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专论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根源及治理对策
王全书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许多好的作风,保证了党的事业顺利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党内也始终存在着一些不良风气,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就是其典型表现。形式主义是指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主观主义的作风和方法,其要害是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官僚主义是指不关心群众利益、不做调查研究、脱离社会实践、只知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工作作风,其要害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做官当老爷。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败坏党的形象,损害党群关系,危害党的事业。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官僚主义引发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助长官僚主义,已经成为影响我们事业发展的一大祸害。”这两种歪风如果得不到纠正,必然导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无法贯彻落实,贻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业。因此,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歪风,既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需要,也是实践“三个代表”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需要。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久治不愈的根源
我们党历来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就形象地把官僚主义者比喻为泥塑的神像,说它是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十分无用;还尖锐地指出,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用脑筋的”东西,号召全党“必须揭破它”,把这种“毛病切实改掉”。邓小平要求全党“防止领导机关官僚化的危险”,指出:“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已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他还认为,官僚主义除表现为命令主义外,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主要又表现为形式主义,“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并告诫全党“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一切不符合党的事业发展要求、不符合人民利益的不良习气,都应坚决克服。当前,特别要注意克服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状况,克服种种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歪风。”但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为一种痼疾,至今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在一些地方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久治不愈的顽症。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官本位”意识是其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既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也形成了不少腐朽没落的封建糟粕,特权思想、等级观念、“官本位”意识就是其重要表现。这种落后的思想意识流传了几千年,至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仍然有着很深的影响,像幽灵一样依附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使一些同志成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俘虏。有了这种意识,就会只图虚名,而不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就会只对自己、亲属或小团体负责,而不对党和国家的事业负责,不对人民的利益负责;就会做官当老爷,官气十足,而不去为群众办实事。
个人主义是其产生和发展的温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然而,一些党员干部党性原则淡化,宗旨观念淡薄,利己之心太重,把商品交换法则运用到领导活动中来。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权力、金钱、名誉和地位面前,一些人被名缰利锁弄昏了头脑,迷失了方向,干工作、办事情、想问题,不是以国家为重、大局为重,而是以一己私利为重,急功近利,短期行为,热衷于搞“假、大、空”,搞所谓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为了迎合上级机关或某些领导的口味而盲目决策立项,强迫命令,劳民伤财;为了博取荣誉、职位,不惜弄虚作假,虚报浮夸。这些都是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的结果。
功底不厚是其产生和发展的催化剂。有些同志并不是天生的形式主义者、官僚主义者,也并不是不想把工作搞好。他们之所以要掩盖矛盾和问题,说空话、套话,报喜不报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功底不厚,素质不高。当矛盾和问题摆到面前时,心中无数,束手无策,又不善于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因而提不出清晰完整的工作思路,拿不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只好绕开矛盾和问题,搞本本主义,把上级精神原封不动地照抄照转下去,而不管是否符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不管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
体制的不完善是其产生和发展的土壤。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正在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和完善,许多方面的制度还不健全,干部政绩的评判标准和体系还不够规范,干部监督机制还不完善,这就给少数执掌权力或接近权力的意志薄弱者搞以权谋私提供了可乘之机。这样,往往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得不到及时纠正,诱发懒汉习气、投机心理,助长华而不实、虚妄浮躁,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得以蔓延。
狠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歪风必须多管齐下
由于导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原因极其复杂,因而狠刹这两股歪风,必须标本兼治,多管齐下。
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党员干部的作风如何与其素质和境界密切相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主要根源是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和“官本位”意识,解决这些问题,都与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境界分不开。因此,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思想水平和政治水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自觉做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只有加强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摒弃“官本位”意识和个人主义的私心杂念,才能以党的事业为重,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为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只有加强学习,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运用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才能革除照抄照搬、唯书唯上、大呼隆、一刀切的流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身体力行,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定要从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起。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要首先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否则,要求别人改进工作作风,自己却在崇尚形式、讲究派头、做官当老爷,是不可能有任何实际效果的。要下决心从文山会海和迎来送往中摆脱出来,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倾听群众呼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设身处地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既要吃透上情,又要吃透下情,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克服名利思想,真正解决好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的问题,坚决不搞虚报浮夸的假政绩,不搞劳民伤财的达标升级活动,不搞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筑起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坚固防线。
