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1年12月3日人民日报第11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1-12-03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多办得民心的事 '...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编辑点评

多办得民心的事
阿毅
  从化市修村道为什么深得群众拥护?因为政府急群众之所急,为山区农民办了实事,道路修到了大伙的心坎儿上。从化的村道建设为什么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因为他们的决策符合当地的实际,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山区农村文明的进步,代表了广大群众的利益,抓住了振兴经济的“牛鼻子”。
  然而,如果决策脱离了实际,就会是另外一番景象。比方说,同样是修路,有的地方路修得又宽又大,可是并没有那么大的人流物流,利用率不高。这种做法不切实际,违背了客观规律,群众也很难得到实惠。
  现在各地大兴办实事之风,党政部门都在想方设法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为群众致富出谋划策。但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从实际出发,想群众所想,办群众所需,真正办几件老百姓盼望解决的事情。这样“实事”才会办得得民心,出效益。否则,如果只是停留在表面工作上,或者忙于一些不痛不痒的应付,就容易流于形式,事情就难以办好。 Uax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随笔

“黑色”出效益
梁牛
  报载,苏北赣榆县土城镇与南京农业大学联合示范种植的3000亩黑麦、黑大麦等喜获丰收,开镰之前,上海、浙江、南京等地客商就纷纷来电来函,要求高价购黑麦面粉等产品。今年该镇的黑色食品生产基地已扩大到1万亩,规模为全省之最。除种植黑小麦、黑大麦外,还有黑荞麦、黑玉米、黑芝麻等。产品一路走红,供不应求。这与时下粮食市场饱和,农民手中的普通麦子卖不出好价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巨大的反差。
  愚认为,土城镇的“黑色”效益对于我们的农民朋友,至少有两点有益的启示:
  其一,调整农村产业产品结构,势在必行。如何调整?当以市场为导向,关键在于摸透消费者的心思,瞄准市民的餐桌。土城镇农民近年通过市场调研,抓住现代人对纯天然无污染黑色食品需求量猛增这一契机,从而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特”
  而制胜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其二,调整农村产业产品结构,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土城镇农民若不是与南京农业大学联合开发种植黑小麦、黑大麦、黑荞麦等黑色食品,哪能获得令人叹为观止的效益呢!
  土城镇农民能掀起“黑色”的高效益,其他地方的农民朋友何不异想天开,来个什么“红色”、“蓝色”之类的高效益呢! Uax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石河子小城镇建设秀美天山北坡
  本报讯新疆石河子垦区的城镇化人口目前已达70%,以石河子市为中心,23座小城镇众星捧月,星罗棋布。进入新世纪以来,石河子垦区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石河子垦区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富民安边,建设山川秀美的新新疆的重大战略抓住不放,在农八师的所在地建市,在18个农牧团场、工厂区和交通要道、人口密集的地方建镇。“九五”以来,为了充分发挥小城镇在市场经济中的带动辐射作用,石河子垦区投资10多亿元,加大城市、小城镇建设和农场危旧住房改造的力度,形成了23个经济社会环保协调发展,服务功能齐全,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的独具特色的小城镇。(胡宗奎) Uax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内黄农民“借脑”发财
