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专栏:
大海一样的深情
——福建省漳州市新时期拥军纪实
新华社记者 梅世雄 新华社通讯员 车显忠 本报记者 翟启运
有着爱国拥军光荣传统的福建省漳州市社会各界,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使命感,积极关心和支持部队建设,谱写了一曲新时期的爱国拥军新歌。
漳州市与厦门经济特区毗邻,是全国较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城市。这些年来,漳州市各级党、政领导发展经济不忘国防建设,把拥军工作纳入领导干部责任制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帮助驻军改善训练、生活条件纳入为民办实事的范畴。历任书记、市长每年都要几上高山,数下海岛,深入军营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困难。
为了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国防观念,全市八十一所党校全部开设了国防教育课;市里先后组织了八百多名中青年干部到部队接受训练,让县处以上领导干部到高山、海岛、哨所等一线部队,过“军事日”、“军事周”;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国防教育网络,广泛开展群众性国防教育活动,全市上下形成了“爱国拥军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去年五月,新任市长郑道溪到某部走访,得知部队训练时车辆出入不畅,第二天就带着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当地领导来部队,当场决定由市、县两级财政出资重修一条六公里长的路。两个月后道路顺利完工,比原来缩短了十八公里的路程,大大提高了部队的应急机动能力。
漳州市领导经常把这样的一句话挂在嘴边:“部队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责任。”为了更好地支援部队,市委、市政府发动各行各业和全社会的力量开展拥军。市、县两级的每个部门都与驻军有共建单位,及时为部队排忧解难;市直十七家重点企业与驻高山、海岛连队挂钩,支援部队基层建设;五十余名农业、电力、机械、通讯、气象、水文、计算机等各类专家,常年帮助部队培养人才、科研攻关和发展农副业生产。
一九九五年二月,驻漳浦县某部接到命令:一个月之内将机关迁至某旧营区。旧营区已经租赁给地方多年,一个月内搬迁谈何容易?漳浦县领导闻讯后,组织十五个职能部门的领导到营区现场办公,挨家挨户做工作,仅一个星期就将租赁营区的十九家企业和一百四十六户群众迁移出去。县财政拨款为部队整治营院;电力局出资为营院架设电线杆、路灯,更换线路;广电局免费为营区安装有线电视;公路局承包了营区内外的柏油路面;驻地两个村派出工程队平整训练场,并为营区建了灯光球场和标准猪栏。部队如期搬迁,官兵们感动地说:“地方政府急部队所急,有这样有力的支援,我们什么困难也能战胜!”
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驻漳部队每一座营区都有良好的进出道路,每一个单位都有完善的训练、生产、生活设施,驻沿海部队的用水用电问题全部解决,训练、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为表达感激之情,某部送给驻地政府一块牌匾,上面写着:讲政治顾大局支援部队建设,爱军队固国防再创双拥佳绩。
漳州市各级党委、政府满腔热忱地做好部队科技大练兵的保障工作。
去年夏季,部队进行演练。市、县两级分别成立了物资供应、交通通讯、安全保卫、卫生防疫等七个支援小组,并组建了以民兵为骨干的各类专业分队,配合部队做好练兵保障工作。
部队进驻首先要安营扎寨,各级把保障工作做在前面,住房、饮水、卫生、照明、电视、停车场等等,考虑得细而又细,官兵们把背包一放就可以投入训练。每一支部队来到这里,都会强烈地感受到这股浓浓的深情。诏安县桥东镇仙塘村村部原准备安排农网改造施工队住宿,得知部队要来,村里改变计划,为施工队另外租房,把村部二十多间房全部让给部队。
部队演练期间,各级各部门不间断地实施交通、通讯、水电等各项保障。一次,某部要进驻诏安,一段三十公里长的道路路面被突如其来的暴雨冲毁,县里组织二千多名民兵、一百多部机械突击两昼夜修好了道路,保障了部队的畅通。
具有拥军光荣传统的漳州人民像战争年代支援前线那样,万众一心支持部队搞好军事训练。
每次部队离开军营外出训练进驻农村,群众像迎接远归的亲人一样,敲锣打鼓欢迎子弟兵,纷纷腾出最好的房子把官兵请到家里。东山县澳角村个体户老郭新建一幢三层楼房,准备给儿子作新房,他听说部队要来,便找县领导要求部队一定要住进他家的新房,照明费分文不收。铜钵村83岁的老奶奶谢清香,每天给住在她家的战士们煮鸡蛋。战士们外出训练回来,她又一个一个地点数,人齐了她才开心。
