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夯实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
姚卿
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的任务,每天面对的总是最具体、最实际的问题。党的基层组织工作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在新世纪,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必须夯实党的基层组织这个基础。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要做好党的各项工作,就必须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我们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成的统一整体。在中国,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政治组织像我们党这样集中了那么多的先进分子,组织得那么严密和广泛。对于我们党来说,几百万个基层组织好比参天大树的根,好比高楼大厦的地基。万丈高楼平地起,党的基层组织这一基础关系整体,关系大局,关系未来。从历史经验看,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无不凝结着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从现实情况看,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终要靠党的基层组织去落实,党的各项工作最终要靠党的基层组织带领群众去完成,党的领导最终要靠党的基层组织去体现。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好,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把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战斗力的基础,要不断增强和始终保持党的战斗力,就必须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我们党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党的基层组织是这一整体中的细胞。如果没有广大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发挥,全党的战斗力就是空的。人民群众更多地是从基层组织的活动和工作中来认识我们党,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表现来评价我们党的。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发挥得怎么样,直接影响党的战斗力和党的形象。总的看,目前我们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这其中既有因形势发展而产生的不适应问题,也有对基层组织建设抓得不紧、措施不力的问题。如果一个一个的细胞发生了病变,党的整个肌体就不可能健康。长此以往,就会严重削弱党的战斗力,损害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近些年,江泽民同志经常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来形容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对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农村、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城市街道等各种基层单位的党组织,都应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结合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根据新世纪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和改进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职责,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不断增强解决自身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努力把自己建设成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和带领群众完成本单位任务的坚强战斗堡垒。只要我们不断夯实党的基层组织这一基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一定能得到稳步推进,党的事业就一定能兴旺发达。
第9版(理论)
专栏:理论信息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专题研讨会”述要
杨永华
最近,广东省社科联、广东省经济学会、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和南方日报理论部联合举办的“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专题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来自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委党校、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省社科联等单位的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认识。与会者认为,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学说的认识,重新认识最近数十年形成的对劳动的传统看法。马克思所研究的劳动主要是体力劳动,由于受时代的局限,他对脑力劳动的研究只是作为对体力劳动研究的延伸来进行的。这种观点以及由此而延伸出来的经济管理体制与今天的现实已有很大的距离,需要重新认识。有学者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具有新的特点:由以体力劳动为主转变为以脑力劳动为主;科学技术劳动在经济增长中逐渐起主导作用;管理劳动在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事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在全社会劳动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等。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重视对脑力劳动、科学技术劳动、管理劳动以及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及其对价值的创造问题的研究。
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与会者认为,要根据当今世界的新情况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深化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要从四个层面研究劳动价值论,即从微观层面研究社会化大生产中的价值形成和增值,从宏观层面分析国民经济结构和价值总量的增长,在世界范围分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价值运动,从可持续发展高度探讨按价值规律办事的、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和方法。另一种观点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活劳动的比重迅速下降,因而我们必须深化对总体劳动概念的认识,拓展劳动价值论。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专论
把作风建设的要求落实到工作中
毛如柏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既要标本兼治、整体推进,又要突出重点、抓住根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工作路线,就是党的作风建设中具有根本意义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只有把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正确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贯穿和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才能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才能推动我们的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结合实际,着眼发展,抓住党的作风建设中的关键问题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扬了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包括以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为内容的著名的三大作风。概括地讲,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主要表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作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牢牢抓住这些关键问题。
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大力培养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党的作风首要的是思想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就没有坚实的思想基础;没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就没有前提条件。近几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根据宁夏这样一个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思想的实际,坚持把这一条作为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重点来抓,使其成为推动全区改革和发展的思想基础,也成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先导工程。我们进一步深化对区情的认识,既充分认识宁夏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又清醒地看到在发展上的差距。通过综合分析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特别是农业人口比重大,城镇化、工业化水平低;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比重大,市场化程度低;文盲、半文盲比重大,科技、教育、文化落后;贫困人口比重大,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样一些情况,提出了宁夏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较低层次这样一种认识,激励广大干部群众负重拼搏,开拓前进。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我们从宁夏地域小、人口少、优势突出这样一个基本实际出发,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宁夏要争先”和建设“小而富、小而强、小而美”的新宁夏的奋斗目标,各地、各部门根据自治区党委的这一要求,实事求是地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取得明显效果。