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编读往来
朔州:“民情日记”制度化
本报讯本报10月15日《说真话的“民情日记”》一文刊出后,社会反响强烈。日前山西朔州市委决定将“民情日记”制度化,要求各级干部定期深入民间,体察群众的喜怒哀乐,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
为把《民情日记》的作风实实在在坚持下去,朔州市委、市政府规范了《民情日记》涉猎的范围,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要求县(区)、乡(镇)两级党委要把《民情日记》制度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县区领导班子成员和县区部门负责人每月记民情日记不能少于5篇,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不能少于10篇,全市每半年要进行一次领导干部《民情日记》展评活动,并把各级领导干部《民情日记》制度的实施情况同干部的考核、使用相挂钩。对不认真落实《民情日记》的干部要提出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
市委、市政府还同时规定:“办事”是《民情日记》的最终目的,对群众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既要及时捕捉,更要认真帮助解决,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特别是对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问题和热点问题,以及突发性事件,应及时处理解决。(原国锋王悦)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茶座
“小事”不能小视
林佳
记者最近乘船走了趟长江三峡,一路上观看了大小三峡的自然美景,最后见到了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
然而,当轮船从三峡大坝导流明渠经过时,眼前的大坝上,一排破破烂烂的房子直逼人眼,这些房子大多是用一些花花绿绿的塑料布搭成的,用一些随意拣来的木料夹住,为防风吹,房顶上甚至放一些砖头瓦块压住。前面的空地上,还放着各种日常生活用品:水桶,锅灶,日用杂品等。一看,这就是民工的住处,与所有城市建筑工地上民工的住处差不多。
导流明渠大约50来米宽,是游船必经之地,宽大的轮船经过时,这排棚户区近在咫尺,被人们看得真真切切,十分扎眼。
也许工程管理人员认为民工是临时居住,没有必要为他们建住处,而默认了这种居住方式。实际上,这种情况存在,不仅影响三峡旅游在中外游人心目中的形象,也许还会影响三峡工程的整体形象。
国人有个传统,提倡艰苦朴素,能省则省。这应该没有错,现在也应遵循。但是,必要的生活条件还是应该具备的。据了解,目前在三峡工地上已有数万建设大军,对于这个工期长达十几年的大工程,民工住所不应临时将就。如果生活问题解决不好,会不会影响工程质量?
对于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来说,民工住所也许是个很小的问题。一些主管这项工作的部门还没真正意识到这种随便、凑合的“小事”会对企业、对工程、对国家经济已经或将要造成什么影响。我们不能说这些一定会影响质量,但许多质量问题就是出在不重“小事”上。随便、凑合,就有可能马马虎虎,就有可能不注重产品、工程质量。三峡工程是一项造福人民的大工程,但愿各个方面的工作都能树起一个标杆。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五凌杯头条新闻大奖赛
三庄隶属三省,彼此地块相连,房舍相望,鸡犬之声相闻,但结构调整的做法却大相径庭——
交界三庄看调整
本报记者王慧敏
马滩、朱庄、魏庄互呈犄角分布在鲁豫皖三省交界处的黄河故道。
如果事先没人告诉你,你决不会想到三个村庄会分属三个不同的省份:地块相连,房舍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连口音也一模一样。不管来到哪个村庄,你问起临村的张三李四,大家都可以说出个子丑寅卯。朱庄哪家缺了农具或是少了针头线脑,一蹁腿会上邻省的魏庄去借。
马滩由河南虞城县张集镇所辖,朱庄归山东单县杨楼镇,而魏庄则属安徽砀山官庄镇。三个庄结构调整面临哪些问题?增收路上又有哪些困惑?10月2日至6日,记者分别对三个村进行了采访。
安徽魏庄:不是不想调,主要是群众不知怎么调
记者首先来到安徽的魏庄。
砀山的梨,全国闻名。不过说起梨,村民们气不打一处来。在村西头,一位叫魏绍珍的老汉掰着指头给我算了一笔账:“今年的梨,出奇的贱,1斤才毛把钱。1亩地就按6000斤算,收入才600块。梨从坐果到下树,药钱需300来块;肥料和浇水也得300块,不是白干是什么?这还不算,每亩还要交百十块农业特产税。一年忙到头,每亩倒贴100块!”
