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2年1月8日人民日报第9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2-01-08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

第9版(理论)
专栏:短论苑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夏兴有 王玉周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制度是以人为本的制度,人的发展贯穿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些规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社会主义只有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才能真正超越资本主义。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交往范围越来越大,需求越来越丰富,社会关系也越来越复杂。而随着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恶果进一步显现,人们认识到,社会不仅要发展,而且要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要互为表里、相互促进。虽然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也关注人的发展问题,但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能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实现。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这一矛盾造成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尖锐冲突,这种冲突就是:物质越发达,精神越失落。因此,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必然的规律。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这种超越内在地包含着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更高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上,更体现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社会关系的根本性变革,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UJa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短论苑

  积善方能成德
  王鹤良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经指出,“政党之发展,不在乎势力之强弱以为进退,全视乎党人智能道德之高下以定结果之胜负。使政党之声势虽大,而党员之智能道德低下,内容腐败,安知不由盛而衰?若能养蓄政党应有之智能道德,即使势力薄弱,亦有发展之一日”。同时,他还把“积善成德”作为提高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孙中山先生的论述,对于今天各级领导干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领导干部既是道德建设的组织者、领导者,又是道德建设的参与者、实践者。因此,领导干部应特别注重从思想品质、言行实践等方面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首先要积善心。这不仅指做人要有一颗善良之心,还要有去邪除恶的勇敢之心、用权为民的服务之心和淡泊名利的平和之心。唯物辩证法告诉人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提高道德修养,就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克己和律己,不断战胜自我,升华个人的道德境界。同时,要随时随地用法律条文与规章制度约束自己,让组织监督自己,让群众评判自己,这样才能锤炼出坚强的意志,抵御住各种诱惑。
  其次要积善行。离开一点一滴的躬行与实践,道德修养的提高就无从谈起。由于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领导干部在道德修养上应该有更严格的要求,需要有持之以恒的韧劲。提高个人道德修养,须从点滴入手,从小事做起,把自己的视、听、言、行纳入道德规范,反复实践、反复磨练。用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的话讲,就是自己经常跟自己打官司,自己当被告,自己当律师,自己当法官,时时刻刻自觉地检查反省自己,从日常生活的小事里查漏寻隙,防微杜渐。
  再次要积善事。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干部想事情、看问题、作决策,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要以公仆的姿态,以服务的精神,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多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要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认认真真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只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爱戴,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UJa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张江
二○○二年新年的钟声已经响过,亿万年闪亮的太阳照样升起,人类又开始面对新的未来。过去的一年,世界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人类对未来的向往有了不同于以往的含义。共同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成为各国人民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的共同追求。维护和平,推动发展,迈向文明,成为时代的强音。
二十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也经历了冷战对峙的磨难。鲜血和生命的付出,让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世界的和平与安宁。人们不愿看到地球上的任何地区再发生新的热战、冷战和动乱,不愿看到世界上再出现新的霸权和强权,不愿看到南北之间的发展差距、贫富鸿沟再扩大下去。各国人民渴望世界持久和平,渴望过上稳定安宁的生活,渴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渴望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渴望促进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这些渴望和追求,汇成一股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奔腾澎湃,主宰着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未来。
然而,新世纪伊始,就有了震惊寰宇的“九·一一事件”,恐怖主义的阴影笼罩在世界上空,给和平增加了新的难以确定的因素。由于“九·一一事件”的影响,本来就不甚景气的世界经济跌入了更加令人担忧的境地。尽管如此,我们对历史走向的判断依然积极而坚定: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不会改变,整个国际环境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历史和命运的把握从来都是积极的、向上的。我们一贯认为,无论世界历史怎样曲折繁复,追求和平安宁的力量总要粉碎战争动乱的企图,开拓创新的力量总要战胜保守僵化的行径。从愚昧到文明,从落后到先进,从贫穷到富裕,这是不可抗拒的潮流和规律,任何人都不能阻挡和改变它。历史终将以自己的形式,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一日快过一日地向前演进和飞跃。正因为如此,我们总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用执着的奋斗和辛勤的劳动,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自由的人们一道,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共同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
共创人类美好未来,这是我们长期恪守的原则。上个世纪的历史已经证明,冷战和对峙不能给人类带来和平与安宁。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成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世界上的各种文明应当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世界上的各种力量总是此消彼长,但正义和真理必定赢得最后的胜利。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与自由的人们一道,为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事业而奋斗,这是先进阶级与政党应该担负起来的崇高责任。
在人类先辈的眼里,此刻正在流淌的分分秒秒,是那么令人憧憬的未来。无数的先辈对今天以至更遥远的日子,曾经作过无尽的遐想和描绘。然而,无论他们把未来遐想得多么美妙,今天的世界也要远远地走到前面。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只能作出方向性的预测。未来的事情如何发展,只能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在新的世纪里,日益成熟和坚强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定会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事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无论国际形势如何跌宕起伏,复杂多变,我们都将沉着应对,趋利避害,努力抵御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困难。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宁愿把困难估计得严重一点,把不利事件影响的时间预想得更长一点,把应对的预案准备得更充分一点,扎扎实实地做好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渴望发展、向往进步的国家和人民携起手来,共同推动历史的车轮向着光明的未来前进。 UJa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短论苑