西崎村有一位叫陈安顺的老渔民,父子俩连续6年义务运送部队官兵到海岛训练。一天,海上突降浓雾,6名战士被海浪冲失。父子俩得知后,冒着风浪驾船在雾海中整整寻找了一天,终于在一座无人小岛上将6名战士救回来。战士们亲切地称那艘渔船为“父子拥军船”。
漳州市是全国有名的高优农业地区,土地资源十分宝贵。但只要部队需要,群众从不讲价钱。为了保障部队建训练场,龙海市南坑村腾出大片土地,并将一座水库让给部队使用。
这一件件、一桩桩感人拥军事,怎能不令官兵们感动!当年曾参加过“东山保卫战”的一位军委领导,在东山县视察部队练兵时动情地说:“仿佛又看到了当年人民群众支前的情景。”
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会见日本客人
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 (记者车玉明)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董事长奥田硕一行。
胡锦涛对奥田硕在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之际率团访华表示欢迎,并赞赏奥田硕长期致力于日中友好事业。他说,30年来,在中日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迅速发展,各个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胡锦涛指出,在新世纪,我们要继续遵循《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所确定的原则,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切实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一系列重要共识,推动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持续稳定健康向前发展,让中日世代友好的崇高目标深深地扎根于两国人民心中。
应客人要求,胡锦涛介绍了中国经济发展情况。他说,中国加入WTO后,将在多边经贸体制框架内,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欢迎包括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内的各国大型企业集团参与中国经济建设,开展多方面合作。
奥田硕感谢胡锦涛副主席的会见,并对中国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祝贺。他说,中国是未来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市场,丰田汽车公司将以其在华业务为重点,加大在华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一如既往地为促进日中友好关系的发展,为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贡献。
会见时在座的有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常务副会长梁湜等。
奥田硕一行是应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邀请来华访问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曹伯纯当选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新华社南宁1月31日电 (记者周俏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1月31日选举曹伯纯为人大常委会主任。
第1版(要闻)
专栏:
深情慰问到兵站
本报记者 郅振璞
1月28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海拔1009.3米的鱼嵴山风吼雪舞,道路难辨。解放军某部雷达站的小楼前,一声“报告”竟是那样响亮。此时,全站官兵正列队欢迎再次前来送温暖的市委领导及铁路换桩所的“后勤部长”们。
半月前,这所雷达站被大雪围困。是换桩所工人两次克服重重困难,给子弟兵送来了蔬菜、煤块等急需品。这天,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汉忠又约了四五位领导同志,与换桩所的“后勤车”一道来慰问大家。30多名官兵一见这么多亲人,掌声鼓得震天响。
站长张云峰、指导员王夕来激动地把亲人迎进房间。
杨汉忠一行逐一问暖问寒。被誉为“子弟兵后勤部长”的换桩所所长刘思臣、书记王刚等人,则一件一件地和官兵们一起往室内搬运慰问品。
换桩所的4位业余演出队员换下厚厚的装束,为子弟兵献上欢快的蒙古族舞蹈,两位男女歌手唱起了动听的歌。雷达站里的人才也不凡,来自河南安阳的小兵吴会株掏出唢呐,吹起《父老乡亲》,一时掌声响彻营房。王夕来激动地说:“有人民做靠山,这颗镶嵌在达赉湖畔的‘千里眼’,一定会更明亮!”
