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国际)
专栏:
12月22日,阿富汗政权交接仪式在首都喀布尔举行。图为阿富汗临时政府主席卡尔扎伊宣誓就职。(新华社记者王毓国摄)
第7版(国际)
专栏:年终报道:世界政治篇
时代变局渐显端倪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副所长王逸舟
回顾新世纪第一年的国际形势,人们的确能够感受到的,是共生并存的各种挑战与机遇,反映出现时代的复杂特征和某种不确定性。
一方面,在国际安全和发展进程中,世界不光面临持续恶化的老麻烦,也暴露出一些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本已陷入僵局的中东和平进程,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而更趋险恶境地,暴力冲突的升级预示着巴以和阿以矛盾更难解决;美国布什新政府上台伊始的强硬姿态和单边主义色彩,同时引起其对手、盟国和国际社会的反弹与忧虑;发生在9月11日的恐怖主义袭击,不仅是对美国史无前例的沉重打击,亦使国际气氛骤然紧张升温,从反面证明了现有国际秩序的深刻矛盾。美国经济上升周期的止步,尤其是其在“9·11”事件后的急剧动荡下滑,以及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地区经济的乏力,影响了全球经济的表现,削弱了消费者与投资者的信心和预期,给今后一段时期各国各地区的发展或复苏留下些许阴影。这一年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此起彼伏的反全球化运动,以其规模和能量,不仅给世人深刻印象,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国际社会既有治理方式的缺失。
另一方面,新千年开端记录的并不只是失望和问题,人们同样不难见到具有深远意义的积极事态与动向。首先,各国之间和各地区内部加快或深化了经济合作进程,在投资、贸易等领域的自由化和货币合作方面迈开了重大步伐,为新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其次,许多国家特别是前几年有过内部纷争的一些国家,以各种方式产生了更具民意基础和更富改革思想的领导人,为各自国家在世纪之交的复杂变局中稳中求进,创造了较有希望的前景;再次,来自非洲的安南连任秘书长,联合国几经挫折和起伏,作为国际上最富道义威信的组织,它依然受到多数国家支持,应验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歌词;最后,如近一段世人见证的那样,反对恐怖主义的国际斗争,不仅打击了全球各地的恐怖主义势力,缓和了前一时期因超级大国的单边主义而受到损害的大国关系,更提示国际社会关注现有体制的缺陷与矛盾,加强了解决国际热点问题的多边磋商和协作,无形中使得平等协商、和平共处的新安全观得到强化。
当然,凡是关注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的人,没有谁不会注意到中国在新世纪到来时的全力以赴和相应成就,这既是过去20多年国内改革开放的重要延续,也是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象征之一。中国今年的外交硕果充分显示了中国之建设性和负责任大国的新气象。
第7版(国际)
专栏:年终报道:世界政治篇
地缘政治重新洗牌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陆忠伟
今年的国际局势有“稳而不定”的特征:“稳”是相对的,指的是战争爆发的“燃点”升高,军事冲突的成本上扬,边际效益下降。“不定”是绝对的,指的是和平与发展直面更深层次的矛盾。尤其“9·11”事件的发生,将冷战后10多年来积聚的矛盾一下子释放出来,以动荡载入国际政治史册。恐怖活动的爆发反映了现代国际关系中主要矛盾的转换,南北差距、民族矛盾、宗教极端、资源享有等诸多问题一举激化,形成国际争端的热点。
从国际关系角度看,美国的对外政策发生变化,美与他国关系出现了重新划线。美国推动建立“全球反恐联盟”,导致各大国调整外交日程与国家安全观,进而演绎了区域安全态势甚至国际关系的演变。特别是阿富汗战争,促进了大国高层会晤的空前活跃,国家关系的重新洗牌,外交成果的积淀和反恐规则的确立,孕育着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出现。围绕反恐合作的“规则之争”,将现实地成为国际关系磨合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国际秩序角度看,恐怖活动与经济衰退互为影响,以及国际恐怖活动手段向核生化武器的升级,也使国际关系酝酿重大调整。反恐怖、反萧条和反贫困,成为新世纪国际关系调整的重要内容和国际安全合作的组成部分,大国间就战略与安全问题达成共识的可能性增大。上述“三反”工作,促使各国对其对外政策目标的优先顺序及外交思想的再思考,并据此提出“大安全”政策的任务,对国际新秩序的形成起着催生作用。俄日欧等各大战略力量在反恐思维上有了共同平台,在改善对美关系上有了“直通车”,对参与国际安全有了新跳板。德、日的战略与安全思维出现部分质的变化,它们积极配合美国的军事行动,抬高自身在国际安全领域的地位,欲从配角跃居主角。
