版(教育)
专栏:

  茶杯中的风暴
  雪声
  在北大听到了哈佛的课,是这个学期始料不及的。本来,学校规定的学分已经修满,但读过《自由主义》一书,对李强教授的学问心向往之,知道他本学期在讲《中外政治思想史》,便怀着且听一听的心情去了。这一来,不再想走。
  李教授的学术造诣自无须我说长道短,令我惊喜的是在他的讲台上出现了墨子刻(Thomas Metzger)——哈佛大学胡佛研究所资深教授,一个与李强教授的学术倾向颇多异见的学者。中国普通大众或许还不知晓他的名字,但他在西方汉学界却是声名卓著。他是犹太裔美国人,父亲是有名望的哲学家。他的著作关注诸如清代文官制度等专门学问,时下在我国出版的著作有《摆脱困境》。他对西方文化有过多的批评,对东方文化有比东方人更多的赞颂。他读史曾至韦编三绝,汉语修养可以出入六经,这使他在课堂上对李强先生的辩论一点不吃亏。同样,李强留英8年的经历,也不怕墨先生随时随地随机的语言转换。
  一个东方学者,友好地正视西方;一个西方学者,友好地正视东方。立论、反驳、补充,两两因互相的“围城现象”而“吵”,间或还会有学生憋不住也给老师讲一通!墨子刻先生听到不能苟同的意思时往往做出龇牙咧嘴闭眼睛的怪表情;李强看上去很“弥勒”的样子,但涉及学理则绝对“较真”。
  许多人把有容——学术的讲堂,观点的市场,自由取舍作为北大精神的一条。北大经常有观点完全相反的讲座,每种观点都不乏听众。学生们不在乎你是否志同道合,在乎的是你是否持之有据,论证符合逻辑。但是,两个不同观点的人面对面,把讲课变成一种自由的辩论,我在北大听《中外政治思想史》是第一次。
  但这对李强教授不是第一次。他在芝加哥作访问学者时,就接触到这种课程模式,他当时就产生了把这种模式移植到北大的意图。后来他结识了墨子刻,盛情相邀,墨亦不辞,于是理想变成现实。
  墨先生在北大两个月,除授课外每周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在办公室接待学生。开始大家不敢贸然前去,墨先生大不高兴,直指这是北大学生的弱点。后来大家了解他了,争着去,他竟与50多名学生都谈了一遍。
  我和墨先生课外的直接接触有两次。一次是去他办公室讨论作业。人多,轮到我,管理员要关门了,他便带我到未名湖边的长椅上,关于写作如何发散思维,收拢思维等等问题,望着水面一直谈到午后一点半。第二次是一次课后,两先生还在教室门口忘我地交谈,时间已是晚上九点半,未吃晚饭便来听课的研究生院副院长牛大勇教授在旁听得饥肠辘辘,便提议到校门口茶馆落座,于是茶杯中的风暴继续“肆虐”,我有幸叨陪,心中被荡涤得一片湛蓝。
  最后的一节课上,墨李二先生互叙“战斗情谊”,互相为得到“一个伟大的对手”而骄傲。我在鼓掌的那一刻,蓦然想起了儒家先贤的古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不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所需要的重要精神吗? Cfl品论天涯网


第10版(教育)
专栏:

  作为国家唯一一所舞蹈艺术教育的高校,北京舞蹈学院面对新形势的要求,如何深化舞蹈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适应时代 弘扬特色
  王国宾
  长期以来,作为“舞蹈家摇篮”的北京舞蹈学院,主要为国家培养舞蹈艺术的高精尖人才,为中央及省级表演团体输送大批专业人才,中央芭蕾舞团、东方歌舞团均源于该校。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中国入世势必在舞蹈教育的专业设置、教育服务竞争、人才结构需求等方面带来深远影响,显然学院以前狭窄的专业办学路子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文化事业的发展需求,应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拓宽办学思路,势在必行。
  经过长期酝酿,去年上半年学院领导班子调整后,第一件事就是开始舞蹈教育教学改革的攻坚战。2001年6月学院专门成立教改小组,集中全校师生的智慧,16次反复研讨,出台了“关于办学方向与学科调整和建设”的北京舞蹈学院教学改革方案。
  根据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要求,本着在继承中求发展的原则,在改革中我们感到必须突破两个固有观念:一是在服务面向上,要将单一为舞蹈行业服务培养人才,变为全方位面向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二是培养人才规模上,要将单一培养高精尖专门人才变为培养多层次、多规模舞蹈文化人才,重点培养高层次舞蹈教育学术带头人和舞蹈表演编创尖子人才。以此为基础,学院学科方向调整与建设应处理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继承。解决好传统学科方向的调整与建设,保持好学院的特色、优势、品牌和制高点,对传统学科重在加强建设、创新、提高和发展。二要发展。面向市场需求,积极拓展新的专业和学科,既和舞蹈文化相联系,又要打破只能在学院附中和艺术学校招生的局限,力争在未来5年内基本形成以舞蹈表演为主,表演、教育、编导、设计、舞蹈学及舞蹈边缘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三要选准重点。着力加强重点学科和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其中在人才队伍培养方面,要以高层次、高规格的学术带头人和市场急需的表演、编创的尖子人才为重点。
  因此,回答新形势下如何深化舞蹈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我们的思路是:主动适应新世纪社会文化发展和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创办艺术特色教育体系为目标,培养具有扎实基本功、较全面的专业与文化素养和高尚道德品质的创造性舞蹈人才;力争在舞蹈教学、编创、科研、图书信息等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把学院建成舞蹈专业设置齐全、结构合理、东西方舞蹈艺术协调发展的名牌舞蹈学院。
  (作者为北京舞蹈学院院长) Cfl品论天涯网