  本报讯时下,养殖户掏钱聘请大学生,在河南省内黄县成了时尚。目前,已有近千名大学生在养殖户家中大显身手,帮助养殖户发家致富。
  该县马上乡赵信村孙全河在家里办了一个种兔场,由于缺乏兔病防治技术,兔死亡率很高。今年3月,他把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的姚幸伟聘为兔医生,专门为兔治病、防病。自姚幸伟进家后,他家几乎没死一只兔,效益也一天比一天好。(张毅力) Uax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盼望WTO宣传早下乡
  编辑同志:
  近日笔者在本县农村发现,许多农户争相出售家中存放的小麦、玉米等多种余粮。这些农民听说我国加入WTO,担心粮价下跌,急于售粮。针对这种情况,有关部门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真正把WTO知识送下乡。
  笔者建议:一是应及时编写针对农民出版发行的WTO知识读本,满足农民的阅读需求;二是利用农村夜校和村头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WTO宣传;三是地方党委、政府应从各部门抽调人员,开展WTO宣传。
  河南省社旗县农行刘鲜芝梁西勋 Uax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村道建设,在发达的平原地区看来是平常的事;然而,在偏僻的从化山区,条条村道打通了经济发展的血脉,使那里各种资源聚合所释放出来的能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从化的“村道经济学”
本报记者张毅
  飞机进入广东的上空,透过舷窗,映入眼帘的是绵延不绝的群山。这样的山地占广东面积的近70%,聚居着全省40%以上的人口。
  从广州向北一个小时的路程,记者便来到了从化山区。从地表形态和经济面貌上看,这里和珠江三角洲都给人截然不同的视觉冲击。从化人自豪的不是摩天楼群和密集的工业园区,而是青山秀水和从化荔枝。这里北部的1000多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山地农区,时而还可以看到贫穷的村落。
  然而,记者分明感受到从化人工作在一种兴奋的状态之中。鼓舞他们的就是他们所说的“村道精神”。在从化市行政区划地图前,当地的同志对记者说:“你闭上眼睛,随便指,只要有村落的地方,指到哪儿,我们的水泥村道就通到哪儿!”
  广州市委常委、从化市委书记陈建华说,村道修通之后,有三个没想到:一没想到农村变化会这么快;二没想到农民自我发展的潜力这么大;三没想到基层干群关系变得这么融洽。
  记者要采访的第一站是位于从化北部的东明镇。驱车离开县城不长时间,就进入了“村道”。要不是司机提醒,真看不出来那是村道。平整坚实的水泥路面,和从化境内的105国道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不过,越往山的深处,越迂回蜿蜒起来。道路两旁点缀着嫣红的紫荆花和黄灿灿的凤凰花,目光所及,阅不尽的秀美山色。“真是进了一个大公园!”记者不禁感叹。司机师傅说:“那是现在!以前路没修好,早颠得你够呛了!”他开的前一台车,才两年时间,除了喇叭不响外,到处都响。
  长流村,几个农民正在村委会聊天。“你们赞成修路吗?”记者问。“肯定赞成嘛!以前交通不方便,一到雨天就不能走。现在路修好了,通了公交车,村里买摩托车的也多了。”
  长流村出产青梅、甜橘和柿子。可是,长期以来,山里路太难走,自己出不去,外面的商贩也懒得来。青梅的价格顶多1公斤1元钱,柿子6角钱1公斤。今年村里通了水泥路,来收购的人一下多了起来,价格就上去了,青梅卖到2元钱1公斤。更让长流村农民高兴的是,一位香港老板协助他们搞青梅加工,今年收了2.5万公斤青梅呢!