加强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权力运行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有效监督,是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手段。一是党内监督,特别是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使领导班子内部形成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良好风气。领导干部如果不敢抓,不敢管,不敢碰硬,好人主义盛行,就很难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肆虐的势头打下去。二是群众监督。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些歪风邪气,群众看得清、恨得深。党员干部要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对涉及面广、危害性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一个一个地进行专门整治,抓紧解决那些不符合人民群众意愿和要求的突出问题。三是舆论监督。形式主义者、官僚主义者最怕公开曝光。要形成必要的声势,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坚持讲真话、听真话,坚持讲实效、办实事的好典型,形成正确的示范和导向;同时,对那些严重弄虚作假、追名逐利、做官当老爷的坏典型也要进行公开曝光。
健全制度,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狠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制度建设更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建立健全一套管用的制度和机制,推进工作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是长远之计。在制度建设中,建立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是关键。对于形式主义者和官僚主义者来说,职位、权力是命根子;既要当老爷,又要讲形式,还怕丢帽子,是其共同的心病。因此,应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领导干部竞争上岗、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以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对于那些德才兼备、作风正派、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党员干部,要表扬鼓励、大胆使用;而对于那些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走歪门邪道的党员干部,则要给予严厉批评,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学会摆脱繁杂的应酬
郭丛斌
贯彻落实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切实转变领导作风,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而领导干部学会如何摆脱繁杂的应酬,集中精力多办实事、促进发展,正是应当着力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应酬作为人们交往的一种方式,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有应酬。各级领导干部,代表人民掌一定权力,负一些责任,尽一份义务,出头露面的应酬自然比一般人更多一些。尤其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各方面联系的逐步紧密,活动领域的日益广泛,领导干部的应酬适当增加也在情理之中,它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地方和部门的事业兴旺,折射出一个领导干部的敬业精神。
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度,应酬也不能过繁、过杂、过度。现在,有些领导干部天天被事务缠身,时时为应酬所累,忙迎送,忙剪彩,忙陪会,忙吃喝,不分哪一天,没有节假日。这种过于繁杂的应酬,虽然可能并非领导干部所情愿,但客观上的不良影响是明显的。一是对加快发展不利。应酬多,就很难静下心来思考大事,谋划长远,总揽全局。由此而造成的工作被动、决策失误,甚至错失良机、贻误发展就在所难免。二是对干群关系不利。应酬多,就很难腾出时间下基层、搞调研、会群众、解民忧。久而久之,就会滋生官僚主义,疏远干群关系,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三是对自我提高不利。应酬多,就不可能静下心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理论,汲取新营养。在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条件下,就算原来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会因只吐不纳而造成丝尽腹空、江郎才尽。四是对身体健康不利。应酬多,工作之余就不能腾出时间锻炼身体、“休养生息”。由此而造成透支生命、损害健康,甚至英年早逝也就不足为奇。这也必然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有鉴于此,有必要向各级领导干部提个醒:请摆脱繁杂的应酬!
当然,在当前各种应酬泛滥成风的情况下,摆脱繁杂的应酬,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怎样才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呢?这既需要治标与治本并举,又必须智慧与胆魄结合。具体办法包括:一是靠规章制度规范应酬。
应酬繁杂,有时是由于领导活动缺乏制度约束造成的。什么活动必须参加,什么活动无须参加,哪些应酬必须出面,哪些应酬无须出面,缺乏科学准确的界定,致使领导干部因无所遵循而增加应酬。如果能用制度界定明确,规范清楚,领导的应酬就会因科学有序而减少。二是靠深化改革减少应酬。很多应酬是由于管得过多造成的。好多问题,政府不出面,就不太好解决;好多事情,领导不到场,就显得不重视;好多工作,领导不表态,就会有阻力。如果能加快改革步伐,使职能转变到位,让市场发挥作用,让社会参与管理,就可以减少政府参与,就可以使领导应酬得到减少。三是靠放权放手化解应酬。有些应酬是由于领导事必躬亲,不肯放权放手造成的。上级领导如果能充分相信下级,放手放权让下级干,下级就可以替上级分担应酬,化解应酬。四是靠深入基层躲避应酬。有些应酬是由于深入基层少造成的。整天蹲在机关,浮在上面,自然少不了抓“官差”、搞应酬。如果能主动地经常到农村、下企业,就可以避开很多应酬。五是靠无私无畏抵制应酬。
有些应酬是由于顾虑过多不敢抵制造成的。怕得罪领导,怕怠慢朋友,怕疏远关系,怕影响仕途,该推不敢推,该拒不敢拒。如果能把仕途看轻一些,把名利看淡一些,把事业看重一些,就比较容易抵制一些无谓的应酬。诚如此,则于事业有利,于自己有益。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国际经济学概论》
王子奇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面向世界,认识世界,加快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已成为紧迫的任务。为适应人们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操作实务的需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近日推出了罗肇鸿主编的《国际经济学概论》一书。该书全面概述了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框架新颖。国际经济学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建立起来的,主要研究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及其得以实现的国际经济联系渠道,揭示贸易及金融运行的特有规律。以往这一学科的教科书主要以国际贸易和金融外汇的内容为主。该书在保持这一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框架创新,把国际经济关系本身作为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列为全书的三大部分之一(其他两大部分是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致力于阐述“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中国的战略选择”等世人关注的问题。这样的框架更贴近当今国际经济的现实及其变动趋势,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国际经济运行中的传导机制和国际经济关系在当代的表现和发展。
第二,内容丰富。国际经济学是一门变化很快的学科,许多问题在学术上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该书避免了把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内容简单拼凑在一起的缺陷,针对国际经济快速发展的新趋势,不仅收入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形成的国际经济活动新规则、新形式、新术语,如国际分工的新趋势、国际贸易中新的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的新做法、新的国际贸易政策动向、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新因素、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管理与创新等,而且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同的贸易政策、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汇率决定的模型分析、世贸组织的作用与功能、经济全球化后果评估、南北矛盾以及不同类型的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等,也有较为充分的论述。这样,就便于读者了解当代国际经济学的新发展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全貌。
第9版(理论)
专栏:
把握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
当代科技工作者的神圣责任
路甬祥
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通篇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其中关于科学技术在先进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论述,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科技思想,对于我们在新世纪大力发展科技事业,进而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自2000年2月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来,江泽民同志总是将科学技术与中国共产党怎样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在“七一”讲话中进一步阐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这个客观趋势,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这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这是江泽民同志认真研究和思考新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科学观察和分析当代中国与世界形势之后得出的结论。