我们深切感到,只有把中央的大政方针同本地区的实际结合起来,努力使一切工作建立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始终坚持想问题、办事情都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人民群众看党的作风好不好,关键看我们是不是时时处处替他们着想、千方百计为他们谋利益。因此,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键是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我们的决策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工作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党的十五大以后,我们在总体工作思路中,把“富民为本”放在首位,突出强调“实干兴区,创业富民”,通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农村,广泛实施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的“富民工程”,在山区农村还实施了以解决人畜饮水为主的“生命工程”。在城市,通过突出抓好工业、提高三产水平以及实施再就业工程等,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在具体工作中,推动和督促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体察民意,关心群众疾苦,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仅2000年农村冬闲季节,一次就组织全区万名干部到农村去,驻村入户,帮助农民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实施项目到户、资金到户、帮扶到户,更快地增加农民收入。这些措施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很好的反响,收到了凝聚人心、调动力量的良好效果。
始终坚持领导带头,不断强化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的重要原则。这不仅是因为领导干部更容易发生脱离群众的问题,而且在于只有领导干部带头做到这一点,才能在全党形成良好的工作风气。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滋长起来,相当一部分干部同群众的感情疏远了,脱离群众,高高在上,以种种理由或借口不深入基层、不联系群众,更不愿意到艰苦地区去。这不仅导致党在这些地方的群众中的威信下降,干群关系紧张,而且使党的政策在这些地方很难得到落实,这些地方的经济很难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党员干部中广泛进行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教育,反复强调,党在新形势下为人民谋利益和依靠群众的具体方式及决策方式虽然有变化,但一切为了群众的根本立场和宗旨不能变,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和行动准则不能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方法不能变。正是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特别注意在重大问题决策前开展调查研究,听取各民主党派、专家学者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努力做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比如,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尽管这些年来农民收入在不断增长,但农民收入的人均水平掩盖了部分农户实际收益较低的状况,而农村低收入的农户仍占相当比例,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解决好农村中低收入农户的负担问题。再如,一段时间里,在全区推进农村水费改革中出现了搭车收费等情况,我们及时进行调查研究,并责成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坚决制止乱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形成一种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工作氛围。作风与精神状态密切相关,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作风。我们在总结宁夏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负重拼搏、务实苦干、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宁夏精神”,以改天换地、重整山河的气魄和艰苦奋斗、务实苦干的作风参与西部大开发,对克服某些干部存在的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宁肯苦熬、不愿苦干等消极懈怠的精神状态起到了积极作用。精神状态好了,就有那么一股干劲、钻劲和韧劲,就敢于碰硬,肯于实干,不会遇到困难和矛盾绕着走;就愿意放下架子亲近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不会对群众颐指气使,盛气凌人;就能严于律己,以苦为荣,努力从文山会海和各种应酬中摆脱出来。江泽民同志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并将其概括为五种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弘扬这五种精神,既是推进伟大事业的需要,也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改进作风的内在要求。
狠抓落实,坚持不懈,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良好作风的养成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在当前要着重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作风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指针。应当说,目前仍有一些干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还不够自觉和刻苦,既有不求甚解、不善钻研的问题,也有理论没有联系实际、照本宣科的问题。因此,应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把它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同学习党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紧密结合起来,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增强党性观念,帮助广大干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作风问题,归根到底是党性问题,是世界观的问题。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下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外在表现,因此,解决作风问题,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要帮助广大干部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江泽民同志多次要求领导干部应好好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殷切希望领导干部解决好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的问题。把这些问题想明白了,就会增强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自觉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就能有效地破除“官本位”意识,不会以官僚主义的态度反对官僚主义,以形式主义的作风反对形式主义。
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制度建设十分重要。只有用科学的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广大干部的言行,才有利于从根本上改进党的作风。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我国正在进行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更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历史和现实表明,建立符合民主集中制要求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能够调动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弘扬正气,打击歪风,有效地遏制各种不良倾向。现在政治生活中民主不够和集中不够的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我们要努力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以完备的制度来保障党内和政治生活中的民主,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要努力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坚持和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工作考核制度和重大问题的责任追究制度,提倡领导干部敢于负责的精神,反对揽功诿过、互相扯皮和无人负责,不给不正之风的滋长蔓延以可乘之机。
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工作落实。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各级领导机关长期以来存在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就是布置多、检查少,或者说得更严重一点,就是有布置无检查。我们应当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做到布置一项工作就要把它落到实处,抓一件是一件。实践证明,加强督促检查,是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一种有效形式。一项决策作出以后,应当由督查部门分解成为各项具体工作任务,然后“对号入座”,由各地方、各部门抓好落实。对落实的结果也要进行跟踪检查。群众监督是一种“防腐剂”,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黏合剂”,要进一步拓宽群众监督的渠道,把党内监督同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更好地结合起来,督促各级领导干部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勤奋努力,扎实工作。
第9版(理论)
专栏:
“领导就是服务”的新篇章
马绍孟
领导的根本问题是领导者和群众的关系问题,归根到底是为谁服务的问题。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总结了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新经验,在回答和解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问题时,对马克思主义领导观和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作了一系列的深刻阐述,深化了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认识,谱写了“领导就是服务”的新篇章。
