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专论
领导作风是党的作风的基本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作为执政党,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的领导作风不仅影响到党的形象和党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也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的兴衰成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解决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祖国富强、人民富裕和民族复兴的重任,就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改进领导作风。
按“三个代表”的要求改进领导作风
孙淑义
改进领导作风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
领导作风是各级领导机关、领导集体和领导干部在实施领导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作为执政党,我们党的领导作风是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党所领导的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的行为表现出来的,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在实践中的重要体现。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一整套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学说又适合中国实际的优良作风。这些优良的领导作风,在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我们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从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阶段的今天,我们党的地位、任务和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面对这样巨大的变化,我们党在领导方式、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方面都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考验,需要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和开拓,以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可以说,改进党的领导作风已成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客观需要。
我们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而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我们党的一贯品格,也是党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的源泉和动力。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我们肩负的历史重任,面对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和各种风险的考验,我们党要真正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贴近社会变化的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领导作风建设,以崭新的形象和作风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目前,我们党的干部队伍正处在整体性新老交替的重要时期,一大批经过长期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实践锻炼的领导干部已经或即将退出领导岗位,一大批年轻干部已经或将要走上领导岗位。年轻干部朝气蓬勃,科学文化知识基础好,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但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实际领导经验不足,对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了解不多。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既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要顺利完成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使年轻干部把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继承下来并结合新的实际不断发扬光大,逐步形成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领导干部队伍,就成为保证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代代相传,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项重要任务。
改进领导作风要抓住根本和关键
领导作风问题的实质,是如何认识和处理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只有自觉地站在党的立场和人民的立场上,正确认识和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事事处处为群众着想,时时刻刻为人民谋利益,以人民公仆的身份和态度为群众服务,才能形成并保持良好的领导作风。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在实践中把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统一起来,把满足群众的当前利益与维护群众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实现党的最高纲领与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联系起来,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形成并保持党和人民所要求、党的事业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良好领导作风。
领导作风与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密切相关,由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领导作风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领导活动中的反映。改进领导作风既要针对现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以重点解决,又不能就事论事,而要注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紧紧抓住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增强党性观念和群众观念、学习现代管理知识和领导艺术等基础性建设,在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下功夫,使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地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并在实践中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领导作风。
领导作风的形成和演变与制度建设密切相关,制度状况直接影响着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领导作风。邓小平曾经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改进领导作风要与完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监督制度和决策程序统一起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健全各种监督制约机制,用制度和机制引导各级干部自觉地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党和国家的事业放在第一位,从而保证良好领导作风的形成和发扬。
领导作风的状况与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考核监督密切相关,考核监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领导作风的趋向和状况。考核监督是上级对下级进行工作指导、干部管理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径,考核什么、怎样考核、考核结果如何,监督什么、如何监督、监督力度和监督结果怎样,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作风影响很大。改进领导作风要与改进考核标准、考核方法、考核程序结合起来,通过科学的考核方式,引导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按照党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积极努力地去工作,行使好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改进领导作风要与完善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力度结合起来,把对领导干部的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统一起来,工作时间内监督和工作时间外监督统一起来,严格约束和规范领导干部的言行,促进其良好作风的形成。
改进领导作风是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既要抓住根本,长期坚持,又要从解决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选准切入点,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目前,在有些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经验主义、教条主义,不思进取、敷衍塞责,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形式主义、沽名钓誉,凭想当然、盲目决策,主观武断、强迫命令,违反民主集中制、搞个人说了算等不良风气,以及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等违法乱纪现象,是领导作风不正的突出表现,严重地损害了党的形象,影响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改进领导作风首先就要从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入手,通过加强教育,健全制度,严肃纪律,强化监督,特别是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和各种违法乱纪现象,引导干部按党的章程、纪律、规定去规范领导行为,尽快遏制住在领导作风上不正之风蔓延的势头,使改进领导作风取得阶段性的切实成果,为在全党形成良好的领导作风奠定基础。
在实践中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领导作风
