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1年12月6日人民日报第11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1-12-06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亮丽风景 '...

第11版(社会经纬)
专栏:

亮丽风景
  秦苑
  为国内国际大型赛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青年志愿者行动的重要内容。今年金秋上海APEC会议期间,从翻译、礼宾、接待到文秘、技术保障、会务后勤,2800余名青年志愿者活跃在100多个岗位上,总服务时数约达25.8万小时。浦江两岸,平添了一道——
  不可缺少的螺丝钉
  上海国际新闻中心里有间小小的办公室,工作在这里的3位新闻媒体活动组志愿者,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去机场迎接领导人,领导人配偶游豫园活动;各经济体领导人和各位部长观赏焰火表演;江泽民主席记者招待会……大大小小的活动,通知记者、接受报名、发放证件、输入信息,事情多而琐碎。把每件小事办妥,让每位记者满意而归,成为志愿者们的共同心愿。正如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章启月所说:“这次APEC会议就像一整台机器在运转,志愿者就是其中的螺丝钉,如果没有这些螺丝钉,再好的机器也会出故障。”
  高温下的考验
  在国际会议中心闷热、嘈杂的地下室里,有一群来自海运学院的志愿者整天站在印刷机旁,从事文件印刷工作。他们都是党员,英语水平都在六级以上,24小时值班,随叫随到。一天深夜,突然接到紧急通知,要制作120本厚达10厘米的文件,他们二话不说,马上投入工作。那几天,上海正值“秋老虎”,机器发出的热量把小小的文印室变成蒸笼一般,志愿者们干得汗流浃背。打洞、插页、校对,直到凌晨1点钟,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他们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为APEC,掉几斤肉值得
  负责新闻办700余人伙食的宝山区志愿者严凌志,家住大场,每天早上5点就出门,干到深夜11点才回家,累得扁桃腺发炎。她到医院打了一针,又投入了工作,几个月下来,人瘦了一大圈。她说:“为了APEC,掉几斤肉值得。”
  为了参加APEC会议志愿服务,浦东新区庄晨璐把结婚喜酒退了;上海西格斯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职员郑蕾留职停薪;上海理工大学志愿者唐磊放弃就业机会。他说:“有得必有失,我失去的仅仅是一次工作机会,却得到了一次长见识、经磨练、提高自身素质的良机。”? gOq品论天涯网


第11版(社会经纬)
专栏:

  1、青岛市志愿者清理街头“小广告”。
  2、医疗卫生志愿者正给山区群众诊疗。
  3、今年8月,参加抢险救灾的志愿者在广西邕江抗洪前线。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提供) gOq品论天涯网


第11版(社会经纬)
专栏:

大山深处的爱心接力
  张俊虎 张学成
  在安徽,一名叫秦建萍的农村妇女,抱着不满周岁的儿子何贤志,走了二三十公里路赶到镇里,又搭长途汽车到县城,就是为了看一眼自己和孩子的救命恩人——参加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支医扶贫工作的马少华医师。秦建萍说:“贤志、贤志,就是要永远记住‘志愿者’!”
  许多志愿者就是这样通过参加扶贫接力计划,走进了大山,走进了老百姓的生活和心灵……
  愿今天的“奇迹”,成为明天的“平常”
  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是由团中央实施的一项长期扶贫开发项目。它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需求,以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报名、定期轮换的方式,动员组织受过高等教育的城市青年志愿者到贫困地区从事半年至两年的基础教育、医疗、农业、科技志愿服务,服务期满后,下一批志愿者接替其工作,从而形成“扶贫+接力”的长期机制。
  广大青年志愿者在服务期内,克服了气候、饮食、语言等方面的困难,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一致好评,有的志愿者被授予“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有的被任命为医院副院长、学校副校长,有的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到宁夏西吉县三合中学后,当年就带出了7名大学生,今年这个学校又考上了76名大中专学生,结束了高考多年“剃光头”的历史,在当地创造了一个奇迹。服务于革命老区安徽金寨的4名青年卫生志愿者,在无灯的暗夜里,借助四道手电光束和一台脚踏吸引器,成功地将一名体重4000克的男婴从孕妇腹中取出,创造了当地第一例无电剖腹产手术。青岛志愿者孟繁林博士来到贵州铜仁后,利用当地独特的地下水资源,把鲑鱼、鲟鱼等名贵海鱼的家搬到了贵州山区,并逐步使其产业化,为当地加快脱贫找到了一条新路。
  一个个“奇迹”不断涌现;一声声赞誉如潮涌来。一位青年卫生志愿者说出了心里话:我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贫困地区能够早日脱贫,今天的“奇迹”,能够早日成为明天的“平常”。
  做一年志愿服务,更要做一辈子志愿者2000年,深圳市招募21名青年志愿者到贵州扶贫,报名人数超过了4200人,录取比例达200?1。在江苏,一些青年为了争取到赴陕西参加医疗扶贫的机会,甚至托朋友到省青年志愿者协会“走后门”。
  樊廷芳是贵阳市一家私立小学的教师。2000年7月,她辞去工作,带着身孕,在家人的支持下,毅然赴紫云县山区参加扶贫接力计划。她克服了种种生理上的不适,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艰辛,没有请过一天假、缺过一次课,取得了优异成绩。寒假期间,小樊的女儿出生了,她给女儿取名紫悦,以谐音的方式(“紫悦”和“志愿”两个词在当地方言中发音很相近)表示自己对志愿服务事业的热爱,对紫云山区的深情。曾经参加过扶贫接力计划的张启龙夫妇,也给他们的孩子起名叫“张志愿”。
  对每一个参加扶贫接力计划的青年志愿者来说,短短一年,是一次最珍贵的人生体验。他们在贫困山区播种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也将“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信念,深深植入自己的生命。“做一年的志愿服务工作,更要做一辈子的志愿者”,成为他们的共同的心愿。
  服务社会,就是最大的自我实现
  青年志愿者们的到来,在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成长经历中留下无数个“第一次”:第一次刷牙、第一次用卫生纸、第一次开口读外语……“志愿者老师说的”,是孩子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长大了,做像志愿者老师一样的人”,成为孩子们的理想。
  志愿者大多来自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他们在为贫困地区服务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西吉县的一次座谈会中,支教志愿者畅谈体会:“人生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的发展和命运息息相关。青年学子只有胸怀祖国人民,脚踏实地,投身实践,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有所作为。”
  1996年以来,从全国各地20多万名自愿报名的城市青年中选拔出来的10015名青年,先后奔赴新疆、青海、西藏等中、西部17个省区市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受援贫困县达207个。1998年,团中央、教育部共同组建了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从全国38所重点高校中公开招募志愿者。今年,新一批3205名青年志愿者,又积极投入了西部开发大潮;爱心接力棒,在连绵大山中传递。(附图片)
  扶贫接力计划每年派遣志愿者人数 gOq品论天涯网