  共同建设网络文明
  李炳毅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它也使网络道德建设作为一个新问题突出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从网络技术的发展势头来看,网络将逐渐触及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失范现象以及腐朽没落思想就有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损害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从网络上不良信息的产生来看,由于网络是一个自由开放的体系,使用者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一些别有用心者在网上散布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谬论,如果不采取防范措施,这些不良信息必然影响作为最大的求知和受知群体的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从网络上不良信息造成的负面影响来看,一些网民自制能力差,成天迷恋于网络,不思进取。有的不学习科学理论,不关心国家大事,不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有的陷入不良信息的泥坑不能自拔,无心工作;有的不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不和周围人正常往来。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世界,人们将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网络,势必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对这些现象,我们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从世界各国网络道德建设的现状来看,不论何种社会制度的国家,都很重视网络道德建设。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更应重视网络技术发展与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不断加强和改进网络道德教育,提高网民的整体素质,引导人们自觉抵制网络上不健康、不文明的内容,及时消除各种负面影响,文明上网,做合格网民,共同建设网络文明。 UJa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书讯

  《伏案金台十一年》
邵华泽撰写的《伏案金台十一年》一书,已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的新闻宣传论说集,第二部分是作者的批示和谈话录。
该书是作者在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和社长的十一年间,对党报的新闻宣传、报道方针、队伍建设和事业发展所作论述和思考的结集。这些论述和思考,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与具体相结合,对于从事新闻宣传的同志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该书又是一部集方法论、环境论、品质论于一体,融思想性、艺术性、建设性于一身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力作,体现了新闻理论的张力与魅力。 (文一) UJa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书讯

  《人民主人翁——邓小平理论的主题词》
刘福寿等撰著的《人民主人翁——邓小平理论的主题词》一书,已由红旗出版社出版。该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的人民主人翁理论,认为人民主人翁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作者指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接受人民监督,时时不忘教育和引导人民,事事向人民请教,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是邓小平理论的鲜明特色。邓小平提出的“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实质上都是人民标准。邓小平提出,人民主人翁地位的实现,需要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艰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些观点把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人翁理论推向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更高阶段。
(刘熙瑞) UJa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

