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1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第9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1-12-24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总工期17年的三峡工程即将进入第九个施工年头,时间过'...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五凌杯头条新闻大奖赛

  总工期17年的三峡工程即将进入第九个施工年头,时间过半——
三峡工程进展如何
本报记者费伟伟
  宏大的三峡工程涉及枢纽建设、移民安置、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文物保护以及输变电工程等,错综复杂,又是一个举世瞩目的难解方程。三峡工程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到2009年全部竣工,工期17年,至今时间过半。工程的最新进展如何?11月底,记者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国务院三峡办组织的中外记者采访团,对三峡库区和坝区进行了采访。
  大坝二期进展顺利 三期准备开始
  三峡枢纽工程分三期施工,一期工程的标志为大江截流。二期工程主要修建三峡大坝的泄洪坝段、左岸厂房坝段、永久船闸。一期工程的截流是江心中堡岛和左岸间大江的截流,三期工程要对二期已筑起的大坝和右岸之间的导流明渠截流,建右岸厂房坝段。
  二期工程以2003年第一批机组发电为完成标志。11月22日,首批机组的安装正式启动,首台机组重达721吨的发电机定子,被两台总共可吊1200吨的行车,稳稳地吊放到直径20多米的机坑内。首批机组装4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
  二期和三期工程是交叉的。目前已建成的三峡大坝高度已超过140米,具备挡水条件,因此,80多米高的上游围堰其使命已完成。上游围堰于11月18日开始拆除,其中部分石块将在三期工程大江截流时抛投用,这标志着三峡三期工程的施工准备已经开始。
  三峡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介绍:三峡枢纽工程二期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正进入金属结构安装高峰,各主要项目施工均如期进行。经国务院三峡建委专家组检查,所有工程施工质量都能满足设计要求。
  移民就业压力缓解 外迁农民增加
  三峡工程淹没涉及湖北、重庆的20个县(市、区),淹没线以下人口为84.75万人,因为水库是分期蓄水的,移民要动态考虑到2009年工程最终建成时的情况。这样,总共需搬迁安置的移民为113万人。三峡工程静态投资900亿元中,400亿元用于移民。
  解决城镇移民问题主要靠新建城镇搬迁。到2001年9月底,淹没的10座县城中,秭归、云阳两座新县城已完成整体搬迁,其它8座县城正在加紧建设;淹没的114个集镇中107座已开始建设,大部分已初具规模。在秭归新县城的桔苑小区,一位姓戴的移民对现在的新居十分满意。他说,原先房子破旧,面积小,设施差。现在住新楼,大了一倍,设施现代化。这位新移民的看法很有代表性。用巫山县一位副县长的话说,新县城的建设水平比周围其它县城领先至少30年。
  城镇移民的难题是就业。这次搬迁结合企业结构调整,对污染严重、产品无市场的坚决破产关闭,全库区1599家搬迁企业拟破产关闭的多达1012家,到今年9月底,已经或正实施破产关闭的达349户。企业关闭了,职工怎么办?国家一方面对职工作了补偿,健全社会保障,同时,组织20个省、市、自治区以及10个大中城市搞对口支援。这些省、市、自治区除无偿拿出10.76亿元支援库区重建外,还组织、鼓励名优企业到库区结对子搞合作,到去年底已为三峡库区引入项目1910个,资金82.51亿元。今年预计又引入30亿元。城镇移民的就业问题正在逐步解决。
  对农村移民采取或外迁出库区,或就地后靠安置的办法。由于外迁地是沿江、沿海和邻近省、市,自然条件较好,移民坚持以农为主、以土为本搞开发,住房比原先好,土地又比原先多,交通、就学、就医等条件也大大改善,所以不少地方的农村移民争相外迁。重庆市移民局副局长周金华介绍,1999年国务院决定重庆库区外迁7万农村移民到库区外,至今进展顺利。由于库区环境容量不足,加之这项政策受到欢迎,计划今后将再增加2万—3万。这样也可以减轻库区土地开发的压力,有利于生态保护。
  环保将投巨资治理 “十五小”已关闭
  三峡库区经济比较落后,全国农村人均年收入为2200元,三峡库区仅1600元。这里的城镇在基础设施方面也颇多空白。除重庆市市区有为数不多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外,沿江城镇无不“以江为壑”,把长江当作天然污水、垃圾处理厂。
  由国家环保总局牵头编制的《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最近通过国务院批复正式出台。未来10年,国家和各有关地方政府将投资392.2亿元进行综合治理,到2010年,使库区及上游主要控制断面水质基本达到二类标准。为此,库区及上游地区276个区县要建151座城市污水处理厂、113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城市垃圾处理场171座,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98%。
  虽然方案刚刚出台,但事实上各项涉及环保的具体工作早已有条不紊地展开了。比如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企业在库区已基本关停。江面漂浮物比原先大大减少,一些江段由造纸厂排放造成的泡沫带也消逝了。国家今后十年对长江中上游环保的治理规划使人们对彻底解决三峡库区的环保问题充满了信心。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针对三峡库区部分库岸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今年8月,国务院决定由国土资源部牵头推进治理工作,已初步完成防治规划的制订。国家将在原计划投资6亿元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投资,今后两年内拟投入40亿元。
  文物保护时间最紧,必须在2003年首期蓄水前完成135米水位线以下的文物保护工作。为此,组织了全国70多个有资质的队伍进驻库区进行抢救性发掘。重庆市文物局三峡办副主任邵伟东告诉记者,重庆库区自30年代至三峡工程开工前,仅完成田野考古发掘面积1万多平方米,三峡工程开工以来已完成40万余平方米,真叫“天壤之别”。据介绍,在已拨文物经费未用完的情况下,今年国家又给重庆、湖北两地下达经费8000多万元。
