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1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第9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1-10-18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提倡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 '...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提倡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
李卫星
  “扎扎实实抓落实”,是我们对待工作应有的态度和作风,也是党中央反复强调的一个问题。但在一部分干部的思想和工作中却存在着许多不扎实、不落实的现象,群众对此很不满意。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一些同志并未真正理解扎扎实实的含义,并未真正做到扎扎实实。
  有的同志认为,扎扎实实就是“上边怎么说,下边怎么做”。于是,对待上级的指示、要求、精神生吞活剥,“原汁原味”地照抄照搬。这种不加分析、不切实际的生搬硬套,看似扎扎实实、不走样子,实际上无异于消极怠工。因为,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情况千差万别,即使相同的工作要求和任务,落实到不同的单位便具有了特殊性,生吞活剥、照抄照搬不可能抓好落实。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上级的指示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矛盾,精心做好具体化的工作,把上级的原则规定变为可操作的措施,才能达到“上情”与“下情”有机的结合,才能使上级指示、要求、精神真正发挥效用。
  有的同志认为,扎扎实实就是立规矩、定制度。于是,热衷于召开会议、发文件、定措施。固然,召开会议、发文件、定措施,都是抓工作的重要形式和方法。但会开了不等于工作落实了,想到了办法不等于做好了工作,制定了措施不等于解决了问题。决策的制定和方案的部署,事情只进行了一半,还有更重要的一半就是要确保决策和方案的贯彻落实。如果用讲话落实讲话,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缺乏得力的措施和扎实的行动,落实就会变成落空。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为形式而形式,甚至以形式伤害内容,就是形式主义。因此,真正的扎扎实实不仅要做好立规矩、定制度的上篇文章,更要做好抓落实的下篇文章,在深入调查研究、切实掌握实情的基础上,对群众反映最强烈、最关注、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逐个研究解决办法,对定出的措施逐条抓好落实,对建立的制度逐项贯彻执行。只作一般号召,缺乏具体指导,只提措施,没有扎实的行动,再好的文件、决策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也有的同志认为,扎扎实实就是事必躬亲、大包大揽。于是,事无巨细来一个“亲自动手”,不分权责,习惯于越俎代庖,把该基层抓的事自己抓了,把该基层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了。这种“保姆式”抓落实的方法,束缚了基层的手脚,影响了基层的积极性,同时也助长了基层的惰性和依赖性。诚然,为了工作的落实,各级机关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积极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基层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为基层排忧解
  难,而不是包办代替,专权独断。因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决定因素,基层的工作最终要靠基层自己去做。只有领导和机关的积极性,没有基层的积极性,抓落实只能是一句空话。只有上下一起努力,变“一头热”为“两头热”,才能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级的决定和部署在基层得以真正落实。
  扎扎实实,体现了一种精神状态,是我们应有的工作作风。我们提倡的扎扎实实,简单地说,就是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要牢靠实在,务求实效,不图虚名,力戒浮躁。真正做到这一点,离不开三个基本的因素:深入实际,依靠群众,多办实事。这就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切实端正工作指导思想,改进领导作风,下决心精简文件、精简会议、精简一切不必要的应酬,腾出时间、集中精力,真正扎下去、沉下去,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要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起来,把高涨的工作热情与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当务之急和切实之需,避免搞华而不实和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恒地做艰苦、细致的工作,不乱提新口号,不瞎出新点子,更不说大话、空话、套话,真抓实干,埋头苦干,通过长期不懈、脚踏实地的努力,扎实、具体地做好每一件事,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好工作落实。这样的扎扎实实才是最靠得住的,这样去抓落实才能有可靠的效果。 WQp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短论苑

国有企业要抢占技术制高点
  杨承训
  在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国有大中型企业怎样才能提高和发挥控制力与竞争力?大量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告诉我们:在积极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同时,必须突出抓好技术创新。
  首先,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使得单靠老技术、老产品发展的模式已经成为过去,主要靠卖方依据成本定价的价格形成机制将被淘汰。事情正在颠倒过来:由市场选定新产品决定生产的发展,市场给定价位迫使企业去接受。而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就必须依靠“第一生产力”创造新产品,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以倒算的方式形成新的本利机制,适应、引导消费者,战胜竞争对手。目前,技术、设备比较落后,是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否实现技术创新,决定着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命运。
  其次,从世界各大跨国公司的实践看,它们之所以能获得竞争优势,之所以能够使众多的子公司、分公司既经营灵活又向心聚合,除了资本的纽带作用之外,很重要的一条是由于总部(母公司)控制着先进的核心技术。我们应当辩证地吸取这种经验,一方面继续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另一方面以核心技术来控制、引导子公司的经营和产业链条的延伸,并影响、扶持、孵化一大批中小企业。这样,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才能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成为我国创造和控制先进技术的主体,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目前,还有不少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领导观念陈旧,以为只要有了资金,一切困难便可迎刃而解。事实上,如果没有市场需要的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和投资项目,很可能要钱越多、摊子铺得越大,包袱就越重。要适应新形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先考虑如何抢占技术制高点,以此为主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实际情况看,国有大中型企业完全有条件抢占技术制高点。因为大中型企业不但集中了国内主要的技术力量,还可以进行外部的联合(如产学研结合)。国有大中型企业只要认真转变观念,就有可能聚集力量实施技术攻关,或吸收新技术股份,引进、消化先进的技术,进而带动企业整体推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规律昭示我们,最先进的技术成果也能够在一时落后的国度和企业中创造出来,关键在于转变观念、不懈创新。 WQp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学习六中全会《决定》系列谈(3)
  李永忠
  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就必须正确认识并始终坚持这一基本观点。
  来自人民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从党的队伍构成基础来看,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构成了党的队伍的主体,他们与来自其他社会阶层的优秀分子共同壮大了党的队伍,增强了党的力量。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基础来看,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党的工作中的运用,因而成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毛泽东曾指出,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始终与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紧密相联,党的事业、党的建设都立足于人民的基础之上。
  植根于人民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的条件。列宁在八十二年前就指出:“劳动群众拥护我们。我们的力量就在这里。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不可战胜的根源就在这里。”植根于人民是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壮大队伍、夺取胜利的重要举措,是我们党在八十年奋斗中历尽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的重要原因。是否植根于人民,直接关系到党的力量的强弱、党的事业的成败。党的力量源泉要靠党的纲领去动员,要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引导;党的胜利之本要靠全体党员去争取,要靠党的组织去凝聚。植根于人民,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植根于人民,党的事业才能成为人民群众的事业,才能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才能汇成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只有植根于人民,党才能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