人类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从根本上说都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只会有贫穷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就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也就是说,全部陈腐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列宁指出,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本质上就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是生产力呈指数式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总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经验,哪个国家能够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科技进步,哪个国家就能够把握先机,率先在某个领域甚至总体上赢得主动权。当今世界,如何对待科技创新将是衡量一个政党能否真正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重要标志。邓小平的远见卓识和重大功绩之一,就是高度重视科技进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领导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使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建立在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之上。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刻认识当代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准确把握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科学技术的创造性论述,形成了重要的理论成果。这些系统论述和理论成果主要体现于江泽民同志《论科学技术》一书之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其集中概括。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不含偏见的外国观察家,都不能不承认一个基本的事实: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中国的半个多世纪中,用最短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近代科学技术几百年的路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充满生机和活力,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之所以不断提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和完善了中国独立自主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值得自豪的是,自从中国共产党举起科学与民主的旗帜,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中国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就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坚定地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的希望。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更是以主人翁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许多曾经滞留国外的海外学子纷纷回归,将自己的聪明才智献给祖国和人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五十多倍,其中就包含着科技工作者的巨大贡献。
冷战结束后,全球格局与发展态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三个趋势非常明显:一是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两大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天下并不太平;二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商品、资金、技术、人员、信息等在全球范围快速流动,全球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三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国与国之间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内容的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分工与合作也日趋广泛、深刻。这些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而科技进步就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种强大推动力量。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大科技工作者承担着十分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十五”计划期间乃至未来十年,将是我国经济社会、也是科技事业发展的又一个关键时期。这不仅仅是由于我们已经由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转向第三步,不仅仅是由于我国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党中央明确提出,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一主题、主线、根本出发点,都离不开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可以说,未来十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要比2000年翻一番,其主要份额应该来自科技进步和由科技进步带来的经济社会结构调整。我们要妥善处理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关系,努力发挥后发优势,利用当前世界范围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全面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展望未来,中国科技工作者任重道远,只有继续发扬爱党爱国的优良传统,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做出新的更大的成绩,才能无愧于先进生产力的承担者、实践者和开拓者的光荣称号,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为什么说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学习六中全会《决定》系列谈(14)
侯效岐
党的十四大以后,党中央提出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近十年来,我们党一直坚持这个方针,反腐败斗争在治标和治本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腐败现象发展蔓延的势头得到了遏制。适应反腐败斗争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新形势,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这对于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具体体现。腐败的最大特点是通过非法手段掠夺社会资源,积聚个人财富,不仅阻碍、破坏甚至摧毁社会生产力,而且毒化社会风气和人们的思想,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党的性质和宗旨与腐败现象水火不容,从源头上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竞争而有序的市场秩序,能够有效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腐败破坏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法则,导致不正当竞争;腐败引发价格体系混乱,导致市场机制作用弱化;腐败使地方保护主义日趋严重,严重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反腐败工作在搞好治标的同时,重心应逐渐转移到从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上来。针对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深层次矛盾,采取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做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必将有力地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是反腐败斗争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反腐败斗争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的,针对不同时期腐败现象的不同特点,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腐败现象不断得到解决。与此同时,深层次的腐败问题逐渐暴露,这些腐败问题大都与体制、机制、制度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在治标的同时,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通过制度创新,减少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总之,腐败现象的变化,决定了必须把反腐败斗争真正转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轨道上来。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探索与实践》
金海
楚俊国撰写的《探索与实践》一书,最近已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本反映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电信事业发展历程的专著,它既对电信产业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了深入分析,也对电信行业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进行了积极探索。
理论与实际结合是该书的一个特色。作者长期工作在电信部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开拓电信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的思路。可贵的是,作者没有把目光仅仅停留在城市,而是投向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系统阐述了推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电信产业发展的理论。
实事求是、直面问题,是该书的另一特色。近年来,我国电信事业发展迅猛,但还存在着价格偏高、服务水平提高缓慢等问题。对此,作者既没有回避,也没有以固有的理论去框生动的实践,而是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发达国家电信发展的做法和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