切实改进领导作风,把领导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摆在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根据新时期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以创新的精神,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在实践中努力培养和形成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领导作风。
求真务实的作风。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如果不及时地研究这种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而拘泥于在过去条件下形成的本本、条条,是难以正确地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因此,领导干部要努力培养和形成求真务实的作风。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敢于坚持真理,纠正错误,不唯书、不唯上,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掌握领导的主动权。立足大局,着眼长远,增强总揽全局的意识和能力,集中主要精力研究解决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把心思放到干实事、抓落实、解决实际问题上,把精力从文山会海和各种应酬活动中解脱出来,切实纠正工作不落实、作风不扎实、决策不切实的不良风气,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本地区本部门的重大决策得到坚决的贯彻落实。
开拓创新的作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只能在实践中探索前进,在创新中开拓发展。因此,领导干部要努力培养和形成开拓创新的作风。要坚持解放思想,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理论和实际问题,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探索创新。要善于把上级精神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敢于冲破旧框框,提出新思路,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依靠群众的作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我们推进各项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因此,领导干部要努力培养和形成依靠群众的作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时刻注意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反映群众的意愿,集中群众的智慧,使各项决策、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基层和群众中建立相对固定的联系点,交知心朋友,掌握第一手情况,把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作为指导和改进工作的第一信号,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特别注意关心那些工作和生活上暂时遇到困难的群众,把他们的事情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点考虑,重点解决,切实安排好他们的就业和生活,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
民主平等的作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在党内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扩大民主、加强协商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和现实要求。因此,领导干部要努力培养和形成民主平等的作风。党委在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时,要与人大、政府、政协进行协商,征求他们的意见,有些事关广大群众利益的事,要向社会公开,交群众讨论。注意听取社会不同阶层的意见和建议,鼓励社会各界对党和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加大政策、决策的透明度,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中做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注意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员对党内事务的了解和参与,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严谨认真的作风。领导工作事关大局,惟有严谨才能避免和减少失误,惟有认真才能坚持不懈、落到实处。因此,领导干部要努力培养和形成严谨认真的作风。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凡是重大问题都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组织实际工作部门和有关专家进行论证。想问题、办事情要认真负责,对工作要有布置、有检查、有验收,立说立行,说到做到,做一件成一件,不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建立健全全方位目标管理体系,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勇于到工作不落实的地方去打开局面,善于到工作出现新面貌的地方去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抓落实的本领,努力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廉洁自律的作风。领导干部由于其处在特殊的地位,面对的诱惑和考验很多,稍微放松对自己的约束和控制就会犯错误。因此,领导干部要努力培养和形成廉洁自律的作风。要时刻牢记自己手里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把它当作谋取私利的手段,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自觉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淡泊自守,甘于奉献,不以权重而贪敛,不以位高而谋私。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坚决执行中央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经常提醒、监督、帮助领导班子中的其他成员,坚决查处各种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现象,使自己、家人和领导班子始终保持良好形象,为下级和同事作出表率。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永无止境?
——学习六中全会《决定》系列谈(四)
夏晓东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永无止境。”永无止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本质特征,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就必须准确理解和牢牢把握这个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方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也是科学方法,完整地运用这个方法,才能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才能作出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结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然包含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仅是见诸于观念形态上的东西,在现实中也是不断发展的实践过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实践活动的永恒前进性,决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过程。不断变化的客观事物是人们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基础,它必然要求人们思想、理论、认识也必须随之发展变化。相对于实践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往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总是表现为一定的思维定势。这就要求人们必须不断适应实践的发展,及时转变和更新思想观念,否则,曾经正确的思想理论就会变成为僵化的东西,造成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脱节。因此,解放思想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伴随实践发展的始终。同样,实事求是具有鲜明的实践品质,是认识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的循环往复的实践过程。认识和实践对象的无限性,决定了实事求是、探索真理也必然是一个无限发展、无限深入的过程。只有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做到主观和客观相一致,认识和实践相统一,一步一步接近客观真理。只要实践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脚步就不会停止。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永无止境,是一个常新的课题,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解放思想、实是求是鲜明地体现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要求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因此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从未有过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老祖宗也没有给出现成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以更好地建设党、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重大课题和历史任务。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国内局势错综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些现实因素和条件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愈发显得重要而迫切。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现在仍然存在着不尊重客观规律,思想严重脱离实际的现象。因此,当前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而使我们的思想和认识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班长”与“家长”
赵光武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这对于一个党委会的书记来说,就有一个必须正视并努力解决好的问题,即要当“班长”,而不要当“家长”。
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党的委员会有一二十个人,像军队的一个班,书记好比是‘班长’。”毛泽东的比方,明确了党委书记要当好“班长”的职责。众所周知,班是军队最基本的战斗单位。在一定意义上,战斗的胜负,直接取决于战斗班作用的发挥。由此可见,班长的作用实在大得很,班长的担子实在重得很,当好班长实在不容易!