  服务于人民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的保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邓小平指出:共产党“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它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有了来自人民的基础和植根于人民的条件,党就有了获取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的可能性,而要将这一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就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始终坚持这一宗旨,我们党才能始终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这也是我们党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能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的原因所在。 WQp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专论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宋照肃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并深刻阐述了新时期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我们进一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多年来,甘肃省委和全省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推进党的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但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按照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按照时代对党的先进性的要求来衡量、来审视,我们在思想、观念、体制、作风等方面都还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必须从思想、政治、组织、作风上把党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失去正确理论,思想就会混乱,行动就会迷失方向。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提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认识和理论来源于实践,社会实践总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认识和理论也要不断发展创新,这是党的理论和实践保持生机与活力的不竭源泉。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遵循“三个代表”的要求,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甘肃省的实际出发,就是要进一步改变用计划经济的办法搞市场经济的做法、用旧的道德范式搞精神文明建设的做法等等;就是要进一步克服那些把马克思主义仅仅看成是关于阶级斗争的政治学说、而没有同时看成是关于建设社会新生活的学说的认识,仅仅看成是社会学说、而没有同时看成是人的发展学说的认识,克服那些把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简单地照搬到今天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就是要纠正那种不是从正在做的事情出发、而是从既有的结论出发,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主观臆想出发,不是通过总结社会实践和新鲜经验来丰富和发展科学理论,而是用本本、条条来裁剪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等倾向。只要我们站在时代前列,立足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吸取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我们就能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从党的先进性要求着眼,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我们党的阶级基础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工人阶级,这一点必须始终坚持。但同时也必须看到,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也在发展,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坚持自己鲜明的阶级性,还应在这个前提下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我们要始终把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作为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同时也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从甘肃的实际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新的社会经济组织大量涌现,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队伍不断壮大。这些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长期在党的教育下成长,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创业。其中一部分人有着强烈的入党愿望,努力用党员的标准和条件要求自己。如何在这些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扩大党的影响力,一直是我们研究和思考的一个问题。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对此作出的明确回答,使我们的思想豁然开朗。我们要按照这一讲话精神,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的问题,积极、稳妥地做好这项工作。
  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出发,更好地实行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党内民主的基本保证。党的全部工作都同党内民主建设的水平直接相关。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准则,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坚持民主集中制的过程,就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就是集思广益,反映和代表广大党员和人民意愿的过程。我们党一直大力提倡和努力发扬党内民主。应该说,现在党员的思想空前活跃,党员的权益比过去有了更多的保障,党员参与党内事务、对领导干部实行有效监督的渠道越来越多,党内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大为提高。这是党内民主生活和党的领导工作改善与进步的结果。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党内民主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与时代对党的先进性的要求不相适应,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要求也不相适应。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当前要着力纠正那种把民主集中制只是当成一种工作方法、当成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的产物,甚至把它与行政首长负责制对立起来的错误观念,进一步提高对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意义的认识,切实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传统,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说到底就是要使党的方针和决策充分体现“三个代表”的要求,各级党组织都要提高认识,健全制度,规范程序,明确责任,加强监督,形成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有效机制。只有高度重视党内民主建设,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特别是加强党内民主机制的建设,我们党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朝气蓬勃,充满生机与活力,并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从而保持和增强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从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考虑,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坚持按照“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注重培养讲政治、懂全局、善于治党治国的领导人才尤为重要。党的先进性能否保持和增强,党的伟大事业能否发展壮大,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否不断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领导人才。年轻干部文化程度高,容易接受新事物,这是他们的一大优势。但他们中的不少同志在思想政治锻炼、党性修养、实践经验等方面还有待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对他们的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同时进一步改革干部管理制度,努力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放开眼界,面向改革建设的主战场,不拘一格选人才,从而真正形成人才辈出的局面,使干部队伍日益兴旺,水平不断提高。