中亚、南亚是经典陆权理论描述的欧亚板块接合部。阿富汗战争的打响,使人想起核时代一度被遗忘的地缘政治学说。不言而喻,国际反恐联盟成员国具有不同的地缘战略利益和自然的防御本能的反应。如果反恐战争被解释为一种地缘战略行为,势将加速地缘政治新棋局的形成。有舆论指出,阿富汗战争结束后,美与中亚国家的军事关系将影响中亚国家安全合作的凝聚力。美在该地区的军事展开和外交上的合纵连横,影响了中亚安全态势。欧亚大陆战略格局的变动将牵动国家关系的新一轮调整,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已有重新组合的迹象。
此外,亚太地区的战略格局也出现一系列变化。“9·11”事件后,反恐求稳成为各国安全利益所在,对地区热点问题及其走向产生影响。美国搞“反恐划线”,将朝鲜半岛暂时划出重要的外交议程,美朝关系与朝韩关系正常化日程有所迟滞。随着南亚局势的动荡,美对巴基斯坦核设施安全的关注超过了对半岛“两弹”核查问题的注意。美国的安全关注点目前在内陆亚洲,但长远看,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合作仍是大国关系的重要内容。
第7版(国际)
专栏:热点对话
美国:单边主义+实用主义
编辑施晓慧:自布什1月就任总统以来,美国调整了对外战略和政策,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驻美国记者任毓骏、王如君:简言之,布什政府的外交特征可概括为:前期强烈的单边主义色彩加后期越来越多的实用主义。冷战结束以来,美国自恃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对外政策中的单边主义色彩日浓。这一点在布什政府上任伊始表现得尤为明显。美执意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在一系列国际条约问题上,从国内利益集团的需要出发,无视别国意见,先是单方面宣布不执行旨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后决定让《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冻结”在参议院,紧接着又宣布不支持《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实施。
编辑:美国的单边主义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特别是当奉行强硬外交不能达到目的时,美国的外交政策出现某些调整。
记者:调整后的美国外交表现出更多的实用主义与单边主义相结合的倾向。在NMD问题上,美国把说服国际社会作为今年外交主要目的之一。对俄罗斯软硬兼施,争取俄同意修改1972年美苏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ABM)。与此同时,增加NMD的研制和试验经费,加快试验频率。就在联大11月29日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维护和遵守ABM”决议后,美仍进行了第五次导弹拦截试验,并于12月13日单方宣布退出ABM。
“9·11”事件后,美国在大规模打击恐怖主义的行动中,又进一步调整了外交政策。不仅采取了组成世界反恐联盟的政策,还争取传统盟国和非盟国乃至潜在对手的支持,取消了对印度、巴基斯坦、也门等国的制裁。布什政府一面强调,这场战争“不仅是美国之战,也是世界之战”;一面又称,“谁不站在美国一边,就是站在恐怖分子一边,任何支持恐怖分子的国家都将被美国视为敌对政权”。
编辑:从这种以美国划线的“布什主义”不难看出,美国要保持唯一超级大国地位的立场没变,其利益高于他国利益的立场没变。(附图片)
1972年5月,美国总统尼克松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签署《反弹道导弹条约》。(本报资料照片)
第7版(国际)
专栏:热点对话
日本:右翼滋事派兵海外
编辑于青:在历史认识等问题上,日本右翼势力今年仍频频制造麻烦,严重影响了与中国等邻国的关系。
驻日本记者管克江:首先是4月3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严重歪曲历史的“新历史教科书”“合格”。随后,日政府同意“台独”分子的总后台李登辉赴日“治病”。是月26日,小泉纯一郎就任首相,多次声明“一定参拜靖国神社”。8月13日,他执意参拜了供奉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亚洲各国受侵略人民的感情,激起国内和亚洲邻国的强烈愤慨和抗议,中日、韩日关系陷入低谷。直到小泉10月先后访问中国和韩国,就日本的侵略历史和殖民统治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后,中日关系、韩日关系才开始恢复。