那么,党委书记怎样才能摆正位置,当好“班长”呢?换言之,党委书记当“班长”不当“家长”,应当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发扬民主,充分调动“一班人”的积极性。民主作风是党委书记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民主风气也是检验一个班子团结状况和战斗力水平的试金石。书记既然是“班长”,就要发扬民主,搞群言堂,重大问题交由集体讨论决定,这样才能调动“一班人”的积极性。否则,大事小事书记一个人说了算,搞“一言堂”,揽权专断,那就不是“班长”,而是“家长”了。“家长”思想是封建思想的残余,家长制同党的民主集中制格格不入。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书记只有集思广益,善于运用集体的智慧开展工作,指挥大家跳“集体舞”,而不是唱“独角戏”,班子这台“晚会”才能热烈,才能多彩,才能有吸引力。
以身作则,切实成为“一班人”的表率。战斗中,班长的位置在前面,而不是在后面;班长的职责在于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而不是跟在后面督阵。如果班长像“家长”那样,高高在上,盛气凌人,颐指气使,滥发号令,不但自己会丧失威信,而且班子也会丧失战斗力。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一定要严于律己,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做楷模,当表率。有道是“行动是无声的命令”、“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班长做好了,队伍自然也就整齐了。要知道,班长喊“跟我来”的威力远远大于喊“给我上”的威力。
遵章守纪,带领“一班人”严格落实党的各项规章制度。从严治党,靠什么?靠制度。落实制度,书记责无旁贷。当好“班长”,就要带头按照党的规矩办事,带头生活在组织中,带头接受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那些无视党的纪律的人,那些对党委制定的制度、规定想执行就执行、想抛弃就抛弃的人,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朝令夕改的人,是当不好“班长”的。
以诚待人,在“一班人”中大力提倡谅解、团结和友谊。大家在一个班子中工作,既是革命事业的需要,也是一种缘分。在班子这个集体中,“班长”应当胸怀全局,知人善任,以“老大哥”的胸怀、度量和亲情对待班子成员,同班子成员推心置腹地交谈,亲密无间地共事,齐心协力地奋斗,并且无微不至地关心班子成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工作中建立起友谊,工作就更好干了。正如毛泽东所告诫的:“书记和委员,中央和各中央局,各中央局和区党委之间的谅解、支援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江泽民同志指出:“党政‘一把手’,既是班子中平等的一员,又在班子中处于关键地位,负有特别重大的责任。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方面工作做得如何,班子状况怎样,同‘一把手’的关系很大,因而必须对各级领导班子的‘一把手’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当“班长”而不当“家长”,这既不是个性格问题、态度问题,也不仅仅是个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问题,而是个立场问题、原则问题、政治素质问题。摆正个人和组织的位置,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正确看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不仅关系到班子的团结,人际关系的和谐,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个人的成长进步,关系到班子决策的成败和班子凝聚力、战斗力的强弱,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
第9版(理论)
专栏:工作研究
抓住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切入点
张卫国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抓先进生产要素。在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先进生产要素出现了许多新特点,我们要善于抓住和利用这些特点,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先进生产要素是开放的,发展先进生产力要注重利用外部生产要素。“入世”将使我们更快地融入全球经济,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大大增强,要素禀赋优势逐步削弱,地域、国界对先进生产要素的限制越来越小。因此,发展先进生产力必须充分利用外部生产要素,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随着“入世”的临近和世界经济科技的新发展,沿海地区在开放思路上应作出调整:一是由注重“大进大出”转向注重“快进快出”。传统产业产品运输量大,主要考虑运输成本。现代产业产品生命周期短,主要考虑运输时间。