  村道建设解放了山区的生产力。从化市蕴藏着钨、锡、铜等48种矿产资源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可是,重重丘陵山地阻隔了这些资源的流通和有效开发利用。道路通畅,好比打通了山区的血脉,各种资源自然而然地聚合起来,流向市场。贫困的山区和山区的农民都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吕田镇鱼洞村在从化的东北角,银白色的水泥路一直通到村委会。70多户人家,四面青山,竹林环绕,鸡犬相闻。村支书说,这是现代的“世外桃源”。以前鱼洞村交通闭塞出了名,家家穷得叮当响,外村的姑娘都不愿嫁过来。自从水泥路进了村,生活大变样。
  罗发苗家的情况最能说明问题。他家以前种1亩菜田,总担心菜卖不出去,卖给菜贩子,1斤菜比山外便宜四五毛钱。现在进出方便,了解市场行情,该种什么,心中有数。到蔬菜收获季节,一个电话,就有人上门收购。今年,罗发苗扩种了3亩菜,山上种的10亩柿子和李子也卖了好价钱。今年全家收入近2万元,是去年的两三倍。
  望着地里成片的芥菜,老支书说,以前晚稻收割后,地都空着,把菜种发到每家每户,都不种。现在没人动员,谁家的地都没闲着。种菜规模扩大了,收菜的来得更勤,农民的劲儿更足了。这是个良性循环。
  从化市主管农业的副书记李玉宜说,村道修通了,她的工作也好做了。有一年指导农民搞结构调整,号召大家种包菜,结果包菜大丰收,却没能及时销售出去,政府招了不少抱怨。现在,农民都自己奔市场,自己调结构,进城打工的也多起来了,非常活跃。
  农民说,路通财通。不仅如此,他们的眼界开阔了,多年不变的思想观念也开始接受新的洗礼。村道实现了山里山外全方位的“接轨”。在那些边远的山区,这是多少接济和救助都换不来的收获。
  短短两年半时间,连结从化市223个村147条、共579公里的水泥村道在今年底全部铺通了!这可都是弯弯绕绕的山路啊!记者为眼前的现实惊诧了。这里并不富足,近3亿元的投资哪里来?省、市拨一点,地方筹一点,农民集资一点,外地对口帮扶单位援助一点,在外面做生意发达的人、外嫁女捐献一点……就这样东拼西凑,圆了几代人的梦。村道的融资方式自然带有一些“村味”,可这是一条符合实际的、也是最有效率的办法。
  村道建设暖了群众的心。记者同乡干部一起走访农户,可以看出,农民是发自内心的欢迎,总是高兴地为我们引路,沏一壶最好的野山茶,热情地挽留客人吃饭……他们的言谈、目光中流露着对未来的期望和信心。
  与村道建设相配套的,从化市目前正在搞村村通自来水、通程控电话、通有线电视等基础建设。他们希望山区获得更多、更快的信息,提高生产、生活水平,与城里的距离拉得更近些。
  经脉畅通,精神焕发,古朴的从化山区显示出青春的活力。有人说,从化的村道建设及其连锁效应中蕴涵着一个“村道经济学”。
  压题照片为从化村道建设。同样的地方,昔日跋山涉水,如今畅通无阻。
  (张毅摄)(附图片) Uax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谈

加快城镇发展建设皮都名城
中共辛集市委书记申占群
  辛集市地处冀中平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命名的“中国皮革之乡”。近年来,我们把城镇建设作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通过培育特色产业、繁荣城乡市场、市场运作经营、城乡互补互促等措施,全面打造新兴皮都名城。
  靠特色产业打造立市支柱。我们把皮革和林果两大传统优势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龙头,着力做大做强,使其成为立市富民的支柱产业。我们专门成立了皮革经济发展委员会,在企业用地、用电、设施配套、税费征收等方面提供最大限度的优惠。坚持以皮革业为载体,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向优势产业集中。不断扩大规模,争创名牌,创出了束兰、西曼等15个全国著名、知名品牌。在美国设立了直销中心,产品辐射俄罗斯、独联体、北美洲、日本、意大利、加拿大、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外销皮衣达到150万件,创汇1亿美元。全年皮革业的投入将超过3亿元,产值50亿元,利税5.5亿元。