  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出发,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广大党员和干部保持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兢兢业业,努力奉献,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正因为如此,党的各项事业才取得了今天这样长足的发展。同时,我们又要清醒地看到,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严重的消极腐败现象,极大地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是保持和增强党的先进性的一个十分紧迫而又重要的问题。“三个代表”思想,在政治理论、思想作风、任务目标各方面都对我们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而也是指导我们加强作风建设的锐利武器。
  在作风问题上体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应当把握这样几个方面: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代表群众意愿,为群众多做好事实事;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决不允许以权谋私,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在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带领和帮助群众先富起来,不能只考虑自己如何先富,更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不正当的私利。
  能否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是检验我们是否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试金石。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就要保持公仆之心,事事出以公心。一分权力,十分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重。对此,任何时候都不可忘乎所以。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坚决克服信念动摇、意志消退,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不讲官德、追名逐利,奢侈享乐、低级趣味,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等不良风气,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权力只有受到制约才不会被滥用。邓小平曾经说过,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因此,要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在监督上,要加强党内监督、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监督,通过党内外民主而又广泛的监督,切实有效地防止和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我们必须善于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上不断认识自己、加强自己、改进自己、提高自己。这样,才能切实保持和增强党的先进性,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 WQp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短论苑

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新特点
吕政
  由于分配机制和收入水平的变化,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在达到小康之后,消费需求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并直接影响到供给规模和供给结构。这种新特点可以用“巩固数量、提高质量、积蓄力量”三句话来描述。
  巩固数量,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总体上讲,必须巩固改革开放以来已经达到的平均生活水平。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要保持平均收入和消费水平不变,每年国民收入的实际增长率不得低于1.2%;二是使广大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必须考虑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消费需求,使他们也能够分享经济增长的好处。提高这个群体的购买力,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提高质量,是大多数生活消费收入能够稳定增长的城镇居民向宽裕型小康过渡的一个特征,表现在衣食住用行等各个方面的消费质量都在逐步提高。在物质消费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城镇居民用于休闲、娱乐和旅游等服务性消费支出的比重和数量也在逐步增加。城镇居民生活消费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渐进过程,而且消费水平的多层次和差别化也日益明显。因此,对消费品的购买,不再会有八十年代曾经出现过的集中式购买以及排浪式和趋同化的消费现象。作为供给方的生产经营企业必须认识和把握居民消费需求规模与结构变化的特点和趋势。
  积蓄力量,突出表现在城镇居民在银行存款利率连续七次下调的情况下,定期存款仍然持续增长。“九五”期间城镇居民的定期存款年均增长率为17%,大大超过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水平。城镇居民定期储蓄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首先,由于就业的日益市场化,工作岗位的不稳定性增加,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就业风险而必须增加储蓄;其次,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近似供给制的分配方式逐步转向了货币化和商品化的分配,为了支付医疗、养老、教育等费用也必须增加储蓄;第三,为了购买住房、汽车等价值在十万元以上的商品,即为了未来消费而积累资金。储蓄增加是在为未来的消费积蓄力量,但它必然会影响到当前的消费需求。通过增加工资拉动消费需求,对于低收入群体的作用更为明显,而对于中高收入群体,由于现阶段消费结构的制约,增加工资拉动消费需求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例如,这一群体收入的增加,通常不会增加对农副产品和生活日用品的购买,而更多的是将增加的收入转化为储蓄。 WQp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短论苑

多方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邱力生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各有特点,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各有其特殊的作用。事实证明,中小企业在活跃城乡经济、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吸纳劳动力就业、开发新产品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并不宽松,许多必不可少的条件并不具备。比如: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融资渠道,与大企业相比,获得商业信贷更为不易、成本更高;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技术、信息、人才培训等社会服务机构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关中小企业创立、发展的宏观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等等。这一切,都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从多方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为各种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培养中小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当前特别重要的是建立和完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体系,制定实施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制度,拓展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和进行风险投资的融资渠道,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和途径。
  把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社会体系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社会体系包括政府的指导机构和民间经济组织等,其任务是在管理诊断和咨询、法律顾问、人才培养、信息收集与交流、技术开发、资金融通、市场开拓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服务。建立和发展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原则,既要注意规范,也要鼓励竞争,以保证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引导中小企业重视科技投入。目前,我国相当多的中小企业技术水平低、装备落后、管理粗放。随着社会供求关系的变化,这些问题日益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严重障碍。而在一些发达国家,许多中小企业都有自己独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因为中小企业在资金实力、生产规模、营销渠道、售后服务等方面是无法与大企业竞争的,所以,在某一方面拥有先进技术以及严格的管理就成了它们最重要的优势。今后,我国中小企业也必须走集约型发展道路。加大科技投入不仅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要求,所有中小企业都应把凝聚人力资本、开发应用先进技术作为发展的方向。 WQp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