一个叫蒋先好的中年农民说:“政府让干什么,俺从来不走样。前些年,让种梨,俺二话不说,不光把所有的地都种上,连自家院里也种了几十棵。”他执意拉记者到他的院里看梨树。不大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密密匝匝全是梨树。蒋先好叹了口气:“现在倒好,果子堆成了山卖不出去,谁来管俺?你瞧,果子烂了几千斤,俺只好全倒进了废红薯窖。”(图①:蒋先好指着废弃的红薯窖,心疼得眉头紧皱:“里面好几千斤烂果子哩。”)
和农民聊天得知,梨价大跌,与梨树种植面积陡增很有关系。原来砀山只有城东一带种,90年代中期,全县大面积推广,短期内发展到50万亩,年产量7亿多公斤。结构趋同,品种单一,流通渠道又不畅,烂市也就成了必然。
“为什么不进行结构调整呢?”聊起这个问题,群众说,俺两眼一抹黑,既没有信息,又没有技术,你说咋调?光说让农民闯市场,闯,也得有个引路的呀!你去问俺支书。
村支书彭留帆正在自家院里窖梨子。他说:“其实,县里年初‘三干会’上就提出梨园改造,要求将砀山酥梨改成水晶梨、富硒梨,拉开上市的档期。可群众转不过弯。说到底主要是群众接受新生事物慢,怕风险。”他叹了口气:“现在干部不好干,作为干部也想给群众办好事,但有些群众认为‘没有利心,不起早五更’,干部想干事,肯定就是想弄钱。这俺还咋干?”
对于彭支书的说法,群众另有一番说道:“只要调整能增收,谁傻?俺就靠这一亩多地,抓瞎了,还不喝西北风!不怕风险行吗?你看人家马滩,干部首先搞示范,有了效果你再干。群众没有风险。可俺们这儿,不管效果怎么样,先强迫你干,出了问题又没人负责。前些年镇里技术员偶尔还会来村里讲一下果树管理课,现在没人管了,说是费改税后镇里收入少了,请不起技术员。今年村里的梨得了黑星病,村民急得火上房,县乡村哪一级采取过措施?”
河南马滩:干部搞示范,这法儿好
走进马滩村,农民正在吃午饭。一家门楼里几个农民边吃饭边争论着什么。原来他们正在为村科技组长武基勇培育的一个葡萄新品种的命名问题争执不下。
“老武,俺两亩地换你一亩示范园中不?”一个瘦老汉问。
“你也真是的。当初,老武他们搞示范园时,你不也跟着说风凉话嘛。”旁边一个老汉抢白了一句。
“俺现在是服透了!人家一亩地几万,你不服中吗?老武,今后你说咋干俺咋干。”
这位叫马新爱的老汉说,原来干部老是命令你种这个种那个,你如果不干,夺你的耧,牵你的牛。弄来弄去,两手抓瞎。现在的干部用的法儿不孬。
武基勇告诉记者,这两年按照县里的要求,村里建立了示范基地,由干部挑头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有了效果再让群众干。由于措施得力,村里调整结构的步子比较快,以前这里一直种酥梨,现在全嫁接成了水晶梨和富硒梨。同时村里还利用河滩地发展红富士和特色水果。目前全村人均1亩红富士半亩特色水果,粮经比例达到8?2。老武自豪地说:市场上有什么新品种,只要适合俺这儿的土质和气候,俺这儿马上就会有。
农民马基昌接过话茬:“调整农业结构,农民怕的是风险,难的是技术,愁的是销售。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你讲调整大家才会接受。”大家一致认为这几年村干部的几步棋走到了点子上:除了干部示范园外,镇里的科技股份服务合作社也很得力,农民种果树从施肥、打药到修剪、植保都有人指导。再就是新近建立的“三省庄集贸市场”。有了市场拉动,马滩的果子比魏庄、朱庄的每斤要高出毛把钱。
在村民带领下,记者参观了这个市场。一辆满载苹果的大卡车将要起程,车主叫封现民,江苏如皋人,他告诉记者,原来由于货源不集中,得挨家挨户去收,几天收不起一车果子。现在有了市场,四乡八村的果子都往这儿聚,一会儿就收一车。
山东朱庄:这种调法,俺心里堵得慌
“你可千万别提结构调整,俺心里堵得慌。”记者万万没有想到朱庄农民对结构调整有这么大的情绪。
大家集中反映了这样一件事:村里年初下令调整结构,要求柏油路两边必须全部种牧草和葡萄。谁如果不种,就要把谁家的地调走。问题是,葡萄种下去后大部分都死了,牧草至今没人收。
农民们执意拉记者去地里见识见识。村民王秀荣扶起一棵半枯的葡萄秧噙着泪对记者说:“你看,俺家的两亩葡萄就剩下这几棵(图②)。”
60多岁的张长先老汉说:“俺家最倒霉,一共7亩地,5亩在路边,全按政府的要求种了草。当初镇里的包村干部张伟对俺说‘大爷,您放心种,政府咋能坑你?每斤7毛,合算着哩。卖不出去有张书记呢。’现在听说张书记调走了。你说这咋整?”
这时,村委会主任韩爱君正好路过。于是,站在地边,村民们和主任进行了一场对话。
“你们搞这些名堂,和群众商量了没有?几个人一唧咕,就把群众给卖了。”“种就种吧,还非要种在路边,这不是为了做样子给上面领导看嘛!”大家七嘴八舌。
韩主任看上去挺老实,在众人的质询下,低着头局促不安地用棍子在地上划着什么:“俺手捂胸口说句良心话,这都是上面布置的,俺敢不听?你就说种葡萄,乡里原先让发展200亩,俺做了不少工作,这才减到100多亩。”
正在这时,一个瘦瘦的汉子拿着几穗玉米挤了进来:“你看,人家的玉米像棒槌,俺的玉米像指头;人家一亩地收三车,俺三亩才收了一车(图③)。今年光村东头就有9家碰上了假种子。这种事,为什么没人管?”