  靠繁荣市场增强城市活力。为促进皮革业发展,我们累计投资10亿元,建设了皮革商城,建筑面积90多万平方米,进区生产经销企业1500多家。皮革商城成为全国最大的皮革交易市场,成为城市建设的亮点。同时,规划建设了占地2000亩的“工业经济园区”和占地3000亩的高标准制革工业区,通过“一城两区”建设,使企业规模、生产能力、产品档次实现质的飞跃,把聚集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坚持把市场建设与旧城改造相结合,以市场建设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和配套。相继建设了果品、禽蛋、机械配件等专业批发市场。开发建设了“河北一集”、新世纪商城和昊华市场等商业市场,拉动7000多户农民从事商品经营活动,年成交额2亿多元。
  靠市场运作经营城市资本。我们按照建设中国皮都和中等城市的定位,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道路,着力创新土地使用体制和投融资体制。通过政府垄断土地使用、房地产开发、开发收费优惠“三权”,盘活城市土地资产。实现以地生财,滚动发展,将“生地养熟”,借助外力,加快开发;同时,将行政收费存储、广告发布、道路冠名、公交线路营运“四权”等城市无形资产招标拍卖,广辟筹资渠道,聚集城建资金。今年安排城市建设项目18个,总投资4.1亿元,是建市以来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最大的一年。投资5900万元的朝阳路改造工程,政府不但不拿钱,还有部分盈余。明年,我们规划的城区建设投资6亿元以上,以提升城市的生产功能、流通功能、服务功能和创新功能。力争5年内城区居民全部入住生活小区,腾出土地开发建设。 Uax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里事

  大棚里种蔬菜不是什么新鲜事。可是,你听说过大棚里种草吗——
延安人种上大棚草
冯东旭孟西安
  最近,笔者就在退耕还林掀起热潮的延安市,亲眼看到了大棚草、地膜草。
  吴旗县洛源乡金佛坪村韩孝荣老汉是退耕还林种草舍饲养羊的示范户,也是陕北农民种大棚草的第一人。笔者前去采访时,他正在棚地上挥舞镰刀割齐腰高的紫花苜蓿。一垛土墙,南北两个棚室,一棚是紫花苜蓿,一棚是籽粒苋。韩老汉笑吟吟地说:“办法是想出来的。前年,在退耕还林禁牧的大势所逼下,我不舍得卖山上拦的50只小尾寒羊,便雇人修起舍饲养羊场,又投资1万元建成大棚,种了从国外引进的籽粒苋和紫花苜蓿。这两种草营养价值高,特别在冬月天,母羊吃了这鲜嫩草,膘肥体壮奶汁好,生下的尽是对对羔。两年来,产羔200多只,少说也收入4万元!”老韩介绍说,他的羊很喜欢吃籽粒苋。这种草含钙、铁成分高,对幼畜骨骼生长和造血机能有促进作用。籽粒苋全年可割三四次,亩产鲜绿茎叶1万公斤、籽实200多公斤。
  退耕还林还草,先得禁牧,牛羊实施圈养后,如何解决牧草问题,怎能有好草吃?于是,富有创新精神的延安农民,在深山沟里种开了大棚草。韩孝荣全家4口人,村里分给他家的26亩责任田,他把20亩山地退耕全部造林种山杏、沙棘,林子里套种了沙打旺等饲草,又在滩地上种了3亩鲁梅克斯、籽粒苋等饲草,育起了3亩优质山杏苗。老韩说,原先他对退耕还林禁牧有顾虑,如今以粮代赈得到兑现,消除了后顾之忧。他领到了政府发给的粮和款(每退耕造林种草一亩,领100公斤粮、200元钱)。韩老汉有粮吃有钱花,连声赞扬中央关于退耕还林种草决策的英明。
  在韩孝荣的影响和带动下,延安越来越多的农民冬天种起了大棚草、地膜草。在安塞县真武洞镇汪岔村,我们见到一片面积为564亩的地膜“阿尔冈金”,枝叶翠绿,籽实累累。片片白色的地膜呵护在每株“阿尔冈金”的根部,白绿相映,看上去尤为壮观。“阿尔冈金”是从加拿大引进的,其草质柔嫩,抗旱抗寒能力强,在年降水200毫米的地区仍能良好生长,一般亩产干草1000公斤左右。陪同我们采访的安塞县县长冯继红对草业很在行,她采来半把黄澄澄的草籽对我们说,这籽实饱满,每斤市场价在10元以上。
  从广种薄收、越种越穷的传统耕作中醒悟过来的延安人,把退耕还林种草当成大事来干。1999年秋至2001年秋,延安市退耕种草面积达248万亩,仅安塞县今年春秋两季就种草16万亩,全县人均种草1亩。 Uax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金谷子”给干旱贫区带来希望
  本报讯在日前结束的第八届中国杨凌农业高科技成果博览会上,北京金谷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金谷子”系列“吨谷一号”新品种实物,受到广泛关注。短短几天,认真登记购买该品种种子的客户达到万余人。