第1版(要闻)
专栏:
风雪之中涌暖流
孟西安 李建斌
进入1月中旬,陕西省长武县大雪纷飞。县委书记贺书田率县民政局、人劳局干部冒着严寒,一家家访贫问苦。来到昭仁镇特困职工宋玉让家中,贺书田把200元钱、两袋面粉、一桶食用油和衣物交到宋玉让手中,面对这“新年礼物”,宋玉让心中涌起一股热流,激动地连声道谢。
从1月8日开始,长武县28名县级领导,纷纷走出机关,冒着严寒,进企业,下农村,带着面粉、食用油、棉被衣物、年画和慰问金,对驻长部队、特困户、贫困职工、贫困老党员、离退休老干部进行了走访慰问。据悉,共走访慰问148户、508人,送去慰问金、救灾款2万多元,棉被120床,捐赠衣物12000多件,面粉3000多公斤,赠送年画1700张;另外,长武县的11个乡镇党委对各乡镇的敬老院和280多特困户以及农村贫困老党员进行了慰问,送去救灾款5.6万元,面粉280袋,棉被140床,棉衣40套,赠春联200多副。
一场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在长武县各级上下轰轰烈烈地展开,使群众深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群众都说送温暖是“冬天里的春天”。
第1版(要闻)
专栏:
深入群众中间体察百姓疾苦
黑龙江:减少应酬多送温暖
本报哈尔滨1月31日电 记者孟辉报道:日前,黑龙江省委书记徐有芳、省长宋法棠顶风冒雪深入到鸡西部分煤矿和黑河受灾乡村走访慰问,为特困职工和灾民送去慰问金和节日生活用品,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中间。连日来,黑龙江省各级党政机关组织开展的“送温暖”活动正进行得红红火火,有近亿元的物资正在发放中。
黑龙江省把安排好今年春节期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省各级组织在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减少接待应酬的同时,要求党员干部安排充分的时间深入到各地的困难厂矿企业和受灾乡村,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帮助困难职工、受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据了解,进入1月份以来,黑龙江省直机关组成了由省领导带队的13个走访慰问团,深入到全省13个地市的特困企业和特困家庭中进行走访。目前,全省仅省直机关就已经把180万元慰问金送到困难职工和受灾农户手中。
同时,该省参加“一帮一”城市扶贫工程的7.6万名党员干部和其他社会人士也纷纷来到自己的帮扶对象家中,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难题。据介绍,这项活动开展一年多以来,全省已有8.13万名特困职工受到救助。
第1版(要闻)
专栏:头条有回音
趵突泉“涛声依旧”
本报济南1月31日电 记者宋光茂报道:本报去年12月8日头版头条刊发了济南市实施保泉工程的通讯,曾引起较大反响。岁末年初,有家新闻单位播发了一条消息,说趵突泉又要“奄奄一息”了。
近日,记者再次来到趵突泉、黑虎泉和五龙潭等几大泉群探访,发现只有黑虎泉现出疲态,3个虎头的水流哩哩啦啦,趵突泉仍然水涌若轮、涛声依旧,看不出与去年9月份复涌时有多大差别。据济南市名泉保护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介绍,黑虎泉的水位最高,它对地下水位的变化反应最敏感。自1月下旬以来,地下水位保持在海拔27.4米左右,趵突泉刚复涌时地下水位是26.96米,黑虎泉的喷涌水位是27.22米。趵突泉、黑虎泉的喷涌应无忧。黑虎泉之所以萎靡不振,不排除处在黑虎泉水脉上的自备水井,又在偷偷地“吸吮”。为此,济南市进一步加大了名泉保护工作力度,对原来拥有自备水井的单位进行查访。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把那些尚未关闭的水井尽早关闭。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征文
不妨试试计时器
里程
掌握会议发言时间是一个常常令人头痛的问题。有的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不知不觉偏离主题。与会的人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会议主持人如果打断他的发言,面子又下不来,于是不得不迁就。结果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很难得到充分讨论,也剥夺了别人发言的机会。现在大家都很忙,抽出时间开会不容易,如何提高效率,的确是一个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现在不少地方把限时发言的一般要求变成使用计时器,效果很好。准确计时,一是可以提醒每位发言者自觉遵守约定;二是免去了当面制止的尴尬;三是促进了发言质量的提高和珍惜时间的意识。
铃声提醒往往有某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值得试一试。
第1版(要闻)
专栏:
不搞“政绩项目” 着眼长远发展
池州为群众多谋利益
本报合肥1月31日电 记者蔡小伟报道:新年刚过,安徽省池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不搞形象工程,不求眼前政绩,老老实实打基础,为群众多谋利益。
池州是我国唯一一个国家级经济生态示范区,驰名中外的九华山坐落该市。市委市政府把投资重点放在当年甚至二三年也见不到效益、但关系到老百姓长远利益的环保项目上,坚决不上那些当年可以见效的所谓“政绩项目”。他们投资3亿元,上马了九华山综合治理工程、城市污水处理中心、有色冶炼厂氧化硫治理工程、城市防洪建设工程等等。当时有人曾提出,本届市委和政府应该搞一些“短平快”工程,如把街道改造一下,多上几个中心,彻底改善池州形象。市委认为有这种想法也没有错,但目前群众更需要的不是形象,而是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去年撤地建市时,他们只做了4块牌子,花了不到1万元,就完成了建市仪式。