“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倒抢着管。现在柏油路通了,电话通了,为什么人家的果子卖三毛,咱才卖一毛?说到底就是咱的环境不行,客商不敢来。马滩建了市场,想把果子运到那儿卖,可到处是卡。前几天,村上有个农民收了一车苹果,想到马滩卖个差价,就在村口被‘穿制服的’逮住了,杂七杂八一算,罚了200多,弄得那个农民蹲在地上嗷嗷直哭……”一个穿短袖的汉子越说越气。(文中照片为刘宏伟摄)(附图片)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提速要走自己的路
——访铁道部部长傅志寰
本报记者王政
对于中国铁路这样大规模、连续的提速工程来说,单纯依靠引进技术装备不可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必须根据中国铁路提速的特殊需要进行技术装备的系统集成配套,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提速技术体系。
10月21日,全国铁路成功实施了第四次大面积提速。日前,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铁道部长傅志寰。
记者:与国外相比,我国铁路提速在运输组织方式上有哪些特点?
傅志寰:在运输组织方式上,我们走了一条重、密、速相结合的既有线提速挖潜之路。
我们是在世界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上,在客货共线运行、不同等级列车混跑的高强度运输条件下实施大面积提速的。要确保施工与运输安全,其特殊复杂性可以说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虽然日本、欧洲、美国提供了现成的客运快速(高速)和货运重载技术,但快速与重载对技术装备的要求截然不同,简单叠加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在中国特殊复杂的运输条件下实施大面积提速,必须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再创新。
记者:目前,国产机车车辆对我国铁路的满足率几乎达到了100%,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华牌”系列,这是如何做到的?
傅志寰:提速对铁路牵引动力、运载工具、线路基础、通信信号等技术装备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方面,发达国家有成熟的先进技术设备。但对于中国铁路这样大规模的、连续的提速工程来说,单纯依靠引进技术装备不可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也不能适应中国铁路特有的复杂运输环境。我们必须根据中国铁路提速的特殊需要进行技术装备的系统集成配套,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提速技术体系。
“九五”期间,我们先后开发出一大批技术性能先进的提速机车、高档客车、电动车组,以及适应提速要求的信号系统、轨道结构和安全设备,掌握了与160公里时速等级相匹配的成套技术装备。目前,同性能的机车,我国自己制造的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一半;用于提速的各种客车,也都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时速160公里的高级空调客车已经大面积使用,时速200公里的电动车组也已投入使用。国产技术装备以大规模生产能力、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为铁路连续、大面积提速提供了强大后盾。
记者:今后几年,围绕提速,铁路在技术上将作哪些突破?
傅志寰:一是加大研究开发力度,推进铁路信息化建设。建成高度信息化的铁路生产、管理营销网络,为旅客货主提供咨询、客票营销、货物跟踪等多样化的智能服务。二是开展高速技术的科技攻关。在继续进行既有铁路改造,实施提速战略的前提下,修建客运专线,并围绕高速铁路建设继续组织科技攻关。三是建立行车监控网络,完善安全技术保障体系。重点发展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安全监控技术和装备,初步建立起移动设备与固定设备互监及自监系统,在主要繁忙干线上形成集监测、控制和管理为一体的安全监控网络。四是大力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提高机车车辆和建设施工技术水平,加快发展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研制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快速列车、摆式列车、电力和内燃动车组。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编读往来
东石:“走读干部”成往事
本报讯福建省晋江市东石镇推行“干部驻村”制度,变“走读”为常驻。农民遇到问题在村里就可得到解决,从而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该镇党委书记郭鸿荣介绍说,长期以来,乡镇中的一些干部上班时呆在机关里,乐得清闲,下村时拖拖拉拉,下村后又急急忙忙赶回机关吃饭、午休。平时懒得下村,一旦下村只接触村主要干部,很少接触群众,对群众所思、所盼、所想知之甚少。遇到问题时,能推则推,能避就避,一任推一任,一届推一届,出现积案难进、久拖不决现象。
为解决以上问题,东石镇党委、政府决定在全镇范围内推行干部驻村制度,让干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东石镇通过推行8项制度改革,保证全镇有52名干部成为专职驻村干部。镇里严格要求这些干部每周一、三、五晚上要在村里过夜。
该制度实行以来,该镇下村干部入户访视群众8300多户,召开45场712人次的各界群众座谈会,征求意见793条,摸清并解决了101条社会遗留问题。干部驻村不仅向群众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了解到群众的心声。(宣宇才吴家阳王建新)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要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摘自“十五”计划纲要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