  投资不会突破总概算一千八百亿打住
  外迁移民增加,环保费用增加,地质灾害治理费用大幅度增加,那么,三峡工程的总投资会不会突破?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郭树言明确表示:不会。他分析说,三峡工程按1993年价格水平计算的静态总投资为900.9亿元,考虑物价、利息等变因,当时测算到2009年的动态总投资为2039亿元。得益于我国这些年宏观经济形势一直较好,物价指数下降,目前枢纽工程控制在概算内,还略有节余;移民资金采取了任务、资金双包干的办法,新增费用可以从概算内预留项目中支出;环保增加的投资不占工程资金,将从国债和地方政府财政资金中列支;地质灾害防治费用从三峡基金中列支。他预测,到2009年工程全部完工时,三峡工程的动态总投资可望控制在1800亿元以内。 crE品论天涯网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去年,长沙文化产业产值逾150亿元,占GDP的5.94%,“九五”年均增长15%,文化产业成为长沙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化:为长沙经济助力
孙振华
  令人瞩目的金鹰电视节、大闹荧屏的“蓝猫”卡通片、火爆的琴岛大歌厅、如痴如醉的克莱德曼钢琴音乐会、异军突起的出版业……将长沙的文化市场闹得风生水起,“九五”期间,长沙文化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去年总产值已逾150亿元,增加值达39亿元,占GDP的5.94%。
  作为全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长沙人文自然景观相当丰富。对此,长沙市将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朝阳产业来培育。为给文化产业发展打造良好的支撑平台,该市投入巨资建设文化消费设施,金鹰艺术广场、田汉大剧院、湖南图书城、烟花博物馆等一批高标准的文化场馆纷纷拔地而起;五一广场公园、湘江文化风光带、湖南民俗文化村等一批重量级的文化旅游设施相继建成或破土动工。该市还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演艺活动,大力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市民文化消费呈不断上升趋势,去年人均1049元,占消费性支出的14.2%,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日益改善的文化环境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蓬勃兴起。目前该市不但形成了以媒体传播、文化旅游、出版发行、文娱演艺、文化体育、文博会展为支柱的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还涌现出了一大批实力雄厚的文化企业,其中产值过5000万元的有28家,过亿元的有12家,过10亿元的有2家,湖南电广传媒、湖南出版集团、湖南报业集团、长沙报业集团等已成为全省相关产业的龙头,特别是湖南电广传媒,在大胆创新体制的同时,在全国媒体中率先介入资本市场,为产业扩张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已成为竞争激烈的传媒市场的一匹黑马。
  一向倡导以“文化立市”的长沙市市长谭仲池介绍,不久前该市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已率先制订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在15年内,通过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升级,把该市文化产业做成全市的支柱产业,力争2015年增加值达到240多亿元,占GDP比重上升到9.21%。 crE品论天涯网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茶座

“市长柿子”和“市场李子”
夏珺
  前不久到安徽某县级市采访,听到一个故事。前几年,市政府为帮农民致富,市长亲自出马,用行政手段(颇有点“逼”农致富的味道)大面积推广一种柿子,让农民大种柿子树。谁知柿子成熟时,市场根本不认,结果柿子都烂在了树上。后来,一个专业户从外地引进了一种美国奈李,销路很好。一传十,十传百,周围的农民纷纷效仿,结果大大赚了一把。这就是“市长柿子”和“市场李子”——一个真实的故事。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类似的故事别的地方也不鲜见。笔者就曾亲眼见过“某某服装批发市场”里放了牛羊,“某某建材批发市场”圈起来的地一直在晒太阳。
  由此联想起“浙江现象”。浙江市场经济比较发达,有“市场大省”之称,全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300多个,去年的成交额是4000多亿元,其中成交额超10亿元的有68个,超百亿元的有4个。像义乌的小商品、柯桥的轻纺城、柳市的低压电器、桥头的纽扣、温州的鞋城、海宁的皮衣、海盐的羊毛衫、嵊州的领带市场等等,都是名噪全国的。但几乎没有一家是政府号召、规划出来的,都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起的作用。横店过去是个交通闭塞、名不见经传的小镇,谁敢想象它现在成了著名的影视基地,号称“东方的好莱坞”,《鸦片战争》等一批大片都是在那儿拍的。试想,如果靠政府发动、号召,一是政府不会这么规划,二是规划了也未必能干成,而现在农民企业家靠市场的力量就把它干成了。
  无论是“市长柿子”、“市场李子”,还是“浙江现象”,其耐人寻味之处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在加入WTO以后,政府应当扮演什么角色?毫无疑问,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是生产者、是农民。当然,不是说搞市场经济就不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了,肯定需要。愚以为,政府的职能主要有二,一是造环境,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二是搞服务,为市场主体提供各种服务。正如人们常说的,政府应当是“裁判员”,而不是“运动员”,“裁判员”就要干好“裁判员”该干的事,而切不可跟“运动员”角色“错位”;“裁判员”工作要“到位”,但绝不能“越位”,否则就会乱套。哪怕你是出于好心(如“市长柿子”)也不行,因为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 crE品论天涯网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城门一开,农民就能进城吗?