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新村村农民王炳如,全家6口人,前几年还是一个年收入不到2000元的困难户,去年,市委书记何闽旭7次到他家,帮助他建养猪———沼气———能源生态链,去年一下就成了万元户。在这种务实作风的倡导下,池州的许多干部学会了“四不”:一不会说套话,二不会做虚功,三不会溜须拍马,四不会官僚浮夸。
第1版(要闻)
专栏:
引进优良品种 培植龙头企业
江西农业结构调优农民增收
本报南昌1月31日电 记者余清楚报道:新年伊始,江西农业传来好消息,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32元,比上年增收96元,结束了农民增收连续3年徘徊不前的局面。这是江西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
江西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正确处理了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的关系。各地积极促进农业升级换代和结构优化,当年引进名特优新品种1500多个,新建4个农作物引育中心。2000年,全省重点推广良种225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肉牛冷配数突破10万头,水产良种覆盖率达50%。同时大力开展无公害技术的示范。在乐平、永丰等8个县(市)建设1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江西各地结合自身优势,培植了一大批龙头企业,建立了一批优质农产品基地。目前全省初具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营销龙头企业829个,这些龙头企业,在989个乡镇分别建立了1281个农产品生产基地,覆盖了70万农民。目前,全省有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各种中介组织6800多个,建有247个各类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年交易额77.9亿元。
全省各地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支柱产业。去年江西优质早晚稻面积达1500多万亩,是近几年发展最快的一年。水果按照“南桔北梨”的布局,着力培植名优品种,优质水果面积同比增长17%以上。
第1版(要闻)
专栏:
晋江八成农村实现宽裕型小康
本报福州1月31日电 记者宣宇才报道:新年伊始,福建省晋江市传来好消息,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140元,同比增2.8%,同时又有61个村达到宽裕型小康标准。该市共有323个村实现宽裕型小康标准,占全市行政村数的84%。
在过去一年里,晋江市委、市政府采取“一村一策、一镇一策”办法,努力寻找和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了一批各具经济特色的制衣村、石材加工村、制鞋村、陶瓷村和养殖专业村等,其中乡镇企业产值超亿元的村有113个。市领导、市直部门、市重点企业对30个相对薄弱村集中帮扶。该市还投入100万元用于改造龙眼老果园,以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总量。
晋江市迅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全市农产品综合商品率达85%。该市培植了国家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泉州市农业龙头企业16家,带动基地建设2.5万亩;建成5个农业专业市场;推出“亲亲”、“盼盼”牌膨化食品等一批农产品深加工知名品牌。
第1版(要闻)
专栏:
近日,四川省罗江县机关干部组成了二十多个送温暖小分队,分别深入去年曾遭受洪灾的农家,将自己捐款购买的年货送到灾民手中,让灾民们欢欢喜喜过好春节。图为县委干部将年货送到回龙镇黑虎村灾民谢先虎(右)家中。新华社记者 刘前刚摄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陕西节水灌溉增投入
陕西省把节水作为根治“水荒”的一项根本性措施,不断增加投入,掀起了节水灌溉建设高潮。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投资超过21亿元,发展节水灌溉面积800万亩,占到年实际灌溉面积的50%。(郑少忠)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大连市地税大幅增长
大连市地税局2001年共组织地税收入67.3亿元,同比增收10.9亿元,增长19.3%。完成全年计划的106.81%,超收4.3亿元。
(张书政)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世纪坛工程获鲁班奖
中华世纪坛工程继被评为北京市结构长城杯和市优长城杯之后,日前又被评为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由北京城建五公司承建的该工程设计新颖、独特。主体建筑动静结合,独具匠心。(吴坤胜 唐绍国)
第1版(要闻)
专栏:特快专递
铁路春运前三天发送旅客近800万
本报北京1月31日讯 记者今天从铁道部运输局获悉,春运三天来,全国铁路客流保持平稳,每天运送旅客都在260万人次以上,三天累计安全运送旅客达790.9万人次。
从28日至30日的客流情况看,尽管广州站、广州东站、上海站等地客流逐日上升,但由于铁路方面准备充分,加开临客、加挂车厢及时,广大旅客都能够走得了。(王政 毕锋)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