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显成效
工商部门查处违法违规案件176万件,总案值236亿元
本报北京1月9日讯 记者李丽辉报道:2001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年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规案件176.31万件,比上年增长23.49%;总案值
236.35亿元,比上年增长48.48%;取缔各类窝点32万
余个,销毁违法物品总值6.39亿元。
去年,工商部门共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案件2.69万件,查获假冒伪劣农资案值
3.34亿元。取缔报废汽车拆解
市场202处,取缔报废汽车拆解拼装窝点1338个,全国范围内长达10余年之久的非法拆解、拼装汽车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13.09万件,案值8.2亿元,罚没款1.58亿元。工商部门还与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违法行为,清理参与传销和变相传销人员15.26万人。全国工商机关开展了取缔“三无”企业、打击无照经营、规范市场主体准入的各种专项整治;强化了商标和广告监管;努力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行业垄断,反对不正当竞争;全面加强了各类市场监管。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曝光台
质检总局抽查建筑石材
部分质差企业被点名
本报北京1月9日讯 记者原国锋报道: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公布了对天然花岗石、大理石建筑板材产品的抽查结果,在抽查的北京、山东等省、市的72种产品中,合格59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1.9%。抽查结果表明,大中型企业质量普遍较高,一些小型企业由于设备陈旧,又不进行定期检测,产品质量较差。
本次抽查发现的产品质量较差的企业名称、型号有:河北省灵寿县石材总厂,中三花花岗石;平邑县蒙山石花岗石厂,将军红花岗石;莱州市夏邱镇祥磊石材厂,珍珠花花岗石;福安市坂中石板材厂,虎贝红花岗石;山东平邑汇东建材有限公司,珍珠花花岗石;福建祥龙集团公司,603G3503花岗石;成都市汇通石材公司,西岭雪花岗石;罗源县丞进石材厂,樱花红花岗石;晋江市建发石业有限公司,晋江白(G3503)花岗石;福建杨氏石业有限公司,樱花红花岗石;淄博永兴石材有限公司,樱花红花岗石;深圳市新康利建材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啡网纹大理石;北京五方国际石材有限公司,西班牙米黄大理石。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旅游业将重拳出击“黑导”“野导”
本报博鳌1月9日电 记者龚雯从此间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国家旅游局将重点打击“黑导”、“野导”,全面清理整顿导游队伍。
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坚决清理一批各方面素质不合格的导游人员,严厉查处超计划超时购物、私拿回扣行为;重点查处擅自变更旅行活动安排,降低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查处讲解掺杂低级、庸俗、迷信内容;严厉打击以色情服务为目的的“伴游”、“陪游”等活动。对有违规违纪行为的导游人员要坚决给予惩处,直至吊销导游员资格。
据悉,今年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要实现“五无”:旅游购物、消费无宰客;城市“一日游”无重大投诉;旅游经营无“黑社”;导游服务无“野导”;旅游交通无重大责任事故。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我国将强化民航航空安全管理
本报北京1月9日讯 记者白天亮报道:民航总局局长刘剑峰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民航航空安全工作会议上表示,民航正在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但政府对航空安全的控制力不能削弱、只能加强。管理方式将从主要靠行政办法,转变为主要依靠法律,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同时加快法规规章的制定和修改,坚持高标准,汲取世界民航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争取用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建成完整、配套、适用的安全法规体系。
据介绍,2001年我国航空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从2000年6月至今民航运输飞行已连续18个月无事故,是民航1990年以来第二个最长的安全周期。2002年民航安全工作目标包括:杜绝运输飞行事故,在确保人、机安全的前提下杜绝劫机、炸机事件发生,杜绝重大航空地面事故和特大航空器维修事故等。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时评
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日前联合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上市公司治理有章可循
刘韬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准则》提出了一整套兼具原则性与操作性的措施。这是第一个全面、系统的规范上市公司行为的重要文件,也是我国加入WTO后加快上市公司监管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措施,它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在我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目前全国有1150多家上市公司,其中相当多的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的。由于改制不彻底,上市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公司在治理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国有出资人不到位、内部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控股股东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利益、董事未能履行诚信义务、不勤勉尽责的现象非常普遍。像郑百文、银广夏等“问题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上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证监会主席周小川曾指出,加入WTO后,证券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上市公司的质量,而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必须依靠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准则》提供了一个原则和依据,对公司治理行为和理念进行规范和倡导。《准则》强调公司治理结构要保护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
当股东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通过民事诉讼等法律手段求得赔偿。《准则》规定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负有诚信义务,上市公司应保持其独立性不受控股股东影响。《准则》对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和董事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他们履行诚信、勤勉的义务。另外,针对目前存在的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频繁变动而损害上市公司和其他股东利益的现象,《准则》要求公司要披露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详细材料。