编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军事上的重大突破。“9·11”事件后,日本通过三项反恐军事行动法案,实现向海外派兵。这标志着日本战后安全保障政策上的重大转折。
记者:这3项法案的特征是:开辟了战时日本派兵海外的先例;无限扩大日本海外派兵范围;大大放宽自卫队的武器携带和使用限制;强化了政府直接派兵海外的权限;可在海外配合美军作战。日本所谓“专守防卫”政策的内涵发生实质性变化。11月25日,日本海上自卫队3艘军舰驶往印度洋。这是战后日本首次向海外派兵。由于日本在二战中发动过侵略战争,特别是战后执政者始终对侵略行为没有正确认识,这一军事行动引起亚太许多国家的担忧和疑虑。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盟:外交活跃作用特殊
编辑王芳:世纪初年的欧盟外交势头强劲。无论在缓解朝鲜半岛局势或中东和平进程中,还是在国际反恐战线和拯救世界气候大会上,欧盟的足迹无处不在。
驻比利时记者姚立:一年来,欧盟与大国间关系获得积极进展。中欧第四次首脑会晤进一步推动了中欧关系,欧俄首脑会晤给欧俄关系注入新的活力,欧美关系也在反恐斗争中得到巩固。在启动新一轮世贸谈判中,欧盟也是一支主力军。总之,在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上,欧盟都以十分活跃的角色出现在各个“热点”中。
编辑:特别是“9·11”事件后,其外交表现令人感到,欧盟在这种特殊时刻发挥了“特殊作用”。
记者:的确。欧盟在极短时间内召开了特别首脑会议,定下了基调,即在美国受到极大伤害时坚定地站在美一边,抚慰它,并提醒它要保持冷静,反击应有目标,避免伤及无辜,切莫酿成“两种文明的冲突”。为此,欧盟领导人奔走于大西洋两岸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在捍卫《京都议定书》方面,欧盟的表现也不俗,颇具“政治一极”风范。在舆论对拯救世界气候大会普遍不表乐观的情况下,欧盟开展了近年少有的全球外交斡旋,力排干扰,终使会议避免了失败。
编辑:欧盟迄今虽还缺乏一项有力的共同外交政策,但今年在外交方面的表现很“惹眼”,这其中有客观条件的促成,更有内在动因。
记者:几十年来,欧盟在经济一体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欧元的即将流通又将经济一体化推向新的高度。明年的欧盟将是一个更加令人刮目相看的区域性组织。但欧盟政治一体化相形见绌,与其经济地位大不相符。因此,尽早建成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成为欧盟多年苦苦追求的目标。目前,欧盟正将这一目标变为更多的行动。(附图片)
12月17日,欧盟特使莫拉蒂诺斯在拉马拉与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举行会谈。
第7版(国际)
专栏:
世事沧桑心事定
黄晴
世纪初年,小小寰球发生了诸多事件,以“9·11”事件为标志,世界格局正经历新的分化组合,人类文明正面临新的考验,大国关系正发生新的变化。
今年的种种事变表明,恐怖主义正改变着世界对“威胁”的看法和定义,不同的国家、社会、文明迫切需要寻求和塑造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关系模式,悠悠万事,唯此为大。
今年的种种事变表明,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认识自身的能力和处理彼此关系的方式却相对落后。如果不能纠正这种失衡现象,科技发展就有由福音转为灾难的危险。试想,如若高科技成为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利器,社会成为恐怖和强权的人质,这是多么可怕的前景。
世纪初年,人们看到了种种不确定的变数,也正在深入思索它们的前因与后果。
新世纪的中国也经历了种种挑战,更迎来了许多机遇与希望。今年,中国成功地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圆满地主办了APEC盛会,最终完成了“入世”进程。中国已经大步走进世界之中。
走进风云变幻的世界,机遇与挑战并存。但可以这样说,经过100多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已经摆脱了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被动状态,今天的中国,主动在我。