以坚持“三个代表”的新视角揭示了“领导就是服务”的丰富内涵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种“服务”,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它集中表现为“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
“七一”重要讲话通过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科学分析,指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为此,我们党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依靠人民群众,发展先进科学技术,不断转变落后的生产方式,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广阔的通途。而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在科学分析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的基础上,“七一”重要讲话指出,两个文明建设应协调发展,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为此,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发展和繁荣先进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在科学论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的基础上,“七一”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关系,满足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求,所有党员干部都要切实做好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高度阐明了“领导就是服务”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领导就是服务”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群众是真正英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七一”重要讲话从社会发展和真理发展过程的高度,论证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人民总是在社会矛盾的运动中不断开辟前进的道路,人民也总是从历史活动的实践和比较中,不断寻找、揭示和发展指导自己前进的真理。相信人民群众,坚持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观点,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我们党只有坚持这一根本观点,才能领导群众,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回答如何做人的问题,价值观回答对人生和事物的评价问题。为人民服务,既是世界观问题,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七一”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做人的最高准则与人生的最大目的和意义,就是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要求所有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当好人民公仆,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七一”重要讲话强调了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从而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一切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的价值观辩证地统一起来,把尊重客观规律的唯物主义观点同尊重群众、为群众谋利益的群众观点辩证地统一起来。
以贯彻群众路线的新要求作为实践“领导就是服务”的根本途径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将群众观点运用于领导工作实践的伟大创造。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贯彻群众路线,是实践“领导就是服务”的题中应有之义。“七一”重要讲话指出,全党同志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
“七一”重要讲话结合新时期的任务,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如:既要坚定不移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主人翁地位,虚心向群众学习,又要教育群众,从思想上和精神上武装群众,大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全面提高群众的素质;既要以正确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带领人民群众胜利前进,又要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既要始终坚持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把他们看作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又要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等等。这些新的要求,充满着时代气息,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智慧和光芒,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领导观的新发展。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为什么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影响我们事业发展的一大祸害?
——学习六中全会《决定》系列谈(8)
吴玉良
“当前,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必须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官僚主义引发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助长官僚主义,已经成为影响我们事业发展的一大祸害。”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中的这段话,切中时弊,既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又对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发出了重要警示。对于“一大祸害”的论断,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认识。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思想根源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主观与客观相分离,认识与实践相脱节。形式主义作风漂浮,脱离实际,沉溺于文山会海,习惯于官话套话,唯书唯上,照抄照搬,做表面文章,把一切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都变成了口号和过场。官僚主义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精神萎靡,无所用心,或安于现状,不学习新知识,不研究新问题,无开拓创新之意;或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盲目拍板,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总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反映,是我们开拓创新、实干兴邦的严重障碍。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背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的干部心目中没有群众,他们想的和做的不是如何与群众同甘共苦,带领群众致富,而是讲排场、比阔气,热衷于名目繁多的达标活动、徒有虚名的检查评比、应付上级的变味汇报。表面上看工作搞得热热闹闹,实际上不能给群众带来任何实惠和好处,反而劳民伤财,无端增加群众的负担;有的不顾本地区、本部门的承受能力,搞“形象工程”、“贴金工程”,急功近利、寅吃卯粮,从根本上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在现实生活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祸国殃民,甚至付出血的代价的例子已经不少。近年来,全国各地火灾、爆炸及交通运输方面的重大事故不断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认真分析起来,这些重大事故的背后都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在工作作风上,根子却是头脑中的个人主义和“官本位”意识。它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干工作的目的不是出于公心,而是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私利,为了谋官、保官、升官。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支配下,有的玩忽职守、失职渎职,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有的只会做官不会做人,挂着“公仆”的招牌,干着以权谋私的勾当。还有一些人为了达到提拔重用的目的,不择手段,以虚假的“政绩”糊弄官僚主义者;而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的领导干部习惯于听汇报,看简报,报喜得喜,报忧得忧,致使踏实工作的干部被埋没,作风不正的干部却得到提拔。这种反面的“示范”作用,影响十分恶劣,必然带坏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风气,成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一种腐蚀剂。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产生和存在,既有个人思想品德、党性修养和工作水平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制度方面的原因;既有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社会原因,也有根深蒂固的历史原因。如何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决定》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措施。我们既要加强教育,从端正思想作风入手,又要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抓起,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