当然,要真正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还有赖于外部环境的改善及相关措施的配合,包括改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解决国有股权的虚置问题、培育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形成良好的法治秩序和商业规范、增强投资者自身对公司治理的关注等。完善公司治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包括监管机构、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投资者、社会大众等各界的共同努力。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农业结构调整新进展④
结构多元 品质调优 布局合理
我国农业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本报讯 记者江夏报道:岁末年初,全国秋冬种农情调查结果显示,粮食播种面积稳中略减,油菜籽、蔬菜和青饲料面积增加。各地继续加大品种、品质结构调整的力度,优质专用冬小麦、“双低”油菜籽面积继续扩大,均比上年增长16%以上。这表明,经过三年调整,我国农业的种植业结构正在进一步趋向优化。
长期以来,由于粮食紧缺,我们几乎集中所有的农业资源发展粮食,形成了种植业以粮食为主的单一结构。无论土壤、水源、气候条件是否合适,开山造田、垦草种粮的事情随处可见。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以粮食为代表的大宗农产品,从供不应求转向供求平衡、丰年有余,农业发展步入全新阶段。
一切都和短缺时代不同了。过去农业生产的主要目标就是填饱肚子,因此只要多产粮,就能增加收入。可是现在人们却变得挑剔了,不仅要吃饱,而且还讲究吃得营养、卫生、安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对粮食的直接消费量直线下降,加工业的发展对粮食等农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不瞄准市场需求调整结构,再想增加收入就没指望。农业结构的调整,就是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开始的。
农业部提供的数据表明,三年之间,我国农业种植业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动调整粮食种植面积,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全国共调减粮食作物面积近8000万亩,增加经济作物面积8877万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首次突破30%。特别是非粮食主产区面积的调减,为经济作物和饲草饲料作物的发展腾出了巨大的资源空间,种植业的基本格局正在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迈进。蔬菜、水果、花卉等园艺产品的迅速发展,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的增长点。
———大力调整品种品质结构,加速发展优质专用农产品。适口性差、市场上卖不掉的劣质早籼稻种植面积大幅度压缩,优质早稻面积迅速扩展,已达到早稻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比三年前增长了20多个百分点;加工专业小麦长期短缺的状况明显改观,全国优质专用小麦面积比三年前增加了近一半;东北地区大力推广了生育期短、脱水快的玉米品种,明显提高了玉米的品质。与此同时,农产品的卫生安全质量也提上了议事日程。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得到迅速发展。
———种植业的布局逐步进行了调整,非适宜区、次适宜区的生产规模逐步缩小,向适宜区、最适宜区集中,区域比较优势进一步得到发挥。长江流域的油菜、黄淮海地区的花生、新疆的棉花、山东的蔬菜等,都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并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促进了我国农业向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专家评点日元贬值①
贬值不能挽救日本经济
何帆
去年11月以来,日元出现了快速贬值的趋势,仅12月份,日元汇率就下跌了6%以上。进入新年,日元依然保持下跌趋势。日元贬值到底能不能刺激日本经济?对东亚乃至世界经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日元贬值有没有政府诱导的因素?贬值的最大受益者究竟是谁?从今天起,本报将围绕这些问题,发表专家评点文章。———编者
日本政府在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下,采取了贬值日元的做法,国际核心货币国家也默许日元汇率大幅波动。这么做,看上去对日本经济有利,甚至是在帮助日本寻找恢复经济的办法,但其结果可能正好相反。
如今,几乎所有对日本经济的预测都是悲观、黯淡的。更令人担心的是,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几乎已被用尽,但效果仍然很小。截至2000年底,日本政府的债务余额已占GDP的135%,财政政策已经基本上没有什么余地。从货币政策来看,零利率政策已经失灵,大量不良债权导致货币传导机制不畅,日本银行购买本国政府债券所增加的货币供给量也不会带来需求的增加。小泉内阁的结构性改革方案在短期内不仅不能改善经济增长前景,反而可能加重经济衰退。在这样的背景下,汇率政策,即通过日元贬值放松银根、刺激出口似乎已经成为拯救日本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日元贬值能否刺激经济增长是值得怀疑的。日本的出口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即使日元贬值在短期内能够促进出口增长,但仅靠出口发动机难以拉动日本经济这辆沉重的列车。况且,日元贬值意味着其他亚洲货币相对于日元升值,这将增加日本的进口成本。由于日本的出口部门需要从周边国家进口中间产品和原材料,日元过度贬值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可能会影响到日本的出口竞争力。
另一方面,日元贬值尽管可能有利于日本出口,但将损害到日本金融部门的利益。日元贬值降低了拥有大量海外资产的日本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日元贬值之后,为了满足国际清算银行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日本的商业银行就必须把海外资产撤回。如1995年,为处理不良债权、提高资本充足率,日本商业银行大规模调回海外资金,导致了日元的持续升值。后来,日元由升值转而贬值,在很大程度上则是因为日本政府放慢了处理不良债权的步伐。
此外,在经济、金融开放的社会,国家的财富、企业的资产和利润等都是以国际货币计算的,本币贬值幅度多大,国民财富、国内生产总值、企业资产、利润、销售额等竞争力指标将同时缩水多大,而外币的购买力和竞争力则同等幅度提高。因此,日元贬值,将使核心货币国家对日本经济、企业、金融的渗透力、支配力大大提高,日本会逐渐变得没有地位和竞争力。
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各国会减少日元外汇储备,日元作为结算货币的地位也会下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过去10年间,日元在世界各国外汇储备资产总额中的比重,由1990年底的8.5%,降至2000年底的5.3%,下降了约3个百分点,而美元的比重则上升了17个百分点。日本企业自己也透露,他们在海外的贸易结算70%以上是以美元计算的。
总而言之,日元贬值的最后结果很可能是这样两种:一是日本政府发现日元贬值毫无成效,只得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二是日本政府继续放纵日元贬值,结果招致众怒,引发多米诺骨牌式的“货币战”,使世界经济更加动荡不宁。(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