中国社科院农发所所长张晓山
  农村劳动力及其家庭进入大中城市工作和定居的机会,不会因为户籍制度的改革出现根本性的变化。因此,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小城镇仍是一个重要方向。
  我国现代化的关键是能否加快城市化进程,为从事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者提供更为充分的、有保障的以及有稳定预期收益的就业机会。
  有一种观点认为,解决农民问题的方向是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打开城门,广开农民的就业门路,再一次解放农民,改变“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格局。现行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无疑应改,但改了之后是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认为,在各种约束条件下,农村劳动力及其家庭进入大中城市工作和定居的机会仍然有限,不会因为户籍制度的改革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首先应指出,大中城市必然要控制本市居住人口的规模,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个城市在公共服务方面必然要划出一定份额的预算,为居住在本市的居民提供公共产品和社会福利,如外来的劳动者及其家庭要分享这些服务,则要支付更高的费用,这就是进入成本。一个城市对居民的吸引力越大,为居住在该市的居民提供的福利数量越多、质量越高,进入的门槛就越高,在这点上,“城门”与“镇门”在进入的成本上有很大差异,外来人员进入大中城市生活和定居的进入成本要高得多。
  其次,我国进行的结构调整导致的主要是结构性失业,即现有城乡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不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大中城市下岗工人再就业的压力大,当地政府必然优先考虑本地的失业人群,而不是流动人口的就业,因而各地纷纷采取倾向性政策,对外地务工人员的就业实行限制,试图把有限的低级就业机会留给本市由于结构性失业而形成的失业人员。
  在上述前提下,相对于庞大的仅能从事简单劳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后备军来说,大中城市为从事简单劳动的农村劳动力提供的城市就业机会仍是极为有限的。这种状况则使在大中城市从事简单劳动的农村劳动力的价格很低,而大中城市的生活成本相对较高(进入的门槛高),这就使价格低廉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只能成为大中城市的流动性的、不稳定的就业人口,他们支付不起定居成本(一家一户的生活和住房费用、子女入学等费用)。改革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后,大中城市对外来务工人员仍不会轻易接纳为本市居民,除非你是高学历、高技能的急需人才,或拥有资本,能投资办企业或买房(如京郊区县的售房广告就写明,买了房子,户口农转非,子女在小区入学不用交赞助费,等等)。有关部门提出,中心城市要在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对进城务工的农民提供普遍服务,但中心城市在其预算约束内,不可能为外来农民工提供成本价的住房,与本地区居民一样的子女教育费和公费医疗。而外地的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则可进入、定居,无论他是农村户口还是城市户口,因为这种劳动力的价格高,可以支付得起城市生活和定居的成本。
  可以预见,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结构性失业的状况在一段时期内不会消除,相当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不符合大中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导致农村劳动力价格低下,无法支付进入成本和定居成本,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大中城市就业和定居的机会仍极为有限,不会因为户籍制度的改革而出现根本性的变化。因此,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小城镇仍是一个重要方向。 crE品论天涯网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民俗也是资源
  绮丽的风光、古老的建筑是旅游资源,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风俗也是旅游资源。黎、苗族聚居的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原汁原味的民俗旅游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
  图①:椰林里络绎不绝的游人。
  图②:正在扎染和刺绣的苗族老太太和她的孙女。
  图③:一位黎族小伙表演爬树摘椰子。(本报记者蒋铎摄) crE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