第10版(教育)
专栏:教海月谈

  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
董洪亮
去年末,记者到湖南省平江县采访,对当地教育感触很深。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平江县能够连续6年没拖欠过教师工资,令人赞叹。究其原因,主要是县级领导重视教育,他们把相对有限的财力不用于县委办公楼的建设,不用于公路建设,而是确保教育经费。因此,平江县教师心气顺畅而乐于施教,全县教育设施大为改善,学校里幢幢漂亮的教学楼拔地而起。
  记者由此想到2001年5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这是中央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决定,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治本之策。它正在并继续对广大农村的义务教育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段时期内,许多地方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下放到了乡镇一级。由于乡镇可支配的财力有限,再加上一些乡镇干部重经济而轻教育、法制观念淡漠等原因,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常常不能按时足额到位。于是出现了拖欠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中小学乱收费等现象,引起人民群众的极大不满。
  在占我国人口、地区大多数的农村,县级行政建制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有万象俱全的特点。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新管理体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县级行政单位可支配的财力较多,统筹能力较强,多数县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又特色不同。“以县为主”的新管理体制使农村义务教育获得了比较稳定的经费保障,同时,各县能够根据自身的优势推动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
  “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县级领导班子。邓小平同志1985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如果县级干部特别是县级主要领导思想意识里真正重视教育了,那么,农村义务教育的许多问题就有了解决的可能。湖南省平江县的教育情况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顺利实施,还需要县级教育、财政、金融等行政部门的积极配合,在教育经费预算、划拨、追加以及保障教师工资渠道畅通、人事编制等方面相互协调,把工作做好。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个学校本身也应该精兵简政,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严格执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坚决清除那些滥竽充数者,保证用好每一分教育经费,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一代伟人邓小平的由衷话语确是远见卓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关键在科技,基础在教育。相信“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Cfl品论天涯网