“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寻梦的中国人将在圆梦的大道上坚定前行。中国人民将更勇敢地走进世界,更深刻地体察世界,把握趋势,适应潮流,顺势利便,奋发图强,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并为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第7版(国际)
专栏:年终报道:世界政治篇
安全环境发生变化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杨洁勉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安全问题相当突出。一方面,世界大国关系更多地向良性互动方向发展,联合国在国际安全方面并未“边缘化”,武装冲突或局部战争处于可控状态。尽管天下并不太平,某些局部形势不容乐观,但总的来说,世界还是朝着和平与发展前进。但另一方面,传统的安全问题仍未解决,特别是核导军控方面有可能出现新的失衡,某些地区的军备竞赛有加剧之势,世界主要国家和国家集团依然为军事威胁所困扰,地区、次地区、国与国间及一国内部的冲突依然此起彼伏。“9·11”事件更是对国际安全环境产生强大冲击波,凸显了国际关系中恐怖主义、环保、贩毒等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影响。今年,在安全问题上出现一些新认识、新变化:
各国重新界定各自的安全观。“9·11”事件后,各国安全观主要有四方面变化:安全应是全面的和多方面的;维护安全也应是全面的和多方面的;传统军事手段已不足以对付变化了的挑战;以恐怖主义为代表的新威胁使各国在安全上难以找到明确对手和打击目标,也难以区别前后方,对人类的集聚方式、建筑业、公共活动等也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影响。
冷战思维模式受到极大冲击。冷战时期两极对立,壁垒分明,形成强调军事安全和“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这种冷战思维一直延续到后冷战时期,尽管人们已意识到世界事务和国际关系会发生根本转变,但应对上明显滞后,在决策和实施中大多沿袭固有的思维模式,甚至坚持寻找以国家为唯一目标的安全威胁。
应从次区域、区域乃至全球范围确定国家根本利益和制定相应对策。各国制定国家政策的一个局限性是,在缺乏明显外敌的条件下,一国的外交安全政策往往受制于国内政治,长远的国家利益和近期的局部利益之间易产生矛盾,决策者往往也因维护自己的权益而牺牲长远利益。各国对这种局限性的认识有所提高,应对措施更加有力。
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上升。尽管当前国家行为体仍是国际关系的主体,但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在迅速提高。由于生产和科技的进步、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交通通信的便捷等诸多因素,世界在走向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面临社会的多元化和政治目标的多样化。此外,现在非国家行为体也能拥有原先只有国家行为体才能掌握的某些资源和手段,从而增加了对国际安全环境及其它问题的影响。
“9·11”事件暴露了美国“软国力”的弱点,也为之带来一定“机遇”。特别是,美国试图乘势占领新世纪世界事务的制高点,制订出全球反恐游戏规则,即国际安全秩序的一个重要部分。
当前的国际关系处于世界格局尚未完全定型的过渡时期,也是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叉的时期。各国在战略思想和思维方式上各具特色,在具体政策和应对措施上各行其是,所有这些都增加了国际安全环境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第7版(国际)
专栏:热点对话
中东:巴以冲突不断升级
编辑朱梦魁、张静宇:一年来,中东局势日趋恶化,巴以关系因持续冲突而急转直下。双方主体谈判被束之高阁,安全合作举步维艰,暴力冲突乘虚而入,和平进程陷入低谷。
驻埃及记者徐平:冲突的不断加剧使双方丧失了起码的信任。最近,以色列沙龙内阁甚至指责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为“支持恐怖活动的实体”,将报复行动的矛头直指巴民族权力机构。尽管巴方为平息冲突已采取前所未有的措施,包括逮捕哈马斯等激进组织成员,但以色列仍继续扩大打击巴勒斯坦目标的规模。