  察民情 解民难 顺民心 带民富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王宗廉
  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民心的向背是检验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根本尺度,是党能否永葆生机和活力的试金石。而决定民心向背的关键,是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就抓住了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当前,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切实改进作风,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察民情,把群众的意见作为第一信号。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带着与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透彻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忧什么,才能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在深入群众的实践中,广大干部真正伏下身子、放下架子,与群众接触多了,身上的官气就少了;与实际接触多了,主观主义就少了;与实情接触多了,虚假浮夸就少了,思想得到了洗礼,感情得到了升华,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就会有明显的转变。
  解民难,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人们的思想问题是从实际问题中引发、并因实际问题的存在而存在的。群众的实际问题大多与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而利益矛盾又往往是诱发群众思想问题的根源。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从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着手,努力实现和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关心和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尽可能满足群众的合理要求。只有群众的实际利益得到满足、实际困难得到解决,我们的党和政府才能取信于民,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和信赖,从而达到凝聚人心、调动群众积极性、激发群众创造性的目的。反之,就会失去民心,甚至丧失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顺民心,着力解决干部的廉洁自律问题。党的形象不是抽象的,它具体地体现在每一个党员干部身上,人民群众正是通过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来看党的形象的。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清正廉洁、一身正气,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党的战斗力,不断完善党的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人民群众拥戴的是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反感的是干部腐败问题。理顺人民群众的情绪,保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就必须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特别要重点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通过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带民富,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发展经济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只有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大力发展经济,并让人民群众通过诚实劳动得到更多的实惠,我们党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滨州市在山东省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起步晚,底子薄,总量小,发展经济是人民群众最大的愿望。为此,滨州市委、市政府在科学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于1998年初提出了用十年左右时间赶上全省平均发展水平的“追赶战略”,并以此凝聚人心,鼓舞干劲,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全市人民发展经济的热情,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市经济正朝着“追赶战略”确定的目标扎实前进。 UJa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专论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这是我们党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更是——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规律性认识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必然要求理论创新。只有明确认识并切实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才能确保实现理论创新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号召全党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江泽民同志所提出的一个“坚持”、两个“善于”的要求,是我们党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更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规律性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才能牢固确立和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和增强创新所需的思想境界与精神动力;才能用科学的态度认识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从客观实际中抽象出来又经过反复验证的真理。它揭示了自然、社会及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反映了各国革命与建设普遍性或共性的一面。因此,马克思主义不能丢,否则革命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与此同时,各国的革命与建设又无不具有各自的特殊性或个性,表现为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由本国国情决定的与他国不同的环境、条件及问题。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就是要求充分认识这种不同,在正确认识时代特征和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之能全面、正确地回答本国革命与建设的重大问题,从而确保革命与建设取得胜利。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人类社会生活不断发展变化,特别是近百年来更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这些变化无不影响到各国的革命与建设。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就是要求充分认识这种新变化,在正确认识世界发展的新形势新趋势、正确认识各国或本国革命与建设的新问题新特点的基础上,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或本国理论与实践探索所取得的新的科学成果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之正确反映人类社会的新实际、各国革命与建设的新情况,并回答由此产生的新的重大现实问题,从而引导革命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对于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就必须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在对地点、时间、条件变化的正确把握中,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具有科学世界观、掌握科学观察和分析问题方法的共产党人的必然选择。
  理论创新的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理论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实践所提供的丰富的新鲜经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结合新变化赋予其新的内涵;需要根据本国和世界发展的新实际,作出新概括、新论断。显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实践,离不开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的总结。因此,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尊重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首创精神,正确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形成的新经验,使之上升到理论,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共产党人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
  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历程中,从经典作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创新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坚持”、两个“善于”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具有规律性的认识
  马克思、恩格斯撰写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而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的前提下,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与时俱进。例如,他们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的德文版序言中,一方面指出《宣言》所阐发的基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另一方面又指出,由于最近二十五年来大工业和工人阶级政党组织已有很大发展,由于法国革命特别是巴黎公社的实践经验充分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宣言》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坚持”、两个“善于”的典范。
  根据十九世纪的情况,马克思、恩格斯曾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将在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获胜的思想。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规律导致的后果日益明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使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各种矛盾趋于激化,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浪潮日益高涨。在俄国,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正确把握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这个变化了的客观情况,正确总结无产阶级在斗争实践中的新鲜经验,不断在理论与政策策略上大胆创新,不仅在实践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且在理论上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
  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为落后国家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一条从城市到农村、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在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既高度重视十月革命的经验启示,又坚持从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建立起新中国。
  二十世纪后期,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既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老祖宗不能丢;又强调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把握和平与发展新时代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个变化了的客观情况,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并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的成功结合。
  一个“坚持”、两个“善于”,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正在践行“三个代表”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中国共产党人新世纪光荣的历史使命
  新世纪的中国在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中,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上,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国内,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既带来新的活力,又带来新的问题。
  纵览世界历史,任何国家的现代化均是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特定条件下,顺应现代化的规律,开发现代化的资源,培育现代化的动力,从而实现现代化目标的过程。我国有独特的历史传统、人文环境及经济政治结构,我国的现代化必须走自己的路。对于一个世界上拥有最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在对外开放的基础上,既要全面实现现代化,又要基于坚定不移的信念,确保与西方发达国家明显不同或完全不同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不变,其所面临的挑战就会更大,困难就会更多。
  面对这样的特定条件,要想抓住机遇,回应挑战,变被动为主动,特别需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能使全党和全国人民用新的科学眼光观察当今世界、当代中国,对世界发展的大势和中国发展的大局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形成新思路、找到新方法、解决新问题;能为现代化资源的开发、现代化动力的培育提供新的价值标准和方向指引;能为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多人口大国的思想统一与力量凝聚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思想保障。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又特别需要中国共产党这一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主体,不断认识与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规律,不断增强自身的理论创造力。因此,在新的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生机与活力的增强、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逻辑地、历史地紧紧联在一起的。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理论创新这一时代要求的最明确的回应,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新的丰富和发展。面对新世纪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并系统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江泽民同志不仅强调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且还科学地揭示出一个“坚持”、两个“善于”这一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规律性认识。这就鲜明地体现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正确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正确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坚定信心与决心。 UJa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