镇江是长江的第三大港,一直把发展“大进大出”的重化工业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点。今后应继续做大这一优势,但更要充分利用沪宁高速公路,做到“快进快出”,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开放的重要方面,引进先进生产要素,通过开放重点的转移实现产业发展重点的转移。二是由注重招商手段转向注重招商载体建设。投资者更看重的是投资回报和投资环境。必要的招商手段是需要的,但主要还是取决于自身的条件。我们正在着力提高5个省级开发区的品位档次,营造产业、功能、硬件特色,真正实现高品质开放。三是由就开放搞开放转向开放与环境互动。实践证明,发展得快、发展得好的城市都得益于开放和环境这两个基本因素。“十五”期间,我们将从环境建设入手,以良好的环境促进开放,以开放回哺环境建设。
先进生产要素是与时俱进的,发展先进生产力要抓住主要生产要素。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一种主要生产要素,农业时代是土地,工业时代是资本,新经济时代是人才和科技。主要生产要素代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就是那个时代的先进生产要素。镇江在IT产业、生物工程、新材料的数字化机电等方面已具有一定基础,下一步我们将着重解决人才源和技术源的问题,提高这些产业的发展层次和规模。在解决人才源上,既以人才引资本,又以资本引人才。一方面,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项目,吸引资本。另一方面,对急需人才,通过帮助解决配套资本,为其创业提供良好的条件。在解决技术源上,既引进来,又走出去。利用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由生产制造本土化向研发本土化转变的机遇,在引资中注重引进研发机构,引智引技。鼓励重点骨干企业把研发机构办到高校去,办到发达国家去。现在镇江已有两家企业在硅谷设立了研发机构。
人力资本的开发要体现民本思想,提高群众的素质和劳动技能是发展先进生产要素的重要方面。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提高了,整体凝聚力提高了,就能发挥好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要素的作用。
先进生产要素是与一流环境结合在一起的,发展先进生产力要着力增强环境对要素的吸引力。美国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教授的工资要比其他地方低20%左右,但许多人却不愿离开。主要原因是他们留恋西雅图的湖光山色,特别是美国最高的雪山——雷尼尔山峰的壮丽景观。这就是“雷尼尔现象”。当前,先进生产要素向一流环境流动已成为一个重要现象。一条大江横陈,三面群山环绕,镇江自古以来就以“城市山林”、“大江风貌”著称。我们从这一特点出发,把“清新秀丽、充满灵气和活力的江南名城”作为镇江城市建设的目标,使镇江成为适宜人居和研发、创业的一流城市。围绕这样的目标定位,我们着力于“显山、露水、透绿、现蓝”工程,全市的面貌焕然一新。在抓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我们在软环境上也努力争创一流,从外商、私营企业主、个体户反映的具体问题入手,一个一个地解决,然后把个别上升到一般,制定了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的25条意见。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大力推进职能转变,提高服务质量、效率和水平,千方百计为投资者服务,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环境。
先进生产要素源于传统生产要素,发展先进生产力要做好特色要素与现代经济的对接。由于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同,各地都有一些特色要素,特别是那些位置固定、不可再生的要素,可以在与现代经济的结合中,形成新的先进生产要素。镇江有丰富的旅游、丘陵、长江深水岸线资源。依托这些资源,我们将着力发展现代特色经济。一是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现代旅游业。镇江风光秀美,浩瀚的长江与金山、焦山、北固山交相辉映。镇江文化底蕴深厚,《梦溪笔谈》、《文心雕龙》、《昭明文选》等许多鸿篇巨作成书于镇江。“刘备招亲”、白娘子水漫金山,为镇江增添了浪漫、传奇色彩。我们正在加快整合这些资源,争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加大推介和促销力度,放大品牌效应。二是利用丘陵资源,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特色农业是应对“入世”对农业的挑战的有效措施,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围绕丘陵资源,我们主要是发展生态农业,规划、建设丘陵有机农业圈,努力形成以应时鲜果为主的经济林果业、以优特无公害大米为主的粮食产业、以牧草种植为基础的畜禽业等三大主导产业。三是利用丰富的深水岸线资源,发展现代重化工业。继续引进一些技术水平高的重化工业项目,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同时,围绕加工增值努力延长产业链、提高集约化水平。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