编辑:看来,安全问题是恢复巴以和谈的关键。年内,有关各方曾为此多方斡旋,也就《米切尔报告》和《特尼特建议》达成过协议。但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双重影响,在巴以和谈处于下风的同时,双方的敌对转而占了上风,继续在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中兜圈子。
记者:这其中有三个原因。一是今年3月沙龙当总理后采取更强硬的立场,以色列的高压政策导致巴激进派别的暴力袭击升级。二是“9·11”事件后,以色列欲借国际反恐之机,加紧打压巴激进派别。三是美国的态度。布什政府奉行“相对超脱”的中东政策,助长了以色列的强硬立场。另外,美欲在阿富汗战事后将反恐目标扩大到更多的阿拉伯国家,激发了巴勒斯坦和整个阿拉伯世界反美反以情绪的高涨。
严酷的事实证明,鼓动暴力和滥用武力均无出路。巴以双方都应认识到,“以暴易暴”只能加深敌意,扩大分歧。同时还应看到,巴内部武装派别林立,巴民族权力机构的职能有限。正如阿拉法特所说:“百分之百的努力不一定有百分之百的成果。”
编辑:时至今日,巴以争端的核心仍是巴勒斯坦建国问题。这个问题得不到公正合理的解决,中东地区就不可能有公正持久的和平。
第7版(国际)
专栏:热点对话
俄罗斯:内外并举重振大国
编辑李文云:普京总统执政后,以重振俄罗斯大国地位为目标,可谓内外并举,成绩斐然。
驻俄罗斯记者孙勇军:在内政方面,普京下令改组国防部、联邦安全会议等强力机构,加强了支持总统的政治力量。12月1日,全俄团结和祖国党成立。该党有鲜明的亲总统色彩,尽管普京呼吁不要称之政权党,但它仍有望成为议会第一大党,为普京推行内外政策创造了良好条件。“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事件沉重打击了俄军、特别是其海军的士气。为改善武装力量的形象,俄政府和军方做了许多工作。随着“猎豹”号多用途核潜艇的下水和军事改革的展开,俄军事大国形象有所恢复。
编辑:今年普京重点鲜明的外交政策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的频繁出访,大大改善了俄的外部环境。
记者:是的。普京两度赴沪,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7月,又与江泽民主席共同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他还与布什“四度握手”,使俄美关系从年初相互驱逐外交官的冰点强势反弹。俄美关系的改善带动了俄与北约关系的改善,双方已决定建立一个包括磋商、合作、共同决策以及协调行动和联合行动的新机制,以提升双边关系。在中东、巴尔干、阿富汗等地区问题上,普京通过与有关国家领导人的会晤或派特使斡旋,恢复和提高了俄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
编辑:普京的内外政策以重振大国地位为主旨,反映了俄罗斯人的“大国情结”,假以时日,俄有望重新成为一个对国际事务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强国。不过,摆在它面前的不仅是机遇,更有诸多挑战和难题。
第7版(国际)
专栏:热点对话
朝鲜半岛:和缓进程任重道远
编辑徐宝康:今年,朝鲜半岛朝韩双方保持了接触与交流的态势,双方在落实《北南共同宣言》问题上取得一些积极成果,但仍存在不少分歧,有和缓势头减缓、交流与合作步伐放慢的迹象。
驻朝鲜记者赵嘉鸣: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布什政府在所谓“人权、宗教、生化武器”等问题上对朝无理指责,引起朝方严重关注和强烈不满,使得克林顿时期一度得到迅速改善的朝美关系严重倒退。朝鲜认为,韩美今年举行的两次联合军事演习,“破坏了半岛正走向和解、合作与和平的统一局面”;“9·11”事件后韩国采取的非常警戒措施违反了《北南共同宣言》的基本精神,妨碍了双方有关协议的履行。
驻韩国记者王林昌:尽管韩朝首脑签署了《北南共同宣言》,但双方对宣言精神的理解和侧重不同。韩国强调“务实”,双方在虚实之间不断有摩擦。在南北和解进程中,本应逐步解除敌对关系,化敌为友,但韩国仍视朝鲜为“主敌”,这已成为南北关系发展的巨大障碍。金大中的对朝政策受到在野党多方牵制,难以再有新作为。另外,布什政府对朝态度强硬是影响韩朝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这一关系的发展罩上一层浓重阴影。
编辑:对话与合作是朝韩和解的必由之路,也是朝鲜半岛实现和平统一的唯一选择。
驻韩记者:排除干扰,自主解决半岛事务已成为南北进一步改善关系的当务之急。维护半岛稳定,缓和紧张局势是大势所趋。今后南北双方将各自调整对策,寻求新的起点并恢复对话。
驻朝记者:北南双方是朝鲜半岛的主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双方已有一个良好开端和坚实基础。只要保持接触,增加互信,扩大交流,促进合作,半岛北南关系的前景还是那句老话:“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