第10版(教育)
专栏:教育聚焦

  学校德育应对挑战
本报记者 王淑军
  挑战
  学校德育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但在新形势下,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田建国认为,学校德育正面临着四个主要方面的严峻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尤其我国加入WTO后,全方位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会更加频繁,以各种方式流入国内的西方政治、文化思潮的影响将加大。这时,如何做到使青少年学生能自觉抵制外来不良文化的影响,既有世界眼光、国际意识,又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既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又能够融入世界优秀文化之中。
  科学技术的挑战。作为第一生产力,科技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但同时如克隆、网络等新科技的广泛应用也带来许多新的伦理道德问题,容易产生弱化、淡化人格精神需要的倾向。科技进步需要道德约束,需要塑造具有更高道德责任感、集体主义观念、协作精神和自律意识的青少年一代。
  市场经济的挑战。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激发了人们的进取意识和创造热情,推动了社会发展,但也使一些人私欲膨胀,产生很多消极负面的东西。在利益多元化的背景下,如何坚持和弘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树立社会的共同理想,制止个人主义的膨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
  信息多元化的挑战。当前是一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开放的、信息发达的社会,信息来源、传播渠道和内容日益多样化。这种情况下,学校德育怎样才能做到趋利避害,使青少年既有获取信息、求知的能力,又能学会筛选、鉴别和吸收。
  问题
  德育解决的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是思想品德、作风意识、行为习惯、为人处事以及对人、对家、对国、对社会、对自然的准则态度问题,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国德育改革与创新”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德育工作仍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而针对性和实效性差,又是现阶段学校德育存在的最大问题。
  德育目标抽象化、空洞化,不符合学生品德形成规律和心理发展的要求,远离生活实际。如目前许多中小学举办的德育评比和竞赛,主题虽然涉及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但因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状况,远离生活,往往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再如德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道德教育等,在次序上谁在先、谁在后,本来有自身的科学规律,但很多学校却是一刀切、不分层次,再加上不能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青少年学生思想工作中的新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致使德育成为空中楼阁,落不到实处。
  德育实践模式化、形式化,德育工作缺乏探索和创造性,长期停留在任务式的工作水平上,以完成常规工作、应付书面考试为满足,而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效果关心不够;德育方法单一化,以说教、灌输和强迫执行为主,缺少灵活性,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不能很好地将知识传授与行为养成密切结合。据南京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有80%多的学生认为言行不必一致,而认为应该一致的却不到20%。这说明缺乏学生主体参与的简单德育方式,至多只能迫使他们做什么、说什么,不做什么、不说什么,却不能强制他们想什么、不想什么。一位专家说得好:“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让它喝水,但不能强制它喝水。”
  应对
  对于目前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差的问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万生认为,首先应当从理论上认清德育的内涵,广义上讲德育可分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灵魂,道德教育是核心,法纪教育是保障,心理教育是基础,且相互间互为条件、互相渗透。如果仅仅把德育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义语或道德教育的简称,那么在教育实践上则危害甚大。
  而要使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深圳教育学院的张建认为应把握4个原则:一是要“小”,内容要具体。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从小事做起,内容要具体、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执行,而避免口号式、成人化的倾向。二是要“近”,贴近实际。要使教育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时代的发展要求,在经济全球化及多元化社会的背景下,重点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抵制能力和批判能力。三是要“实”,内容要注意知行统一。不能道理讲得多,行为指导少,虚而不实,知行脱节,要抓养成教育。四是要“序”,内容要讲究层次。人的成长是有序的,那种突击性、运动式、一刀切的做法打乱了德育的序,往往是“雨过地皮湿”,并未在学生身上扎根,因此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对德育内容、德育空间和时间进行科学的序列安排。
  青少年学生毕竟生活在整个社会系统当中,对此张建认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还应打破自我封闭形式,走开放式的德育之路,使家庭、社会与学校协调一致,构建“三教合一”的教育模式,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把学校、家长、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觉的要求,进而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
  令人欣喜的是,教育部前不久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充分考虑到了德育的层次性,淡化了学科理论体系,注意了尊重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形成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各阶段相互衔接、具有递进层次的德育课程体系;强调实行“知行统一”的教学原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了创新精神、时代精神和教学的实践环节。新世纪之初,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Cfl品论天涯网


第10版(教育)
专栏:家教之友

  家长要有平常心
  安平
  望子成龙,是天下所有母亲的愿望,本文作者凝露(化名)——湖南省某市的这位母亲也不例外。然而,她的儿子——“十佳少先队员”的一把火,使我们不得不坐下来冷静考虑怎样教育孩子的问题。我们的许多家长,教育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一方面,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要包办一切,指挥一切;另一方面,又用对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认为孩子什么都该懂,应该理解父母的苦心,应该服从。什么都想到了,就是没想过孩子的感受。在这些家长的观念里,孩子成了自己的脸面,成了满足家长虚荣心的工具。孩子被迫来圆我们尚不能圆的梦。
  我们都是平常人,却想方设法要把孩子培养成名人、大师,练钢琴、背英语、画国画、学舞蹈…而在世界上,名人、大师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为什么我们不能让孩子成为和我们一样的平常人呢?
  孩子的一把火,烧掉了那些证书,也让我们的家长清醒:大人应该理解孩子,因为我们是大人;孩子不能理解大人,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孩子不仅是我们的孩子,更是开始有独立意识的人,是发展中的人,是逐渐走向独立的人。
  孩子的一把火,烧掉了那些荣誉,也映照出了我们成人才会有的虚荣。这把火告诉我们,面对成长中的孩子,我们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从孩子看问题的角度来看问题,不能将自己的愿望强加于孩子头上。我们的家长有了平常心,才会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孩子。 Cfl品论天涯网


第10版(教育)
专栏:

  师德楷模查文红
  上海市普陀区武宁百货公司退休职工查文红,3年前只身来到安徽省砀山县曹庄镇魏庙小学当起“编外教师”。3年多来她分文不取,却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呕心沥血。“总是有人问我,为什么从上海到砀山。”她说,“其实很简单,我就是想做一点有意思的事。”
  上图和下左图:查文红和她的学生们在一起。
  下右图:查文红课间和孩子们在做游戏。
  新华社记者 于杰摄 Cfl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