  “金谷子”系列作物是该公司历时9年系统选育、系统培育而成的具有优质、耐旱、抗病力强、超级高产粮草兼用的优良作物新品种。其生物特点特别适宜在北方干旱缺水地区种植。其中,“吨谷一号”曾取得了最高亩产超1000公斤的成果,比其它谷子正常年份高出1—2倍。据悉,北京金谷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组建以来,致力于中国干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事业,通过金谷子推广种植实施“一年脱贫致富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王玉民) Uax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农家旅游乐农家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山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的优势,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主题的特色旅游,为山区少数民族群众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乐了游客,富了农家。吊桥、流水、人家,美不胜收的龙胜农家景色让中外游客着迷。新华社记者陈天湖摄 Uax品论天涯网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搞好服务促调整
——香赵庄乡农业结构调整见闻
宋云亮
  金秋十月,山东省夏津县香赵庄乡千亩蘑菇大棚基地里一片丰收景象,每天都有济南、天津等地的汽车前来收购。这是香赵庄乡调整农业结构后出现的新景象。
  香赵庄乡有37个行政村,2.5万人,4.1万亩耕地,过去群众只习惯于粮棉种植,农业效益低。乡党委、政府经过认真调查,认为搞好农业结构调整是提高农业效益的重要途径。乡党委、政府在培植典型的基础上,实施“酵母”工程,以利益为导向,让群众自发地参与调整。东西仓、于庄等村十多年前就有棉花套种西瓜的习惯,近年来,他们不断改进套种模式,提前了西瓜的成熟期,缩短了瓜棉共生期,每亩纯收入2000多元。乡党委、政府及时组织全乡干部群众到这三个村参观学习,并请种植大户于清森现身说法,乡里还印发了棉瓜套种推广意见和种植技术重点小册子,发给群众,使这一产业在全乡迅速推广,全乡瓜菜套种达1万多亩,仅此一项,收入可达2000多万元。
  为彻底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今年以来,乡里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投资5万多元,补助群众新打机井160眼,修复清理支渠2条共3000多米,实现了30亩地一眼井,使全乡农田达到旱能浇、涝能排。
  乡党委、政府了解到,当前农民群众最迫切需要的是服务。针对群众致富没门路和缺乏技术的实际,乡里抽调20多名人员组成农贸综合服务公司和4个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吸收了200多名种植、加工大户参与其中,该公司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国内外市场,常年为群众提供生产、加工、运贮、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服务,今年以来,推广种植益都红辣椒1000多亩,对群众种植的实行保护价收购,共为韩国独资企业收购辣椒15万多公斤。同时,帮助农民推销香酥梨苗10万余株,销售西瓜、蔬菜300多万公斤,提供油葵良种1000多公斤。
  为解决农民想种大棚西瓜而没有资金、技术、销路等困难,乡政府统一提供2000万元贴息贷款、统一购进优质品种、统一育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种植模式、统一组织销售。今年大棚西瓜提前10天上市,每斤平均价格0.80元左右,仅此一项,瓜农收入400万元。西仓村村民周长全过去是全村出名的贫困户,提留交不起,家庭生活很困难。去年乡政府帮他贷款6000元,建起了3亩大棚西瓜,当年纯收近万元,今年他又扩建了3亩西瓜大棚,收入可达3万元。周长全感激地说:“没有乡政府实打实的服务,就没有俺今天的好日子。”
  目前,香赵庄粮经比例达到1∶3,通过结构调整和立体种植,全乡直接增加收入2300万元。 Uax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