第11版(社会经纬)
专栏:特别报道

青春谱写道德歌
——青年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推进纪实
  本报记者 胡果
  编者按:今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志愿者年,12月5日为国际志愿者日。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大规模发展,起源于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发起实施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8年来,青年志愿者行动得到了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1997年底,江泽民总书记为“中国青年志愿者”亲笔题名;2000年初,江泽民总书记又对青年志愿者工作作出重要批示。8年来,特别是共青团十四大以来,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动员组织广大青年,在农村扶贫开发、城市社区建设以及环境保护、大型赛会等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截至2001年3月,全国累计已有8000多万人次的青年提供了超过41亿小时的志愿服务。青年志愿者行动有力地促进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成为我国新时期重要的公民道德实践载体。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我们特地编发这组稿件,愿为弘扬时代新风,推进新形势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供一点启示。
  1994年初,三个年轻学子叩开原北京城建集团职工郜三喜烈士的家门,为烈士子女义务家教。寒冷冬日,顿添暖意。他们是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孟欣、张嫡、赵福江,这轻轻一叩,拉开了青年志愿者行动走进社区的序幕。
  两个月后,团中央“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计划正式实施;一年后,青年志愿者服务站试点开始创建;三年后,城市公益服务普遍展开;六年后,青年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全面推进……一批又一批青年志愿者走入社区,将爱心奉献给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用真情服务于社会普遍关注的公益事业,一曲曲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青春之歌,在大江南北万户千家传递。
  跟党前进,与时代同行——受助群众的心声
  25年前,蓝光闪过之后,一场地动山摇的浩劫,给唐山留下了一个特殊的伤残、孤寡群体。1994年初,唐山团市委向全市青年志愿者发出了“三进千家门”的号召:“一进千家门”,了解全市孤残群众困难;“二进千家门”,明确具体服务目标;“三进千家门”,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与1104名残疾人和529户孤寡老人结成“一助一”对子。志愿者郑重承诺:每年为每位帮扶对象提供不少于120小时的志愿服务。
  到过唐山截瘫疗养院的同志,不会忘记这样一幕:吴立海,一位高位截瘫且双目失明的残疾人,每逢遇到来访者,都要用志愿者手把手教会的二胡技法,饱含深情地奏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走进新时代》。卧床24年的老吴说:“是青年志愿者的无私帮助,鼓起我对生活的信心,我没有因身残而消沉、落伍。能够跟党前进,与新时代同行,感谢党!感谢社会!”
  1994年3月5日,团中央“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计划正式实施。由一名青年志愿者或一支服务队与一名(户)困难群众结成对子,帮困难群众所急,开展经常性服务。发生在唐山的故事,在全国各地社区、街道中纷纷涌现。截至去年底,“一助一”结对数已从最初的15万对发展到250多万对!北京、上海、唐山、大连、长春、松源、哈尔滨、南京、南通、江阴、漳州、济南、深圳等城市的“一助一”服务,已经覆盖了主要城区中50%的孤老病残困难群众。一种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在志愿者的真诚奉献中衍生、传递。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青年志愿者的感受
  “别让忧伤在心底躲藏,让我来替你担当……请收下吧,我送你的玫瑰花,让我的双手留有余香。”这是今年“五个一工程”获奖影片《因为有爱》的主题歌,也是深圳数万志愿者的真切感受。
  就职于阳光酒店的孙冠津是“生命之光”帮教服务组的志愿者,他说:“能为社会弱势群体做点事,有一种实实在在的成就感,生命由此更精彩。”宝恒服务有限公司的外来务工女青年谢海燕,则是在得到志愿者的帮助后加入这支队伍的。她说:“我做志愿者,是因为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感受到了最温暖的阳光。”助人自助、乐人自乐,丰富人生,充实精神,让社会越来越美好。从1989年初创时的19人到如今的4万之众,深圳志愿者联合会的队伍壮大了2000倍!
  在大江南北,4000多万人次参与到社区青年志愿者队伍中来,这种发乎心灵的感受化为无数青年的自觉实践,一段段普通的人生,在奉献中升华、闪光。在总结深圳等地经验的基础上,今年3月5日,团中央推出了注册志愿者制度。凡是经过基层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注册登记,并承诺每年至少参加48小时服务的志愿者都可成为注册志愿者。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了注册志愿者制度,以广大青年为主体、一部分中老年人积极参与的注册志愿者队伍,日益成为社区志愿服务的骨干力量。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志愿者组织的呼唤
  如果将社区青年志愿者工作比喻成一座堂堂大厦,组织建设就是其坚实根基。作为新时期公民道德实践的有效载体,社区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机制创新。
  1997年1月26日,《青岛晚报》上刊登一则“义务书写春联”的招募启事,揭开了“周日志愿行动”的帷幕,一项项主题鲜明的志愿者活动在岛城蓬勃展开——陪孤寡老人过节、亮化美化楼道、清洗公交站牌、科技文化教育“三进巷”……
  1998年3月31日,江苏省南通团市委、《江海晚报》社与东洋之花公司共同创办了江海志愿者服务站,公开招募志愿者,为困难群众传递服务需求信息提供无偿服务。项目化运作,组织化管理,江海志愿服务站迅速发展,有效凝聚起5468名志愿者。他们的年龄已超出了“青年”的界限,最老者73岁,最小的只有16岁;由1个总站、9个社区分站和数百支服务队组成的志愿者组织网络,遍布南通全市。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来自基层的创新,为全国社区青年志愿者工作机制的建立健全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保障了社区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1994年12月5日,团中央发起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逐步形成了由全国协会、35个省级协会、2/3以上的地(市)级协会及部分县级协会组成的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指导网络。1995年起,团中央开始了全国创建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试点,全国不同类型的服务站从最初的1500多个发展到2.4万个,在北京、上海、哈尔滨、长春、南京、成都、青岛等16个城市,主要城区中50%的街道都建立了服务站。无数志愿者通过服务站的组织、协调,将点点关爱洒向社会。社区青年志愿行动,成为广大青年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载体,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养教育青年的有效途径。 gOq品论天涯网


第11版(社会经纬)
专栏: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大事记
  1993年12月19日,2万余名铁路青年率先打出“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自此展开。
  1994年1月,青年志愿者“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计划实施。截至2001年3月,全国“一助一”结对已达250多万对。
  1994年12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全国各省级协会随后逐步建立,构建起组织管理网络。
  1995年,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创建工作开始试点。目前,全国已建成多种模式的服务站24000多个。
  1996年,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试点,1998年全面实施;迄今累计选派了10015名志愿者到中西部207个贫困县,从事每期半年到两年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志愿服务。
  1997年12月,江泽民总书记为“中国青年志愿者”亲笔题名。
  1998年8月,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成立,负责规划、协调、指导全国的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承担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的职能。
  1999年6月,“保护母亲河”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实施。
  1999年9月,广东省通过国内第一部青年志愿服务条例。此后,南京市和山东省也先后通过青年志愿者立法,为全国的志愿服务立法奠定了基础。
  2000年1月,江泽民总书记对青年志愿者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当代社会主义中国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业。努力进行好这项事业,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
  2000年5月,中国青年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全面实施,“一助一”结对服务、服务站建设、大学生志愿者教育科技文化“三进巷”等工作有机结合,整体推进。
  自1994年起,各地数百万青年志愿者为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APEC上海会议、第九届全国运动会等国内国际大型赛会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青年志愿者在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1年3月,注册志愿者制度实施,以青年为主体包括许多中老年人在内的志愿者积极报名注册。
  200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共青团中央和外经贸部共同发起成立“中国2001国际志愿者年委员会”,负责规划、指导、协调国际志愿者年期间全国的志愿者工作。 gOq品论天涯网


第11版(社会经纬)
专栏:热门话题

新思路促新发展
  钟志文
  近年来,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青年志愿者行动为主体的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本思路、发展战略和运行机制。2001年是国际志愿者年。中共中央日前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要求,深入开展“志愿者”等群众性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我们要认真贯彻《纲要》精神,抓住国际志愿者年的难得契机,努力使中国志愿服务事业达到一个新水平。
  正确的思路是事业发展的基础。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基本思路即“着眼发展、着力建设”,就是既要看到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又要清醒地认识到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的差距,正确地分析和把握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立足志愿服务事业的长远发展,着力于志愿服务事业各项基础建设,扎扎实实地稳步推进。
  明晰的战略是事业发展的动力。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战略就是加强“四大建设”,即以各级协会、服务站为重点的组织建设,以扶贫接力计划、社区发展计划、绿色行动营计划、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工作为重点的项目建设,以注册志愿者制度为重点的队伍建设和志愿服务法制建设。“四大建设”有机联系,相辅相成,构成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
  良好的机制是事业发展的保障。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运行机制就是“党政支持、共青团承办、社会化运作”。它既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也离不开社会公众的认同和参与。要真正体现“社会事业社会办”的特点,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对提高公民素质、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
  江泽民总书记深刻指出: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当代社会主义中国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和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业。新思路促进新发展。我们坚信,有了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思路、战略和机制,“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一定会在中国更加发扬光大,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在新的世纪里一定会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gOq品论天涯网


第11版(社会经纬)
专栏:

阳光卫士
  周明
  环境保护是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要工作领域。1999年6月开始,团中央联合中华环保基金会等部门,以“劳动、交流、学习”为主题实施了“保护母亲河”中国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同时,全国各地开展了大规模植绿护绿、清除非法张贴物等环保志愿服务活动,涌现出一批环保志愿者,他们被誉为——
  “给我一捧阳光,将温暖留在你的身上。让我们为这美丽自然,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如果你经常浏览环保网站的话,一定会被这个叫“茶茶公益频道”(http://theglobe.ep.net.cn)的网站所吸引。这个网站的站长——中学生容忆,就是一个从小播洒阳光的环保卫士。
  容忆,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三学生、学生会主席。从小学起就关注生态环境。进入初中后,她加入了学校GLOBE环境观测小组,率领GLOBE小组的同学每天认真观测记录云量、温度、降水,定期将这些数据通过互联网传送到美国GLOBE总部,供科学家监测、研究。到2000年10月,容忆所在的深圳实验学校GLOBE小组已向美国总部传送了2726个观测数据。为此,GLOBE总部首席科学家迪克松.M.马特勒给容忆所在的GLOBE小组发来感谢信。
  1999年12月31日,容忆创办的GLOBE环保在线(后改名为“茶茶公益频道”)正式开通,设立了环保新闻、环保资料库、做个环保人、环保论坛、环保乐曲等专题栏目,仅环保资料库就有17类200多页的环保资料,被誉为“网络上的绿色旋风”、“国内最具活力的环保网站之一”。不到一年,访问量就达15000多人次,到2001年11月,更高达43000人次。
  一位大学生浏览网站后这样说:“偶然间,我浏览了你的网站,很感动。你让我知道了一些课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一位新加坡的老人留言:“孩子,好好干,我会永远支持你!”2000年12月,容忆被提名联合国地球五百佳环境奖。容忆还多次获得深圳市“环境之星”优秀义工称号。做一名环保卫士,是她永远的追求。 gOq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